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無所畏與無所謂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225-326
【優惠價】
141-204
【介質】 book
【ISBN】97872290254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重慶
  • ISBN:9787229025427
  • 作者:張鳴
  • 頁數:226
  • 出版日期:2010-10-01
  • 印刷日期:2010-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0千字
  • 無所畏的心態,無所謂的姿態,歷史的空白處,身邊的怪現狀,前事後事,吾土吾民,時風眉批,橫議旁論,記憶影像另類教授張鳴想到就說,講述那些無所畏和無所謂的事兒!
    本書從歷史與現實的細節著筆,展示與分析中國的難題,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繼續批判國民性。歷史往事暗示著**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著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細節;對於合作化運動以來農村變遷的分析研究;社會批評,著重評論時事風氣與官僚制度的種種現像;個人的記憶折射著社會與時代的細節。
    本書為政治學教授對於中國政治痼疾及其文化根源的觀察評論。學者的專業研究表現為隨筆札記的體裁,視角、觀察深刻獨到,文字表達通俗可讀,既有歷史要點的知識,也有現實問題的評論。
  • 本書從歷史文化角度分析了晚清一直到現代社會的人文、社會狀態, 作者以當時社會各色人等在社會動蕩、變革時期的心理、行為特征為切入 點,進行案例分析,邏輯縝密,文字通俗,風趣幽默,頗見學術功力。通 過作者的分析,可以看到歷史往事暗示著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著未 被注意到的重要細節。作者的深刻思考,尤其體現在合作化運動以來農村 變遷的分析研究,評論時事風氣與官僚制度的種種現像等。讀者可以在輕 松愉悅的的閱讀感覺中,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各種社會現像和人們的心理 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 前事後事
    2 豆腐跟革命的一點不尋常的關繫
    5 言官逸事
    8 門客的錯會意
    11 詩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劇
    15 文人之舌
    18 花兒與皇帝
    21 又想起了王大點
    28 名士與老媽子之間不得不說的事
    34 末世貴冑的貨與色
    37 清末新政,改革的危局
    42 被格式化的“大商人”
    46 洋人的八股取士
    50 八國聯軍與妓女以及“女人救國論”
    56 民國的三個面相
    67 土匪綁票的特別贖金
    72 花界裡的愛國運動

    吾土吾民
    80 為什麼有農民會懷念集體化時代?
    87 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生學——讀書札記
    94 鄉下人的革命性
    102 耕者有其田,就會天塌地陷嗎?
    106 給農民留條交易的管道

    時風眉批
    110 二戰紀念的歷史悲情
    112 教授與平等觀
    115 教授的抄襲案
    118 造假的技術含量
    121 “擂臺”的民族主義想像
    124 “人肉搜索”的私刑
    127 犯了錯的小人物也有尊嚴
    131 廟會的“皇帝”
    133 皇帝夢
    136 “山寨”風
    138 京劇進課堂
    140 選擇的困境

    橫議旁論
    144 交換同盟
    147 上訪頑癥與司法失效
    150 喫官和官喫
    153 政府道歉的標準文本
    156 以環保的名義拆豬場
    159 改地名
    161 尊重民俗
    163 兒童被拐與社會管理
    167 不能用一個錯誤修正另一個錯誤
    170 僅僅有安慰劑是不夠的
    173 迎來送往
    175 省長騎自行車的可行性
    177 大城市禁放****是必要的
    180 網絡實名制與減壓閥
    182 為什麼沒人管管網遊?
    185 臺灣的怪胎
    188 黑色風暴吹襲下的玻璃天花板
    192 朝鮮的不歸路

    記憶影像
    198 曾經的餘杭
