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時代人物各風流(韋政通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07-444
    【優惠價】
    192-278
    【介質】 book
    【ISBN】97871010748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074895
    • 作者:韋政通
    • 頁數:330
    • 出版日期:2011-01-01
    • 印刷日期:2011-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0千字
    • 這部“韋政通文集”,以“論學”、“論世”、“評人”、“自述”的思路分卷。
      《時代人物各風流》為“論人”部分,韋政通先生重點突出對人格問題的關注。列傳統人物“古典人格的光輝”、近代人物“危機時代的探路者”、當代人物“堅毅的魅力”三專題。本著薄古厚今的原則,傳統人物隻選取了四篇,近代人物收六篇,當代人物收九篇。
    • 《時代人物各風流--韋政通文集》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傳統人物,有 孔子、孟子、莊子、阮籍、朱熹、王船山、曾國藩等;近代人物,主要闡 述嚴復、陳獨秀、胡適、梁漱溟的思想、實踐以及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革命 觀;當代人物,主要闡述臺灣地區學者,如陳榮捷、牟宗三、唐君毅、印 順、徐復觀、殷海光、雷震、傅偉勛等思想文化研究活動。 《時代人物各風流》為“論人”部分,韋政通先生重點突出對人格問 題的關注。
    • 古典人格的光輝
      孔子的性格
      中國哲學**的四種不同人格
      “慶元學禁”中的朱熹
      曾國藩:古典人格的*後閃現
      危機時代的探路者
      輸入西學**人——嚴復
      民國**地位突出的三位大學校長
      陳獨秀、胡適與《新青年》
      梁漱溟:一個為行動而思考的儒者
      論晏陽初的思想與人格
      初見馮友蘭
      堅毅的魅力
      陳榮捷:白鹿薪傳一代宗
      王貫之先生與我
      牟宗三先生的生活片段
      談唐君毅先生
      我與佛學大師印順的對話
      徐復觀先生的志業
      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
      傅偉勛:一個飄泊不安的靈魂
      為中國文化的繼往開來創造新模式的霍韜晦先生
    • (八)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 孔子曾多次談到過失的問題,這是人人必不可免,且時常要踫到的 問題。要人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說來容易,要切實做到,實在很難。
      孔子教人“過則勿憚改”(1·8)。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5·30) 。
      因人都會犯過,所以犯過是可以原諒的,但過而不改,就不可原諒。話 雖如此說,真正要切實改過,並不容易,所以孔子說:“已矣乎!吾未見 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5·27)這已不隻是對過失,而是對人性的一 種洞察。一般來說,“見其過”並不難,問題在*大多數的人,在“見其 過”以後,總有借口來掩飾或搪塞,很少在“見其過”以後,會內心感到 羞 恥,而痛切自責的。有了這一層的洞察,再看孔子的自我表白,“加我數 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7·17),就可以知道他真是一位“ 躬 自厚”而又嚴於律己的人。從他的話,無異告訴我們,在四十多歲以前, 大小過都有過。這裡隻說“無大過”,可見今後小過還是不能免的。隻 有自省到這一地步的人,纔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陳司敗)揖巫馬 期(孔子弟子)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偏私),君子亦黨乎?君(昭 公)取(娶)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 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7·31)。魯昭公在當時以知禮 著稱,但在婚姻上卻違背了“同姓不婚”的古禮。陳國的這位司寇貿然 而問,似乎有意要為難孔子,孔子不察,也貿然而答,結果掉入對方的語 言陷阱。孔子本可為自己辯白:“我說昭公知禮,是就一般的評價而 言。”孔子未為自己辯白,反而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苟有過”之“過 ” 不在知禮與悖禮的矛盾上,而是在“貿然而答”上。從這些地方可看出 孔子隨時都能實踐“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德行。
