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美國人的性格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事業
    【市場價】
    256-371
    【優惠價】
    160-232
    【介質】 book
    【ISBN】97875675066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06602
    • 作者:費孝通
    • 頁數:229
    • 出版日期:2013-07-01
    • 印刷日期:2013-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0千字
    • 《美國人的性格》由**學者費孝通(紐約時報:中國*傑出的政治分析家;時代周刊:中國*深刻的政治評論家)所著。
      一本**震撼心靈的傑作,深度挖掘美國人的性格,揭示美國從蠻荒到**霸主之謎及大國崛起的秘密。
      本書由《美國人的性格》《初訪美國》、《訪美掠影》三部分組成,是費孝通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讀書和考察及上世紀80年代重訪美國的筆記和觀感。
    • 《美國人的性格》由《美國人的性格》《初訪美 國》、《訪美掠影》三部分組成,是費孝通先生20世 紀40年代在美國讀書和考察及上世紀80年代重訪美國 的筆記和觀感,著重對比了美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美 國人與歐洲人的區別,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東方文 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分析了美國人富於激情、獨立 、實際、進取、樂觀、敢於冒險、渴望成功、愛慕虛 榮和貪婪冒進的性格及這種性格在推動美國從蠻荒之 地、歐洲的棄兒走向繁榮富強道路上的突出作用,有 利於加強我們對我國和平崛起及東方文明的重建的思 考,非常值得閱讀。
    • 前言
      美國人的性格
      1 美國在旅程的盡頭
      2 在記錄與起碼之間流動著
      3 有條件的父母之愛
      4 不令人服輸的成功
      5 猜不透上帝的意志
      6 蠻一點,孩子!
      7 道德上有個毒刺
      8 原本是負了氣出的門
      9 後記
      初訪美國
      1 人生的另一道路
      2 貧困的早年
      3 自由之邦的傳統
      4 年輕文化的前途
      5 幸福單車的脫節
      6 機器和疲乏
      7 勞資的鴻溝
      8 關於華僑
      9 文化的隔膜
      10 老而不死
      11 鬼的消滅
      12 男女之間
      13 眼睛望著上帝
      14 民主的沉睡
      15 平民世紀在望
      16 經濟的修正
      17 餘筆
      訪美掠影
      1 釋題代序
      2 顛倒了日夜
      3 兩個“皇後”的下場
      4 車、油、路的三位一體
      5 城鄉對流、南北對流
      6 地鐵和“塗抹”
      7 家務機械化
      8 殷實之家
      9 新型市場
      10 能源危機
      11 電子繫統
      12 鬥智的世界
      13 一種新的社會紐帶
      14 博聞強識的電腦
      15 應用壓倒理論
      16 黑人問題
      17 民族拼盤
      18 美國的華人
      19 出路總是會找到的
      20 信心危機
    • 1 美國在旅程的盡頭 我們很多已經不太自覺其意義的客套和口頭禪, 時常能表示我們文化*深 的一層裡隱藏著的原則。尤其是兩個素來不太相識的 人,想在三言兩語中,建 立起社會關繫時所用的那些已經成為習慣的客套,* 足令人尋味。譬如說,我 們傳統社會中,見了個陌生的客人,開頭幾句裡就要 請問對方的年齡。我在 《初訪美國》裡說過,這正表示了我們社會中尊卑的 劃分時常是以年齡做標 準的。
      在美國,兩個不太熟悉的人,除非他們不願相識 ,見面不久總會問到對方 “你的家鄉(Home town)在哪裡?”他們所謂家鄉和 我們的家鄉性質不同。我 們說的家鄉是和我們現在生活上還是發生重要關繫的 地方。我們的親人在家 鄉,我們的支持來自家鄉。家鄉也就是一大群關心我 們的人,所以衣錦了要還 鄉。這是我們感得到榮辱的團體。我們攀同鄉是因為 我們屬於一個親密的團 體。美國人所謂家鄉並不如此。
      美國人的家鄉並不是現實的團體,而是個人歷史 上的紀念品,記憶中的標 識。他們是流動的人民,*初從別的大陸移到這地方 。許多從一個地方來的人 住在一起,說他們的土話,喫他們的土味,跳他們的 土風舞——於是形成了 “小西西裡”、“羅宋鎮”、“波蘭街”等各大城市 裡有名的土香土色的小區域。
