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6卷1949-1952)(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1017-1475
    【優惠價】
    636-922
    【介質】 book
    【ISBN】97875675338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33813
    • 作者:(美)約翰·杜威|總主編:劉放桐|譯者:汪洪章//吳猛...
    • 頁數:634
    • 出版日期:2015-04-01
    • 印刷日期:2015-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753千字
    • 約翰·杜威著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6卷1949-1952)(精)》以杜威的思想發展歷程為線索,分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全面收錄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所撰寫的文章與專著。這項浩大的工程為人們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豐富的思想內涵提供了*為充足的**手資料,為將對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個*高的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約翰·杜威著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 第16卷1949-1952)(精)》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 —1953)》第十六卷,包括一些論文、打字稿、以及 杜威與亞瑟.F.本特利合著的《認知與所知》 (Knowing and the Know.n)的一個權威版本。杜威 從1949年到1952年所發表的作品,除了有幾篇收錄在 第十七卷之外,悉數收錄於此。 當杜威和本特利在1930至1940年代開始通信時, 杜威承認,他的術語“過於陳舊”;1943年6月,他 們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或許已經到了做些事情以 使一繫列主要語彙固定下來的時候了。” 在一篇說明性的導言中。T·Z·拉文對這一合作 的三個目標作了如下界定:“為行為探究建構一種新 的語言”,“捍衛杜威的《邏輯》並對形式邏輯學家 們進行批判”,以及“對邏輯實證主義進行批判’。 拉文說,杜威找到了一個“富有智識能力”並樂於對 他的論述“進行澄清和加強的人”,而本特利則發現 了一位與之共同工作的“著名公眾人物,一位在國際 上受到敬重的哲學家”。 《認知與所知》以他們的論文作為基礎,出版於 1949年杜威90歲生日和本特雷79歲生日前不久。哈羅 德·A.拉萊比(Harold A.Larrabee)寫道,杜威在 他這個年紀本該處理“一些不那麼具有嚴格性的問題 。可是杜威,這位作為平常人的不同尋常的哲學家, 卻是哲學研究中那些最重要的問題的探尋者而非逃避 者”。 《哲學抽像》(Philosophic Abstracts)將作為 本書附錄的杜威寫給阿爾伯特.G.A.鮑茨(Albel. t G.A.Balz)的回信視為本書的“亮點”;杜威對 之的評價是,對於獲得“關於《邏輯》的簡單而直接 的陳述”來說。這是“值得做”的一個工作。杜威在 寫給赫伯特.w.施耐德(Herbertw.Sctmeider)的 信中說,那篇作為第10章收錄進來的論文“體現了迄 今我在哲學上最重要的發現”。 收錄在第十六卷中的四篇打字稿是杜威與本特利 長期合作的結果。《何謂語言符號?何謂名稱?》和 《價值、價值評估和社會真相》兩篇文章都寫作於 1945年,在此首次發表。《重要性、意義與含義》以 及《社會探究中的“如何”、“什麼”與“為何”》 盡管此前曾發表過,但本卷所呈現的是杜威後來修改 過的稿本。這兩個打字稿寫於1945至1951年之間,體 現了杜威最後擬定並打算發表的論述。 在本卷所收錄的杜威的八篇論文中,包括在一次 哲學會議上的發言稿《哲學有未來嗎?》,為重新介 紹《哲學的重建》而準備的一個通俗版本《哲學在我 們這個科學時代的未來》,為“宗教與知識分子”研 討會撰寫的文章,以及論民主問題和價值問題的文章 。此外還包括杜威為馬克斯.C.奧托(Max C.Otto) 紀念文集《我們文化的分裂》撰寫的《現代哲學》。 G·瓦茲.甘寧罕(G.wattS CunniIlglclain)寫道, 該文的要旨“能將我們從大量愚蠢的言語與更多可悲 的行為中拯救出來”。 T·Z·拉文是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University)哲學與美國文化克萊倫斯·J·羅 賓遜(C1arenceJ.Robinson)講席教授,她撰寫過關 於社會科學哲學、知識社會學和美國實用主義的作品 。她最近的著作是《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哲學探索》 (From Socates to Sartre;The Philosophic Quest)。 喬.安.博伊茲頓(J。Ann Boydsl.0n)是南伊 利諾伊大學卡本代爾校區傑出教授和杜威研究中心主 任,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杜威中期 著作》(1899-1924)和《杜威晚期著作》(1925- 1953)的主編。也編著了其他一些關於杜威的著作。 本卷的文本編輯哈裡特·福斯特·西蒙 (HarrietFurst Simorl)和理查德·w·菲爾德 (Richardw.Field)是杜威研究中心的成員。 本卷榮獲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學術版本委員會“認 可文本“標志。
    • 中文版序
      導言
      認知與所知
      序言
      導言:探尋穩固的名稱
      1.邏輯學中的含混性
      2.術語建構問題
      3.假設
      4.相互作用與交互作用
      5.作為被認知與被命名者的交互作用
      6.詳述
      7.定義的情況
      8.科學時代的邏輯學
      9.一種混亂的“符號學”
      lO.常識與科學
      11.一組試驗性的名稱
      12.對所取得的進展的總結
      附錄 杜威給阿爾伯特·G·A·鮑茨(Albert G.A.Balz)的回信
      打字稿
      何謂語言符號?何謂名稱?
      價值、價值評估與社會事實
      重要性、意義與含義
      社會探究中的“如何”、“什麼”與“為何”
      論文
      “價值”領域
      哲學有未來嗎?
      哲學在我們這個科學時代的未來:其作用之重要***
      經驗與存在:一個評論
      為“宗教與知識分子”專題論壇撰寫的文章
      作為一個初始階段和作為一種藝術發展的審美經驗
      為《緊張世界中的民主》撰寫的文章
      現代哲學
      附錄
      1.就約翰.杜威的可能性學說致杜威先生的信
      2.為批評家解惑
      3.社會探究中的“如何”、“什麼”與“為何”
      4.杜威自然主義形而上學中的經驗和存在
      5.關於克羅齊和杜威美學的評論
      注釋
      《何謂語言符號?何謂名稱?》一文的注釋
      文本研究資料
      文本注釋
      文本說明
      校勘表
      《認知與所知》的實質性變*
      關於《V認知與所知)的實質性變*》的注解
      杜威對《重要性、意義與含義》一文的修改
      打字稿中的變*
      行末連字符列表
      引文中實質用詞的變化
      杜威的參考書目
      索引
      《認知與所知》**版頁碼表
      譯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