      (九)和藹中帶有嚴肅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7·38)。溫和使人感到和藹可親, 但一味溫和易流於鄉原,溫和中帶有嚴肅,則不但可親,而且可敬。一 般有威嚴的人,會顯得兇猛,令人望而生畏。孔子的威嚴,蓋得之於修 養,是誠於中而形於外的自然流露,因此,不會使人感到兇猛,反而使人 不敢輕慢。一般人的恭敬,往往流於諂媚或做作,孔子對人的恭敬,因 出於內心的真誠,因此感到自然而安詳。這是弟子對孔子日常待人接 物的容色神態的印像,是中庸的人格,是為人師表者極具魅力的特質。
      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1·10)。溫是和藹,良是平易,恭是 莊 重,儉是節制,讓是謙遜,與上述的印像,是**一致的。“子夏曰:君 子 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19·9)。“三變”指給人有 三種不同的感受。子夏所說的“君子”,顯然是以孔子為標準。可見孔 子的容色神態,在弟子間已逐漸形成一種共識。
      (十)安貧樂道 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答道:“可也,未若 貧而 樂[道]、富而好禮者也。”(1·15)貧窮而不阿諛諂媚,富有而不傲慢凌 人,在一般人已不容易做到,所以孔子說“可也”。但這也隻是一點起碼 的做人道理,孔子不希望弟子就停留在這個層次上,他希望弟子生活不 論是貧是富,都應當追求一種*高的人生價值和理想,這*高的人生價 值和理想,就是貧而能樂道,富而能好禮。孔子一生貧苦坎坷,是否能 做到“富而好禮”,無從驗證。從他的自白“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 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16),相信他的生活已 經達到“貧而樂道”的境界。
      安貧樂道,指涉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這問題是:一個理想主義 者(“士志於道”),當他無法用世行道,甚至因外來的打擊,使他的生活 陷入貧窮的境遇,這時他要如何自處?如何仍能保持理想主義的精神? 在孔子的想法裡,顯然認為安貧樂道不是一蹴可及的境界,在這之前, 似乎至少要先經歷一個安貧力學的階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 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4)在這階 段,道仍是懸著的目標或理想,尚未進入生活與生命之中,“就有道而正 焉”,這時仍需師友的夾持或協助,所謂“以友輔仁”是也。“好之者不 如 樂之者”,由“好學”升進到“樂道”,這時道與生活、與生命打成一片 ,道 賦予生活新的意義,道使生命有了新的光輝,因此使人樂在其中。樂道 故能忘憂,樂道然後能真正安貧。
      從好學到樂道,其間具體的下手工夫,孔子也有一些提示,如“不恥 惡衣惡食”(4·9)、“貧而無怨”(14·10)、“人不知,而不慍”(1·1) 、“君 子固窮”(15·2)、“不怨天,不尤人”(14·35)。這些不是教條,不是空 洞理論,而是孔子在長期的困頓歲月中,因“守死善道”(8·13)而累積 的經驗之談,對“士志於道”者,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十一)富使命感 從孔子的一些自白中,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他富有強烈的使命感, 下面舉兩個例子:(1)“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7·23)這 是 當孔子離開曹國,到了宋國,正與弟子們習禮於大樹之下,不知何故,宋 國的司馬桓魋,竟企圖殺害孔子,弟子們勸他趕快逃走,孔子的回答,頗 有以“救世主”自命的意味。(2)“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 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 其如予何?”(9·5)這是孔子離開衛國,到陳國的途中,經過匡地,匡人 因曾受陽虎的暴虐,而孔子的相貌似陽虎,遂遭拘留。值此危難之際, 孔子的話仍以周文化的傳承與振興為職志,他的口氣與桓魋之難時,如 出一轍。這都是在生命遭到威脅,甚至在死亡的陰影之下,爆發出來的 一種神秘感和高峰經驗,並超然地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湧現,因而透 露出這位老道德家宗教心靈一面的信息。
      不但孔子自覺到上天賦予他一種使命感,時人對他也有同樣的了 解,例如儀封人告訴他的弟子:“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 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3·24)又如晨門就認為孔子是一位“知其不 可而為之者”(14·38)。弟子*不用說了,大弟子子貢就說過,他的老 師“固天縱之將聖”(9·6)。從這些方面看來,孔子似是一位“神寵領 袖”(Charismatic leader),後來歷**將其神化,在孔子的生命史裡, 也不能說全無根據,問題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他人性化的一面,孔子之可 愛可敬、可長可久,在此而不在彼。P14-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