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論語鏡銓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介質】 book
    【ISBN】97875012464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世界知識
    • ISBN:9787501246489
    • 作者:畢寶魁
    • 頁數:480
    • 出版日期:2014-05-01
    • 印刷日期:2014-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06千字
    • 正確認識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產生重要的啟迪!當代國學大師、前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傅璇琮先生傾心**!
      《論語鏡銓》為論語的翻譯,注釋和評析。作者畢寶魁的評析采納了百家之長,並融入了作者的心得體會。作者的考證功夫,也充分地得到體現。通過此書的翻譯和評介,幫助讀者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論語的精華與要點,對於弘揚傳統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 畢寶魁編著的《論語鏡銓》博采古今《論語》研 究者之長,再融入作者本人的心得體會,用最簡明通 俗的語言將《論語》翻譯、注釋、評析出來,為廣大 國學愛好者構建一個輕松愉快閱讀《論語》,真正達 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境界的平臺。 在世界文化走向多元,特別是東方儒家思想精華 以及價值取向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代,《論語鏡銓》的 出版將會對普及《論語》,讓人們正確認識孔子以及 儒家思想產生重要的啟迪作用。對世界各國、各民族 準確理解孔子思想與儒家文化也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
    •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裡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 學而篇** 【原疏】正義曰:自此至堯曰是《魯論語》二十 篇之名及第次也。當弟子論撰之時,以“論語”為此 書之大名,“學而”以下為當篇之小目,其篇中所載 ,各記舊聞,意及則言,不為義例,或亦以類相從。
      此篇論君子孝弟,仁人忠信,道國之法,主友之規, 聞政在乎行德。由禮貴於用和,無求安飽以好學,能 自切磋而樂道,皆人行之大者,故為諸篇之先。既以 學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須學也。“為政”以下 諸篇所次,先儒不無意焉。當篇各言其指,此不煩說 。第,順次也。一,數之始也,言此篇於次當一也。
      【魁按】本篇為全書主題的綱要,主旨是講述人 生學習與修行的原則與目的,學習與修行是貫穿一生 的事,講求人生要不斷求學、反復實踐,在不斷體認 人生真諦中獲得快樂。就學習和實踐內容看,是追求 仁義的境界,主要是“仁”的道理,“仁”的體與用 。全部內容都是兩個基本點:學習“仁”,追求“仁 ”,不斷提高“仁”的境界,隻求自己進步而不在乎 他人知與不知。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 孔子說:“學習並經常進行溫習與實踐,不也很 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聚會談天,不也 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不重視自己而不生氣,不也是 君子的品格嗎?” 【注釋】 【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論語》中“ 子”是對孔子的專稱。其他人稱“子”時前邊要冠以 姓氏,如“曾子”、“有子”。【習】本義是鳥練習 飛翔時屢次扇動翅膀,反復起飛。《說文解字》:“ 習,數飛也。”故“習”包括溫習、復習、實習、演 習等意義。這裡指溫習學習過的知識,將知識反復運 用到實踐中來驗證的過程。【說(yuè)】同“悅” 。二字為古今字關繫,先秦時無“悅”字,“說”字 兼有說話和內心高興、喜悅兩種意義。後來日常生活 復雜,情感交流也復雜,故創造出“悅”字來分擔“ 說”字原義中表示高興、喜悅的義項。因高興、喜悅 是心情,故從“心”。學術界一般認為,《說文解字 》收入的字為古字,未收者為今字。【慍(yùn)】 生氣,惱怒,怨恨。《說文解字》:“慍,怒也。” 【君子】在古代有二義:一是從品行方面而言,指道 德高尚的人;一是從社會地位而言,指統治者,地位 高的人。在相對而言時,意思比較清楚。單獨出現時 多數是前義。
