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道教倫理思想史稿/香港道教學院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468-678
    【優惠價】
    293-424
    【介質】 book
    【ISBN】97875333245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齊魯
    • ISBN:9787533324582
    • 作者:樂愛國
    • 頁數:584
    • 出版日期:2010-10-01
    • 印刷日期:2010-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04千字
    • 本書是《中國道教倫理思想史稿》,書中收錄了東漢魏晉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形成、南北朝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發展、隋唐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成熟、宋元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開新、明清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流變等內容。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 在以倫理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產生的道教 及其思想,不可能不滲透著倫理精神,其原因在於:(1)道教崇奉的 神仙具有倫理道德的內涵,(2)道教修道中的養神、修性融合了道 德修養過程,(3)道教追求的得道成仙與倫理道德具有密切聯繫, (4)道教“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的理念蘊含著倫理思想。而且,道 教倫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它具有明顯的神學特徵;第二, 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以及佛教的倫理思想;第三,它以道性論為理 論基礎;第四,它具有生命倫理的特徵。研究道教倫理思想史就是 要探討道教倫理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規律,這不僅對於瞭解和研 究道教及其思想,而且對於研究整個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發展和 演變,對於今天吸取中國傳統的優秀倫理思想資源,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 道教倫理思想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萌 芽的西周初期。《易經》與周公已經有了初步的宗教倫理思想。先 秦兩漢時期,儒家確立了“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並進一步建立了 儒家的心性論;道家對“道”輿“德”的關係作了深人探討,並提出了 “自然無為”的道德原則。然而,這一時期的倫理思想一直是在耳 期宗教神學的背景下得以發展的,內涵著宗教神學觀念。先秦儒 家、道家的倫理思想雖然已經開始具有較為成熟的理論形態,但伊 具有明顯的宗教性;先秦墨家倫理思想的宗教性則更為顯著。尤 其是兩漢時期,在宗教神學汎濫以及讖緯之學盛行的背景下,無論 是儒家倫理或是道家倫理,都浸透著濃重的神學觀念。道教倫理 思想的形成是在吸收先前諸家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對早期宗教倫理 思想的一種延續。 東漢魏晉時期,道教興起,道教倫理思想開始形成。早期道教 的經典《太平經》旨在實現天下的“太平”,包含了豐富的倫理思想。 它提出了守道而行的道德準則;強調父、母、子“三人相通”和君、 臣、民“並力同心”;把“樂生”、“好善”看做人生的最高追求;並且 提出了善惡報應的思想以及更為精緻的承負說。《老子想爾注》是 早期道教對於《老子》的詮釋,雖然也講“道”,但較多的是把“道” 與忠孝仁義聯繫在一起。它強調“行道奉誡”,要求“清靜為本”,同 時又要求為善去惡,“至誠守善”。魏晉時期神仙道教的重要代表 葛洪追求修道成仙,但明確提出“為道者當先立功德”,並且還對善 事和惡事作了具體的規定。同時,他還認為,修道求仙必須“以忠 孝和順仁信為本”,因而講忠孝仁義,推崇儒家之“禮”,但又強調 “仁而兼明”,要求重新刪定“三禮”,主張仁政與刑罰並重。而且 他還推崇道家的“不言而化行”,並把道家的修道成仙與儒家的修 身養性融合為一體。此外,這一時期的《西昇經》、《赤松子中誡 經》、《黃庭經》以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也包含了豐富的道 教倫理思想。 南北朝時期,寇謙之和陸修靜分別對北方的天師道和南朝地 區的天師道進行整頓和改造。寇謙之提出“以禮度為首”,並以道 誡的形式表述倫理道德規範,強調奉守道誡,宣揚神明賞罰。陸修 靜提出“行善成德以至於道”,並在其所制定的齋醮科儀中,融人了 濟度思想,而且他還認為,通過齋醮科儀,可以清洗心靈,以行善去 惡達於“淨”,以去欲息事達於“靜”,以至於“存守其真”。南北朝 時期,道教戒律發展到了較高的水準,涉及倫理道德領域的諸多方 面,其中包括個人的道德修養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行為規範和 人與自然之間的道德行為規範等。而且,道教戒律中所蘊含的倫 理思想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神學性、三教融合、追求長生、 可操作性等特徵。與此同時,陶弘景在道教倫理思想上提出了“修 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尤其是他關於“道性”的討論,與這一 時期的《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以及宋文明的《道教義》對於 “道性”的闡釋一起,實際上開啟了道教對於心性的研究。 隋唐時期,道教心性論得到充分的發展,反映了道教倫理思想 體繫趨於成熟。隋唐之際的《太玄真一本際經》提出“眾生性即真 道性”,《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經》則提出“一切眾生,皆有道性”。