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羅根澤文存/清華國學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家名著
    【市場價】
    497-721
    【優惠價】
    311-451
    【介質】 book
    【ISBN】97872140852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085252
    • 作者:馬強纔
    • 頁數:463
    • 出版日期:2012-10-01
    • 印刷日期:2012-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45千字
    • 《羅根澤文存》(作者馬強纔)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史工程“清華國學書繫”之一,重點展示國學院學子羅根澤先生的生平、學術以及與清華國學院的淵源。
      本文存所錄羅氏文學批評史研究論著,因為有專著刊行,且較易獲得,故本書從簡,僅選取《中國文學批評史》“緒言”及曾經發表的部分文章,以展示他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動機和學科思考。
    • 羅根澤,字漱冰,號雨亭,河北深縣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1927年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從梁啟超、等先生研習諸子學、中國思想史、 文學史,同時又在哈佛燕京從馮友蘭、黃子通學習中國哲學,曾主講中國 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諸子概論、國學概要、中國學術史等課程。為力 求反映羅先生學術研究的基本風貌,《羅根澤文存》主要選取他在諸子學 、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學評論史這三個領域的論著,此外還收錄由自述文字 ,以期立體展現其學術研究的思想特色與歷史成就。 《羅根澤文存》的作者是馬強纔。
    • 前言:羅根澤的生平與學術研究
      諸子之學
      戰國前無私家著作說
      《墨子》探源
      老子及《老子》書的問題
      歷代學者考證老子年代的總成績
      《莊子》外雜篇探源
      子莫考
      《鄧析子》探源
      《戰國策》作始蒯通考
      《別錄》闡微
      古代文學
      中國文學起源的新探索
      中國詩歌之起源
      五言詩起源說評錄
      南朝樂府中的故事與作者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和地點
      先秦散文發展概說
      楊萬裡的詩學淵源及貢獻
      筆記文評雜錄
      樂府之類別
      古代文論
      中國文學批評史·緒言
      周秦文學批評史·詩說
      周秦文學批評史·“文”與“文學”
      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詩格(上)
      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詩格(下)
      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詩句圖
      自序自述
      《古史辨》第四冊《諸子叢考》自序
      樂府文學史·自序
      中國文學批評史·自序
      我的讀書生活
      附錄一:羅根澤先生年譜簡編
      附錄二:羅根澤先生未編年作品目錄
      附錄三:部分有關羅根澤先生的研究論著
    • 張先生說:“我考訂的老子年代,正與太史儋相近,那麼老子是太史 儋麼?其實**不然。老子反對知,而太史儋偏能前知,當然*非一人。
      況且今本《史記·老子傳》,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至 ‘或日儋即老子,或舊作也,世莫知其然否’,都是偽文,都是竄人的。
      ”張 先生的證據有三個:(一)據《文選·征西官屬送於陟陽侯作詩》注,“蓋 百 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是《列仙傳》文。(二)周、秦二《本紀》敘 太史 儋事,都直序而不冠以史記,這裡獨引史記,疑惑不是引舊史,直是引《 太 史公書》,孔子卒至烈王二年實百有六年,此雲百二十九年,怕司馬遷自 己不會有這樣大的計年錯誤。(三)引梁玉繩和黃方剛先生的話,說史公 既疑老萊子即老子,又疑太史儋即老子,太史公不致這樣糊塗。《老子 傳》中有這段文,便弄得上下不貫,成了一篇不通的文章,可見是後人插 入的(錄其大意)。