      【評析】 《論語》篇目章節的排列順序很深奧,肯定是根 據內容無疑。孔子去世後至少又過了半個世紀,《論 語》纔定稿成書。孔子的很多高足都參與了編撰,他 們對於《論語》的章節體例以及內容順序的排列肯定 進行了精心設計。這是全書的第一章,講述人的學習 修養,與朋友交流切磋不斷進步提高,即使沒有人了 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氣、不頹喪,因為學習修養** 是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充實。如果自己修養高、學 識好,那麼即使不被重用也無所謂,因為修身的目的 是為內在精神的充實**,而不是為功名利祿。這是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點之一,即從內向外、由己及彼、 由親到疏進行自我修養。三句話是三層意思,相互聯 繫,有遞進關繫。**句說自己每天堅持學習進步很 愉快,學習的內容是道,是做人的道理,並不斷在實 踐中驗證,在不斷進步中享受人生樂趣。第二句的“ 朋”,本義是同窗、同學,同學從遠方來,當然可以 共同切磋學問,這樣可以共同提高進步,加強修養。
      第三句則說學習修養是自己的事,別人即使不了解也 沒有什麼關繫。即修養學識在自己,能否被發現被肯 定被重用在社會、在他人,因此不必生氣。這便構成 人生學習修行的三個階段或三重人生境界:開始學習 與修行的階段,反復學習與實踐,並不斷有新體會, 內心很愉悅;學習有一定心得體會,與同學同仁同道 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體會到無限快樂的階段;*後 達到不為社會潮流所動而堅守仁義道德的境界,實際 已接近聖人的思想境界。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翻譯】 有子說:“作為一個人,如果他能夠孝敬父母、 尊敬兄長,而愛冒犯上級長官的,很少很少。不冒犯 上級長官而好叛亂的人,是沒有的。因此君子務必要 確立做人的根本原則,根本原則確立了,做人的道理 自然就明白了。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長,大概就是仁愛 的根本吧。” 【注釋】 【有子】姓有名若,孔子弟子之一。司馬遷說有 子比孔子小四十三歲,《孔子家語》說小三十三歲。
      楊伯峻說小十三歲,但也認為不可靠,不知何據。此 問題涉及關繫甚大,待詳考。【孝弟(tì)【是人對 於前輩和同輩中長於自己的人應有的態度。孝是縱向 的,是對於長輩,包括父母、祖父母等要孝敬。孝的 含義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關懷、照顧、順從,使其心 情愉快,沒有負擔。“弟”通“悌”,是橫向關繫, 要求對於兄長要尊敬。人們接觸*多、關繫*密切的 人便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因此,處理好這些關繫是 基礎和關鍵。【犯上】冒犯、抵觸上級長官。上:處 在尊長地位的人。春秋時期是等級制度,社會和家族 都有長幼尊卑的觀念。【鮮】少。【作亂】發動叛逆 而造反。【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裝,即沒有這種 情況。【務本】追求根本。務:經營。本:樹根,引 申為根本、根基、基礎。【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 念,含義很廣,主要是熱愛他人、關懷他人、照顧他 人。《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二。”左邊是 一個人字,右邊是表示數量的“二”,其實就是兩個 人。要有兩個人以上纔可以體現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
      【評析】 孔子死後,孔子其他弟子以為有子之言似夫子, 故欲尊他為師。有子自己不同意,故未成此事。《論 語》中除孔子稱“子”外,隻有有若和曾參二人稱“ 子”。有子還排在曾子前面。翁天和說有子是孔子兒 子孔鯉的老師,所以纔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真的如 此,那肯定是孔子安排的。孔子兒子與孔子弟子則是 師兄弟關繫,如果從這層意義上說,孔子其他弟子尊 有子為師也不無道理。如果沒有這層關繫,有子很難 被如此尊敬。本章重點強調孝悌是“仁”的根本,認 為做人要有根本,孝悌是“仁”*根本的表現。根據 上面的注釋,我們把“仁”字的本義再歸納解釋一下 ,說得明白一些。“仁”,是人親近關懷別人的品格 ,而觀察判斷這種品格一定要有兩個人在一起或在人 群中纔行。古人在舉行一些儀式時,安排兩個人同時 出場,相互作揖表示禮節,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觀 察人的修養和氣度。在耕田勞動中,也是兩個人並肩 使用一個農具“耦”而耕,“耦”就是二人。另外, “偶”字也是從這裡派生出來的。這樣,兩個人合作 干活,在合作中是否出力,是否照顧對方都能看出一 個人的品性和心胸。因此,隻有從對待別人的態度中 纔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是仁人君子。而對別人親近、關 懷、體貼、照顧的心情就是“仁”。因此,首先必須 有二人纔可以體現“仁”,這便是“仁”的本義。
      “仁”字是中國學問的基礎,也是儒家學說的關 鍵詞語。孔子一生提倡的思想核心就是這個字。隻有 在與他人的關繫中纔可以看出仁人君子的品性。“仁 ”的品格是做人的根本,人類隻有相互關懷纔會共同 得到幸福,而幸福感往往是幫助別人之後獲取的,因 此我們從小就要扎下“仁”的品性之根。
      P1-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