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抱願不抱怨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281-408
    【優惠價】
    176-255
    【介質】 book
    【ISBN】97875057314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友誼
    • ISBN:9787505731417
    • 作者:釋果東
    • 頁數:214
    • 出版日期:2013-12-01
    • 印刷日期:2013-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聖嚴法師傳法法子,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20年佛學心得**集結出版;美學大師蔣勛合掌恭敬,作序**;精心收錄老樹畫畫33幅作品,四色全彩印刷,禪畫禪話相得益彰。
      釋果東法師開示:要忙,不要亂;要積極,不要急;要抱願,不要抱怨。好願,好心,好人生。
      《抱願不抱怨》是關於現代人心靈釋放和勵志的精彩讀本,包括作者對於“調心、轉念及生死關懷”的談話,也收錄公開場合的數次演講,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步驟,分享他的觀察、體悟與心得。作者在人世冷暖中行走,教給人無論是看待身心自處,或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隱隱約約“和合”二字,在作者心中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價值。
    • 《抱願不抱怨》是釋果東法師的第一本書,於其 中我們可以讀到果東法師對聖嚴法師教導、行誼的追 隨實踐,也清晰看到佛法對人間關懷。本書包括果東 法師對於“調心、轉念及生死關懷”的談話,也收錄 公開場合的數次演講開示,也有與法鼓山僧俗四眾的 共同勉勵。從佛法、禪法、心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 與步驟,分享他的觀察、體悟與心得。 哪怕你領悟其中隻言片語,都將受益一生。看過 《抱願不抱怨》,請相信一些念頭就會像種子埋在心 底,當你真正經歷了,這些念頭會發芽,給出正確的 指引。讓自己與他人,都能夠平安、健康、快樂、幸 福。
    • 輯一 和合歡喜心
      01 調心轉念
      盡心盡力,隨緣努力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縮短煩惱的時間
      眼見不一定為真
      理直氣要和
      簡單*好
      喫虧原來是舍得
      莫讓順境成為絆腳石
      一邊學習,一邊奉獻
      精進是細水長流
      三業殊勝,人定“勝”天
      抱願,不抱怨
      02 當我們面對生死
      師父為我們上的一堂生命課
      珍惜生命,多想兩分鐘
      莊嚴佛事,自在告別
      輯二 師父和我們
      初發心中看見佛陀
      隨機善巧的教化
      無盡身教,自在說法
      師恩如炬,燈燈相續
      師父悲願,法鼓精神
      一心清淨,國土莊嚴
      一起耕耘大福田
      一生隻做一件事
      源源活水願心來
      法鼓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輯三 關懷在人間
      悲智雙運,心靈環保
      倫理:生命心價值
      從心笑出來
      恰到好處的分享
      六度行願菩薩心
      禪心對萬變,安和豐富年
      知福是*大的幸福
      心靈環保,法鼓之願
      活在當下,踏實向前
      感恩心接受,智慧心處理
      奉獻利他,始終如一
      一口呼吸便是無限生機
      心靈環保,身心自在
      附錄 擁抱幸福的新思維
      對談人: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和尚)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主持人:石怡潔(**媒體人)
      記錄整理:《人生》雜志編輯室
      活動名稱:心世紀倫理對談
    • 盡心盡力,隨緣努力 人間之事,皆由因緣而成:我出家的因緣,始於 調心的渴望。
      在還沒有學佛以前,我的煩惱很多,習氣也重, 遇到不開心或不如意事,偶爾會鑽牛角尖,慨嘆:“ 怎麼會這樣!” 那時,家中有尊觀音像,小小的一尊,每天拜得 很歡喜。我也經常從報章閱讀一些勵志短文,提醒自 己要正向積極,可惜隻能向往而力有未逮,久而久之 ,心中的心結,化解不開。又因見到身旁的親朋好友 ,平時相處倒也和樂,一旦見解不同或有利益糾葛, 哪怕隻是一丁點小事,很容易就起衝突。每回見到這 種情景,都讓我心生不忍,真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幫 助他們。
      現在回想起來,那應是我內心深處對於“和合” 的一種渴望。無論是看待身心自處,或是人與人之間 的互動,隱隱約約“和合”二字,在我心中生起一種 無法言喻的價值。
      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底,經人接引,我第 一次接觸農禪寺,*初是從閱讀聖嚴師父的書開始。
      真正親近,則是在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到農禪 寺做義工、參與修行,雙管齊下。民國八十一年(一 九九二)初,接連參加禪七及佛七之後,從此堅定出 家的決心。我出家*大的收獲,便是從聖嚴師父的教 導,認識了正信的佛法。
