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夏史/細講中國歷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介質】 book
    【ISBN】97872081262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26268
    • 作者:郭泳|主編:李學勤//郭志坤
    • 頁數:226
    • 出版日期:2015-01-01
    • 印刷日期:2015-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4千字
    • 郭泳編著的《夏史》為“細講中國歷史叢書”的**本,主要講述上古至夏代的歷史文化。全書分十三章,自“五帝時代”起,依次講述了鯀、禹、啟以下夏的建立、興盛到衰亡的過程,接著介紹了夏代的政治體制、文明程度、禮制文化與民眾生活,*後從文獻與二裡頭遺址兩個方面論證夏代歷史的真實性。
    • 《夏史》由郭泳編著。 大禹之子啟創建了以傳子制度為標志的“中華第 一 朝”——夏。作為“天下共主”的夏王傳十四世、 十七王,綿延四百七十一年。中華一統天下的局面起 始於夏代。古人雲:“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 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夏是中華文明的開 局王朝,留給後世的是:夏歷、夏禮以及青銅時代。
    • 序一
      序二
      導語
      第一章 五帝時代和先夏史
      第一節 萬年前的中華文明起步
      第二節 延綿千年的五帝時代
      第三節 龍山文化和“龍”文化
      第四節 作為“百裡之諸侯”的先夏族
      第五節 先夏史是五帝時代的文化亮點
      第二章 早中期的治水英雄鯀
      第一節 曠日持久的洪水大泛濫
      第二節 鯀的治水業績
      第三節 鯀的個性及悲劇結局
      第三章 大禹:“三代”**王
      第一節 “三過家門而不入”
      第二節 治水十三年功成
      第三節 “唯禹之功為大”
      第四節 成為“三代”**王
      第四章 禹定九州和鑄九鼎
      第一節 天下九州的劃分
      第二節 禹貢制度
      第三節 禹鑄“九鼎”和王權建設
      第四節 禹,一個新歷史時期的領軍人物
      第五章 夏王朝的建立
      第一節 禪讓和禪讓制度的衰微
      第二節 傳子制度的確立
      第三節 夏啟艱難的建國歷程
      第四節 “用歲四百七十一年”
      第六章 夏王朝的興盛
      第一節 太康失國和“五子之歌”
      第二節 後羿代夏
      第三節 少康流亡中的砥礪
      第四節 “天下共主,九夷來賓”的中興盛況
      第七章 夏王朝的衰亡
      第一節 孔甲“亂夏”
      第二節 “武傷百姓”的夏桀
      第三節 商湯代夏
      第八章 夏王朝的**
      第一節 “王”字內涵的變遷
      第二節 王城——夏王朝**的旗幟
      第三節 “夏後氏官百”
      第四節 寬嚴相濟的夏代法制
      第九章 夏朝劃時代的文明進步
      第一節 新時代和新文明
      第二節 歷法時代
      第三節 青銅時代
      第四節 玉石時代
      第十章 為禮儀之邦奠基的夏禮
      第一節 夏禮和中華傳統禮儀
      第二節 “始諸飲食”的夏禮
      第三節 夏禮的基石:孝禮
      第四節 “以天下養”的養老思想
      第五節 “慎終追遠不忘祖”
      第十一章 夏代民生掠影
      第一節 養民“九功”
      第二節 “邑”和“邑人”
      第三節 邑人的食譜
      第四節 尚黑右衽的夏裝
      第五節 “開道”與“築梁”
      第十二章 典籍中的夏代
      第一節 《詩》《書》等典籍中的夏代
      第二節 先秦諸子對夏代的追記
      第三節 司馬遷的考察報告《夏本紀》
      第十三章 二裡頭遺址昭示的夏代文明
      第一節 二裡頭文化的發現
      第二節 二裡頭文化的年代和分布地區
      第三節 二裡頭文化昭示的夏代文明
      附錄
      附錄一 夏大事記
      附錄二 夏代世繫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夏時期中心區域圖
      結束語
    • 第二節 鯀的治水業績 堯在位時,發生了**的大洪災。當時,堯帝召 開“四嶽”會議,討論該怎 麼辦。一個叫蕹兜的人進言說:“還是讓共工干下去 吧,他究竟是有經驗的。”堯 堅定地說:“不行,治水這件大事是決不能讓他干下 去了,還是試著讓他去當‘工 師’,辦點兒具體的事,看他能不能干好。”大家一 致同意了堯的意見。
      否決了共工繼續管理治水工程的進言後,堯又征 求大家的意見,何人適合當 水利大臣。這時,大多數人的意見是鯀可以擔當此任 。理由很簡單,一是鯀曾是 共工的得力助手,他有經驗和這方面的能力。二是這 個人有干勁,把任務交給他, 他會拼死把事干好。聽了眾人的話,堯隻是搖頭,說 :“他有能力、有干勁,這不 假,不過這個人有個致命傷,就是‘負命毀族’,這 樣的人一旦把權力交給他,會 壞大事。”什麼叫“負命毀族”呢?原來“負命”指 的是違抗命令,就是不聽上頭 的指揮。而“毀族”就是不遵守族規,好自作主 張。兩句話加起來,都說的是他不聽話。當時原 始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終點站,作為天下共主的 “帝”還是喜歡聽話的人的。