唐 代道士成玄英不僅提出“一切眾生,皆稟自然正性”,而且特別強調 “率性而動”以復歸於自然之性。他還講“心神凝寂”,“兩忘”、“雙 遣”,並且要求“絕偏尚之仁,棄執跡之義”。王玄覽既說“道性眾生 性,皆與自然同”,又說“眾生無常性,所以因脩而得道,其道無常 性,所以感應眾生脩”,而且還認為,“眾生欲求道,當滅知見”,要求 滅盡知見,“無心”、“淨心”。孟安排的《道教義樞》把“道”界定為 “理、通、導”,把“德”界定為“得、成、不喪”,強調二者一體;而且 通 過對“十善”和“十惡”的闡述,要求行善止惡;尤其是提出了“自然 真空,即是道性”,主張離界內四染、斷界外氤氳,以復歸清虛自然 之道性。司馬承禎講“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因而要求淨除心 垢,復歸道性。他還認為,修道在於“收心離境”,無欲無心,而且強 調積習而成,漸而進之,並制定了“修道七階”。吳筠既講道家的 “道德”教化,又講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而且特別強調心靜,認 為“習靜為契道之階”。此外,他還要求忘情而率性,主張制惡興 善,立功改過。李筌認為,人兼有巧拙之性,因而需要修煉成聖。 他強調修心,要求“心中納正”,動靜合道,又講“上施道德,下行仁 義”,融道家的“道德”與儒家的仁義於一體。杜光庭講“人之所稟。 真元道性”,並且要求“去欲閉情”,達到“心寂境忘”,從而復歸於 道性。同時,他既主張以道家的“道德”治國,要求“無為白化”,又 強調儒家倫理對於治國的重要性,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與道 家的“道德”結合起來。除了這些著名道士之外,同一時期還有李 榮、潘師正、譚峭以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太上老君內觀 經》等道經,也對道性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而把道教倫理思想 發展至一個新的高峰。 宋元時期,道教心性論與道教內丹聯繫在一起。道教內丹的 重要經典《靈寶畢法》、《鍾呂傳道集》倡導性命雙修,並把道德修養 融人了修煉內丹之中。陳搏、張無夢、陳景元一派,既講性命雙修, 又講心性修煉,而且將修道與儒家倫理融合在一起。金丹派南宗 以北宋的張伯端為開派祖師,持“先命後性”,同時也非常重視修 性,尤其是強調修心,要求察心觀性,修心以靜,而且還提出“學道 之士,當先立身”,吸取了儒家的道德規範。全真道由金代的王嘉 創建,持“先性後命”,講“識心見性”,特別強調心的清靜,提出“全 真清靜為先”,同時又講“忠孝仁慈”,使道教修仙與儒家的忠孝仁 義相為表裹。後來的李道純、陳致虛中和南、北二宗,講性與命不 可分離,修性與修命不可割裂,同時都講清靜,要求忘我忘物、少私 寡欲;而且,他們還講正己修德、三綱五常,並強調修德而不言德。 宋元時期的淨明道以“淨明”、“忠孝”為基本教旨,提出“淨明隻是 正心誠意,忠孝隻是扶植綱常”,並且以此為基礎,作進一步推廣, 追求“作世間上品好人”的目標。以北宋《太上感應篇》為代表的宋 元時期的道教勸善書涉及倫理道德領域的諸多方面,包括個人品 德修養、家庭倫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生態倫理等,並且具有 神學教化性、追求得道成仙、定量化與可操作性等特徵。在宋元時 期道教倫理思想的發展中,還有張繼先、張嗣成、杜道堅、王道淵等 著名道士做出了重要貢獻。 明清時期,道教開始由盛而衰,道教倫理思想逐漸形成了儒學 化的趨勢。張三豐認為,“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並提出“修道以 修身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誠意”。他還大講儒家的人道,要求“忠 孝兩全”、“仁義博施”,認為“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同時,他 還要求掃除雜念、清心寡欲。張字初推崇儒家道德性命之學,宣揚 “心統性情”,並提出了“以清靜為本”的修道原則,同時,他還要求 “由仁義,操禮節”,講“崇德積善”,以求得國泰民安。王常月提出 “命在性中”,並且強調“以見性為主”,要求“窮理盡性以致於命”, 同時,也強調“清淨身心”、“絕緣捨愛”。他還提出“欲修仙道,先 修人道”,並且強調“濟度眾生”,以求得“功德圓滿”。劉一明講性 命雙修,但也講道心、人心,要求以道心制人心,同時還提出了“神 室八法”,即“剛”、“柔”、“誠”、“信”、“和”、“靜”、“虛” 、“靈”,以 作為修煉心性、成就大道之法。他還闡述了學道者在性命修持方 面必須打通的五十個關口,並且明確提出“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 務”。明清時期,還有陸西星、伍守陽、閔一得、傅金銓、李西月等著 名道士對道教倫理有過深入的闡述。 道教倫理思想有一個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從而構成 了一個既有形上學的道教心性論又有形下學的道德修善論、既有 嚴格的道德規範又有可行的踐履方法的思想體繫,有著自身的特 點以及演變的規律。而且,在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的發展中,道教發 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道教對倫理道德作 了宗教的詮釋,使之得以強化;其二,道教對倫理思想作了重要的 補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道教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 之廣泛深入。道教對於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發展所起的作用,或許 可以為我們更好地發揮宗教對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作用提供有 益的啟迪。

    • 內容摘要
      導論
      一、道教與倫理的關係
      二、道教倫理的基本特點
      三、研究道教倫理思想史的意義
      第一章 道教倫理思想產生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萌芽
      第二節 儒家的心性論與“三綱五常”
      一、先秦儒家的仁、禮和孝、忠
      二、儒家心性論的形成
      三、儒家“三綱五常”的確立
      第三節 道家的道德觀與“自然無為”
