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落日殘照(晚清楊乃武冤案昭雪)(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462-670
    【優惠價】
    289-419
    【介質】 book
    【ISBN】97873012934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93485
    • 作者:陸永棣
    • 頁數:342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9千字
    •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落日殘照——晚清楊乃武冤案昭雪》意在挖掘此案中冤情的發生、發展並*終獲得昭雪這一過程背後的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這一案件是晚清司法鮮活、全面的體現;而且王朝衰落中的冤獄層出,皇權式微下的中央和地方司法權力之爭,*能於此案中集中體味。可以說,此案對於研究晚清政治史、法制史、社會史等都頗具價值。
    •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案件發生在當時的杭州郊縣餘杭。一個豆腐作坊伙計因病而亡,釀成了一起驚動晚清朝野的冤案,其影響至今綿延不絕。該案案情曲折離奇,從案發到糾正橫跨同治光緒兩朝歷時三年有餘,審理過程山重水復。從地方縣衙州府臬司巡撫,到中央部院閣僚軍機大臣,下至小小仵作,上達兩宮太後,扯動了整個晚清官場。這一案件是晚清司法最鮮活、最全面的體現;而且王朝衰落中的冤獄層出,皇權式微下的央地司法權力之爭,更能於此案中集中體味。可以說,此案對於研究晚清政治史、法制史、社會史等都頗具價值。 本書意在挖掘此案中冤情的發生、發展並最終獲得昭雪這一過程背後的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案件始末和清朝死刑案件的審理程序作了介紹。第二部分以五章的篇幅,從冤案形成的自身邏輯,官員的無能與官場的腐敗,幕友的“鍛煉”與幕幫的回護,衙蠹的貪婪與衙門的放縱,刑訊逼供與冤獄等五個方面,論證了冤獄形成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又以朝廷的決心:恢復對死刑裁判權的控制;舉人的力量:楊乃武自己拯救自己;媒體的影響:《申報》的傳播與當局的壓力;制度的餘蔭:京控之路上的返照回光等四章,探討了楊乃武案最終得以昭雪的真實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2007第4期《中外法學》刊登的《落日殘照—晚清楊乃武案昭雪的歷史、社會與制度因素》,主要以本書稿的第三部分為基礎寫就。論文發表後獲得兩個重量級的獎項:一是《中外法學》編輯部曾對2000-2007八個年度發表在該刊物上的全部論文進行評選,共評出12篇優秀論文,本文為第二名(見《中外法學》2008年第1期新聞簡訊);二是中國法學會2008年5月根據《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評獎辦法》評選了第一屆“法學期刊秀秀論文獎”共23篇,其中一等獎3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2篇,本文名列第四,為二等獎第一名。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案件發生在當時的杭州郊縣餘杭。一個豆腐作坊伙計因病而亡,釀成了一起驚動晚清朝野的冤案,其影響至今綿延不絕。該案案情曲折離奇,從案發到糾正橫跨同治光緒兩朝歷時三年有餘,審理過程山重水復。從地方縣衙州府臬司巡撫,到中央部院閣僚軍機大臣,下至小小仵作,上達兩宮太後,扯動了整個晚清官場。這一案件是晚清司法最鮮活、最全面的體現;而且王朝衰落中的冤獄層出,皇權式微下的央地司法權力之爭,更能於此案中集中體味。可以說,此案對於研究晚清政治史、法制史、社會史等都頗具價值。 本書意在挖掘此案中冤情的發生、發展並最終獲得昭雪這一過程背後的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案件始末和清朝死刑案件的審理程序作了介紹。