      在這些人,隻有祖國沒有家鄉。而祖國在他們的腦中 並不是個將來死了還要把 棺材運回去葬在那裡的地方。大多是代表著窮困,壓 迫,不自由的陳尸。不但 如此,“祖國”是他們在新大陸上發展的障礙。人似 乎是都很勢利的:祖宗不 成為靠山,沒有餘蔭的話,子孫們不易常常為了過去 的劬勞之恩,而對他們念 念不忘的;一旦祖宗的名字阻擋了他們發展的機會, 對於他們的出身和來源很 容易發生反感了。
      在土香土色的小區域住過一段時間,那些移民或 是移民們的子女開始向美 國社會侵入。他們搬家了,搬到了大城市的郊外和附 近的小鎮上去住。這些人 和隔壁鄰舍並不發生親密的感情,對於所住的房屋* 說不上依戀。可是這是他 們在社會生活上進入美國的**步。這一步是走得很 孤單的:在人緣上,他們 不再日常聽見從小學會的語言了;在生命的經歷上, 是斷鏈的。他們不但不能 從過去的生活裡得到有助於當前、展開將來的資本, 反而是束縛、阻礙;所以 他在生命上要劃斷,要另起爐灶。這一步卻又踏上了 一個一時一代所走不完的 旅程。在美國早年,向西去,像征著這遙遠的前途。
      各人走著各人的路。從一 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社會地位上升或下降 到另一個地位。“家鄉” 是指這條長長的旅程上所停留過的站。
      孤單的社會旅途中,他們舉目無“親”。血緣的 關繫聯結不住不斷移動的 人。勞燕分飛的結果,手足之誼不免落了空。我們托 人情的時候找親戚,要攀 登的時候拉裙帶。美國人卻沒有這麼許多表兄弟。他 們社會的連鎖是什麼呢? 各人的社會旅程是孤單的,但是當他停留的時候 ,他們遇著許多停留在同 一站上的過客。過客之間是陌生的,隻是偶然的湊合 ,無情義可說。時候到 了,各人又照著各人的方向移動了。可是當他們在第 二次偶然湊合的時候,卻 不同了。他們在當時的許多陌生過客中可以見到了一 些有過相同經驗的人了。
      這是美國人情的來源。
      Mead女士曾記著這一件事:“從澳洲到舊金山的 船上有許多旅客:肯薩斯 的工廠老板,雪德萊的看護,印度回來的牧師,英國 的商人。他們在一個桌子 上喫飯,一同跳舞,一同上岸,在碼頭上分手了,一 毫也沒有惜別之感。出於 這位英國朋友意料之外的,他開始接到肯薩斯工廠老 板的信了,告訴他這個偶 然湊合的團體裡每一個人的情況。他和這些朋友顯然 老是保持著通信——這些 在海上一同享過毫無可紀念的三個星期的朋友們。” “你的家鄉在哪裡?”並不是要發現對方和自己 是否屬於同一的鄉土團體, 而是要找出兩個人的人生旅程上是否到過相同的地方 。這一點就夠作人情的基 礎了。美國人要提撥的是“同路人”。Mead又說:“ 一位常擋住來向她上司討 差使的秘書,一旦知道來者是從那極小的德可他大學 裡出身的,就不再擋駕 了,因為她的上司就是這個大學畢業的。” 美國人主要的社會關聯不是血統,而是那些名目 繁多的“社”。這種兄弟 會之類的組織在中國留美的學生中也極盛行,而且一 度也成了中國政治中的重 要勢力。這一套是“美國式”的,是一個永遠在攀登 、在流動的社會中的 產物。
      攀登成了美國人特有的性格;上升,上升,不肯 停留在一個地方或是一個 地位上。這個性格反映著美國的歷史,這是一部移民 的歷史。一個初到美國的 新客不但在社會和經濟上都處在極低的地位,在心理 上也充分地被“自卑意 識”所支配。現在的美國人大多是這些**代、第二 代或第三代的新客的子 女。這些父母所希望於他們子女的是離開他們,他們 自己是代表了沒有成功的 例子。他們希望子女成功,要他們的子女在美國社會 裡占一個可觀的地位,他 們的子女就不能像他們一般說話帶著土音,不能承繼 他們所有較低的職業。他 們自己不過是把子女送入美國社會的一個墊腳石。子 女決不應該像父母一般。
      應該變一些,上升一步。
      初入美國的移民們所記得的祖國是一個他們想求 解放、想拋棄的過去。他 們的父母在他們心理上是強項的,可怕的,不可親的 ,甚至是可恨的。可是他 們自己的子女對他們卻不同了。他們並不是他可恨的 壓迫者,而是個可憐的失 敗者。他們是在美國社會門外徘徊的賤民。
      第二代的美國人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不敢正視門 外的父母,他深怕自己結 果像他父母一般被他們所渴望而進不去的美國社會所 拒*。凡是他父母失敗的 原因,他自己得很小心地予以避免,於是發生了美國 孤立主義的心理基礎。避 免、疏遠、藐視一切使他們父母失敗的因素——也就 是從歐洲祖國所帶來的一 切,甚至是祖國的名字。
      祖先崇拜*不會在這種社會裡發生。但是為什麼 他們這樣念念不忘華盛 頓、傑斐遜、林肯呢?有些心理分析家說,美國人想 用這些“國父”來補償 他們沒有個可以敬崇的父親的缺憾。可是我們應當知 道華盛頓並不是一般崇拜 他的人的祖宗。他並不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過去”, *不是屬於自己的光榮。
      P3-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