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堯天舜地溪之源/萬像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5115299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日報
    • ISBN:9787511529992
    • 作者:編者:霍萬清
    • 頁數:197
    • 出版日期:2015-07-01
    • 印刷日期:2015-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57千字
    • 每一個歷史遺址與歷史地名都有著它們相對獨立的歷史故事。
      在河北省涿鹿縣西南的筆架山下,距縣城14公裡處,有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山村,叫溪源。它是武家溝鎮的一個行政村,筆架山是它的背後依靠,其面對的,則是虞舜曾經耕耘過的歷山480多畝農田,當地人呼之為“四頃地”,在四頃地下面的山坡上有個四頃梁村,是溪源的一個自然村。
      霍萬清編著的《堯天舜地溪之源》用藝術筆法記錄古往今來世間百態,以文學體裁彰顯中華大地萬像*新。
    • 霍萬清編著的《堯天舜地溪之源》以堯舜傳說為 背景,圍繞有關堯舜的歷史文化遺跡,以優美的文字 記述了相關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貌,借景抒情懷古 ,並收錄了大量歷史文化名人的相關詩詞篇章,闡述 了風物景貌背後的文化意蘊,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
    • 歷史遺址
      舜都潘城
      媯汭舊跡
      潘泉今昔
      舜耕耘過的歷山
      堯廟遺址
      舜廟遺存
      瞽叟祠遺跡
      舜燒陶的河濱
      歷山主峰上的鴻蒙寺舊跡
      舜母原居地姚家溝
      姚墟名稱的變遷
      舜牧牛之黃陽山
      舜捕魚的澡澤
      聖地景觀
      高山盆地
      筆架彩霞
      黃陽雨笠
      龍門疊翠
      魁星高閣
      蜘蛛古寺
      溪源古剎
      龍門書院
      *壁秘洞
      龍潭翠靄
      堯舜遺詩
      神人暢
      思情操
      卿雲歌
      南風歌
      詠贊古詩
      帝堯贊
      帝舜贊
      疊翠岩
      龍潭
      媯川
      媯州
      春日媯州東上
      龍門暖翠
      龍湫釣月
      筆架彩霞
      筆架彩霞
      筆架明星
      登樓望筆架山
      對筆架山勉諸生
      龍湫湛碧
      黃陽雨笠新編
      筆架彩霞
      龍門疊翠
      黃陽雨笠
      筆架彩霞
      龍門疊翠
      筆架彩霞
      黃陽雨笠
      龍門疊翠
      春日過龍門山觀疊翠
      望筆架山
      古今文章
      唐虞之道
      龍門疊翠記
      龍門冰景記
      龍門十奇
      舜都潘城
      附會黃陽錯*名
      關於黃帝的“有雲瑞”和“以雲紀”
      歷山與釜山合並不了
      千年滄桑話媯州
      千年滄桑話媯州
      高開道懷戎稱王
      悵望魁星樓
      潘泉
      歷山下的石頭街巷
      村戲
      我的家鄉美在水
      溪之源
      故鄉的水磨
      故鄉的梆子戲
      故鄉的葦田
      故鄉的油坊
      故鄉的小米粥
      再上筆架山
      魁星樓下話滄桑
      家鄉的石磨
      溪源村的油房
      我的家鄉溪源村
      家鄉的古道
      故鄉的小溪
      溪源美景
      美景攝影
      筆架彩霞
      虞舜帝耕耘過的歷山農田
      溪源村龍王廟
      龍王廟內柏樹
      溪源魁星樓
      龍門峽
      溪之源
      曲徑通幽
      溪源村景
      九龍湖一角
    • 故鄉的梆子戲 霍漢清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多數農村,特別是貧 困地區的農村還沒有通電,文化生活極為貧乏,除了 個把月縣裡的電影放映隊來演幾場電影。夏目的晚上 坐大街,鼕天的晚上坐炕頭,隻要生產隊不開會,人 們或聚集在豆腐房的熱炕頭上擺龍門陣,或在生產隊 部拉家常,有的干脆蒙頭睡大覺。除此以外,*紅火 、*高雅、*受歡迎的就要數村子裡業餘劇團演出的 梆子戲了。
