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民國史事與人物/史學名著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524-761
    【優惠價】
    328-476
    【介質】 book
    【ISBN】97875000913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
    • ISBN:9787500091356
    • 作者:瀋雲龍
    • 頁數:551
    • 出版日期:2013-04-01
    • 印刷日期:2013-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36千字
    • 《民國史事與人物》為瀋雲龍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收錄《民國初建與南北議和》《孫中山先生與民初政府及其影響》《民初國會之淵源及其演進》《五四運動的歷史回顧與價值評估》等專文,以及有關宋教仁、湯化龍、蔡元培、黃膺白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文章。本書行文流暢,氣韻生動,通俗易懂,為學史治史人士和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好讀好用、有很高學術價值的民國史作品。
    • 著名歷史學家瀋雲龍,日本明治大學畢業。曾任上海《國論月刊》編輯 ,後在臺灣任東吳大學教授、臺大等校特聘導師,並任“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口述歷史”主持人、《傳記文學》雜志社顧問、文海出版社總主 編等。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成果頗豐。著有《臺灣開拓史》《徐世昌 評傳》《段祺瑞評傳》及各種人物評傳、史料叢刊、史料叢編等。 《民國史事與人物》為瀋雲龍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收錄《民國初建與 南北議和》《孫中山先生與民初政府及其影響》《民初國會之淵源及其演進 》《五四運動的歷史回顧與價值評估》等專文,以及有關宋教仁、湯化龍、 蔡元培、黃膺白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文章。瀋雲龍治史,注重原始文件、 電報、書信等第一手材料,梳理事件脈絡清晰,文理貫通;評點人物講究獨 見,寓情於理,令歷史人物有活動著的生命力。《民國史事與人物》行文流 暢,氣韻生動,通俗易懂,為學史治史人士和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好讀好用 、有很高學術價值的民國史作品。
    • 民國初建與南北議和
      武昌起義後和平之初探
      袁世凱停戰謀和之運籌
      獨立各省對議和之反應
      南北和議之經過及其內幕
      幾經波折中之清帝退位與共和告成
      孫中山先生與民初政府及其影響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獨立
      各省代表會之組成
      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與推舉大元帥
      孫中山先生當選臨時大總統
      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之修正
      中央各部負責人選之安排
      遷就南北和議及對袁世凱之許諾
      清帝退位與孫辭袁繼
      中山先生解職後之影響
      民初國會之淵源及其演進
      武昌起義後之各省都督府代表會
      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與質問抵押借款
      制定臨時約法與臨時國會之論爭
      臨時政府與參議院之北遷
      ,臨時參議院與內閣*迭及閉會
      宋教仁與民初國會
      清末假立憲與民初各省代表會
      宋教仁堅持責任內閣制的反響
      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與臨時約法
      參議院民選爭議與政黨分野
      政黨內閣、超然內閣、混合內閣之爭
      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宋教仁
      湯化龍其人其事
      家世科第與赴日留學
      請願召開國會之失敗
      武昌起義出長民政
      通電各省響應獨立
      確立軍政府組織與籌議約法
      隨黃克強離鄂赴滬
      民初政黨之化合
      宋教仁被刺與國會開幕
      國會解散後出長教育
      反對帝制與促袁退位
      國會恢復與二度解散
      敉平復闢與參加段閣
      湯、梁與段之始合終離
      遊日悼亡詩之淒婉感人
      曾慕韓日記之記載
      遊歷美洲遇刺之死因
      劉以芬論湯氏之生平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回顧與價值評估
      “五四”愛國運動的時代背景
      “五四”愛國運動的事實經過
