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老子心語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620-899
【優惠價】
388-562
【介質】 book
【ISBN】97878025487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宗教文化
  • ISBN:9787802548732
  • 作者:陳志民
  • 頁數:370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10千字
  • 由陳志民著的《老子心語》主要內容是作者依據個人理論修為對《道德經》所做的注解。書中提到如何讀懂《道德經》、如何遵循《道德經》、如何善用《道德經》等一繫列問題。圍繞這些問題,作者展開了詳細的論述。依據多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對《金剛經》作出注解。
  • 由陳志民著的《老子心語》希望抓住《道德經》 的精神內核,探究老子內心深處的真實語、真實義, 以資世人與其中能擷其要妙,破迷得悟。
  • 難信之法如何信(自序)
    信解行證道德徑
    玄道名常義圖解
    玄道無名眾妙門
    心無分別自平等
    無為之為真有為
    道本無用無不用
    自守中道離兩邊
    谷神不死天地根
    天地無私私亦無
    上善若水水潤下
    功遂身退天之道
    玄德不玄德即得
    無中生有有亦無
    求實去虛聖人治
    及吾無身復何患
    能知古始執道紀
    善為道者不可識
    沒身不殆天地長
    功成事遂我自然
    無奈退而求其次
    *學無憂真實義
    我獨異人貴食母
    孔德之容唯從道
    聖人抱**下式
    同於道者道得之
    餘食贅形物惡之
    道法自然自法道
    輕則失根躁失君
    大智若愚謂鑰妙
    恆德不忒歸無極
    無為無執故無失
    果而不強莫求強
    兵者不祥慎之用
    道恆無名守自樸
    自知之明明不亡
    以其不大成其大
    大像無形天下往
    國之利器不示人
    道恆無為無不為
    退而次之求其禮
    得其一者天下正
    無中生有生萬物
    道隱無名善始終
    道生一二三萬物
    無有生滅人無問
    知止不殆自長久
    清靜無為天下正
    世間萬惡欲為首
    聖人無行知天下
    為道日損至無為
    聖人無心百姓心
    悟至無死即無生
    尊道貴德恆自然
    復歸其明破無明
    介然有知行大道
    吾奚以此觀天下
    含德之厚若赤子
    天下玄同不可得
    我無欲而民自樸
    福禍相依兩面衣
    根深蒂固長生天
    兩不相傷神人一
    大者為下牝勝牡
    坐進此道天下貴
    聖人猶難終無難
    萬物自然弗敢為
    玄德至深乃大順
    為下莫能與之爭
    如慈恆之天之佑
    是謂配天古之極
    輕敵是禍哀者勝
    聖人被褐而懷玉
    以病為病是不病
    民不畏威大威至
    天網恢恢疏不漏
    莫代司者而殺之
    無以生為貴於生
    以柔克剛弱勝強
    天道損餘補不足
    正言若反道之動
    天道無親恆於善
    小國寡民重死生
    與人愈多己愈有
    後記
  • 信解行證道德徑 在我們打開《道德經》,進入首篇正題之前,還 是有必要花費一些時間來研究一下學習《道德經》的 方式、方法。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習任何一種**圓 滿的思想理論體繫,或者即便隻是學習一般性的世間 知識,都需要在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纔容易進入門 徑,進而舉一反三,學而易成。不然,便如盲人摸像 般,無法將一堆零碎的思想觀點、感觸感覺等融會貫 通,也就難以形成一個整體的觀念,進而為自己所用 了。
    《道德經》,顧名思義,是一部專門研究道德的 無上道義之書。道與德是一不是二,道與德是須臾不 可分離的一體兩面。道離德則無以為表,無相難顯, 易於流入空談;德離道則形存神亡,舍本逐末,*終 形神俱失。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相。道以德為相, 德依道為行。道以德為用,德依道為體。道與德互為 表裡,形神俱備,即得**圓滿也。
    但我們不要忘了,道德不是空洞無物的純理論學 說,而是有信有願,有修有行,有得有證的一門實修 、實證功夫。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信願行證不可或 缺的實修體繫。理論是實踐的***,修行是理論的 踐行者。思想指導行為,行為是思想的反映,隻有從 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
    *終都要實用於世間,纔是《道德經》經世致用,為 民謀福祉的功德所在。
    那麼,如何纔能讓道德深入人心,切行於世呢? 一個字:經。經者,徑也。徑者,行也。行者,修也 。修者,達也。達者,證也。證者,聖也。
    “經”之一字,即是《道德經》從具像到抽像, 又從抽像回歸到生活實踐中一以貫之的修行之徑,也 就是方法,法門也。
    那麼,學習《道德經》都有什麼方法呢? 一、先分述,後總結。二、先淺入,後深出。三 、先從上,後而下。四、先由裡,後到外。五、先個 性,後共性,六、先具像,後抽像。七、先整體,後 分解。八、先天地,後人倫。九、先實踐,後理論。
    十、先理解,後修證。
    這些學習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呢?不 是的。這也隻是概括而言,隻是在我們進入“道德之 門”之前,要有個心理準備,遇理遇事,趣時變通, 使而益之,得窺法門的善巧方便罷了。切不可執為綱 目,反為之所累耳。這裡隻需要有個大致了解就可以 了,所以也不再就此展開討論。隻是大家在學習《道 德經》時,可自行揣摩體會,或許大家各有所悟,各 有心得亦未可知。
    但有一點卻需要提前指出。道隻是老子“道”之 思想理論體繫中的籠統概念,老子之道其實有三部分 共同組成,分述即是:一、玄是體,體者,自性也, 如來也;二、道是相,相者,如如也,智慧也;三、 德是用,德者,妙明也,德行也。三者三位一體,合 而為一,即大道也。
    玄、道、德分屬體、相、用,“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 復歸於無物”。此外還有谷神、玄牝、無極、道紀、 古紀、帝先、玄德、恍惚、自然、道衝、一、天地根 等諸多名相,這些都是老子所言之道之名相或玄道名 相的不同表達,側重點或有不同,然其深義之本然殊 無二異也。
    由於“道”之一字,有相可表,可德可行,有功 可用,有義可達,有法可修,有物可解,有世可入, 有理有念。故老子對“道”頗為重視,在某種程度上 ,把道之表相甚至上升到了其所言說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的道之本體的高度來表像和論述。對此, 我們不可執著,不可咬文嚼字,著文字相。若能破除 如上所說之文字相、語言相,那麼我們離世尊所說之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我們都知道,道之教育是老子所創,但其精神內 核卻是上自伏羲、女媧、黃帝等三皇五帝一脈相承之 集大成者,特別是被稱為“群經之首”的《易經》, *是《道德經》成書立說的思想基石,故道學又被稱 為“黃老之學”,這實是一脈流傳,百川歸流,彙聚 成海的一個發展過程,甚至諸子百家之學說,法儒兵 縱橫,農墨名陰陽,老子亦融會貫通,擇其要者而歸 論。善之為我所用,惡之為我所資。故《道德經》實 為一部經過高度濃縮之後的華夏寶典,智慧性海。其 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精神、思想內核,在經歷了 兩千五百多年的榮辱興衰後,仍然閃耀著燦然生輝的 智慧之光。特別是在物質文明發展到了極大豐富的現 代,人們仍然需要回歸到《道德》深處,去擷取精神 實質,以解決現代文明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這也是 《道德經》淵源流傳,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經世致 用的力量源泉,是無可辯駁的智慧之道,眾妙之門。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