      老子反對知,反對學,是一種主義,但不能因為他反對知。反對學, 使說他沒有知,沒有學。他的反對知、反對學的主義,正是他的知、他的 學的表現。正如莊子主張“不言之辯,不道之道”(《齊物論》),而所以 闡 明“不言之辯”者正是“言”,闡明“不道之道”者正是道。以故莊子依 然有 既“言”且“道”的著作傳後。太史儋能前知,不能成為老子不是太史儋 的 證據。而且“始秦與周合而離,離五百歲而復合,合七十歲而霸**出 焉”,正是史家歸納歷史現像的話,老子為柱下史,說出這類話,並非不 可 能。至於說《老子傳》中的此段文字是竄入的,很有商榷的餘地。
      (一)裴駟《集解》在“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下,引徐廣日:“ 實百 一十九年。”裴駟是劉宋時人,徐廣也是劉宋時人,而且*在裴駟之前。
      由此知《老子傳》中有太史儋這一段文字,劉宋時已經如此,決不足李善 以後人所竄入的,不能據李善《文選》注,說“《史記·老子傳》根本沒 有提 到太史儋”。
      (二)司馬貞《索隱》在“或言二百餘歲”下,注雲:“此前古好事者 據外 傳以老子生年至孔子時,故百六十歲。或言二百歲者,即以太史儋為老 子,故二百歲也。”司馬貞的年代,雖然因為新、舊兩《唐書》沒有為他 立 傳,不能確考。但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裡已據《唐書·劉知幾傳》 , 知道貞在開元初年為博士;據弘文館曾改為昭文館、修文館,開元七年; 始再用舊名,知道貞為弘文館學士當在開元七年以後。日人武內義雄在 《老子原始》裡又據張守節《正義》,開元二十三年,勒以《老子》、《 莊子傳》 升於列傳之首,置於夷、齊之上雲雲,而《索穩》猶守其舊次,知《索隱 》脫 稿不能不在開元七年以後至二十三年以前之十餘年間(七一九一七三五 年)。李善《文選》注成於顯慶三年(六五八年),下距司馬貞作《索隱》纔 五六十年,未經喪亂,而《史記》此傳便憑空添上一段,未免近於滑稽。
      想 司馬貞作《索隱》,必然對當時的《史記》各種版本,搜輯得很多,在這 五六 十年中有一兩種本竄人偽文,還有可能;各種版本,都有同樣的偽文竄 人,恐怕沒有這樣事。而且徐廣、裴駟時所見的《老子傳》既有太史儋的 記載,則因太史儋的緣故,而使老子的年歲成功“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 百餘歲”的神話,當然可以產生,可以在《史記·老子傳》裡產生。
      (三)張先生在其第二證裡自注說:“《史記》他篇中亦有引史記者, 是 引舊周史及諸侯史記。”則以彼例此,不能獨說此篇的史記“直是引《太 史 公書》耳。”《史記》固然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偉著,但錯誤的地方也不少 ,讀 過《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異》、《史記志疑》一類的書,便可知 道,這 裡不用一一征引,所以不能因為計年的一點錯誤,便說是後人竄人的偽 文。徐廣曾作《史記音義》十三卷,對《史記》當然很有研究,但他在“ 百二 十九年”下,說“實百一十九年”,也仍然是錯誤,我們不能因為錯誤便 說 非徐廣原文。司馬遷對老子與太史儋的是一是二,的確弄不清楚。其原 因前面已經說過,實是因為兩存道家和他家之說。本來司馬遷因為弄不 清楚而兩存其說者很多。即如墨子,在戰國幾乎和7L子中分天下的學術 界,其地位不為不重要,其時代,近人都知在孔子後。但司馬遷就弄不清 楚,依違兩可的在《盂苟列傳》裡附上二十四字的小傳,說:“蓋墨翟, 宋之 大夫。為節用,善守御。或日並孔子時,或日在其後。”我們不能因為他{ 弄不清楚,便說不出於司馬遷之手。但他對老萊子與老子的關繫,並沒 有弄不清楚,並沒有疑老萊子即老子。傳說:“老萊子,亦楚人也。”“ 亦” 字是對老子而言,因為老子是楚人,老萊子也是楚人。看到這一個“亦” 宇,便知司馬遷**知道是兩個人了。《史記》中常有附傳的辦法,老萊 子既與老子同是楚人,又同為道家,故司馬遷遂附傳於此。張守節讀書 太粗,在他的《史記正義》裡說:“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萊子,故書之。
      ”以 此類推,《孟苟列傳》中有若干人的附傳,都是太史公疑為是孟子或苟子 了,豈不是大大的笑話!疑老萊子為老子,是張守節的錯誤,並不是司馬 遷的錯誤,梁玉繩和黃方剛先生沿《正義》之誤,而攻擊司馬遷,未免有 點 冤枉。而且“成了一篇不通的文章”是一件事,是否司馬遷原文又是一件 事,不能因為“成了一篇不通的文章”,便說不是司馬遷的原文。
      張先生所認為後來滲入的幾章是: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昏亂有 忠臣。
      *聖棄智,民利百倍;*仁棄義,民復孝慈;*巧棄利,盜賊無 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 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 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至)故去被取此。P85-8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