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戰國策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32-483
【優惠價】
208-302
【介質】 book
【ISBN】97875699276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569927634
  • 作者:陳明星 主編 聶超軍 編注
  • 頁數:297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縱橫家的雄辯與謀略。
    ◎選用**版本為底本,約請國學專家進行注釋和翻譯。
    ◎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
  • 本書是《中華經典輕松讀》繫列圖書的一本,為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主要記述了戰國時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善於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於文采。也具有很高的文學性。
  • 聶超軍: 曾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對國學經典解讀有較為深刻的研究。 現主要從事青年國學課堂國學課程教學研究與授課工作。
  • 第一章 東周策
    第二章 西周策
    第三章 秦策
    第四章 齊策
    第五章 楚策
    第六章 趙策
    第七章 魏策
    第八章 韓策
    第九章 燕策
    第十章 宋衛策
    第十一章 中山策
  • 第一章 東周策 一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 ?【原文】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於齊。” 顏率至齊,謂②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實也,願大王圖③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注釋】 ①九鼎: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又用為禮器。多以青銅鑄成,三足(或四足)兩耳。九鼎,相傳夏禹收九州之金鑄成,遂為傳國之重器。②謂:對某人說。③圖:考慮,計議。
    ??【譯文】 秦國發動軍隊逼近洛陽城下,向東周朝廷索要九鼎,周君為這件事感到憂慮,就告訴大臣顏率,和他一起商量對策。顏率說:“大王不必憂慮,請讓臣去向東方的齊國借兵救援。”顏率來到齊國,對齊王說:“秦國的這種行為殘暴無道,想要發動軍隊來周索要九鼎,周的君臣在朝廷裡商量對策,與其將九鼎給秦國,不如將它送給大國。能夠挽救面臨危亡的**,將會給您留下美名;能夠得到九鼎,將是厚重的寶物。請求大王考慮一下這件事。”齊王聽了大為高興,就發動了五萬人的軍隊,派遣陳臣思做大將,前去救援東周,於是秦國的軍隊撤退了。
    【原文】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願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梁。”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楚。”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於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壺醬甀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①止於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
    【注釋】 ①漓然:水滲流的樣子。
    【譯文】 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東周君又為九鼎的事感到憂慮。顏率說:“大王不必憂慮,請讓我再去東方解除您的憂慮。”於是顏率又來到齊國,對齊王說:“東周依靠齊國發兵相救的義舉,纔使得君臣父子能夠保全,所以東周願意獻出九鼎,但不知道貴國將要走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送到齊國呢?”齊王說:“我打算向梁國借道。”顏率說:“大王您不能向梁國借道。梁國的君臣也都想要得到九鼎,他們在暉臺和少海謀劃這件事情已經很久了。九鼎運入梁國的境內,必定不能再運出了。”齊王說:“我打算向楚國借道。”顏率回答說:“大王您也不能這樣做,楚國的君臣也想要得到九鼎,他們在葉庭之中謀劃,日子也很久了。如果九鼎運入了楚國境內,也必定運不出來了。”齊王說:“我到底要從哪條道路來把九鼎從東周運送到齊國呢?”顏率說:“我們東周的君臣也在私下裡為大王憂慮這件事情。九鼎並不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之類的東西一樣,能夠揣在懷裡、用胳膊夾著或者用手提著就帶到了齊國;它也不像鳥群聚集或烏鴉飛散,兔子狂奔或駿馬飛馳一樣,頃刻之間就來到了齊國。過去西周討伐殷商的時候,得到九鼎,就一隻鼎都要九萬人一起纔能夠抬動,總共用了九九八十一萬人,用到的兵士和工匠,以及所需要準備的器械和被服用具*是難以記數。現在大王即使有那麼多的人,但從哪條道路運送呢?因此我私下裡為大王憂慮這件事情。”齊王說:“你多次來到我齊國,還是不想把九鼎給我罷了。”顏率說:“不敢欺騙貴國,您快點決定從哪條道路來運送九鼎,我東周遷移九鼎來等待您的命令。”於是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想法。
