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足跡下的蘇州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地域文化
    【市場價】
    784-1136
    【優惠價】
    490-710
    【介質】 book
    【ISBN】97875672196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蘇州大學
    • ISBN:9787567219625
    • 作者:潘家炎
    • 頁數:231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24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足跡下的蘇州》作者潘家炎在蘇州的旅遊中不但欣賞風景,*尋找蘇州過去的足跡,去欣賞真善美的歷史。他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在蘇州旅遊,對照書本感受真實的家鄉。他把自己多年來對蘇州的尋找和理解寫成一篇篇遊記,不但是為了與他人交流,*是為了留住自己的記憶。
    • 《足跡下的蘇州》繫作者潘家炎多年探訪蘇州地 方文化古跡的文字記錄,亮點在於對不少易被人們忽 略的古跡的踏訪和記錄,內容詳實豐富,有一定的文 史價值和旅遊借鋻意義。除了生動的文字之外,本書 還配有精美的圖片,能夠給讀者以真實而形像的展示 和引導。
    • 【姑蘇城】
      千年平江有此圖
      千年子城今安在
      蘇州城的三座文廟
      牽手歷史的宮巷
      皇亭街紀事
      厚重的尚書裡文化
      鐘樓文星閣
      校中之可園
      話說廉石之謎
      平江路之建新巷的前世今生
      流真巷、柳貞巷、柳枝巷
      死而復生的惠蔭花園
      鬧中取靜的天香小築
      千年虎阜賞石橋
      千古傳奇覓渡橋
      平江河畔說相思橋
      有朋自遠方來
      難忘寶帶橋
      懸橋巷和懸橋
      崇真宮橋和陸潤庠
      蛇王廟和方孝孺
      山塘街的五人墓
      破舊的衛道觀
      深藏閨中的開元寺無梁殿
      蘇州甲辰巷磚塔
      千年古城百年教堂
      天賜莊醫院和教堂遺韻
      東吳大學和景海女師
      尋訪神仙呂洞賓
      【吳中】
      站在吳中之巔
      真假“山輝川媚”摩崖
      漁洋山遊記
      逶迤綿長的上方山
      叆蘧嶺迷霧
      **的五龍橋
      蠡墅鎮四橋
      懷念顧野王
      天鏡飛來有漁莊
      畫眉泉和洄溪草堂
      香山的河香山的橋
      香山工匠在哪裡
      沉在湖底的村莊
      被遺棄的古代水利工程
      木瀆
      風雨飄搖話南街
      演變的木瀆怡泉井亭
      古吳國的見證——靈岩山
      小巧精致的天平山
      花山鳥道有奇石
      文人書法博覽館小王山
      山腰中的明珠天池山
      金聖嘆和博士塢
      抗金名將韓世忠
      馬崗山的英雄塚
      人到無求人自休
      消失的撚花寺
      寧邦塢村的猛將堂廟會
      缺失歷史記載的靜正寺
      東山
      王鏊與古村陸巷
      走進楊灣老街
      太湖邊震澤底定橋
      碧螺峰和紫金庵
      東山登山古道
      白沙嶺上思桂公
      東山具區風月**橋
      葑山荷花節
      西山
      太湖邊的古村落——明月灣
      別樣風景在涵村
      遊龍赴海上金鐸
      世外桃源衙角裡
      堂裡的建築——凝固的音樂
      東村古建萃秀堂
      充滿期待的盤龍寺
      寂靜的徐灣村
      光福
      湖光福地佑觀音
      梅花冷艷香雪海
      深山修行處
      潭山餘韻賞古泉
      蟠螭山石壁
      東崦草堂和張祥河
      【高新區】
      探索陽山之謎
      文昌閣今昔
      千年金墅古街
      花山雲屏和五十三參
      支硎山魏晉古剎
      峰回路轉千尺雪
      走近雲根泉
      寒山佳處一瓢水
      似園林似仙境的大石山
      青燈村三橋
      中國蠶桑教育的搖籃
      話說東渚鎮的“四浪”
      【園區】
      李公堤今昔
      夷亭唯亭乙未亭
      漸行漸遠的車坊鎮
