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瑜伽基礎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時尚/美妝 -> 瑜伽/普拉提
【市場價】
286-414
【優惠價】
179-259
【介質】 book
【ISBN】97872011363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ISBN:9787201136363
  • 作者:(印度)室利·阿羅頻多|譯者:劉霞
  • 頁數:260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5千字
  • 塑造印度人的精神,並加以教化的,並不是佛教,而是瑜伽。佛教是從瑜伽的精神導出的,瑜伽比佛陀發動的歷史改革要古老多了,也普及多了。我們如想從*底層了解印度的藝術、哲學與倫理,我們首先必須去體會瑜伽的精神。——德國心理學家 榮格

    世界生命科技的未來出路在於東方的坐禪技術。——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 約瑟夫森

    死亡的避免是運用“健康瑜伽”或“哈達瑜伽”達到延長今生肉體壽命的目的。——印度**僧人 蓮華生

    練習瑜伽是邁向人生旅途終點前,觀賞路旁山光景物的心路歷程。——日本 田原豐道
  • 《瑜伽基礎課》為印度瑜伽之父——室利·阿羅頻多的代表作,書中不僅介紹了瑜伽的基本知識,能夠讓人較快地了解印度瑜伽修行的梗概,更能切身體會到這位瑜伽大師的學思歷程,體會作者一生練習與教學的心得。 《瑜伽基礎課》全面繫統地闡述了瑜伽的原理以及修行方法,無論你是瑜伽的門外漢,還是已有瑜伽基礎,想再深一層地探索這門整體學問,這本書都能起到指導作用。 《瑜伽基礎課》是室利·阿羅頻多一生練習與教授瑜伽經驗的總結,代表了瑜伽修行中較高層次的內核和思想,是瑜伽運動中的精華總結。
  • 室利?阿羅頻多是印度 “三聖”(聖雄甘地、聖詩泰戈爾、聖哲阿羅頻多)之一,居印度近代以來*著名的精神哲學家之列。民族主義者,自由鬥士,詩人,哲學家,瑜伽修行者。 出生於名門望族,七歲時赴英國讀書,自幼接受西方教育。20歲時,因關心祖國前途,毅然回國。一方面在大學任教,一方面也積極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後來,阿羅頻多在本地治裡隱居,自此退出政治舞臺,開始潛心著書立說,進行哲學創作。 期間,他創辦了英文雜志《雅利安》,又出版了作品集《社會進化論》、《人類統一的理想》、《印度文化的基礎》以及哲學代表作《神聖人生論》等。為了傳承印度宗教文化,他開辦修道院宣傳瑜伽,並且廣收門徒,試圖通過自我完善、淨化心靈、促進人類精神進化的手段來實現其人類統一、世界大同的偉大理想。著有《今世之迷》《論瑜伽》《瑜伽的基礎》《綜合瑜伽》《瑜伽箴言》《瑜伽的因素》等作品。
  • 瑜伽基礎課

    前言

    Part1瑜伽“三平”:平靜、平等、平和

    1.心思靜定是瑜伽的*步

    2.平定心思方能保持寂靜

    3.借助相信的力量實現心靈平靜

    4.心境平和,智慧便會隨之而來

    5.平等看待一切

    6.尋求內在精神的進步

    7.瑜伽是一條寂靜的活路

    Part2瑜伽“三心”:信心、企慕之心、歸順之心

    1.信仰瑜伽是改變與主宰自己的開始

    2.心懷企慕纔能對外征服

    3.歸順“神聖者”不如歸順於自己的努力

    4.“三心”合一方能達到至臻之境

    5.實現“超心思”的**條件

    Part3痛苦超脫:僭越瑜伽修行之困苦

    1.漫漫長路,你準備好了嗎

    2.錯誤運動——一切痛苦的來源

    3.那些修行中的“暫時”障礙

    4.修行鐵則:內外兼修,主次分明

    5.破開壁障,開啟辨識之心

    6.今世之苦隻能今世消

    Part4克服**:從欲、食、色中超脫自我

    1.如何控制我們的欲望

    2.從“*食”中悟得的智慧

    3.主宰我們愛的能力

    4.轉化情欲,將“元精”轉化為“神光”

    5.拒*“食色”**

    Part5身心救治:瑜伽對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救治

    1.用“神聖力量”清除物質知覺性的陰暗

    2.人類行動的隱秘淵源

    3.意識的上升與下降

    4.如何開啟潛意識自我

    5.從夢中窺視本性的秘密

    6.消除生理疲勞的*妙之法

    7.瑜伽修至極境則百病不侵

    Part6大全瑜伽:解讀另類的精神進化論

    1.瑜伽流派簡析

    2.什麼是大全瑜伽

    3.海納百川的“整體吠檀多論”

    4.有一種瑜伽叫夢瑜伽

    5.大全瑜伽秘傳呼吸法

    Part7三脈七輪:天竺密宗的氣脈心訣

    1.瑜伽與三脈七輪的關繫

    2.什麼是三脈

    3.什麼是七輪

    Part8禪定秘法:攝心斂神中的無上智慧

    1.《瑜伽經》核心——追本溯源法

    2.禪定中所包含的宇宙法則

    3.禪修裡的內在意識層面是什麼

    4.禪定“止觀”之法

    5.在“三觀”中突破修為的瓶頸

    6.天天有道理,處處顯禪機

    7.放下自己的“分別之心”

    Part9奉獻至愛:奉獻給“奎師那”的詩詞與歌聲

    1.奉愛瑜伽的基礎修煉方法

    2.生活與奉獻的辯證關繫

    3.奉獻——衝破原始欲望的**

    4.奉愛瑜伽修行的兩個神聖階段

    Part10梵之境界:內在精神和宇宙精神的深度融合

    1.“寶瓶氣”的修煉秘訣

    2.密宗*學——月輪觀

    3.怎樣突破覺知“三大關”