    【引申解讀】 九鼎相傳是夏禹收九州之金而鑄成的,後來成為“傳國之重器”。它代表著周王室在各諸侯國中的宗主地位。
    但是歷史發展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質上已經沒有哪個諸侯國再把周王室當作自己的宗主國而放在眼裡。不過九鼎在周君以及其它諸侯國君的心目中,依然是中華**政權的像征。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征戰攻伐,戰國七雄都想得到九鼎,從而來統一其它諸侯國,成為天下新的霸主。秦國發動軍隊來索要九鼎,就是想要取代西周的宗主地位,統一各國,稱霸天下。
    九鼎的重量的確是**大的。在2007年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的中原祭祖活動中所復制安放的九鼎,是用現代化的大型起重機來運送的,可見九鼎確實並不那麼容易搬運。
    當時西周王室的力量已經**弱小,而秦國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能夠和它相抗衡的,也隻有位於東方的齊國。所以顏率要到齊國去請求援兵。
    本篇講述了兩件事,一是顏率(遊說主體)遊說齊王(遊說客體),請求齊王派出軍隊嚇退秦國軍隊。在國君面臨給與不給的兩難選擇的時候,顏率挺身而出,他對當時的各個方面的利害關繫明顯是了然於胸的。所以他胸有成竹地毛遂自薦,要到東面的齊國去搬救兵。他見到齊王,主要采取了兩方面的遊說策略(遊說本體),首先稱贊齊王派出軍隊挽救周王室的危難是義舉,稱贊齊國是大國。其次許諾將九鼎送給齊國。也就是說,他一方面用好聽的話來贊美齊王,使齊王得到了心理上的虛榮和滿足,聽了這話,他已經有點飄飄然了。一方面許諾齊王以現實的利益,使齊王有了作出派出軍隊這一決策的直接動力。而客觀上,齊國又是能夠和秦國軍隊相抗衡的,這在現實中是可行的,它能夠實現讓秦國軍隊退卻的目的,所以有了這兩方面實實在在的好處,於是“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接著又講述了第二件事,依然是顏率遊說齊王,讓齊王打消索要九鼎的念頭。周王室依靠齊國軍隊的力量嚇退了秦國軍隊之後,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齊王要求顏率兌現送給他九鼎的諾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點。顏率又來見齊王,這次他主要采取的遊說策略是,在答應送給齊王九鼎的前提下,擺出運送九鼎面臨的兩個實際困難,一是運送路線無法解決。由於齊國和周之間隔了魏國和楚國,齊王先後提出了借道魏國和借道楚國兩條運送路線。顏率擺出了魏國君臣和楚國君臣都對九鼎覬覦已久的事實,否定了齊王借道運送九鼎的設想。二是搬運九鼎的人和設備難以解決。由於九鼎體積大重量大,搬運九鼎需要數萬人,需要大量的搬運工具和後備物資,齊王同樣都無法解決。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探討和反問,顏率巧妙地將皮球踢給了齊王,又一次化解了周君的危難。
    二 秦攻宜陽 【原文】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撥也。”君曰:“宜陽城方八裡,材士①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②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③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議而攻宜陽,宜陽不撥,秦王恥之。臣故曰撥。”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④,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秦撥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寶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撥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注釋】 ①材士:有本領、戰鬥力強的士兵。②山:指的是伏牛山。③削跡:被除去名字。④執圭:圭,玉圭。拿著玉圭上朝。借指官職,在本篇裡指的是楚國*高的爵位。
