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南海漁唱--汕尾漁歌/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介質】 book
    【ISBN】97875406975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教育
    • ISBN:9787540697587
    • 作者:羅光釗//林漢齊//鐘訓成|主編:林雄
    • 頁數:160
    • 出版日期:2012-12-01
    • 印刷日期:2012-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於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多視角地介紹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
      本書為其中之一的《南海漁唱——汕尾漁歌》分冊,具體介紹了:汕尾漁歌是甌船漁民的歌、汕尾漁歌的歷史淵源、汕尾漁歌的藝術風格等內容。本書由羅光釗、林漢齊、鐘訓成著。
    •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堪稱廣東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 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繫列圖書的編寫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 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為其中之一的《南海漁唱——汕尾漁歌》分冊,具體介紹了:汕 尾漁歌是甌船漁民的歌、汕尾漁歌的歷史淵源、汕尾漁歌的藝術風格等內 容。 從《南海漁唱——汕尾漁歌》中能夠了解到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 史概貌、地方風格、制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書由羅光釗、林漢齊 、鐘訓成著。
    • 汕尾漁歌是甌船漁民的歌
      美麗的汕尾漁民的家
      甌船漁民的身世
      汕尾漁歌的歷史淵源
      瀕水而居
      水泊習性
      南下遷徙
      汕尾漁歌的人文載體
      群體意識
      傳統信仰
      穿戴風格
      命名習慣
      婚嫁習俗
      汕尾漁歌的藝術風格
      濃郁的海洋韻味
      豐富的歌唱內容
      獨特的演唱形式
      鮮明的音樂特征
      汕尾漁歌的傳承狀
      家族傳承與社交傳承
      **代漁歌名師
      第二代漁歌名師
      第三代漁歌名師
      汕尾漁歌的采錄整理
      鐘敬文深入民間錄漁歌
      馬思周把漁歌編成戲劇
      有“漁歌王”美名的黃琛
      變革發展與保護利用
      汕尾漁歌的傳承與光大
      讓汕尾漁歌唱響明天
      汕尾漁歌欣賞
    • 自遠古開始,汕尾便有先民在沿海的捷勝沙坑、香洲的埔上墩等沿海 地區耕海牧漁、繁衍生息。到了西漢、隋唐時期,隨著中原南遷居民的到 來和中原佛、道文化的滲入以及千百年的踫撞、打拼、磨合,聚居汕尾沿 海的漁民群體形成了不同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的陸上漁民和海上漁民。
      陸上漁民從事淺海作業。船小,每船人數三至五人,當天出海當天回 港,或當天下午出海次日上午回港,捕魚的水域是近海,故人們稱之為“ 淺海漁民”或“掇鳥漁民”。這類漁民人口不多,純屬陸上居民,但以捕 魚為生,其語言與生活習俗與陸上人沒有什麼區別。他們沒有自己獨特的 歌調,平時唱誦的是當地的民歌民謠。
      海上漁民分“拖船漁民”和“甌船漁民”。
      拖船漁民從事深海拖網作業。船大,人數多,每次出海短則半個月, 長則一個月以上,捕魚的水域是深海,故又稱“深海漁民”。這類漁民原 屬粵方言區中的流動漁民,抗日戰爭前後從廣東珠江三角洲、廣西沿海等 地陸續移居汕尾組成了一個粵“方言島”的生產群體,其語言通用母語“ 白話”。現有人口約四千三百人。他們按傳統生產方式在深海從事拖網作 業,其生活習俗與珠三角一帶的漁民相同,常唱的歌調是“咸水歌”、“ 高堂歌”,也唱些粵曲小調等。
      甌船漁民從事中海作業。船比淺海漁民的大而比深海漁民的小,每船 人數在十人左右,每次出海半個月左右,捕魚的海域是中海,故又稱“中 海漁民”。其家眷或同住在船上,或住在小木船裡,泛遊於內海之中,形 成漂泊不定的“浮水鄉”,而後陸續上岸定居於避風港沙灘上的舊船屋裡 。因為他們沒有土地,故家裡人口多了,舟船再也載不了之後,隻好與漁 頭說情,在臨海極近的沙灘上,用人家舍棄的破船,搭成船寮居住。新中 國成立後,他們終於送走了一直浮家泛宅或屈居岸邊的淒涼窘境,迎來了 惠風和暢、安居樂業的嶄新漁村。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黨和政府劃出 土地,撥出資金,按各家人口多少,為他們建造住宅,而且建的多是雙層 樓房。故汕尾漁民,破天荒地先於陸上人住進了樓房。
      汕尾的甌船漁民,現在已有一萬八千多人。他們的語言雖與陸上人一 樣操閩南語,但在服裝打扮和生活習俗上卻與當地陸上居民截然不同,且 與陸上人極少來往。因此,在舊社會,他們被認為是異類,祖祖輩輩沒有 起碼的人身自由和權利,長期受盡海匪、漁頭、灣主、漁霸的折磨、歧視 和壓迫剝削,*沒有接受教育的條件和權利。
      那時,漁民*大的欲望,就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這是因其一年到 頭的修船、*換船上網具等費用,都是向漁頭借高利貸,而捕到的魚蝦, 就隻能全部低價賣給漁頭了。這樣一來,漁民一年到頭劈波斬浪,風裡來 雨裡去,歷盡千辛萬苦,年年都還需再向漁頭借錢過年。若踫上家裡人有 個“頭燒額熱”,或患上重病等,那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和他們一樣備受壓迫剝削的極少數陸上人也視他們為異端,稱其為“ 甌船仔”。他們上岸之後,若穿鞋著屐,誰都可以上前嚴加指責,或給他 們來一番拳打腳踢,真是苦不堪言。盡管如此,但他們還是逆來順受,盡 量吞忍,隻有在唱歌時,吐吐苦水而已。因而,“出海三分命,上岸低頭 行”成了漁歌的內容之一。漁歌《漁家淚》,就是他們苦難生活的真實寫 照。歌中這樣訴說著: 漁民頭上三把刀, 海匪漁霸和把頭, 刀刀釗人不見血, 目汁流過又再流。
      落海掠魚三分命, 上岸赤腳低頭行, 咽喉好比魚骨鯁, 哭天哭地哭無聲。
      過去,甌船漁民隨波逐流,漂泊四海,靠落後的生產工具捕魚,過著 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精神飽受折磨的貧困日子,為避風、躲債或逃避戰 亂,而時時出現斷炊的境況。
      在哭訴無門的情況下,他們便即景即情編詞,用祖祖輩輩傳承下來或 依照當地戲曲、民歌的各種調子唱出來,借以宣洩心中的悲慘激憤之情和 傾訴對生活的期待。P4-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