[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長征中的重大決策/中國現代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軍事 -> 政治
    【市場價】
    220-320
    【優惠價】
    138-200
    【介質】 book
    【ISBN】97872200850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085017
    • 作者:薛慶超
    • 頁數:253
    • 出版日期:2012-08-01
    • 印刷日期:2014-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2
    • 印次:3
    • 字數:310千字
    • 長征,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地受到我的重視與關注,特別是中共中央在長征中的重大決策,我們總想一個一個地弄清楚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是是非非……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究競是怎樣確立的?***在中共中央是怎樣“負總責”的?***的歷史地位?長征初期的“中央三人團”由哪些人組成?遵義會議後的“中央三人團”由哪些人組成?***關於南下的“密電”究竟有沒有?……薛慶超編著的《長征中的重大決策》將為您揭開謎底。
    • 中共中央決定長征。中央政治局委員王稼祥與政 治局常 委張聞天的轉變。遵義會議,毛澤東當選中央政治局 常委。 張聞天在中共中央“負總責”。組成周恩來、毛澤東 、王稼 祥“三人團”。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紅一 方面軍 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共決定向陝甘進軍。《大公報 》消息 “定乾坤”,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結束長征。中共 中央決 定,立即停止“肅反”,釋放劉志丹。紅軍三大主力 會師西 北。長征中艱苦卓絕的情報工作。長征的歷史地位。 《長征中的重大決策》總結、整合了作者薛慶超 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研究心得 和研究體會,對中國現代史上若干重要歷史、重要人 物、重要史實的來龍去脈、理論與實踐、探索與結果 、曲折與輝煌進行了一些分析與評說。
    • 第一章 中共中央決定長征
      第二章 紅一方面軍血戰湘江
      第三章 中共中央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
      第四章 中央政治局委員王稼祥與政治局常委***的轉變
      第五章 遵義會議——改組中共中央領導機關
      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的政治智慧
      第七章 確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第八章 和諧氣氛中的遵義實錄
      第九章 ***的重要貢獻與歷史地位
      第十章 中共中央《遵義會議決議》
      第十一章 遵義戰役殲敵兩個師又八個團
      第十二章 組成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
      第十三章 中共**、紅軍指戰員與“茅臺酒”
      第十四章 毛澤東精心部署巧渡金沙江
      第十五章 **上書中央會理會議批評**
      第十六章 ***總參謀長與小葉丹“彝海結盟”
      第十七章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瀘定會議
      第十八章 *早到達陝甘的南方紅軍部隊
      第十九章 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第二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確定北上方針
      第二十一章 中共中央決定向陝甘進軍
      第二十二章 中共中央脫離危險區域
      第二十三章 鮮為人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俄界會議
      第二十四章 《大公報》消息“定乾坤”
      第二十五章 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結束長征
      第二十六章 中共中央決定:立即停止“肅反”,釋放劉志丹
      第二十七章 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並肩作戰
      第二十八章 紅二軍團、紅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第二十九章 朱德、***、***、**等與***的鬥爭
      第三十章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西北艱苦卓*的情報工作
      第三十一章 中共中央確定新的政治路線
      第三十二章 西安事變結束“十年內戰”
      第三十三章 長征的歷史地位與深遠影響
      後記
    • 第一章 中共中央決定長征 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代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的根本利益,以反帝反封建為己任,領導中國人民開 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鬥爭。20世紀30年代初,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並企圖進一步侵占中國 全境,中華民族到了*危險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全 國各族人民掀起了強大的抗日救亡怒潮,進行了長期 不懈的鬥爭。但是,國民黨政府置民族危亡於不顧, 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集結重兵,一次又一次 地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 軍發動“圍剿”,企圖消滅中國革命力量。為此,中 國共產黨領導各個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 多次艱苦卓*的反“圍剿”鬥爭。從1931年1月中共 六屆四中全會開始,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 央占據了統治地位。同年9月,由於王明將要到莫斯 科擔任中共駐共產**代表團團長,中共臨時中央在 上海成立,主要負責人是“左”傾教條主義的代表人 物秦邦憲(博古)。1933年1月中央領導機關遷到中 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月召開了以“反對主要危險 的右傾機會主義和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調和態度”為 目的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左”傾教條主義達到***。
      從1933年9月開始,蔣介石調集國良黨軍100萬兵 力對各個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 ,其中50萬兵力用於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國民黨軍 采用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術,於28日占領黎川。
      9月,共產**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自上海來到瑞金 。博古和李德一起直接控制了紅軍的指揮權,推行單 純防御的軍事路線,先是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遇 到挫折後又實行防御中的保守主義。從1934年1月下 旬到3月下旬,紅軍在許多戰役、戰鬥中均遭失利。