    【譯文】 秦國攻打韓國的宜陽,周君對輔臣趙累說:“你認為這件事會怎樣發展?”趙累回答說:“宜陽必將被秦國所攻破。”周君說:“宜陽城方圓八裡,城裡有十萬勇敢善戰的兵士,而且儲備的糧食也足以支持好多年,宜陽附近還駐扎有韓國國相公仲的二十萬軍隊,以及楚國大將景翠統帥的軍隊,依靠山勢駐扎,可以前去救援它,秦國必定不會攻破宜陽。”趙累回答說:“秦軍統帥甘茂是客居在秦國將領,如果他攻破宜陽就立下了功勞,就相當於周朝的周公旦;如果攻城不破,就會在秦國被革去官職。秦武王不聽群臣和父兄們的意見,執意要進攻宜陽,如宜陽攻不下來,秦武王就會以此為恥辱。大勢所趨,因此我斷定宜陽一定能攻破。”周君說:“你為寡人謀劃此事,我們**應該怎麼做?”趙累回答說:“請大王對楚國大將景翠說:‘你的爵位已經做到了執圭,你的官職也已經升到柱國,即使你這次戰爭獲勝,你的官爵也無法再升了;但如果不獲勝的話,那麼你就會被判死罪。不如對抗秦國,待到秦國攻取了宜陽,你就出兵,秦國就會害怕你趁著秦軍疲憊的機會去襲擊它,就一定會拿寶物獻給你,韓國的相國公仲也會認為你乘虛攻打秦國是為了救援韓國,也一定會把寶物獻給你。’” 秦軍攻下宜陽之後,景翠果然發兵攻打秦國。秦國大為害怕,立刻把煮棗獻給景翠,韓國果然也獻出珍貴的寶物。景翠不但從秦國那裡得到了煮棗城,又從韓國那裡韓國得到了寶物,因此他很感激東周。
    【引申解讀】 秦武王不顧群臣的反對,堅持任用甘茂做軍隊統帥,帶兵攻打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秦武王頂著壓力做出這個決定,那麼此次出征就必須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就無法面對群臣,所以他對宜陽是志在必得,沒有後退的餘地。
    甘茂是客居在秦國的將領,他在仕途上升遷隻能依靠自己指揮軍隊衝鋒陷陣,攻城掠地,建立實實在在的功勞,而不能打敗仗,否則就會撞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冰山。並且這次出征,背後有秦武王的支持和期望,所以他對宜陽是志在必得,沒有後退的餘地。
    雖然韓國的“宜陽城方八裡,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但是事實上敵不過秦軍必勝的決心,結果失守。
    而楚國的大將景翠,率軍隊駐扎在伏牛山一帶,可能參與到秦國和韓國的這場戰爭中來,對戰爭的勝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周君和大臣趙累通過對與自己的**本來沒有什麼重要關繫的秦韓之戰的分析,決定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通過遊說能改變秦國和韓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的景翠,鼓動他參與進來。本篇講述的是周國的國君遊說楚國大將景翠,希望他能率領他的軍隊在秦軍攻取宜陽之後,進攻得勝的秦軍,來得到秦國和韓國雙方面的財物和感激。遊說策略是,首先為景翠分析自己在楚國已經具有的地位,讓他明確自己即使再取勝也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其次,用現實的利益來**他,鼓動他在秦軍攻取宜陽之後,進攻得勝的秦軍,這樣不僅能夠得到秦國獻出煮棗和寶物,而且能夠得到韓國貢獻的寶物和感激,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趙累在這次遊說中巧妙地利用了各個方面的矛盾關繫,使景翠在無法在朝廷裡再升官加爵的情況下,從秦、韓兩國的戰爭中獲得了割地和財物。從景翠這方面看,他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趁火打劫”,因此坐收漁翁之利。
    東周欲為稻 【原文】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①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②其所種。下水,東周必復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注釋】 ①蘇子:即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他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開始的時候主張連橫,遊說秦王但不被采納,後主張合縱,被采納。②病:害,損害。
    【譯文】 ?東周想要種水稻,但西周不放水,東周很憂慮這件事,蘇子就對東周君說:“請讓臣去說服西周放水,好嗎?”於是蘇子就去拜見西周君,說:“您的謀劃錯了!現在您不放水,因此會使東周富裕起來。現在東周的百姓都種植麥子,沒有其它的可以種植了。您如果想要加害於東周,還不如一次為東周放水,來衝壞他們所種植的麥子。放水,東周必定再次種植水稻;種植水稻那麼就再次停止放水,讓它沒有收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東周的百姓可以讓他們仰仗西周,因此就聽命於您了。”西周君說:“很好。”於是就放水。蘇子也得到了兩個**的賞金。
    【引申解讀】 水稻是靠水纔能生長的農作物,沒有水就無法栽種成活。東周打算栽種水稻,但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對西周來說是在黃河的下遊,西周不放水,就沒有水來栽種水稻。
