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石刻古風內涵/中華復興之光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中國民俗文化
    【市場價】
    155-225
    【優惠價】
    97-141
    【介質】 book
    【ISBN】97875658234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汕頭大學
    • ISBN:9787565823459
    • 作者:編者:孫常福
    • 頁數:122
    • 出版日期:2016-01-01
    • 印刷日期:2016-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98千字
    • 國畫與書法是我國國粹,是*具獨特魅力的輝煌中華文化藝術。另外,剪紙、年畫、皮影、木偶、雕塑、雕刻、刻印、岩畫、壁畫、石刻、石窟以及造像等藝術,也**民族風采。孫常福主編的這本《石刻古風內涵》主要介紹我國的古代石刻及其文化藝術,具體包括大足石刻的精湛藝術、秦始皇封禪的**名刻、宋真宗岱廟兩大豐碑等內容。
    • 《中華復興之光》是一套大型叢書,主要包括萬 裡錦繡河山、悠久文明歷史、獨特地域風采、深厚建 築古蘊、名勝古跡奇觀、珍貴物寶天華、博大精深漢 語、千秋輝煌美術、絕美歌舞戲劇、淳樸民風習俗等 ,充分顯示了美麗中國的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 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繫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 本套叢書唯美展現,美不勝收,語言通俗,圖文 並茂,形像直觀,古風古雅,具有很強可讀性、欣賞 性和知識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感受到美麗中國豐 富內涵的方方面面,能夠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 感,並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 色的先進民族文化,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實 現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夢想。 孫常福主編的這本《石刻古風內涵》就是該套叢 書之一,主要介紹大足石刻、樂山大佛、泰山石刻三 部分內容。
    • 大足石刻
      三教合一與石刻藝術
      韋君靖首開大足石刻
      趙智鳳再掀石刻高潮
      大足石刻的精湛藝術
      大足石刻蘊藏神奇傳說
      樂山大佛
      海通發宏願修造大佛
      章仇兼瓊韋皋完成大佛
      獨樹一幟的大佛構造
      樂山大佛展現佛教之美
      工程浩大的恢宏傑作
      泰山石刻
      秦始皇封禪的**名刻
      光武帝封禪後石刻大興
      唐玄宗東封親撰石刻
      宋真宗岱廟兩大豐碑
      明清將石刻推向高潮
      泰山石刻荟萃中華文化
    • 在我國古代傳統思想中,儒家思想大部分時間占 據主流。這是由於漢武帝接受衛綰、田蚧、董仲舒等 人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後來作為官 方思想的“理學”,都是以批判佛老異端、繼承儒家 道統為旗幟的。而且,作為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著作 “五經”、“十三經”,也一直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 為中華文化的基本典籍,因此,儒家思想獲得了正統 地位,被視作中華文化的代表。
      然而,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 除儒家思想體繫以外的其他許多學派思想體繫,如道 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墨家,以及後來傳人我國 的佛教等。
      儒道兩家前後都形成於春秋末期,但在春秋末至 戰國初,則是儒墨兩家的對立*為尖銳的時期,在社 會上的影響也*大,被稱之為當時的兩大“顯學”。
      道家學派發展至戰國中期的莊子等人時,開始被 廣泛傳播,從而成為先秦時期與儒墨鼎足而立的三大 學派之一。戰國中後期,在文化思想方面出現了一個 諸子百家競相爭鳴的繁榮局面。這時,一方面是各學 派內部的大分化,《莊子·天下篇》談到當時的道家 ,有“彭蒙、田駢、慎到”、“關尹、老聃”、“莊 周”三家之別。
      魏晉時期的玄學,標志著儒道思想在衝突中的進 一步滲透和融合。王弼所謂“聖人體無,故言必及有 ,老莊未免於有,故恆致歸於無”,已熔儒道有無之 說於一爐。