      “六三”風潮擴大與政府接受要求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評價
      有關陳獨秀生平的幾個問題與我的看法
      有關蔡元培生平的幾項補充
      蔡元培與光復會的淵源
      蔡元培與林紓的論爭
      蔡元培停止祀孔的反響
      蔡元培變*教育制度及晚年政治活動
      陳炯明叛變與聯俄容共的由來
      陳炯明的擁荊、與叛孫
      馬林遊說國共合作與孫越宣言
      中山先生返粵與檢舉鮑、陳陰謀
      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實行聯俄容共
      鄧澤如、張繼、謝持之彈劾共產黨
      中山先生北上逝世後之國共鬥爭
      有關陳炯明叛孫的資料
      孫、蔣兩公對陳之期待與論評
      陳免職後蔣公規勸之原函
      粵軍將領聯請孫公下野之通電
      吳敬恆調停孫陳復合之往來函件
      章炳麟為陳所撰墓志銘及挽聯
      梁任公與曾慕韓
      孫中山先生北上逝世與奉安大典
      應邀北上與中止遊俄
      繞道日本赴津訪晤張作霖
      扶病入京患肝癌不治逝世
      梁啟超弔唁受窘與移靈社稷壇盛況
      段祺瑞未蒞公祭與李烈鈞致答謝詞
      蘇聯政府贈棺與權厝西山碧雲寺
      籌備安葬紫金山與北上迎櫬
      靈櫬奉移南下至寧之實況
      奉安大典告成英靈永垂不朽
      林森、鄒魯、謝持與西山會議
      西山會議與成立上海中央黨部
      廣州召開二全代會懲戒西山會議派
      西山會議派舉行二全代會於上海
      北伐、清黨與寧漢分裂
      寧、滬合作與武漢清黨
      統一黨務與西山會議派之終結
      1927年北京搜查俄使館之經過
      搜查之動機及其實況
      搜查後之中俄交涉與全面清黨
      捕獲共產黨首領***等之處刑
      有關***身後子女之懸疑
      從歷史觀點看張作霖的成敗得失
      從武漢分共到廣州起義
      武漢和平分共之由來
      葉、賀領導南昌起義之經過
      寧、漢、滬合作之醞釀
      成立特別委員會與汪之引退
      南京西征討唐與廣州張黃事變
      “二二”慘案與上海會議
      共產黨廣州起義
      *俄清共、查辦張黃及汪之出國
      擴大會議之由來及經過
      派繫恩怨與地方動亂之結合
      擴大會議之醞釀及其波折
      擴大會議成立宣言與黨政措施
      閻、汪會談與東北態度
      北平組府之經過與佚聞
      東北軍入關結束南北紛爭
      擴大會議之成果及其影響
      “九一八"事變的回顧
      張學良統治東北及不抵抗之由來
      王正廷“革命外交”之誤國
      聲訴國聯與避免直接交涉之失策
      國難嚴重聲中兄弟鬩牆之爭
      瀋陽事變的副產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滿洲國”
      廣州**會議的分裂與寧粵滬四全代會的合作
      胡漢民辭職幽居湯山的經過
      四監委彈劾案與寧粵電報戰
      **會議組府與南京釋胡赴滬
      上海和平會議與分別舉行四全代會
      蔣**下野與寧粵滬三方合作
      國難會議之回顧
      召集國難會議之由來
      國難會議會員之征聘
      會員屬類之分析
      輿論界及被邀會員之反應
      取消召集國難會議之提議與反響
      平津滬多數會員之拒不出席
      國難會議的六日間
      張道藩之報告與《大公報》之論駁
      蔣延黻之獨特見解
      國民代表大會遲遲其來
      黃膺白——一位失敗的愛國主義者
      政治方面在朝時少在野時多,長纔未展
      軍事方面功成不居,決不私軍隊於一己
      黨務方面雖未歸隊,對黨的制度與組織仍多所建議
      外交方面對日周旋忍辱負重備受疑謗
      國民參政會之由來及其成果
      民初國會興廢與戰時民意機構
      從國防參議會到國民參政會
      國民參政會的產生方式及其組織要點
      團結黨外人士與成立省級民意機構
      國民參政會的功能與促進民主憲政
      抗戰前後國共商談的歷史教訓
      共軍北上陝北與要求國共商談
      國共初步商談與“共赴國難宣言”
      抗戰期間國共疊次商談經過與美國之介入
      抗戰勝利後等於廢紙的國共“雙十會談紀要”
      政治協商會議的面面觀
      政協召開的由來及其成員分析
      一切反動派居然都是座上客
      蔣**坦誠致辭與十次大會概述
      五項協議、一場噩夢
      北伐統一五十周年紀念
      廣州誓師北伐
      擊敗吳、孫底定東南與清黨分共
      寧漢分裂、蔣公下野與北伐中挫
      龍潭大捷與寧漢合作後之紛擾
      蔣公再起完成北伐統一大業
      維護北伐成果之蔣段往來函牘
      裁兵編遣——北伐統一之後遺癥
      近四十年來中美關繫的檢討
      引’言
      抗戰以迄勝利的中關關繫
      1949年以後的臺關關繫
      結語
      三個中俄友好同盟條約的歷史教訓
      李鴻章與微德訂結的《中俄友好同盟條約》
      民初帝俄·蘇俄對華的一貫侵略
      王世傑與莫洛托夫訂結的《中俄友好同盟條約》