    文中的蘇子就是蘇秦。他是戰國時代**的說客和謀士,起初主張連橫策略,以此去遊說秦王,但不被秦王所采納,落魄失意,回家後,苦心鑽研合從策略,然後遊說崤山以東六國,被采納。人們尊稱他為蘇子。他的發家過程是一個人通過自我努力,從*初一窮二白到後來享受榮華富貴的過程。因此,他被許多渴望得到權力、金錢和地位的人所崇拜。本篇是他在《戰國策》中**亮相,以三言兩語就說服東周君放水,不僅如此,他還得到了東周的賞賜,真不愧為謀略家。
    本篇篇幅短小,記載的是蘇子代表西周去遊說東周君,讓西周放水,好使東周栽種水稻。遊說策略是,直接指出西周的政策是錯誤的,利用西周想控制東周的心理,勸說西周君利用地處黃河上遊的優勢,放水淹沒東周的小麥,從而達到西周放水東周為稻的目的。他采用的還是用現實的好處來說服遊說的對像,從而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可見,在說服別人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對方現實的需要,並在接下來的勸說過程中想方設法滿足他的現實需要,來使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達到自己本來的目的。而對方的現實需要也就是他所希望得到的現實的**利益。畢竟,隻有**利益纔是所能說服對方的*有力的**,因為**利益高於一切,所有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改變都是在**利益的指揮棒下做出的。
    析蘇秦遊說的言辭,*關鍵的就是他處處在為西周的**利益考慮。在放水不放水的問題上,他要比西周君看得遠,看得全面。所以他能夠充分利用兩個**的矛盾,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給對方指明放水的現實好處,從而打動了西周君,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並通過自己提出的意見為對方帶來現實利益,不僅達到了對方的目的,還為自己帶來了現實的好處,“亦得兩國之金也”。可見一條三寸不爛之舌,的確有很大的威力。
    三 周文君免工師籍 【原文】????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相①呂倉,國人不說②也。君有閔閔③之心。謂周文君曰:“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已,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內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春秋》④記臣弒君者以百數,皆大臣見譽者也。故大臣得譽,非**之美也。故眾庶成強,增積成山。”周君遂不免。 【注釋】 ①相:任用某人為相國。②說:通“悅”,高興,喜悅。③閔閔:憂愁的樣子。④《春秋》:東周時代魯國的一部編年史,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
    【譯文】 周文君免去了工師籍的職務,而改用呂倉做相國,周的百姓對這件事不高興。周文君很擔心。這時有人為呂倉來勸說周文君,說:“**做出一個決策,人們必定會有誹謗和贊成兩種態度,忠臣使誹謗全都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贊美的話都加在君主的身上。宋國的君主貽誤農時來建造娛樂用的高臺,因此百姓都非議這件事,這是因為沒有忠臣來為君主掩蓋過錯罷了。子罕辭掉了相位而改做司空,百姓非議子罕但褒揚他們的國君。齊桓公在宮中設立了七個市場和七百個**妓院,國人非議這件事情。管仲因此故意在家裡建造三歸之家,來掩蓋齊桓公的過錯,而不是自己向百姓詆毀自己。《春秋》所記載的臣子殺國君的事例數以百計,這些臣子都是很受贊譽的大臣。所以說大臣受到贊譽,並不是**的好事。由此看來,人越多力量就越大,積累微小的土石就能成為大山。”周君於是就沒有免掉呂倉的職位。
    【引申解讀】 本篇是呂倉的說客為了呂倉去勸說周文君,勸說的策略是擺事實、講道理,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來說服周文君不要憂慮,不要太在意百姓的意願,不要免去呂倉的職務。首先用一句話作為他立論的基礎,提出忠臣會將人們對國君的誹謗加在自己身上,而將人們贊美的話加在國君的身上。接下來分別列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和一個正面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自己所提出的觀點,達到了自己勸說的目的。
    這樣勸說,既有觀點又有事實例證,是*有說服力的。*後將結論歸結到《春秋》所記載的臣子殺國君的事例上來,似乎從這裡強調了一下免去呂倉職務的嚴重性,因為國君這樣做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就像《春秋》中所記載的臣子殺國君的事例一樣。在整個勸說的過程中,那位說客隻字沒有提到呂倉的事情,而隻是在談論君臣之間的關繫,以及君臣關繫狀況對**造成的影響。這樣就說服了周文君,而繼續讓百姓不滿的呂倉做相國。
    在《戰國策》中,有很多的遊說和勸說都采用了例證,也就是列舉古代帝王或大臣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古代的君王大多思慕遠古時期帝王所建立的功業,那些前來勸說的謀臣策士往往抓住國君的這種心理進行說服,而這樣的言論往往能夠打動被勸說的國君。