      所謂正信的佛法,是從認識因果因緣法,建立正 確的人生觀,換句話說,隻有我們的心念正確,纔能 帶動生起包括言行舉止及處世方法等正確行為。
      一般人往往以為“我”是永恆不變的,卻不知道 ”我”是經常變動變化的,本質上是空的、是假的, 也可以說就是虛幻的。從佛法來講,”我“是由色與 心構成。《心經》講的”色、受、想、行、識“五蘊 ,其中,“色”是指構成身體的物質條件,由“地、 水、火、風”四大所構成,“受、想、行、識”,則 是指心的功能,專指精神層面。五蘊的色、受、想、 行、識,均是由因緣和合而成。
      既然我們的心念與構成身體的物質條件,都是暫 時組成,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由色與心組成的“我 ”,自然也會隨著因緣條件的起滅變化而有新的組合 。這便是佛法講的“緣起、無常、無我、空”--宇宙 人生的真理實相。
      誤解佛法的人,以為無常的觀念很消極,卻不知 道正是由於無常的現像,纔有努力的空間,纔有轉變 的可能,可以使不好的轉為好的,已經很好的還可以 *好,所謂“日新又新”,便是無常的*佳詮釋。
      至於因果觀念,我們的現在,是由過去的行為所 致;同樣地,我們此刻的行為,也將影響未來。便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 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不必懊惱、不必追悔,重 要的是把握當下,盡心盡力,隨緣努力,不去計較得 失。能夠這樣,我們的人生,一定是**安定踏實的 。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經上說:“心本無生,因境而有。”心,本來是 純淨、光明的,然而一遇到境界,有的人產生煩惱心 、分別心,也有的人生起慈悲心、智慧心。你是哪一 種心? 我們所面對的境界,原來無分好壞,隻因個人喜 好、分別、比較而產生判斷,對順心如意的境界感到 喜歡、執著,對於不如預期的事情,生起厭惡、逃避 之心,這都是人的習性。當我們覺察自己的情緒,常 隨外境生起憂悲苦惱,我相信很多人是希望改變的。
      日常生活中,踫到各種情境,發現自己的身心處 於緊張的狀態,可運用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我們調 心。
      首先要建立緣起的觀念知見。知道一切現像是無 常、無我、空的,好的念頭是暫時的,壞的念頭也是 暫時的;好的事情會過去,不好的事情也一樣會過去 。遇到境界,好的不貪著,壞的不討厭,隻是體驗, 而不摻雜情緒,就是在調心。
      其次,可運用禪修的方法,也就是聖嚴師父經常 開示大眾放松身心的方法。閉上雙眼,眼球放松、頭 腦放松,而把注意力有意無意地放在呼吸上。先作幾 次深呼吸,體驗呼吸的一出一入。剛開始,呼吸可能 是急的、緊張的,經過幾次練習之後,氣息會愈來愈 深、愈來愈長。一邊體驗呼吸,一邊享受生命,呼吸 是生命中*珍貴的部分,慢慢體驗,身體也會漸漸放 松。體驗呼吸的過程,就能幫助我們調適身心。日常 生活中,一旦察覺到身心處於緊繃狀態,可從體驗呼 吸來練習放松身心。
      另一種方法,是從信仰來尋求安定的力量,或是 持咒、誦經,或是禱告都可以,就看平時熟習的方法 。如果已經學佛,可以持念佛菩薩聖號,例如:觀世 音菩薩、阿彌陀佛、藥師佛、地藏菩薩,或是釋迦牟 尼佛等聖號,讓自己的心與聲聲佛號融合一起,持念 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夠幫助我們的心安定下來。
      從究竟法來講,這些幫助我們轉移煩惱的方法也 是妄念,僅是權宜的方便法,但至少可讓我們的心, 當下不與比較、計較、執著等煩惱心相應,如此“以 妄治妄”,也是調心的過程。
      練習的時候,可能剛開始的專注力比較薄弱,信 心也不足,會覺得方法用不上,此時不必氣餒,而要 勉勵自己回到方法。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前一 念煩惱念,下一念清淨念。一回生,兩回熟,工夫就 會愈來愈純熟。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縮短煩惱的時間 人往往受習慣制約而不自知,經常在相似的境界 兜圈子,轉不出來。雖然事緣不同,但是自己的思考 模式、行為反應,卻一成不變。
      一般人遇到問題時,過去怎麼做、怎麼思維,當 下就怎麼反應。從佛法來講,這就是業力的作用。我 們每**、每一次反應的身、語、意三業行為,都在 加強此業力,或向善業增強,或向惡業染濁。
      聖嚴師父提出的“四它”觀念:“面對它、接受 它、處理它、放下它”,教導我們面對困境,可把關 注點放在事件本身。首先是正視已經發生的問題,從 心態上接受事情已經發生,而不是逃避。願意接受是 很重要的**步,接受以後,纔能思考如何處理。
      處理的態度,在於盡心盡力。如果自己的能力不 足、資源有限,可向外尋找援助,包括家人、親友、 同事,或是尋找社會資源來處理,處理之後就要放下 。如果是當下無法處理的就暫時擱置。擱置並不代表 不去關心、不去處理,而是有些事情因緣筒未成熟, 各項條件還不具足,就要等待時機成熟再來處理。如 果因緣成熟了,成事就如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師父主張的“四它”觀念,有許多人都在用,能 夠不帶情緒而用理性的態度來處理問題,便是智慧。
      雖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沒有煩惱罣礙,也不可能馬上 做到永遠不生氣,至少可以練習把生氣、煩惱的時間 縮短,不讓負面的情緒停留過久,也是一種進步。
      P4-1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