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賈題韜講壇經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209-304
    【優惠價】
    131-190
    【介質】 book
    【ISBN】97875325608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32560868
    • 作者:賈題韜
    • 頁數:258
    • 出版日期:2011-11-01
    • 印刷日期:2011-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42千字
    • 一位悟境甚高、思想深邃、洞察宇宙人生的佛教大德,在書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禪的原理和修禪方法。
      《壇經》是禪宗*重要的經典,而禪宗則是中國佛教***重要的一個宗派。《壇經》是禪宗奠基之作,禪宗以後無論怎麼發展、演變,都可以在《壇經》中看到其中的原型。《壇經》對唐代以來中國佛教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賈題韜講》是佛學家賈題韜於1990年11月由四川省佛教協會等單位在成都舉辦的講習班上講解《壇經》整理而成。
    • 一位悟境甚高、思想深邃、洞察宇宙人生的佛教大德,在《賈題韜講 》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禪的原理和修禪方法。 《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而禪宗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 個宗派。《壇經》是禪宗的奠基之作,對唐代以來中國佛教的發展有極為 重要的影響。今天的人讀《壇經》,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淺,有的感受 平平,有的倍受鼓舞。不管怎樣,現在許多中青年總有與佛教文化隔了一 層的感覺,這當然有時代的關繫。沒有受到傳統的寺廟文化的熏陶,沒有 好的師承,沒有實際去修持,僅僅從一些書本上閱讀而獲得的那一點表皮 知識,是難以深入到佛教內部領域的。 《賈題韜講》是佛學家賈題韜於1990年11月由四川省佛教協會等單位 在成都舉辦的講習班上講解《壇經》整理而成。
    • 序言
      前言
      禪宗是中國文化的專題
      學佛的目的在於真實受用
      《壇經》的特點
      《壇經》及其幾種版本
      對大家的希望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
      四諦法和三世因果
      十二因緣
      直了成佛
      《金剛經》
      佛性本無南北與世間法
      參禪和輪刀上陣
      上座部、中觀和華嚴
      《宗鏡錄》的責難
      分別思維與言語道斷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禪宗如何傳法?
      本來面目
      《涅槃經》和不二法門
      般若品第二
      “這兒”就是般若
      妙心比天大
      主人公在什麼地方
      無相周天
      一口吞盡西江水
      自己是一本無字天書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疑問品第三
      禪宗的繫統
      念佛禪觀
      在家一樣可以修行
      定慧品第四
      內外一如的方法
      不怕喫虧和直心是道場
      我就是真如
      坐禪品第五
      禪宗的“坐禪”
      如來禪和祖師禪
      懺悔品第六
      五分法身香和無相懺悔
      四弘願與自性自度
      無相三皈依和自性三寶
      三身佛在自性中
      機緣品第七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即心即佛和開佛知見
      自己靈光常顯現
      機鋒、棒喝、話頭及其他
      頓漸品第八
      頓悟的力量
      向上全提和事事無礙
      凡聖兩忘,體露真常
      護法品第九
      自是法王,何慕人王
      付囑品第十
      對法與禪宗的綱宗
      面臨生死時的自在
      禪宗的法統和力量
      後記
    • 佛教是怎樣解釋三世因果的呢?其根據就是十二因緣,也叫十二緣起 。十二因緣依次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這十二項。解釋十二因緣的論述很多,也不是很容易就懂了。這 裡結合大家的現實,方便簡略地介紹一下。