      至於郭像,在《莊子注》中高唱“內聖外王”之 道,所謂“聖人雖在廟常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 中”,則真可謂將儒道兩家主要思想,融會到了無法 再分你我的境地。
      因此,王弼、郭像的玄學體繫,在我國思想文化 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對以後的宋明理學 ,有著極深的影響。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其根本的區別,隨著佛教傳 人我國、道教的宗教化以及儒家的神學化,三家的關 繫在鼎立的基礎上開始了相互融合的歷史。
      佛教至東晉南北朝時開始在社會上,特別在思想 文化方面,發生了廣泛影響。在姚秦的首都長安,以 鳩摩羅什為首的譯經場,形成了我國歷****次大 規模翻譯佛教經典的高潮。其時南北高僧居士輩出, 終於使佛教成為足以與儒道兩家相鼎立的一種理論勢 力,且透露出壓倒儒道的趨勢。
      佛教發展的迅速,也促使儒家和道教的關繫首先 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道教也開始從佛教中吸取諸如儀 式的完整等方面的優點,士大夫也把佛教作為退隱的 依托,同時佛教也開始運用中國化的語言和借用儒道 兩家的術語來宣傳自己的教義。
      經過南北朝皇室的崇佛和滅佛運動,佛教卻在我 國民眾的生活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而隋唐以來佛 教不再是上層階級的精神**品,而成為了廣大民眾 逃避現實的避難所。
      五代到宋代這個時期的宗教形式比較復雜,民眾 對宗教的態度也開始變化。雖然唐代把道教放在國教 的地位上,但是它在下層民眾中的影啊開小如佛教。
      五代諸多皇帝如前蜀王建等繼續推崇道教,也由 於戰亂使得許多士大夫隱逸於道教之中,為後來宋代 道教的再次繁榮提供了基礎。
      佛教在唐代是*為繁榮的,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 展,中國式的派繫得到繁榮,他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 解釋佛教,把我國傳統的觀念納入佛教之中,並大量 著書立說。
      同時,偽經的出現也為佛教的中國化創造了經典 依據,雖然五代後周世宗滅佛,但並不影響宋代佛教 的繁榮。
      宋代的佛教已經不像唐代那樣諸家並立,此時禪 宗獨勝,上層士大夫沉迷於談禪講道之中,下層民眾 卻多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已經以其獨特的 優勢融人佛教各派之中。
      這時的密宗已經呈現民俗化形式,與唐代開元年 間的純密大相徑庭,它把顯派教義融人其中,形成了 後期密教。
      隨著君主專制集權的加強,封建統治階級也加強 了思想控制,提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從而奠定了三教大融合的格局。其標志有三:一 是新儒學即理學的產生;二是佛教禪宗的建立;三是 全真道教的出現。
      金代王重陽在山東創全真道教,在教義、教制、 教規以及內丹修煉方面,都貫徹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教義集中體現在“全真,,兩字,“個人內修的真功 ”與“濟世利人的真行”,兼備而兩全。這是一種高 級形式的融合,所以“世以為非儒非佛,漫以道教目 之”,“若必以為道教,也道教中之改革派耳”。
      因此,“三教合一”是佛教日益中國化之必然歷 史趨勢,而反映在民間文化活動中,大足石刻則是其 *突出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例證。道教、儒家與世俗 之神占造像的近20%,這是其他地區石窟不能相比的 。300多尊20多種觀音,占佛經所提出的種種觀音名 諱的60%還多。
      大足石刻的造像題材,充分體現了宗教人間化的 進程。題材中有:經變、佛、菩薩、明王,天王、護 法神、佛教史跡、瑞相圖、道教神繫諸神、儒家人物 、民間傳說諸神、歷史人物、供養人、神獸、器物、 山水等。
      其中觀音、地藏、西方淨土變、牛王菩薩、七佛 、千佛等13種題材是大足石刻從唐至明、清長盛不衰 的。92頭水牛的造像,*為別處罕見。從這些題材特 點可看出宗教神化世界乃是人間世界的幻化,也說明 了佛教與當地民俗風情、生產勞動和生活的融合。
      大足石刻的這種文化現像作為實物例證,反映出 在我國文化**儒、道、佛三家長期以來既鬥爭又融 合,至宋代時“孔、老、釋迦牟尼皆至聖”、“懲惡 助善,同歸於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 想占**地位的局面已經鞏固。
      P3-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