第二部分以五章的篇幅,從冤案形成的自身邏輯,官員的無能與官場的腐敗,幕友的“鍛煉”與幕幫的回護,衙蠹的貪婪與衙門的放縱,刑訊逼供與冤獄等五個方面,論證了冤獄形成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又以朝廷的決心:恢復對死刑裁判權的控制;舉人的力量:楊乃武自己拯救自己;媒體的影響:《申報》的傳播與當局的壓力;制度的餘蔭:京控之路上的返照回光等四章,探討了楊乃武案最終得以昭雪的真實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2007第4期《中外法學》刊登的《落日殘照—晚清楊乃武案昭雪的歷史、社會與制度因素》,主要以本書稿的第三部分為基礎寫就。論文發表後獲得兩個重量級的獎項:一是《中外法學》編輯部曾對2000-2007八個年度發表在該刊物上的全部論文進行評選,共評出12篇優秀論文,本文為第二名(見《中外法學》2008年第1期新聞簡訊);二是中國法學會2008年5月根據《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評獎辦法》評選了第一屆“法學期刊秀秀論文獎”共23篇,其中一等獎3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2篇,本文名列第四,為二等獎第一名。
    •  陸永棣,男,浙江紹興人。杭州師範大學瀋鈞儒法學院特聘教授。1984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1997年9月至199年7月在復旦大學法律史專業研究生班學習,2014年1月赴香港城市大學中國高級法官研修班研修。曾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辦公室主任、審判委員會委員。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現代法學》《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著作有《開庭以後:判例與民法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1877帝國司法的回光返照:晚清冤獄中的楊乃武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等。
    • 上部
      第一章蒙冤與昭雪:楊乃武冤案始末
      一、葛畢氏的短暫婚姻和葛品連的暴死
      二、知縣劉錫肜的先入為主與葛畢氏的屈招誣攀
      三、“錢寶生”被誘假證,杭州府枉坐楊乃武、葛畢氏死罪
      四、按察使司巡撫草率定案與欽差學政將錯就錯
      五、海會寺驗尸,楊乃武、葛畢氏沉冤終獲昭雪
      第二章清代死刑案件的審理程序
      一、偵查初審:州縣政府對死刑案件的審理職責與程序
      二、審轉解司:“上下關鍵”的府一級審判
      三、復審具題:作為地方*高審級的按察使司與督撫對死刑案件的審理
      四、中央司法審判機關的審理
      五、死刑*終裁決
      中部
      第三章冤案形成的自身邏輯
      一、“同食教經”惹下牢獄之災
      二、“誣認”尸毒定下冤案基調
      三、臬司巡撫依樣畫瓢,草率定案
      四、“學臺充刑臺,乃武歸天!”
      第四章官員的無能與官場的腐敗
      一、“不知案牘為何事”:學用不一的科舉之士與有錢無能的捐納之官
      二、官場陋習與普通民眾的“冤莫能伸”
      三、錯判懲罰下的將錯就錯與“巨冤”形成
      第五章幕友的“鍛煉”與幕幫的回護
      一、幕友擅權下的冤案“鍛煉”體制
      二、暗中把持程序進展:冤錯案件的內在因素
      三、幕幫之間上下串通,相互回護,把持衙門司法大權
      第六章衙蠹的貪婪與衙門的放縱
      一、清代衙門中的衙役及長隨書吏們
      二、當差服役的共同目標:貪贓枉法
      三、操縱官衙,挾例弄權
      四、衙役控制下的待質與冤案
      第七章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刑訊逼供與冤案
      一、未載刑部結案報告的屈打成招
      二、封建專制司法與刑訊逼供制度
      三、失控的法內用刑與恣意的法外濫刑
      四、刑訊逼供與冤案鍛煉
      下部
      第八章朝廷的決心:恢復對死刑裁決權的控制
      一、清朝專制皇權對督撫權力包括司法權的控制
