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無憂無懼過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283-409
    【優惠價】
    177-256
    【介質】 book
    【ISBN】97878058915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西藏古籍
    • ISBN:9787805891569
    • 作者:達摩難陀
    • 頁數:179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24開
    • 版次:1
    • 印次:1
    • 就算生活五彩紛呈,就算生活樂趣重重,但無論貴賤窮通,無論大小強弱,在內心深處我們每個人又都擺脫不了憂慮和恐懼的威脅。高強度的競爭,快節奏的變化,現代人尤其如此。假如我們始終生活在憂懼的陰影裡,人生將變得多麼無聊而乏味;缺乏快樂地活著,簡直生不如死。
      《無憂無懼過生活》作者達摩難陀法師,以其深厚的佛法學養、廣泛的知識積累,藉由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描述,把憂懼的來源、克服憂懼的方法、快樂的要素、快樂成功生活的技巧分析得詳盡明了,是本適合現代人的佛法好書,願見者得益。
    • 釋尊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為的標準,他認為雖然我 們生活在痛苦與不確定感中,但如果我們學習去區分 成熟與幼稚的行為,仍然有可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 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的心靈必須先要有正確的觀念 。由達摩難陀所著的《無憂無懼過生活》從認清生命 的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樂的傾向啟端,檢討人生變 遷與貪婪的結局,以適當引導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 之道。
    • 卷苜語

      第一篇 憂慮及其來源
      第一章 恐懼與憂慮
      第二章 我們的困擾
      第三章 我們為何受苦
      第四章 精神虐待及健康的心靈
      第二篇 如何克服憂慮
      第五章 抑制怒氣
      第六章 自私的隱憂
      第七章 克服嫉妒及私心
      第八章 應付敵手及批評
      第九章 控制不穩定的情緒
      第十章 養兒育女的重擔及喜悅
      第十一章 對死亡的恐懼
      第十二章 何必為未來憂心
      第三篇 快樂的要素
      第十三章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第十四章 在鬥爭和衝突間找尋平和
      第十五章 道德:生命中的神聖和尊嚴
      第十六章 你創造了自身的運氣和命運
      第四篇 快樂、成功的生活技巧
      第十七章 為他人的福祉犧牲自我
      第十八章 有禮貌的言談
      第十九章 慈愛的價值
      第二十章 容忍、耐心和滿足
      第二十一章 為愛所挫
      第二十二章 愉快的婚姻生活
      第二十三章 你的美貌
      第二十四章 累積自身的福祉
      第二十五章 與他人和諧相處
      第二十六章 人們可以改善周遭環境
      第二十七章 人性的尊嚴
    • 我們生活付出恐懼與憂慮的代價,而焦慮便是恐 懼與憂慮的根源。
      恐懼與憂慮似乎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個 活在現世的人,都無法從這些不愉 快的精神困擾中掙脫。
      到底人為何而擔心呢?他們的憂慮**根植於各 種不同的承諾及責任,而這些憂慮 起源於各種的偽裝。在與人相比時總感到不如人:“ 也許我無法勝任那個工作吧!” 或“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無法讓人對我印像深刻” 。他們不願意以自己真實的面目 在他人面前出現,因此對自己說:“我不能讓其他人 知道真正的我,這麼一來,別人 可能對我失去信心或輕視我。”所以他們隻有裝作別 人的樣子。
      人往往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男人會擔心自己禿 頭,女人則煩惱自己臉上出現皺紋 或憂心自己的身材、膚質、身高等問題。