      從4月中旬至下旬,國民黨軍集中11個師進攻廣昌, 企圖打開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北大門”,爾後奪取中 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瑞金。中共中央的“左” 傾***為了保衛廣昌,調集紅軍主力9個師的兵力 ,死打硬拼,采用陣地防御結合“短促突擊”的戰法 ,同國民黨軍決戰。雖然紅軍給予國民黨軍重大打擊 ,但紅軍主力也遭受重大損失,終於被迫撤出廣昌。
      接著,在敵軍新的進攻面前,“左”傾***又分兵 六路全線防御,使紅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遭受重大損 失。
      這時,因蔣介石堅持對日本妥協、對內內戰,導 致國民黨政府的營壘中出現分裂。曾經在上海抗戰中 拒*蔣介石的對日妥協政策、給予日本侵略軍沉重打 擊的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被蔣介石強令開赴福建“ 剿共”,企圖借刀殺人,使中國工農紅軍與第十九路 軍互相殘殺,借以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第十九 路軍識破了蔣介石的計謀,開赴福建後立即與中國共 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取得聯繫。1933年10月26日,中 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及中國工農紅軍全權代 表潘漢年和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軍全權代表 徐名鴻在瑞金草簽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11月 20日,第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與國民黨內李 濟深、陳銘樞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在 福州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蔣介石迅速從“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北路軍中抽 調11個師(包括在江浙一帶的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 師)入閩,蔣介石自任“討逆軍”總司令,向第十九 路軍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發動進攻。在蔣介石的軍事 壓力下,第十九路軍內部發生分化,翌年1月,歷時 53天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遂告失敗。關於第十九路軍 的階級性質,毛澤東後來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 策略》的報告中作了進一步分析,指出他們代表著民 族資產階級、上層小資產階級、鄉村的富農和小地主 ,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地主階級、買辦階級是有區別 的。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在軍事上 沒有給第十九路軍以應有的支援,主動放棄了這個在 第五次反“圍剿”中可以團結互助的同盟軍。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在中 國共產黨內“左”傾教條主義負責人的錯誤領導下, 屢次遭到失利。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 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 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紅七軍團作為“中國工農紅軍 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贛、皖邊一帶進軍,以 紅六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由此拉開長征 序幕。
      1934年夏,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擴大對華北的侵 略。此時,國民黨政府正在派出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 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在國民黨軍以重 兵向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進攻的形勢下,根據中共中 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決定,由紅七軍團組成的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閩、浙、皖、贛 邊出動,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推動全國抗日 救亡運動的發展,同時調動與牽制國民黨軍“圍剿”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兵力,減輕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 。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行動。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下轄3個師,共 6000餘人,尋淮洲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治委員,曾 洪易(後叛變)為中共中央隨軍代表。1934年7月6日 晚,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 經福建長汀、大田、尤溪、谷口、水口,直逼福州近 郊。福建國民黨當局十分震驚,迅即調集重兵進行追 擊和堵截。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邊戰邊走, 向閩東轉移,相繼攻克羅源縣城、穆陽鎮和慶元縣城 。9月初,進入閩北革命根據地東北古樓一帶遊擊區 。接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浙西挺進, 先後攻占清湖、常山等城;繼而轉向皖贛邊行動,於 10月下旬進至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在德興縣重溪與紅 十軍會合。11月4日,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繼 續擔負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 任政治委員,紅七軍團編為第十九師,紅十軍和地方 部隊編為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這時,中共中央已 率紅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 移。紅十軍團改由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鬥爭的中央 軍區指揮。11月中旬,第十九師向浙皖贛邊進發。11 月18日,中央軍區鋻於國民黨軍對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的“圍剿”日趨嚴重,決定紅十軍團率第二十師、第 二十一師轉到外線作戰,會同第十九師在開化、遂安 、衢縣、常山地區活動,創建浙皖邊根據地。並組成 以方志敏為**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十軍團的行動 。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