      講講張吳王
      如歌如泣話宣卷
      水鄉邊的倩影
      【相城】
      春申君和黃埭
      追尋明四家的足跡
      旺巷村和王皋
      塵封記憶的五潨涇小鎮
      陸慕御窯金磚
      問渡望亭橋
      廟寺合一的北雪涇寺
      陽澄湖民俗“解繳天餉”廟會
      基督磐石勝珍寶——黃橋景道堂初訪
      【吳江】
      鶯脰湖濱運河橋
      汾湖的水,蘆墟的樓
      大禹的遺跡,震澤的橋
      顧公祠和三裡橋
      悠悠古纖道
    • 千年虎阜賞石橋 蘇州虎丘留存有*古老的傳說和遺跡以及歷代文 人詠嘆虎丘的詩賦文章,虎丘亦因此而名冠中外。蘇 州人當然很熟悉虎丘,外地遊人也以遊蘇州虎丘為幸 。遊覽之餘,常常會有一些新的感覺。今以虎丘的石 橋為例,仔細推敲虎丘古橋的古昔近貌,聊以玩賞其 十足的韻味。
      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顧詒祿寫的《虎丘 山志》中記載虎丘有橋26頂,但大多是山塘街上的古 橋,處在虎丘景區內部的古石橋僅有淨土橋、采蓮橋 和小武當橋,而且位置分別標明在千人石、蓮花池和 後山小武當。
      采蓮橋,民國乙亥(1935年)二月古閩黃厚存所 寫的《虎丘新志》中說:蓮花“池在生公講臺東,上 有采蓮橋,今廢”。所謂“蓮花池”本來叫做“釣月 磯”,隻是因為南朝初年竺道生來虎丘講佛經時池中 突生於瓣白蓮,所以纔有了現在的名稱。還有傳說到 了元季池水突然變成紅色,第二年張士誠入主蘇州。
      這池水變紅傳說可視為社會動亂的征兆,也反映了蘇 州文人對張士誠的態度。至今蓮花池上依然有一個小 石板橋,橋小巧而簡樸,這是否就是志中記載的采蓮 橋原橋?估計是後來重修的了。
      淨土橋是一頂五塊並行的石板平橋,跨越在千人 石泉流入蓮花池之間的澗崖上。細看橋側確實找不到 文字,於是就問了虎丘景區的導遊。導遊回答不知道 此橋的名稱。但是《虎丘山志》上明確說是在干人石 ,應該就是這頂淨土橋了。橋旁豎立有一經幢,刻著 全部的金剛經,證明這項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重要 的名聲。
      此外就是小武當橋,它坐落在虎丘後山小武當前 ,此橋古樸幽深,與小武當十分協調。此橋又名“中 和橋”,南面依次是三天門石牌坊和小武當。三天門 石牌坊建築保存有明清的特色,橫額上刻著四個字“ 吳分楚勝”。橋的側面長滿了古籐,橋柱上端有一個 年的頭像,又稱為狸貓頭像。此種像也是風水鎮邪之 用的,過去在山塘街每個橋旁曾經都有,所以有人以 為“七裡山塘”又名“七狸山塘”。如果確實如此, 那麼小武當橋當是山塘諸橋之延伸。
      實際上景區內除了以上三頂古橋外,還有很多名 橋。
      首先是塔影橋和望山橋,望山橋又稱便山橋,在 虎丘大門外,而塔影橋在虎丘景區東段。《虎丘新志 》上記載說:“塔影橋在大德庵之東,橋洞形如半月 ,勢如飛虹。其一名塔影橋者,因橋波映有塔影。” 塔影橋連接原來的蘇州幼兒師範學校,幾十年前這裡 曾是虎丘中學,那時每天清晨中學生會通過此橋直接 到虎丘跑步做操。此橋的東西橋柱上都有橋聯,現在 對聯還在,字跡清楚。大德庵早已沒有,應該就在虎 丘正門的東面,可能現在合並在李鴻章祠堂內,被幼 兒師範所用。關於塔影橋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虎丘 新志》就疑塔影橋為過去的便山橋,也就是過去的望 山橋。至於現在的望山橋,那是開啟公路之後另行建 造的。
      名聲*大的劍池,其上有雙井橋,又稱為“雙弔 桶”,這都是《虎丘新志》上有記載的。據說以前寺 僧取水要到劍池中,每次上下很費力。到宋隆興二年 ,有一位叫陳敷文的人出錢20萬,跨劍池**兩邊石 崖建樓。樓懸空在劍池上,猶如蘇州水巷裡的過街樓 。樓地板上開井圈,便於寺僧弔水取用。後來年久失 修,樓宇坍塌。寺院方丈沾公纔用石料建雙井橋,至 今該橋還在。虎丘劍池旁的“別有洞天”圓拱門上也 是一頂橋,此橋在2012年之前是沒有橋欄杆的,2013 年初我在虎丘此橋上突然發現了鐵欄杆,與過去的照 片對照纔發現了區別,什麼原因呢?當然是安全** 唄!但是對文物進行隨意的變化是否有利於保護呢? 這倒是值得思考的事。
      歷**的古橋遺留至今的實在是很少了,即使古 橋存留下來,但經過歷史的演變也被加進了很多現代 的元素,變得不倫不類了。從木橋到後來的石橋,從 平板石橋演變成石拱橋,從沒有欄杆逐漸到有了各式 欄杆,從低矮欄杆到高欄杆;橋的材質也逐漸地由木 材到武康石,再演變成了青石和花崗石,這種種變化 ,使得後人難以認清歷史的本來面目。有著悠久歷史 的虎丘古橋,其變化之多端也可以說是蘇州古橋演變 的一個縮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