      周恩來與維辛斯基訂結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我對纂修中華民國史的看法
    • 民國初建與南北議和 武昌起義後和平之初探 遜清宣統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散布在湖北 新軍中之革命黨人,起義武昌,擁駐鄂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旅) 協統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為 民政總長以輔佐之。黎固非革命黨;湯則**立憲派,乃起義倉猝 時所推定者。洎軍政府成立,宣布清廷罪狀,照會各國領事,俱以 黃帝紀元四六。九年為年號,舉動文明,匕鬯無驚,各國遂視為國 際法上交戰團體,嚴守中立。因是迄10月中旬,各省及重要地區, 先後繼起響應,紛紛宣告獨立,除直隸(河北)、河南、甘肅、新 疆、山東及關外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成立保安會尚受清廷支配 外,革命軍已奄有全國三分之二,時距光緒二十年(1894)孫中山 先生提倡革命,組織興中會,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僅十七 載耳!其成功之速,實為歷**所罕見。蓋晚清親貴專政,一味以 九年預備立憲為拖延之計,不識民心之向背,逆勢而行,自召覆亡, 有非人力所能挽回也。
      初,清廷聞武昌起義訊,甚為震動,亟命陸軍部大臣蔭昌親率 近畿兩縝(師)兵援鄂,無如與革命軍戰不利,乃又召回蔭昌,改 起用罷黜已兩年餘之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及欽差大臣,督辦湖北剿撫 事宜,節制各軍,並以馮國璋、段祺瑞分任**、二軍總統,馮、 段繫世凱小站練兵時之將佐,而所統部隊又多從世凱一手組訓之北 洋六鎮抽調而來,有此淵源,將士無不用命,自可悉聽其指揮。然 世凱始則推托“足疾未愈”,辭不應命,繼則提出召開國會,組織責 任內閣,寬容革命黨人,開放黨禁,賦子調遣水陸各軍全權及充足 軍費各條件,均獲清廷接受。至是世凱方於九月十一日(11月1 日)勉赴孝感視師,而馮國璋即於是日攻下漢口,焚掠極慘。捷報 至京,清廷對袁益堅其信任。
      漢口即失守,革命軍退漢陽。適黃興自港經滬潛行抵鄂,元洪 欽其威望,拜為戰時總司令官,督師反攻,與清軍相持。至九月十 九日(11月9日)世凱經清廷任命及資政院公舉為內閣**大臣, 離鄂北上,瀕行,派道員劉承恩、海軍正參領蔡廷干為代表,由駐 英領事葛福偕至武昌,奉書元洪,開列四條:①下罪己詔;②實行 立憲;③赦開黨禁;④皇族不問國政。與革命軍議和,並稱如能承 認君主立憲,兩軍即可息戰。元洪當即召集都督府**職員舉行歡 迎會,請劉、蔡宣布來意,並由湯化龍致辭: **蔡、劉二君來到武昌,我等同胞極為歡迎。但是 我們武昌此次首義,並非專行種族革命,實政治革命。我 中華民國據有二十二行省,內有漢滿蒙回藏五大族。求五 族平等,所以必須改建五族共和。處現在二十世紀時代, 君主國逐漸減少,民主國日益加多。如能按照共和制度, 實事求是,則滿清**立於優待地位,享共和幸福,較之 君主時代之危險,至有世世子孫莫生帝王家之慘,勝百倍 矣!我想清廷真有覺悟,順應潮流,必以吾言為然,諳 蔡、劉二君,轉達(袁)項城(世凱)不必固執可也。
      見張難先:《武昌革命知之錄》 繼之演說者,有都督府外交部長胡瑛、前諮議局議員胡瑞霖等, 均主世凱應放棄君主立憲,贊助共和。元洪並作書復袁,謂“開示 四條,果能如約照辦,則是滿清幸福”。且勸袁勿北返,清廷此舉, 實疑其懷有二心,將解其兵權,應援“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拒 之。蔡、劉俱允為轉達,故雖未獲要領,而已為南北停戰議和完成 初步試探工作,可謂此行不虛。據資料記載,蔡、劉未來鄂前,袁 世凱以劉與黎有舊,曾命其先於九月八日及十二日(10月2.9日及 11月2日)兩度致書元洪言和,並奏準清廷下令前線各軍停戰,命 各路統兵大員宣布朝廷德意,妥速安撫,與民*始;而元洪復書, 即直揭其隱,有謂“由吾儕之智者測之,公之外狀,佯持中立,於 漢滿兩面,若皆無所為,實則公必自私自為之心,深固不搖,而後 乃敢悍然如此,欲收漁人之利也。……公果能來歸乎?與吾徒共扶 大義,將見四百兆之人,皆皈心於公,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 任之中華共和大總統,公固不難從容獵取也”。(見張國淦:《辛亥 革命史料》)此種如見其肺肝的“反問”戰略,自非謹願厚重如元 洪者個人之私意,當為都督府內溫和派革命黨人及立憲派之共同決 策(少數激烈派黨人,則視袁與朱溫同類,萬無妥協之理,持反對 態度),其目的無非以世凱手握北洋六鎮精銳,力足以左右大局,故 以*高名位為誘餌,冀能爭取其反向共和,縮短戰禍,此即兵法上 所謂“攻心為上”者。況世凱既黜而復出,視清廷親貴若童駿,方 徘徊於滿漢兩途之間,熟權利害,遊移未定,並無誓死效忠清廷之 決心,今競得革命軍方面首先默許民國**任總統留以相待,憧憬 未來,自然見獵心喜,遂益信其停戰言和之手段,借北洋軍力以要 挾革命軍,假革命軍聲勢以迫脅清廷,如是兩面運用,玩諸掌上, 而收漁人之利,於計良得。其後,世凱果循此方式,於清民遞嬗之 際,乘時崛起,得以逞其大欲。是原擬利用袁以傾覆清廷者,轉為 袁所操縱以攫取革命果實。民國肇造,自始即鑄此一大錯。致步步 走人袁之陷阱,而國事遂紛繁不可理,此殆當初用間者輕諾守信有 以啟其端,亦始料所未及也。P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