      人的感受是先於愛的,總得先有個感受的主體吧,一接觸便產生感受 ,有了感受就有了喜合。佛教對接受外部事物的官能稱為“六人”,其感 官稱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對像分別是色、聲 、香、味、觸、法。凡是抽像性、原理性、形而上的東西就叫法。法看不 見,摸不著,但可以進入思維而認識。六根對六塵,就產生了完整的認識 。
      六人又從哪裡來的呢?通俗地講,身體叫名色,名是指精神作用,色 是指物質作用。人的精神和頭、軀干、四肢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生命體 。佛教認為,籠統說個身體不明確,死人也有身體。凡對這些東西起名, 必定要有個精神的作用纔行,而精神則必須寄托在物質的身體上纔能有所 作用,所以合稱為“名色”。
      感官因身體而產生,接觸外界產生了感受,進而產生了“愛”。有所 愛,則想得到、占有,這就是“取”。要想取得,就會“有”種種業行的 產生,並付諸行動。這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此生此世所表現出來的內容 。
      每個人都必須因母親懷孕而出生。在母親的腹中六根就形成了。但母 腹中這個胚胎是怎麼來的呢?自然科學認為,這是因父母交合時,精卵結 合而形成了這個胚胎。胚胎十月成熟,呱呱墜地,於是纔是現實的人。佛 教的認識還要深入一層。下一代的生命離開了父母這個緣當然不行,父母 交合隻是你的外緣,必須有你自己的參與,加上父母的外緣,纔能形成胚 胎。父母如同陽光、土壤、水分,自己纔是真正的種子。所以牡丹有牡丹 的種子,菊花有菊花的種子,這些種子,加上土壤、雨露、陽光等外緣, 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因此,一旦談到你本身,就涉及前世的問題。必 然有個投胎的東西。這東西是什麼,又是從哪兒來,怎樣找到你父母的呢 ?父母很多,為什麼單單投身到這家,而不是那家呢?這就說明了由你前 世積聚的種種業力,產生了趨向性的認識,恰好這家父母的業力與你有緣 ,你就不知不覺地來到這家、這個世上了。
      人的認識,是從哪兒來的呢?佛教認為,沒有專門佛教修行的人們, 其身、語、意三業的活動,都是陷在無明之中,渾渾噩噩的。人死了之後 ,肉體雖然腐化了,但其業力仍在,不會與肉體一同消失。這個業力看不 見,摸不著,一旦因緣成熟,就會以各種相應的生命形態來接受果報。有 的人認為胡作非為一世,死後就一了百了。沒有那麼便宜,善善惡惡種種 業力,如同存在銀行裡的賬一樣,到時都會兌現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如果真的一死就了,那些殺人放火十惡不赦的人不是太幸運了,而我們 這些規規矩矩、克己為人的豈不都成了傻蛋?有了這個三世因果,有了這 個業力不滅,整個因果鏈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這樣,壞人纔有所忌憚, 好人纔有所慰藉。
      十二因緣順著開展,佛教稱為十二因緣流轉門,就是:無明緣行,行 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人,六人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 緣有,有緣生,生緣死。這樣周而復始地形成了六道的輪回。前兩個環節 指前世,中間八個環節說明了今世,後兩個環節又落實在下一世。同時, 在今世的八個環節中,前五個環節是你現在的果,後三個環節是你現在和 未來的因。十二因緣在佛經中隨處可見,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就明白了三 世因果絲毫不爽。這是一個佛教徒應該明白和認真修行的基本道理和依據 。
      人的生死就是一個緣起,無明作為條件,以前世所作的種種業行為因 ,就產生了自發衝動。以此為條件產生名色就人胎了。入胎後以身體為條 件就產生了感官,以感官為條件就有了接觸,接觸就有愛的趨向,於是產 生了取,以取為條件就產生了有,後來就是生和死。這就是生命之流,其 間並無一個不變的東西貫穿始終。譬如被點燃的柴火再點燃另一柴火,可 是此火並非彼火;但無此火也沒有彼火。說不是嗎?它們又有關繫,說是 一個嗎?但彼不是此,所以叫“無一非異”。這是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 一個特點。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十二因緣這條因果鏈是如此的有力,使人生生世世沉溺其中,怎樣纔 能得到解脫呢?佛告訴我們,要得到解脫,就必須把這條因果鏈斬斷。死 從生,要想不死,就必須斷生;生從有來,不生就須斷有;斷有則須斷取 ……一直下去,直到把無明斷了,纔能超出輪回,了脫生死,這就是十二 因緣還滅門。佛教不認為一死就可以脫離苦海,要斷十二因緣,要斷無明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樣就可以解脫於生死了。P6-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