      人們也害怕遭受他人的批評與抨擊,或遭到上司 的譴責。他們害怕被人嘲弄,而不 敢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但每當有人表 達與自己相同的意見且得到別人 的認同時,又感到憤憤不平。他們深感自己為批評所 累,雖然明知那種批評是不公平 的也不是他們應得的。
      擔心自己的家庭又是一個問題:“或許我根本不 是個好爸爸(媽媽、女兒、兒 子)。”先生擔心自己年輕貌美的太太會對其他男人 示好,而太太也會憂慮自己英俊 的丈夫會離她們而去或與其他女人私通;未婚男女擔 心如何找個好對像,而結了婚的 夫妻又擔心若膝下猶虛會是多麼寂寞。在另一方面, 已有子嗣的夫妻可能要擔心子女 的教養問題,有些人則憂慮:“我老公(婆)已不再愛 我,可能會遺棄我。‘或’等 到我老了,孩子會不會照顧我?”有些父母過度擔心 小孩的安全問題、是否有足夠的 錢應付家庭的開銷、家庭的保安問題,或是眷屬親人 的健康情形等等。
      在工作場合,人們可能煩惱能否順利完成工作, 以及如何做正確的抉擇。“如果我 的決定是錯的,那該怎麼辦?”“我應該現在趕快把 股票賣了呢?還是遲些再賣?”“我 的部屬在財務處理方面是否值得信任?或是他們會不 會趁我不在時背叛公司?”有些人擔 心可能會造成的損失,或是無法如願獲得升遷,或是 被托付太多的責任;有些人則煩惱 功成名就時遭同事的嫉妒。
      事實上,我們每天所遇到的煩惱永遠也無法詳細 列出來。活著本就充滿了憂慮和恐 懼,這造成我們內心的黑暗面。人有無數的恐懼—— 害怕在不安中驚醒、怕敵人、怕饑 餓、怕生病、怕失去財產、怕老、怕死、甚至害怕來 世。
      人不隻擔憂事情出紕漏,甚至事情進行得太順利 也要煩惱。在他的心中有種隱約的 恐懼感,似乎事情會在突然之間出錯,眼前的快樂可 能在下一秒變成悲哀。雖然有人 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人們還是擔心沒有消 息,無端的擔憂使得生活中充滿 恐懼。這種不幸降臨在所有人的身上,隻有心地純潔 的人纔能從中解脫。
      憂慮的原因 在所有負面的精神狀態中,*不健康、*傷身體 的是慢性的憂慮。人為什麼會憂 慮呢?*根本的答案隻有一個——憂慮是因為“我” 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說的“我 執”所致。
      幾乎所有比人類低等的動物均靠本能生存,而人 類則不然。人類擁有優越的思考能 力及直覺,慣用理智創造**的自我。在人類思想史 上,佛教對於自我觀念的探討, 占有獨特的地位。佛教的教義指出,自我或精神隻是 一種概念,通常無法與現實世界 相呼應。從對自我的信仰中,人發展錯誤的“自我” 和“所屬”想法,因而產生渴 求、私欲、欺騙、驕傲,以及其他不健全的思想。這 種“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問題的 根源,小至個人衝突,大到國與國間的戰爭。
      從“自我”的觀念中,人們錯誤地相信,必須不 斷地滿足充滿欲望的肉體。而一旦 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欲望,便會帶給他們煩惱和憂 慮。
      因而,憂慮隻是一個渴望世俗歡愉的負向心理狀 態,對某樣物體愈執著就愈怕失去 它。但是,當一個人的欲望獲得滿足時,新的需求又 會產生。
      同樣地,人害怕與厭惡的事物有所牽扯,對喜悅 的執著與對不快事物的厭惡便造成 了憂慮。有時**的話,隻要與某樣物品或情境有所 關聯,即使對本人無傷也會產生 憂慮。例如,對黑暗的恐懼、置身於封閉空間的恐懼 、對空曠空間的恐懼、懼高、害 怕動物、惡魔、幽靈、怕小偷、怕敵人、怕符咒、幻 想被人攻擊或背地裡遭人殺 害等。
      一個人經歷的憂慮與遭遇,隻是自我對多變的塵 世欲望所產生的交互作用。無法了 解這項事實是遭遇諸多痛苦的原因。但是,如果一個 人能夠修養內心,理解生命的本 質和特性,便容易克服痛苦。因為他了解,無論是愉 快的經歷或是所愛的人,終有遠 離的一日,而且隨時均可能發生;可能在事業起步之 初,或中途,甚至在結束之際。
      在這不確定的世界裡**確定的事是凡事均有終點。
      所以一個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或事必躬親的人,應該想想,當他無法在場時該怎麼 辦。他會被人所懷念,也可能有 人會覺察到他已不在人世,但時間不會太久。沒有一 個人在世界上是不可或缺的,少 了他一人,世界還是會繼續運轉。既然如此,他就大 可不必這麼擔心自己,心懷想像 的憂慮,以至傷害自己的健康,縮短人生的旅程,直 到終點——死亡。
      親密關繫的破裂亦帶來痛苦。當自己所愛的人離 開了,便感到失落、灰心、*望與 充滿挫折,這是自然反應。當自己被所愛的人拒*時 總是痛苦萬分的,但有些人不去 克服困難,讓時間來治療傷痕,反而以沮喪來麻痺自 己,在心裡想了一遍又一遍,找 各種方法或手段治療自己破碎的心,有些人甚至使用 暴力來發洩憤怒與挫折。
      P3-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