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老子真面目(精)/董子竹妙解儒釋道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496-718
    【優惠價】
    310-449
    【介質】 book
    【ISBN】97875403419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崇文書局
    • ISBN:9787540341923
    • 作者:董子竹
    • 頁數:394
    • 出版日期:2016-10-01
    • 印刷日期:2016-10-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70千字
    • 傳奇人物董子竹:解儒釋道三家之經典,參生命與宇宙之奧秘。《董子竹妙解儒釋道經典》在“眾籌網”上眾籌一個月突破24萬元;函套內送書法宣紙印刷品兩幅。
      《老子真面目(精)》是**的文化研究學者董子竹先生對《老子》的重新解讀與闡釋。本書圍繞近千年來學者在對《老子》的講析中所出現的漏洞與謬誤,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理論。中國文化原典究竟應該如何理解?且聽董子竹的高見。
    • 《老子真面目(精)》作者董子竹認為對於《老子 》全書的每個段落,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哲理之上,老 子思想與整個人類現在通行的邏輯理性的各種哲學理 論體繫,從生命觀講就不是一回事。因此,本書從“ 生命和宇宙”一體的角度來揭開《老子》的真面目, 並提出《老子》是中華文化的母經。
    • 總序
      怎樣讀《道德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第七十四章、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
      書後語:中國,在《老子》文化中**
    • 中國古代經典中,像《老子》第一章這樣以極其 嚴密的邏輯,講述“心”“生命”“知”的基本運動 形態的文字,是極為罕見的。就是《老子》本身,後 面章節的行文風格也多是對自己心靈“知”運動狀態 的詩一般的描繪,卻沒有了像第一章這樣層次分明的 幾乎是純邏輯的語言。
      就中國古文化全體說,除了《老子》第一章之外 ,就像《大學》《中庸》這些類近似教科書一樣的經 典,也都是提示人們在自我的生命活動中,即在具體 “知”中,如何具體“用心”,“致良知”。從來沒 有如現在的西方哲學那樣,把什麼概念都條分縷析地 講個玄天玄地。中國古代經典永遠隻是講“用心”。
      不是直接教你如何“致良知”,而是聖賢們通過自己 對某事、某物、某人的看法,來體現自己是如何“致 良知”的。莊子、孟子的主要篇章都是如此。
      這不僅不同於西方文化的許多經典著作,就是和 佛經也有極大的差別。
      《老子》不同於上述我們所說的致良知的思路。
      老子是在長期的智慧自來中看清了生命繫統的整體面 貌,《老子》前半部就是對“道”本體的運動和盤托 出。
      第一章的核心是圍繞老子對我們自己生命的*根 本的東西的體認,即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非有不可的 東西,即我們的“見聞覺知”,“心”—“知”—“ 阿彌陀”。這個“能量”本身是如何運動的?這是《 老子》第一章的核心。
      何謂“道”?在這裡,即在《老子》第一章中, 隻能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句話,它是一切一切 的本源之“力”之“能”。有物混成,這個有物是一 個使動句,使物有的哪個混成就是“道”。混成這個 詞的使用,可以查佛家《楞嚴經》,即一切使“物” “有”的“那個”,隻能是眾緣合和的“混成”。“ 道”即一切的生命合力的本體、本身、本來。即不落 於“有”,也不落於“無”。所謂先天地生,就是說 沒有時空,便先有了“知”—“阿彌陀”。
      現在有許多解此經者,把“道”講成“規律”“ 道路”,所以其斷句是“道可道,**道”,第二個 “道”就成了“言說”。人們不知,這個“言說”隻 是人類**的“意識”的產物,而這對於“道”本身 來說,可有可沒有。這就是說,“言說”“意識”不 是“道”的根本本性,隻是“道”的衍生物。“道” 的本性隻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許“生”,不許“ 生”是“道”的權利。道可,道非。
      那也就是說,如果光講這個“道”字,在別的經 文中是不是可以講成規律、道路,那要另說。如果是 講此處經文,那是**不對的。
      人們如此解,如此斷句,把“道可道,**道” 理解為語言難以表達的原則、規律。其*根本的原因 是這些解者“人”“我”二相難棄,不由就從“我” 的感官出發,也就是從個人意識出發,說“道”不可 “道”,不可言說。現代人則是套用了西方文化對“ 哲學”的一些概念,推理出“道”是規律、道路。實 際上,他們的本意是想把“道”說成是黑格爾式的“ **意識”。豬皮用來植人皮,這是**成問題的, 下面我們會詳加分析。
      “知”—“阿彌陀”—“心”的**個作用是“ 分別”。
      道生一,“道”的*基本表現特征就是“見聞覺 知”的“心”—“知”—“阿彌陀”。在中國文化中 屢經反復強調的“一”,就是對“道”啟動為“見聞 覺知”的初始狀態的表達,也即能所不分時“知”的 狀態。任何“見聞覺知”都是“分別”,而任何“分 別”必起自“無分別”。雖然這個“無分別”很難被 覺察,但相對於“見聞覺知”的分別,則必有一個“ 無分別”。這個“無分別”假名為“一”,即《中庸 》所謂未發之謂中。
      “道”表現出的根本之“德”,也就是生命之成 為生命之根本“德”,就是“見聞覺知”,“心”— “知”—“阿彌陀”的出現。然而任何“見聞覺知” 必有三個特點: **,必須落實為一個“分別”。也就是說“道 ”的整體運動一旦顯相,必須落實於一個特殊的個體 的“分別”。如果沒有分別認知,也就沒有“道”的 運動,此即老子說的道之為物,在這裡便是生命運動 “兩難”的開始。佛家講生命的“十二緣起”的** 個緣起叫“無明緣行”,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第二,“道”的運動一旦轉化為“見聞覺知”, “心”—“知”—“阿彌陀”,必須表現為“能知” 和“被知”對立、對應,也即“一生二”。正如此章 的下文: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知”在未“出”之 前,二者是**同一的,不會有分分秒秒的異差,* 沒有絲毫不合拍的事。離“能知”無“被知”,離“ 被知”也無“能知”。*進一步說,“能知”本不可 知,如“眼睛”永遠看不了自己一樣。但知了“被知 ”,也就肯定了“能知”的存在。孔子說: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指的這個意思。知“ 被知”,即見“能知”,方為真知。
      第三,“道”的基本之“德”是什麼?既然是生 命之成生命之根本“德”:“見聞覺知”,即“心” —“知”—“阿彌陀”的出現,那麼,“知”的** 必是“知知”,即儒家說的“明明德”,佛家說的“ 明心見性”。
      任何一種把問題搞得玄而又玄的理論,什麼神通 、什麼智慧、什麼道德、什麼理想、什麼信仰、什麼 追求、什麼幻想、什麼激動、什麼消沉……包括所謂 “真善美”“假丑惡”。人類文化概念上一切的一切 ,與“道”的這個**目的都不沾邊。人類擺脫不了 這些觀念,但用這些觀念又解釋不了“道”,於是想 到了用“不可道”的觀念套在老子頭上。老子不是教 授,他不言“道”,是因為他時時刻刻在“道”中, 並不是“道”真不可道。所以“道可道,**道”的 斷句肯定不符老子的原意。《老子》第一章本身就是 說“道”是“可道”的。
      P8-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