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愛玲(愛人生文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性格與習慣
    【市場價】
    225-328
    【優惠價】
    141-205
    【介質】 book
    【ISBN】97875613712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陝西師大
    • ISBN:9787561371268
    • 作者:(日)池上貞子|譯者:趙怡凡
    • 頁數:231
    • 出版日期:2013-08-01
    • 印刷日期:2013-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0千字
    • 日本知名學者、翻譯家池上貞子教授二十餘年心血彙集,海外“張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下,一個日本學者將如何看待張愛玲其人、其所處時代及其作品。《張愛玲:愛·人生·文學》參考大量海外研究資料,多角度、深層次分析張愛玲作品的創作動機和寫作特點,匠心**,觀點鮮明,相信對**的“張迷”和“張學”研究者也將有所啟發。
    • 上世紀40年代,日本占領下的上海,像閃電般橫 空出世的傳奇女作家張愛玲,用她驚世駭俗的纔情震 撼了世人,她的作品至今仍然讓人動容。她特殊的家 庭背景、曲折的感情經歷、不為人知的晚年生活更增 添了她的神秘色彩。 《張愛玲:愛·人生·文學》收入了日本知名學 者池上貞子研究張愛玲的二十餘篇文章,《張愛玲: 愛·人生·文學》從多個角度追尋張愛玲華麗而蒼涼 的一生,解讀她的作品與生命軌跡!
    • 第一章 張愛玲和上海—人與時代
      中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文學—北京·上海2
      張愛玲愛·人生·文學8
      張愛玲與胡蘭成17
      阿部知二與張愛玲—在日本占領下的上海28
      從服裝穿著解讀張愛玲42
      第二章 華麗和蒼涼—作品和技巧
      張愛玲和《傳奇》—中國和西洋的接觸52
      《流言》考—張愛玲之1943—1945年67
      關於張愛玲的《留情》86
      看張愛玲文學中絲綢的諸樣態與“戀衣”——《金鎖記》·《*衣記》·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100
      張愛玲文學技巧小考—“香港傳奇”中的花草樹木像征115
      第三章 上海之後
      張愛玲所處的時代和文學—1950年代的短篇小說130
      張愛玲和白先勇—關於“失落”的時機145
      看文學作品中的“愫細”與香港157
      第四章 書評以及其他
      臺灣的張愛玲研究178
      張愛玲之死182
      張愛玲去世後之**研討會等185
      張愛玲研究的現狀和課題188
      在變動的中國“居住”的人們196
      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和張愛玲198
      張愛玲之事—圍繞電影《色·戒》201
      張愛玲遺作《小團圓》出版後204
      後記210
      本書收錄文章初次刊登信息一覽表214
      張愛玲年譜217
    • 胡蘭成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經香港秘密逃往日 本。此後自1954 年起,他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編著了自傳《今生今 世》,全書上下 兩冊共計750頁,在其中一章《民國女子》中以多達 35頁的篇幅介紹了 張愛玲。除了這一章節,在其他的章節中,對張愛玲 的描述也隨處可 見,不必高見順說,從字裡行間就可以輕易感受到他 “對戀人張愛玲 的贊賞”。由此可見,在胡蘭成接觸到的眾多女子之 中,張愛玲是一 個極為特殊的存在。
      關於張愛玲的文學,現代中國的女性研究者稱之 為“四十年代初 期,在日本統治下的上海文壇,如閃電一般閃過的奇 花異卉”(胡凌 芝《論張愛玲的小說世界》,雜志《抗戰文藝研究》 1987年1期)。自 新文化運動以來,與政治無法脫離開來的中國現代文 學主流中,在眾 多文學家呻吟著被敵國占領下的苦悶與痛苦之時,她 的小說卻圍繞男 女之間的愛與恨進行創作,無疑十分出挑。在1943年 至1944年間,除 《傾城之戀》《金鎖記》這兩部中篇小說外,她還接 連不斷地在不同 傾向的雜志上發表多部短篇小說,而這些作品也於 1944年9月收入單行 本《傳奇》中。另外,她創作的散文作品也很多,英 文散文*是她成 為職業作家的起點。