    203 成為拆遷廢墟的古城
    206 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211 聰明的豬別傳
    215 小報告與大字報
    220 告密
    224 三十年男女之事點滴
  • 詩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劇 自古以來,人如果作詩作得比較好,成了詩人,那麼在做官方面,就 差點意思。
    古來為人稱道的清官能吏,比如狄公狄仁傑、包公包拯、施公施綸、 彭公彭鵬之類,沒有一個是詩人。
    反過來,建安七子,孔融詩作得好,做太守的時候,“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可有賊來攻城,隻能城破而奔;另一位詩壇高手陳琳,為 袁紹起草討伐曹操檄文,罵人罵得連曹操的“頭風”都不藥而愈,但真正 做事,卻百無一能;接下來,竹林七賢如此,詩與酒都很聞名,但卻沒聽 說有什麼政績;南朝大小謝,唐朝的李、杜,都差不多。
    詩人和能吏,看來很難兼而得之。不過,大千世界,例外總會有,清 朝的袁枚,就是一個。
    袁枚是清朝鼎盛時期數一數二的大纔子,12歲中秀纔,廣西巡撫命其 作《銅鼓賦》,提筆立就。二十出頭就登科及第,點了翰林。時人說他“ 身長鶴立,廣顙豐下,齒若編貝,聲若洪鐘”,一翩翩佳公子也。據說當 年袁枚點了翰林之後,回鄉娶媳婦,有好事者繪圖記其事,圖上的袁枚, 年少玉貌,身披紅鬥篷,胯下騎白馬,從者數人。這樣的少年進士,如果 放在唐朝,照例是要被推為五路探花使,遍訪長安名花,飽享艷福的。
    然而,少年得志的袁枚(古之少年,即今之青年),很快就踫上了一 次不大不小的挫折。按規矩,進士點翰林,除了三鼎甲之外,一般人都屬 於翰林庶吉士,即見習翰林,一年後大考,如果合格則轉為翰林編修,不 合格則分發六部做主事,再差的則放到地方做知縣。纔高八鬥的袁枚,居 然被放下去,做了知縣。
    做了七品芝麻官的袁枚,並沒有天天飲酒賦詩,荒廢政事,反倒得了 能吏之名,前後做了幾個縣的縣令,每到一處,很快就會把前任的積案清 理干淨。袁枚斷案如神的故事,在民間到處流傳,被老百姓編成歌謠傳唱 。時人說他可以引經折獄,有儒者之風,其實他的訣竅無非是每到一地, 依靠當地鄉紳鄉老,調查清楚有多少不良分子,然後張榜公布,許其三年 不犯榜上除名,這麼一來,犯事的自然少,加上“依靠群眾”,耳目眾多 ,有外面來流竄作案者,多半逃不掉。平時百姓的爭執,他倒是經常引經 據典,三下五除二,調解開了,其中很多典故,其實就是蒙人,蒙人蒙到 兩家不吵架,不打官司,也是積德。因此,周圍的縣,老百姓有了難解之 事,也會來找他排解。
    按清朝的規矩,翰林是士林金字塔的**,凡是做過翰林者,即使外 放做縣令,也是老虎班,上司照例高看一眼,升職排班,一律優先,用不 了多久就可以升官的。可是,既能作詩,也能做事的袁枚,身列老虎班, 卻總也升不上去,不僅升不上去,而且知縣從大縣富縣,做到了窮縣小縣 ,從江蘇做到陝西去也。十年官場蹭蹬,少年袁枚變成了中年袁枚,人到 中年,百事看得開,於是辭官不做,在金陵附近買了塊地,據說此地當年 謝安待過,人稱謝公墩,修了一座隨園。從此袁枚在園子裡飲酒作詩,做 起了職業詩人,當然也是名士。各個朝代的慣例,做了名士,仕途也就甭 想了。
    做了職業詩人兼名士的袁枚,詩作得好,當時連高麗琉球都高價求之 。除了作詩之外,他還有兩件事特別有名。一件是關於美食的,袁枚著有 《隨園食單》,記載了許多當時美食佳肴的做法。當時的隨園,種菜養雞 養鴨還養豬和兔子,養法與眾不同,加上他自己就是廚子中的高手,率領 眾多高廚,做出來的菜肴,自是別具一格。當時的隨園,經常高朋滿座, 有次開筵,客人居然達500人。各處達官貴人、詩人名流,隻要路經金陵, 沒有不去隨園的。第二件是為人風趣,善解人意。到隨園的人,除了可以 飽口福,還可以飽耳福,隨園老人(袁枚)的詼諧風趣,無人可及。《清 史稿》說他,“……詼諧麩蕩,人人意滿。後生少年一言之美,稱之不容 口”。一個朋友死了,他把朋友欠他的五千金債券,一把火燒了,而且還 拿出錢來幫助朋友的後人。
    善於美食美言的袁枚,也會掙錢,否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銀子 哪裡來。袁枚的官運不佳,但文名遠揚,四方貴人和富人,求他給死去的 爹娘寫墓志銘的,不知幾幾。求人例有高報酬,看在錢的份上,袁枚有求 必應,來者不拒,你要什麼,我寫什麼,反正*後胡亂寫的,他都不收進 自己的集子,隻當是掙錢的買賣。
    第二樁掙錢的買賣,是收弟子。中國是詩之國,雖說清朝詩有點衰, 但喜歡作詩的人還是很多,加之袁枚不僅能詩,而且善繪,一手文人畫, 也很出名。因此,四方慕名而來拜在門下者,相望於道。袁枚不僅收男弟 子,還收了十三個女弟子,既教詩,也教畫。這種事,在那個時代,很為 人所詬病,男女授受不親,但袁枚是名士,是有大纔而棄官不做的名士, 這種人,歷朝歷代都會有所優容,因此,罵歸罵,皇帝卻沒有問罪。