    事實勝於雄辯。在我們寫文章或者說話的時候,應該學習這種方法,列舉典型的、恰當的事例來為自己的論點提供論據,增強說服力。
    四 溫人之周 【原文】 溫人之周,周不納,問曰:“客耶?”對曰:“主人也。”問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問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曰:“臣少而誦《詩》①,《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周君②天下,則我天子之臣,而又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注釋】 ①《詩》:即《詩經》,我國*早的詩歌總集。本稱《詩》,到漢代,儒家尊為經典,故稱。大概是周初到春秋中葉的作品,編成於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②君:統治,治理。
    【譯文】 溫城有一個人到東周去,但東周人不收留他,並且還盤問他說:“你是客人嗎?”這個溫城人回答說:“我是主人。”東周人問他住在哪裡但他卻回答不上來,官吏因此把他囚禁起來,國君派人去問他說:“你不是我們東周人,卻又自稱不是客人,這是為什麼呢?”溫城人回答說:“我年少的時候曾誦讀《詩經》,《詩經》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周君統治天下,那麼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哪裡又是客人呢?所以說我是主人。”國君於是讓官吏把他放了出來。
    【引申解讀】 東周王室在戰國時期已經如同黃昏時分的太陽,已經無法朗照天下,已經沒有了過去號令天下、接受各國諸侯朝拜和進貢的威風。此時的天子已經是形同虛設。各國諸侯征戰攻伐,已經再沒有人把天子放在眼裡,甚至都想將天子取而代之。
    《詩經》在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活中是有很高的地位的。人們論說義理常引用《詩經》裡的詩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增加論說的說服力。
    這個溫人不知道到東周要辦什麼事情,隻是他在東周人拒*他留在東周的情況下並不感到為難。其實,早在他被東周的官吏攔住盤問的時候,他就已經表明自己是主人,可見他對當時復雜的**形勢看得**透徹,*重要的是他了解天子的心理。從這裡推測,他在來東周之前就已經打定了主意,想好了應對東周官吏盤查的說辭。
    本篇講述的是溫人說服東周君,來使東周君將自己釋放出來,並允許自己獃在東周。說服策略是通過引用《詩經》上的詩句來重申、強調東周君貴為天子的政治地位,滿足了東周君需要人們承認他的天子身份的心理。這個溫人所給予他的正是這種心理需要。不僅如此,他所引用的詩句和自己當時所處的困境又是密切相關的。在他看來,隻要對方承認了自己提出的觀點,就可以使自己獲得自由以及在東周居住活動的權利。他的引用和推理,不僅滿足了東周君的心理需要,而且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可以說是一箭雙雕、一石二鳥。
    五 杜赫欲重景翠於周 【原文】 杜赫欲重①景翠於周,謂周君曰:“君之國小,盡君之重寶珠玉以事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張羅者,張於無鳥之所,則終日無所得矣;張於多鳥處,則又駭②鳥矣;必張於有鳥無鳥之際,然後能多得鳥矣。今君將施於大人,大人輕君;施於小人,小人無可以求,又費財焉。君必施於今之窮士不必且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注釋】 ①重:在這裡的意思是使之被重視,受到敬重或重用。②駭:使受到驚嚇。
    【譯文】 杜赫想要讓東周重用景翠,就對東周君說:“您的**很小,您用盡您的金銀珠寶來侍奉、籠絡諸侯的做法,不能不慎重考慮一下。這一點譬如張網捕鳥,如果把網鋪設在沒有鳥的地方,那麼到天黑也捕不到一隻鳥;如果把網鋪設在鳥多的地方,那麼就會驚嚇了鳥;所以必須把網鋪設在有鳥又沒有鳥的地方,這樣做之後就能捕獲很多的鳥了。現在您將要把錢財花費在居高位的人身上,但居高位的人輕視您;把錢財花費在小人的身上,但您又沒有什麼可以從小人身上得到,而又浪費了錢財。您必須把錢財花費在雖然現在沒有地位但將來會成就大事的人身上,這樣纔能達到您的目的。” 【引申解讀】 杜赫的勸說預先將景翠定位在一個雙方都明白的位置上,他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人”,而是“今之窮士不必且為大人者”,並且將這種身份和東周**的政策巧妙地結合起來,用張羅捕鳥做比,將道理說得形像而又容易理解。
    本篇是杜赫勸說東周君,勸說策略是用他自己的話語為東周君重新定位東周的形勢,為東周君分析當前所采用的政策是應該慎重考慮的。然後用形像的比喻為東周君說明現在的用人政策是需要再商量的,重寶珠玉應該使用在什麼樣的人身上,巧妙地將目標設定在他所希望讓東周君重用的人身上。整個勸說的過程都是在為東周君的利益考慮,所以就不容東周君不重視他的意見,而同時整個勸說又都是在為*後的落腳點做鋪墊和埋伏筆,都是為欲重景摧於周。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