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心性與體知(從現像學到儒家)/中大哲學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571-827
【優惠價】
357-517
【介質】 book
【ISBN】97871001633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63392
  • 作者:張任之
  • 頁數:331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印刷日期:201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張任之著的《心性與體知(從現像學到儒家)》題
    名為“心性與體知——從現像學到儒家”,它一方面
    標明了本書的研究主題,即心性與體知;另一方面也
    劃定了本書涉及的研究論域,主要是現像學和儒家。
    “心性”這個概念來自東方,主要出自儒學和佛
    學。就儒學而言,心性論發端於孟子,至宋明儒學而
    發揚光大,在近現代,隨著西學思想的引入,心性論
    也在東西方思想的跨文化研究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本
    書所嘗試的正是這樣一種在跨文化的視域下的“心性
    現像學”研究。(br)東方傳統借“體知”這一概念與
    現像學家舍勒借“道德感受”(Fühlen)所展開的問
    題相當契合。本書主要關心的就是現像學(尤其是舍
    勒的現像學)和儒家傳統(尤其是孟子一繫的心性傳
    統)對於“體知”與“情感”問題的討論,以及與之
    相關的兩個思想傳統對於倫理問題的思考。或者說,
    它們主要體現的是心性現像學中事關道德意識或道德
    情感的維度。
    全書分三個大的部分:1)人如何認識自己?——
    現像學的“自身意識”與“自我-反思”理論;2)人
    如何體知他人與萬物?——對同情共感與一體感的心
    性現像學探究;3)人何以為人?——跨文化哲學視域
    下的羞感現像學與哲學人類學。這三個部分既彼此獨
    立又相互關聯。說其獨立,是因為這三個部分的每一
    個部分都是一個自成一體的主題。各個部分問題的緣
    起和展開可以參看後面各部分的引語說明;說其關聯
    ,是因為這三個部分在總體上都事關廣義上的“心性
    ”問題,它們或與人的“自知”有關,或與人的“知
    人”“體物”有關,或與人的“成人”有關。根本上
    ,它們都關乎心性之學這個“做人”的“大宗綱”。
  • 前言
    **部分 人如何認識自己
    ——現像學的“自身意識”與“自我一反思’’理論
    一、傳統自身意識理論“反思模式’’的循環困境
    二、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語義學的、現像學的
    三、意識現像學的四種“意識”概念
    1.意識作為自我體驗的實項一現像學的統一
    2.意識作為對本己體驗的‘‘內意識’’或“原意識
    3.意識作為“意向意識”或“意向體驗
    4.意識作為“執態”和“注意意識
    四、內時間意識與“意識流的統一
    1.意識流是**地**的
    2.意識流是永恆地流動的
    3.意識流自身構造著其自身的統一性
    五、“意識的自我極化”的兩種形式
    六、現像學“自身意識”理論的“反思模式
    結語:哲學的永恆使命——“自身思意”與“自身負責
    第二部分 人如何體知他人與萬物
    ——對同情共感與一體感的心性現像學探究
    一、他人如何被給予
    1.自身欺罔與內感知問題
    2.自身欺罔與他人的被給予方式問題
    3.內陌己感知與交互主體性問題
    二、他人如何被“同情共感
    1.同情共感的辨異
    2.交互共感中的奠基關繫
    3.愛的現像學描述
    4.愛與同情共感的關繫
    三、舍勒與宋明儒者論同一感
    1.同一感/一體感的現像學意涵
    2.宋明儒者論一體感
    3.“一體感”與“愛的秩序
    4.東西方“一體感”的諧調
    四、寂靜意識與萬物一體
    1.寂靜意識的現像學意涵
    2.宋明儒者對“視於無形,聽於無聲”的分析
    3.作為“體萬物一體”之“工夫”的“冥思沉定
    結 語
    第三部分 人何以為人
    ——跨文化哲學視域下的羞感現像學與哲學人類學
    一、舍勒和卡西爾對“人是什麼?”的追問
    1.引子:達沃斯論辯及其隱匿的第三者
    2.在精神與生命問題上卡西爾對舍勒的批評
    3.基於舍勒的思想檢視卡西爾對舍勒的批評
    4.卡西爾的文化哲學與形而上學
    5.舍勒的哲學人類學與形而上學
    6.結語:三個人的爭執與共謀
    二、舍勒論羞感與人之為人
    1.羞感的本質與形式
    2.羞感的起源與人類學根基
    3.羞感與現像學的人格倫理學
    三、羞感倫理與人格存在
    1.外在化羞感與內在化羞感
    2.意志自律與本心自律
    3.“能羞之在”與人格自律
    結 語
    文獻縮略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