      我的故鄉溪源村地處冀、晉、蒙交會的張家口地 區,山西梆子是這一帶的主要地方劇種。據村子裡的 老人講,早在元末明初,一位風水先生路過這裡,看 到這裡的青山秀水後斷言說:“這裡的人不久就要扮 帝王將相,穿纔子粉衣了。”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 是不幸被風水先生言中,戲曲果然在這個小山村逐漸 興盛起來了。從村口半坡上現存的龍王廟和古戲臺及 其壁畫中我們就可想像到當年興盛的情景。
      早在清咸豐年間,我們的祖輩霍常老太爺就帶著 戲班子走南闖北了。到了民國年間,村子裡的業餘劇 團(鄉裡人叫作秧歌),在附近一帶就小有名氣了, 而且出現了“六六旦”霍成義、“玻璃翠”霍興基等 遠近聞名的“角”兒。他們先後在專業戲班子裡供職 ,走遍了壩上壩下,唱紅了山城內外,曾與山西名角 丁巧雲、筱吉仙等“大腕”同臺演出,使村裡的戲班 名聲大振。
      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以及眾多人士的積極參與,致 使一大批年輕的**人纔脫穎而出,如琴師霍仲庭、 鼓師霍漢武、武生霍仲堂、花臉霍榮山、須生韓喜亮 、丑角劉生林等。到了1960年前後,村子裡的戲班正 處於**時期,並由各家捐款添置了新戲裝和道具, 能夠滿足像《打金枝》、《二進宮》、《算糧登殿》 等傳統劇目的演出。同時把已經在國營礦山就職的霍 成義老藝人請回村裡擔任劇團的教師和導演,*是如 虎添翼。至此,村業餘劇團發展為行當俱全,文武場 兼備,服裝道具全新,能夠上演30多出傳統劇目的業 餘文藝團體了。
      1966年秋天,我隨父親及全家回到了故鄉。
      忙過秋收,業餘劇團便開始活躍了。
      雖然已經進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傳 統戲被禁演了,開會,學文件,搞批鬥,業餘劇團的 名稱也隨形勢改為“毛澤東思想紅色宣傳隊”,古裝 戲變成了現代戲,可村裡的領導和鄉親們對梆子戲的 情感卻絲毫未減。
      鼕季的農村,老鄉們為了節約糧食,一般都喫兩 頓飯。於是,每當晚霞飄灑在西邊的天際,裊裊的炊 煙剛剛在村莊上空泛起,勞作了**而晚上又閑暇無 事的鄉親們便三三兩兩的,陸續地聚集在剛剛新建的 大隊部。
      頭通鑼鼓過後,“天不下雨地干旱,累得我老漢 汗流干”——一聲蕩氣回腸的介板,打斷了我年幼的 思緒。
      **排演的是現代戲《三世仇》,講的是解放戰 爭時期,貧農王老漢祖孫三代為了一塊土地被地主王 二爺逼迫得家破人亡,*後孫子虎兒參加了解放軍,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倒地主,翻身做主,報了三世 之仇的故事。現在看來,故事情節結構與戲劇衝突及 藝術方面雖還不夠嚴謹,但在當時萬馬齊喑的年代, 老百姓能夠看上戲劇,也就很滿足了。實際上,演員 還是那些演員,唱腔還是老腔調,隻不過是舊瓶裝新 酒罷了。
      這是我**次這樣近距離地接觸山西梆子,當時 我雖讀不懂什麼叫戲劇,但那雖不夠專業卻**認真 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以及那鏗鏘的馬鑼,悠揚的 胡琴聲,時而粗曠、時而婉轉細膩的梆子腔深深地吸 引著我,並已在我心中落下永不磨滅的烙印,以至影 響了我的一生。
      從那天開始,隻要大隊不開大會,或者大會散了 以後,這裡的煤氣燈便會天天點亮,鑼鼓聲、胡琴聲 ,以及那熟悉的梆子腔就會響起。每當此時,我都會 同好多人一樣站在那裡,直到後半夜排演結束,纔依 依不舍地隨人們一起散去。
      轉眼到了春節,排演了一個鼕天的《三世仇》, 還有一個短劇《紅色聯絡站》(又名《三月三》)就 要正式演出了。
      村裡的戲臺坐落在村口東溝油坊旁邊的山坡上。
      這座建於清康熙六年,重修於清道光年間的戲臺,坐 西朝東,臺基建在溪源河河邊裸露的山石上,後面由 石頭砌成的地基足有五米多高,加上戲臺本身的高度 ,在空曠的河邊顯得那樣高大、挺撥。雖然歷經了近 三百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巍峨地矗立在那裡。戲臺下 面,有一片五米寬的開闊地。戲臺對面,順著山勢, 是用石料砌成的兩米多高的、三米來寬的臺階,相當 於現在劇場的二層樓。再往上又有一道五米多高石料 砌成的石牆,一條用碎石子鋪成的甬道的東面,便是 三裡五鄉有名的龍王廟了。平時人們看戲,年輕人一 般都站在臺下的平地上,年老的和婦女們坐在臺階上 面,孩子們跑上跑下,有的干脆坐在龍王廟的山門口 ,居高臨下,倒也逍遙自在。
      天還沒有**黑下來,戲臺下面,二層臺階上已 堆滿了人。
      P145-14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