      一、先秦道家的“道”輿“德”
      二、道家“自然無為”的倫理思想
      三、道家與儒家倫理的衝突和融合
      第四節 先秦兩漢宗教倫理思想的演變與讖緯神學
      第五節 餘論
      第二章 東漢魏晉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形成
      **節 《太平經》的倫理思想
      一、守道而行的道德準則
      二、君臣民相通的政治倫理
      三、父母子相通的家庭倫理
      四、樂生、好善的人生追求
      五、善惡報應與承負說
      第二節 《老子想爾注》的倫理思想
      一、“道”與忠孝仁義
      二、行道奉誡與清靜為本
      三、為善去惡與至誠守善
      第三節 葛洪的倫理思想
      一、為道者當先立功德
      二、仁而兼明與有禮為貴
      三、不言而化行
      四、修道成仙與修身養性
      第四節 餘論
      第三章 南北朝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發展
      **節 寇謙之的倫理思想
      一、以禮度為首
      二、奉守道誡與神明賞罰
      第二節 陸修靜的倫理思想
      一、行善成德以至於道
      二、齋法中的濟度思想
      三、齋醮科儀的修道功能
      第三節 南北朝道教戒律中的倫理思想
      一、道教戒律概說
      二、道教戒律與道德規範
      三、道教戒律的倫理特色
      第四節 陶弘景的倫理思想
      一、修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
      二、遊心虛靜,息慮無為
      三、以善德解其纏
      第五節 道教心性論的開啟
      第六節 餘論
      第四章 隋唐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成熟
      **節 隋唐之際的道教心性論
      第二節 成玄英的倫理思想
      一、眾生皆稟自然正性
      二、率性而動,各守分內
      三、心神凝寂,復於真性
      四、絕偏尚之仁,棄執跡之義
      第三節 王玄覽的倫理思想
      一、人心之正性,能應一切法
      二、眾生非是道,所以須修習
      三、眾生欲求道,當滅知見
      第四節 孟安排《道教義樞》的倫理思想
      一、道者:理、通、導;德者:得、成、不喪
      二、止於十惡,行於十善
      三、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第五節 司馬承禎的倫理思想
      一、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二、收心離境,無欲無心
      三、積習而成,漸而進之
      四、修道養生,融為一體
      第六節 吳筠的倫理思想
      一、內道德而外仁義
      二、習靜為契道之階
      三、忘情而率性
      四、制惡興善與立功改過
      第七節 李筌的倫理思想
      一、性有巧拙與修煉成聖
      二、心中納正與動靜合道
      三、上施道德,下行仁義
      第八節 杜光庭的倫理思想
      一、人之所稟,真元道性
      二、去欲閉情與心寂境忘
      三、無為白化與仁義禮智
      四、為惡召禍,為善致福
      第九節 餘論
      第五章 宋元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開新
      **節 唐末宋初內丹道的倫理思想
      第二節 金丹派南宗的倫理思想
      一、先命後性,性命雙修
      二、察心觀性,修心以靜
      三、學道之士,當先立身
      第三節 金代全真道的倫理思想
      一、識心見性全真覺
      二、全真清靜為先
      三、忠孝仁慈勝出家
      第四節 李道純、陳致虛的倫理思想
      一、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
      二、清靜而忘,少私寡欲
      三、正己正天下,修德不言德
      第五節 宋元淨明道的倫理思想
      一、淨明隻是正心誠意
      二、以忠孝為本
      三、作世間上品好人
      第六節 宋元道教勸善書的倫理思想
      一、道教勸善書概說
      二、道教勸善書與倫理道德
      三、道教勸善書的倫理特色
      第七節 餘論。
      第六章 明清時期道教倫理思想的流變
      **節 張三豐的倫理思想
      一、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
      二、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
      三、忠孝兩全,仁義博施
      四、掃除雜念,清心寡欲.
      第二節 張宇初的倫理思想
      一、心統性情
      二、以清靜為本
      三、由仁義,操禮節
      第三節 王常月的倫理思想
      一、命在性中,見性為主
      二、清靜身心,*緣捨愛
      三、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四、濟度眾生,功德圓滿
      第四節 劉一明的倫理思想
      一、性命雙修,道心常存
      二、神室八法,成就大道
      三、修道通關,漸次著力
      四、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
      第五節 餘論
      結語 道教對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發展的作用
      一、對倫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詮釋,使之得以強化
      二、對倫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補充,使之*加完善
      三、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廣泛深入
      主要參考文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