      張愛玲出生於名門世家,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 ,祖母是洋務 派大官僚李鴻章的女兒,她的母親常年留洋國外,父 親是傳統大家族 制度下典型的軟弱富家公子,而父母之間並不和睦, 所以很難說她是 沐浴在家庭溫情下成長的。她求學時選擇了以英式教 育出名的香港大 學,但求學期間,香港被日本占領,為躲避戰火,張 愛玲回到上海, 開始了獨立的生活。因此,可以說張愛玲傾注精力創 作也是源於生活 所迫。在她的小說中,很難見到大團圓的結局,也沒 有勸善懲惡的價 值導向,出場人物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為了在家族 之中確立自己的 地位,耍盡欺瞞手段,張對各種丑惡的描寫並未受到 道德觀的禁錮。
      張愛玲的這種寫作手法,或許可以稱作反浪漫主義。
      因受到西式教育 的影響,她的作品中充滿個人主義色彩,這樣的作品 為上海人帶來了 許多新鮮的話題。
      雖然與胡蘭成保持著戀愛關繫,但在她自己的作 品中,幾乎沒有 一點戀愛的痕跡。這與胡的“贊不*口”相比,顯得 很是奇怪。這也 許是基於她將文學活動與私生活明確區分開來的堅定 信念,以及出於 對當時復雜社會狀況的考慮。而堅決不把私人生活帶 入創作,也可以 看成是她的文學特點。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緣分始於胡蘭成在獄中時,友 人女作家蘇青 為他送來了雜志《天地》的創刊號(1943年11月), 上面刊載了張愛 玲的短篇小說《封鎖》。胡蘭成讀後感觸頗深,便開 始關注張愛玲。
      新年出獄後,胡蘭成立即委托蘇青,詢問到了張愛玲 的住址。前往拜 訪時,卻沒有見到張愛玲,留下紙條後便離開了。第 二天,張愛玲打 來電話並到胡蘭成家做客。圍繞作品、作家的待遇條 件等內容,兩人 相談近五個小時。翌日,胡又來到她的家裡……於是 兩人關繫迅速發 展,相互贈詩、通信,經歷了重重困難後,胡蘭成終 於結束了奔波於 南京上海兩地之間的生活。回到上海後,他並沒有回 到家中看望妻子 與孩子,而是直接去了張愛玲家中。在胡蘭成的第三 任妻子病逝後, 這位三十八歲的男子與時值二十三歲的張愛玲結為連 理。但胡蘭成顧 慮到日後時局變動不致連累她,所以並沒有舉行儀式 ,隻是在炎櫻的 見證下,寫下了“誓約書”,以婚書為定,簽訂終身 。這與張愛玲在 1945年初創作的短篇小說《留情》中的夫妻軼事極為 相似。
      對於兩個人的關繫狀態,張愛玲一直保持緘默, 因此我們隻能根 據胡蘭成的描述窺見一斑。然而這些內容也隻是胡蘭 成根據回憶記錄 下的,其中多少會存在一些值得懷疑的地方。張愛玲 曾說:“在得知 胡蘭成人獄後,曾去過蘇青和周佛海的家中。”可見 ,胡蘭成入獄前 結識張愛玲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根據胡蘭成的一些文章和評論,可知他眼中的張 愛玲:以自我為 中心,既不悲天憫人,也不同情其他人,不喜歡小孩 子和小動物,從 不想念家人,也不懷念童年時光,不受**賞識,沒 有禁忌,偶爾愛 憎分明。以老一套的善惡觀、審美觀是無法評價張愛 玲的,她對別人 的批評冷靜而透徹。與胡蘭成以善惡對他人加以區別 不同,張愛玲是 以“聰明程度”為*高判斷基準。她會將報紙上批評 她的文章剪下, 她不會去反駁別人的意見,但也不會受其左右。
      張愛玲在私生活方面,對於金錢方面的控制** 嚴格,但購買服 飾與化妝品時從不吝惜,室內裝潢簡約而具有現代氣 息(用胡的話說 是用高價尋求刺激)。喜歡味道濃重的食物,喜歡用 大杯子喝紅茶。
      對於一日三餐沒有特殊要求,常常以小點心(蛋糕等 簡易糕點、小喫 類)充饑……在那時日本並不稀奇的都市化、現代化 的女子形像之 中,融人了帶有傳統中國風的價值觀,這在胡的眼中 **珍貴。她的 言行舉止、一顰一笑問都充滿了新鮮感。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傳奇女子的存在,刺激與啟 發了胡蘭成的野心 與纔能,因此他纔會對高見順說出“自己**的成就 需仰仗於張愛玲、 炎櫻與池田”這樣的話吧。用他筆下*為具體的內容 來說,“我在愛玲 這裡,是重新看見了我自己與天地萬物,現代中國與 西洋可以隻是一個 海晏河清”,對於可稱作是“私觀中國歷史”的《山 河歲月》,他說: “我若沒有她,後來亦寫不成《山河歲月》(1954年 ,在日本靜岡縣清 水市刊行,池田篤紀翻譯)”“我是從愛玲纔得‘調 弦正柱’”“因為 在她面前,我纔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我是從愛 玲纔曉得了漢民族 的壯闊無私,活潑喜樂”“是她開了我的聰明”…… P20-2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