    袁枚是乾隆四年的進士,一生都生活在乾隆這個“聖主”的影子裡。
    按說,這樣一個既能作詩,又為能吏的少年纔俊,理應得到賞識,可是, 恰是皇帝本人不喜歡這位纔華橫溢的詩人加能吏。按清朝的慣例,全國進 士出身的官員,皇帝都要親自考查,*何況是做過翰林的。袁枚太聰明, 太有纔情,也太能干,稍微有點愛纔之心的上司,都不能不喜歡他。但是 ,乾隆是“英主”,是自恃詩纔和學問比所有臣子都強的十全老人,他不 可能容忍一個纔情和天分都比他高的全纔,這樣的全纔,即便冒出來了, 也不能讓他升上來。相比來說,皇帝寧可用庸材,因為庸材方可以顯示出 皇帝的高明,如果有纔,也得含蓄一點,在皇帝面前裝點傻,纔可以過得 去。少年得志的袁枚,自然不可能像六十歲纔發跡的瀋德潛那樣深藏不露 ,揚己露纔,在所難免,因此,仕途失意是必然的,皇帝沒有找個茬子把 他殺掉,已經算是很有雅量了。
    文人之舌 文人的口舌是惹禍的根苗,也是謀生的工具。眾多三家村學究、私塾 的教書先生,無日不賴此為自家換取衣食。就是那些混到廟堂之上的士大 夫,無論晉升還是保級,舌頭都是離不了的。在遊說得官的年代,張儀在 被人暴打一頓之後,醒過來說的**句話就是:我的舌頭還在嗎?後來得 官之途改道了,從**變成考試,但做官的人,還是得會說話。
    做官首先要建言,對政務提出建議和看法。建言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 ,但開會的時候,總要說話,面對面的對話顯然*要緊些;其次是拍馬, 拍馬也一樣可以有文字的形式,但直接拍、當面拍,立竿見影;其三是“ 忽悠”,讓別人相信你、同意你的看法。這非得直接而且當面纔會有效。
    不過,但凡說話,就有風險。拍馬屁也有拍到馬腿上的時候,某些出 身草莽、居心叵測的皇帝,比如朱溫和朱元璋,還經常設套引誘臣子來拍 馬,然後安個欺君的罪名殺了。比如朱溫就曾經跟臣子說:柳木做車軸好 。臣子馬上附和道:當然好。朱溫大怒:你們玩兒我,柳木怎麼能做車軸 ,車軸必須用棗木做!於是附和的倒霉鬼就真的變了鬼。
    至於建言和忽悠,危險就*大,尤其是面對君主的時候,伴君如伴虎 ,不知道什麼時候踫了龍須,龍顏大怒,自己喫飯的家伙就沒了。所以, 清朝的三朝元老曹振鏞說,做官要多磕頭,少說話。少說話也還是得說話 ,為了防止說錯,唐朝的蘇味道告訴你要“模稜”,含含糊糊,藏頭縮尾 ,到處留下活扣,見機行事,看風轉舵。
    *惹禍的舌頭,是跟領導過不去的那種。上司說東他偏說西,上司說 西瓜好,他偏說南瓜也不錯。中國文人因為管不住舌頭活生生就下了割舌 地獄的,不知有多少,但是不吸取教訓的仍然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體上 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覺得皇帝做得不對,給皇帝提意見的,學名叫 諍諫;一種是自說白話,發**奇異可怪之論,不僅皇帝聽了不順耳,連 一般人都接受不了。**種比較常見,在明朝之前,朝廷裡設有專門的官 員,專職干這個。但別的官員如果想要說點什麼,在理論上也是可以的。
    這種事情,平常往往不顯山不露水的,隻有在**時期,或者趕上了** 之人,動靜就特別大。比如東漢後半段,外戚、宦官換著專權,把官爵拿 出來當街叫賣,於是自命清流的士大夫受不了了,前赴後繼地出來說話, 太學生們也跟著起哄,鬧**,一浪接一浪。害得朝廷不得不動用專政工 具,打的打,殺的殺,抄的抄,趕的趕。明朝中葉以後,宦官再一次專權 ,這一次*厲害,干脆做了“立皇帝”,士大夫又嚷了起來,結社集會, 不依不饒。當然朝廷也*有辦法,干脆扒了褲子當廷打屁股,一直打到稀 爛,斷了氣。
    然而,真正令統治者感到不舒服的舌頭,是那種雖然未必就具體的朝 政說三道四,但是卻對統治的意識形態不敬的,所謂,“得罪名教”者。
    東漢的王充,非孔刺孟,由於當時法網不嚴,讓他滑了過去。接下來孔融 仗著自己是聖人之後,混說什麼“父子之間有什麼親情道義,當爹的制造 孩子,當初無非是出於情欲,而子之於母,就像瓶子裡面盛東西,東西出 來了就兩不相干”。結果被曹操辦了,連家中未成年的孩子,一並提前見 乃祖去也。明朝的李贄,讀了幾本佛經,就說《論語》、《孟子》無非是 聖人門下的懵懂弟子胡亂記的筆記,有頭無尾,殘缺不全。*令人不堪的 是,雖然歷代都儒表法裡,行申(不害)、韓(非)之政,但卻不能說破 ,偏這個李贄,公開說申、韓的好話,硬是扯下了政治的遮羞布。於是, 李贄以古稀之年,被捉將官裡去,斷送了老頭皮。清朝文字獄*盛,但* 大多數無非是皇帝自己神經過敏,白日見鬼,隻有呂留良、曾靜案,纔是 真的“大逆不道”,呂留良在講學中高揚民族大義,鼓吹反清,雖然未必 得罪名教,但在華夷之辨上,戳痛了雍正皇帝,於是已經死掉的呂留良被 挫骨揚灰,呂氏一族滿門抄斬。
    看來,文人*大的禍患,在於有一個不合時宜而且又能說出點名堂的 舌頭。
    P11-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