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孔子家語(圖文精釋版)(精)/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介質】 book
    【ISBN】97875535011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文化
    • ISBN:9787553501130
    • 作者:(清)朱用純//(南北朝)顏之推//(三國魏)王肅|譯...
    • 頁數:482
    • 出版日期:2014-12-01
    • 印刷日期:2016-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2
    • 中華民族素以重視“家教”著稱於世,有道是家和萬事興。古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足見家庭教育、家風、家庭氛圍對下一代、對我們自己和對**的重要性。當然,人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社會教育,但家庭教育畢竟是基礎。中國古代進行“家教”的各種文字記錄,包括散文、詩歌、格言等,通常稱為“家訓”,自周至清僅目前可見的就有二百多部(篇),《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孔子家語》便是其中的**代表。朱用純、顏之推、王肅著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孔子家語》,對於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促進社會和諧至今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 朱用純、顏之推、王肅著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 孔子家語》介紹: 《朱子家訓》通篇以對偶句一氣呵成,言及衛生 、安全、勤儉、飲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讀 書、教育、財酒、誠信、體恤、謙和、無爭、交友、 自省、向善、納稅、為官、順應、安分等諸多內容。 《顏氏家訓》是中國最著名、最有影響的一部“ 家訓”,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繫應以儒 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 文學、佛學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孔子家語》收錄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及言行, 是一部有關孔子生平事跡的資料彙編,大多是有關孔 子的逸聞趣事。其體例與《論語》相似,但篇幅卻遠 遠超過了《論語》。書中記錄和介紹了孔子的先世、 孔子的出生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政治活動和 教學活動,以及孔子學生的事跡。但記述得最多的還 是孔子的思想主張,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及早期儒 家學派的重要參考資料。
    •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
      顏氏家訓
      第一篇 序致
      第二篇 教子
      第三篇 兄弟
      第四篇 後娶
      第五篇 治家
      第六篇 風操
      第七篇 慕賢
      第八篇 勉學
      第九篇 文章
      第十篇 名實
      第十一篇 涉務
      第十二篇 省事
      第十三篇 止足
      第十四篇 誡兵
      第十五篇 養生
      第十六篇 歸心
      第十七篇 書證
      第十八篇 音辭
      第十九篇 雜藝
      第二十篇 終制
      孔子家語
      相魯**
      始誅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問禮第六
      五儀解第七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觀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賢君第十三
      辯政第十四
      六本第十五
      辯物第十六
      哀公問政第十七
      顏回第十八
      子路初見第十九
      在阨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五帝第二十四
      執轡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論禮第二十七
      觀鄉射第二十八
      郊問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禮運第三十二
      冠頌第三十三
      廟制第三十四
      辯樂解第三十五
      問玉第三十六
      屈節解第三十七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終記解第四十
      正論解第四十一
    • 三恕第九 孔子日:“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 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 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孔子說:“君子在三種情況下應該推己及人。不 事奉君王,卻要求下臣聽從役使,這不是推己及人; 不孝敬父母卻要求兒子報答,這不是推己及人;不尊 敬哥哥,卻要求弟弟順從,這不是推己及人。讀書人 能明白這三種推己及人的根本,就可以算得上行為端 正了。” 孔子日:“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 ,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 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 ,有思其窮則務施。”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情況應該加以考慮,不能 不重視。年少時不學習,長大了就沒能耐;年老了不 教育子女、學生,死了後就沒人思念他;富有時不施 舍,窮困時就沒人救濟。所以,君子年輕時考慮到長 大後的問題就要致力於學習,年紀大了考慮到死後的 問題就要致力於教導兒孫,富有時想到窮困的處境就 要致力於舍。” 【原文】 伯常騫問於孔子日:“騫固周國之賤吏也,不自 以不肖,將北面以事君子。敢問正道宜行,不容於世 ;隱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 為之有道乎?” 孔子日:“善哉!子之問也!自丘之聞,未有若 吾子所問辯且說也。丘嘗聞君子之言道矣,聽者無察 ,則道不入;奇偉不稽,則道不信。又嘗聞君子之言 事矣,制無度量,則事不成;其政曉察,則民不保。
      又嘗聞君子之言志矣,剛折者不終,徑易者則數傷, 浩倨者則不親,就利者則無不弊。又嘗聞養世之君子 矣,從輕勿為先,從重勿為後,見像而勿強,陳道而 勿怫。此四者,丘之所聞也。” 【譯文】 伯常騫問孔子說:“我本是周朝一個卑微的官吏 ,不自量力,願意拜您為師向您學習。請問:光明正 大地做事卻不被世人所容;干見不得人的事,我又不 忍心。我想既不讓自己沒出路,又不干見不得人的事 ,請問有什麼辦法?” 孔子說:“您提出的問題很好!在我所聽到的談 論中,沒有人像您提出的問題那麼富有思辯和在理。
      我曾經聽君子談到‘道’的時候說,如果‘道’不被 聽者理解,‘道’就不會被接受;如果‘道’奇特而 無法核實,就不會被人相信。我還曾經聽到君子談到 做事時說,制度上沒有什麼明確標準,事情往往就做 不成;政治太繁苛,老百姓就不能安定。我又曾經聽 到君子談到志向時說,剛直不阿的人沒有好結果,平 易近人的人多被傷害,傲慢無禮的人沒太親近,追求 利益的無不遭到失敗。我還曾聽說那些善於安身處世 的君子,干輕活時不搶在前面,做繁重的事情時不躲 在後面,踫到法令時不強行違,陳述了‘道’就不違 反。這四個方面,就是我孔丘所聽到的全部。”P256 -25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