      二、晚清皇權衰落、“外重內輕”格局的形成:以 “就地正法”之制為例
      三、朝廷與地方在死刑裁決權上的博弈
      第九章舉人的力量:楊乃武自己拯救自己
      一、紳士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
      二、另樣的“官官相護”
      三、楊乃武的申冤成功與葛畢氏的“順風車”
      第十章《申報》的影響:輿論的造勢與當局的壓力
      一、近代媒體的出現以及對司法的監督
      二、《申報》的深度介入與楊乃武冤案的公開
      三、《申報》在冤案昭雪中的獨特作用
      第十一章制度的餘蔭:京控為楊乃武爭得一線生機
      一、清代的京控制度
      二、荊棘萬叢而又希望渺茫之路
      三、京控為楊乃武爭得一線生機
      附錄一
      你怎麼知道他該死 ?——羅振宇說《1877帝國司法的回光返照》/羅振宇
      附錄二
      真相無處安置——帝國司法的隱秘邏輯/諶旭彬
      參考文獻舉要上部
      第一章蒙冤與昭雪:楊乃武冤案始末
      一、葛畢氏的短暫婚姻和葛品連的暴死
      二、知縣劉錫肜的先入為主與葛畢氏的屈招誣攀
      三、“錢寶生”被誘假證,杭州府枉坐楊乃武、葛畢氏死罪
      四、按察使司巡撫草率定案與欽差學政將錯就錯
      五、海會寺驗尸,楊乃武、葛畢氏沉冤終獲昭雪
      第二章清代死刑案件的審理程序
      一、偵查初審:州縣政府對死刑案件的審理職責與程序
      二、審轉解司:“上下關鍵”的府一級審判
      三、復審具題:作為地方*高審級的按察使司與督撫對死刑案件的審理
      四、中央司法審判機關的審理
      五、死刑*終裁決
      中部
      第三章冤案形成的自身邏輯
      一、“同食教經”惹下牢獄之災
      二、“誣認”尸毒定下冤案基調
      三、臬司巡撫依樣畫瓢,草率定案
      四、“學臺充刑臺,乃武歸天!”
      第四章官員的無能與官場的腐敗
      一、“不知案牘為何事”:學用不一的科舉之士與有錢無能的捐納之官
      二、官場陋習與普通民眾的“冤莫能伸”
      三、錯判懲罰下的將錯就錯與“巨冤”形成
      第五章幕友的“鍛煉”與幕幫的回護
      一、幕友擅權下的冤案“鍛煉”體制
      二、暗中把持程序進展:冤錯案件的內在因素
      三、幕幫之間上下串通,相互回護,把持衙門司法大權
      第六章衙蠹的貪婪與衙門的放縱
      一、清代衙門中的衙役及長隨書吏們
      二、當差服役的共同目標:貪贓枉法
      三、操縱官衙,挾例弄權
      四、衙役控制下的待質與冤案
      第七章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刑訊逼供與冤案
      一、未載刑部結案報告的屈打成招
      二、封建專制司法與刑訊逼供制度
      三、失控的法內用刑與恣意的法外濫刑
      四、刑訊逼供與冤案鍛煉
      下部
      第八章朝廷的決心:恢復對死刑裁決權的控制
      一、清朝專制皇權對督撫權力包括司法權的控制
      二、晚清皇權衰落、“外重內輕”格局的形成:以 “就地正法”之制為例
      三、朝廷與地方在死刑裁決權上的博弈
      第九章舉人的力量:楊乃武自己拯救自己
      一、紳士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
      二、另樣的“官官相護”
      三、楊乃武的申冤成功與葛畢氏的“順風車”
      第十章《申報》的影響:輿論的造勢與當局的壓力
      一、近代媒體的出現以及對司法的監督
      二、《申報》的深度介入與楊乃武冤案的公開
      三、《申報》在冤案昭雪中的獨特作用
      第十一章制度的餘蔭:京控為楊乃武爭得一線生機
      一、清代的京控制度
      二、荊棘萬叢而又希望渺茫之路
      三、京控為楊乃武爭得一線生機
      附錄一
      你怎麼知道他該死 ?——羅振宇說《1877帝國司法的回光返照》/羅振宇
      附錄二
      真相無處安置——帝國司法的隱秘邏輯/諶旭彬
      參考文獻舉要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