      這時,參加會議的眾人用了一句***的話 把堯說服了,那就是“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史 記·夏本紀》)。意思是說,我們比較過了,在大 臣中間,論治水的經驗,論道德水準,沒有一個 比得過鯀的了。帝堯聽了,覺得大家的話有道理, 於是說:“那就讓他試試吧!”帝堯被大家說服 了。
      帝堯的這一句“試試吧”,一試就是九年,這 說明鯀果真不是個無能之輩。如果他真的沒能耐, 恐怕干上一年半載早被撤下來了。允許他一千就 是九年,至少說明他擔任治水之職是稱職的。
      那麼九年間他干出了哪些業績呢? **個業績是繼續用“壅防”的方法治理水患。
      事實證明,這一方法是有用 的,也是不可廢止的。共工氏用壅防的方法在顓頊時 代實施水患治理長達幾十年 之久,基本上沒有大的水災發生。在共工氏後期之所 以水患頻發,不是因為“壅 防”不管事了,恰恰是因為疏於“壅防”。鯀是個明 白人,他沒有因人廢事。在長 達九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堅持著以壅防治水的方略, 而且效果也是好的。
      第二個業績是改進“壅防”方法,提高“壅防” 水平。長期以來,投入水中 的泥、石會被湍急的洪水衝走,這是個大問題。有本 史書上說,“伯鯀乃以息石、 息壤以填洪水”。這是個新創造。多少年來,對於“ 息石”“息壤”的解讀有多種, 而且爭論不休。其實,這裡的“息”就是停留的意思 。怎樣使扔進河裡的石塊、泥 土不被水衝走而“息”停在那裡呢?鯀發明了制作竹 籠或木籠,把泥土和石塊裝在 裡面投入水中,以達到將河水分流的目的。這個方法 好得很,它後來被歷代的水 利專家所沿用。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分洪工程, 把江水分成內江和外江,用 的不就是“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這種方法嗎? 第三個業績是為治水實行移民政策。有人對“息 壤”作了十分符合實際的解 讀,說“息壤,民眾棲止之地也”。所謂“棲止之地 ”,就是民眾世代居住的宅地。
      中國古代一直認為,世代居住的宅地不可移動,那裡 有祖宗的廬墓,一移動豈不衝 了風水?可是,鯀為了治水的需要,實行適度的移民 ,這也是必要的。當然,他 這樣做,必然會引來不少人的非難和抗議,阻力是會 很大的。
      第四個業績是把銅器用作治水工具,大大提高了 治水效率。在當時人們的心 目中,“銅”是一種神物,因此在“國之大事,在祀 與戎”的思想支配下,銅器可 以制作**,可以制作禮器和祭器,後來也可以制作 食器,因為中國是主張“民以 食為天”的民族,但不可以用來制作工具。可是這個 不守規矩的鯀偏偏把銅制成 了治水用的工具。這本來是應該大加贊揚和肯定的作 為,但在保守思想的支配下 卻受到了強烈的指摘,在《尚書·洪範》一書中稱之 為“鯀堙洪水,汨陳其五行, 帝乃震怒”。什麼叫“汨陳其五行”呢?按照我們的 理解就是說鯀在治洪水時沒有 按照五行的規範辦事。這是個大得不能再大的罪名。
      按“五行”行事是君臣行為 的*起碼要求,一個治水大臣帶頭破壞了五行規範, 那還了得!怪不得“帝乃震 怒”了。我們再進一步分析一下,多處典籍提到,“ 息壤”屬於“帝”,極可能是 鯀動用了當時青銅制作的禮器,因為竹籠木籠入水還 是容易被衝壞,用上銅釘銅 鉚則會大大提高牢固度,對鯀來說,銅器治水不用, *待何時!於是禮器熔化成 了銅釘——然而鯀忽略了,這些東西屬於“帝”,你 還沒有經過請示彙報(“不待 帝命”)!可是,治洪不等人,在大浪滔天的情況下 ,拯救生民刻不容緩,哪裡還 有時間請示彙報等批準呢!其實,鯀的思想是**的 ,銅這種新發現的金屬,不 用在治水這樣的頭等大事上,是多麼大的浪費啊! 第五個業績是將治水的範圍擴大到“天下”。有 這樣一種可能:共工時期的治 水,大致上隻局限於黃河流域,*確切一點說是集中 在黃河中下遊地區。可是到 鯀治水時期就不同了,史書上說他“壅防天下百川” ,就是說他的治水工程已走出 黃河流域,走向長江流域,乃至*廣闊的地區。我們 **可以這樣說,鯀的天下 治水為大禹治水打下了基礎。
      第六個業績是由“壅防工程”發展到“城防工程 ”。很早就有學者指出,城的 發明是與治水有關的,或者說“壅防”啟發了“城防 ”。鯀為了治水,不論是水中 建造的堤壩,還是建造在河兩邊的堤岸,一個*基本 的要求就是牢固,要經得起狂 風巨浪的衝擊。由此鯀會聯想到經得起敵人衝擊的防 御工事的建造。如果在自己 所在的地域外圍上堅實的、經得起敵人衝擊的、足以 保護自我的“堤岸”一樣的 工事,豈不安全得多了嗎?史書上有“夏鯀作城”( 《呂氏春秋·君守》)的說法, 應該是可信的。城的“發明”不隻在軍事**有著十 分重大的意義,就是在人類 文明**也是具有不可小視的作用的。
      鯀參與治水的歷程特別長。在這場大洪災中,早 期的治水**是共工,而鯀 是共工麾下的一員治水干將,兩人的關繫相當不錯。
      有趣的是,一些論者認為共 工與鯀是一個人,那是有其深層含義的。到共工被撤 去水官之職後,鯀被推舉為 繼任者。史書上說他**治水九年,其實,在中華文 化中,“九”既可以是一個實 數,又可以是一個虛數。“九”者,久也。他長久地 擔任著天下水官之要職,冒著 種種風險,頂住種種壓力,創造出許多治水**的奇 跡,說他是中華早中期的治 水英雄,那是毫不為過的。
      P32-3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