    4.從超心思到梵之境界

    Part11犧牲之路:犧牲中蘊藏的永恆奧秘

    1.在犧牲中找尋“神聖之源”

    2.“超心思者”的自我追求

    3.“無明”與“無知心”

    4.在二元對立中徘徊

    5.犧牲的三重特性

    6.《薄伽梵歌》中的超心思
  • Part1瑜伽“三平”:平靜、平等、平和 心不靜,則難以載萬物。修習瑜伽,心不靜也無法進行。心靜如水,遇事便能波瀾不驚。心思靜定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以一種清醒的寂靜狀態來迎接繁雜的事物,可以將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還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想修習瑜伽,保持心思平靜是*步,沒有這種平靜,瑜伽便失去了基礎。心思平靜是一種準備工作,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做任何事情纔能有一個好的開始。古往今來,功勛卓著的人往往都是謀定而後動的。所以,瑜伽的*“平”是要平靜心思。
    人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事物,*不能歧視別人,歧視別人的信仰。瑜伽要求人們平等地看待萬物,既不過分崇拜他人,也不隨便否定自己。因此,瑜伽的第二“平”是平等心思。
    瑜伽的第三“平”是平和心境。心境平和,智慧便會隨之而來。若我們在生活中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便可以達到遣散煩躁、撫慰心情的目的。平和其實是一種平衡,即一種使自己的頭腦與周圍的一切保持和諧的平衡。對平和的人來說,誠實的言語,真實的思考都是**重要的事情。而堅持真實的做派,避免虛偽的東西,這些也都是平和瑜伽應該奉行的。
    1.心思靜定是瑜伽的*步 瑜伽所需要的*件事就是心思靜定。瑜伽的*個目標不是消除個人知覺性,而是開啟我們的知覺性,從而使其達到一種*高的精神知覺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靜定心思是*初所需要做的事情。
    瑜伽修行中要做的*件事是將我們的心思變得堅定、平和與寂靜。如果不這樣做,我們的心靈就會被各種無用的經驗所充斥,但是它們都不會是長久的。真正長久的是真知覺性,而隻有在靜定的心思中,我們纔能建立起這種真知覺性。
    我們要使心思保持靜定,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讓我們思考或從事其他心理活動。其真正的寓意是讓我們將這一切都置於表面,而將我們那個真正的本體放在這些心理活動的下面,並與之分離。真本體要時刻觀察著那些思想,卻不能受到它們的牽引,隻需保持著觀察的狀態,並且能夠隨時裁判它們。我們要讓我們的真本體拒*一切應該拒*的東西,接受並保留一切屬於真知覺性和真經驗的東西。
    心思保持被動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隻有接觸“真理”和“神聖能力”的時候,我們纔能保持被動。如果你對低等本性的提示和勢力也保持被動,你便不會再進步了。或者,你就會將自己暴露在敵對勢力面前,而這樣一來,這些勢力便會引你遠離瑜伽正道。
    低等心思、情命以及生理本性的力量會妨礙我們的修持。在這些力量的背後,便有心思、情命以及生理本性等各個領域的敵對權能。隻有我們的思想與情感保持一致,同時集中於對“神聖者”的仰慕裡,我們纔能戰勝這些敵對的權能。
    寂靜通常是一個比較好的說辭。但我所說的心思的靜定並不是心靈的**寂靜,而是說一種心思沒有躁動、煩惱,隻有堅定、輕松和愉悅,可以用來應對那種將要轉化本性的力量。其中*重要的是能除去煩惱思想、錯誤情緒、紛亂理念、悲傷運動等種種不良習慣的侵襲。這些不良習慣都能擾亂和蒙蔽我們的本性,使我們沒有力量進行工作。如果我們的心思是平和、安靜的,那麼我們便會擁有足夠的力量來進行工作。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在見到內心之中應當改變的事物時,就不會感到顛倒和抑郁了。相反,我們內心事物的轉變將會*加順利,也*易於成就。
    一個空洞的心思和一個平定的心思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我想它們的區別應該是這樣的,即當我們的心思空洞時,我們是沒有思想和概念的,*不會存在任何一種心思的作用的。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對事物隻會存在一些原始的認識,而不會形成與之相關的理念。而在心思平定時,我們的心思就會處於一種寂靜的狀態,沒有什麼能夠擾動它。如果我們產生了某些思想,那一定不是由我們的心思引起的,而是由一些外來之物引起的。這些思想度過我們的心思就像是飛鳥度過無風無雲的天空。它們度過這樣的天空,不會擾動什麼,*不會留下絲毫的痕跡。縱使有一千個印像或*強烈的事項經過我們的心思,它也會安定、寂靜如常,就好像我們心思的本質是由永恆不滅的平和制成的一樣。即使這種寂靜的心思開始發揮作用,無論這個作用多麼深密和強烈,它依然會保持基本的靜定。擁有這樣的心思,我們的本體不會去開闢什麼,隻會安然接收一切的形成;同時我們的本體也不會增加什麼,隻會一直平靜、無煩下去,盡管它具有“真理”的喜樂以及真理度予的快樂的能力和光明。
    心思歸於沉靜,因沒有思想而變得定止。這不是一件不可想像、不可實現的一件事。當我們的心思歸於沉靜之後,就會具有巨大的平安感。我們會降低自己的身姿,在這種浩大的寂靜中體會並認清自我,同時自我也會超出心思之上,在廣大的寂靜中遍漫。不過,每當我們擁有這種靜定的心思並附有平安感之後,我們的情命之心便會躍躍欲試,試圖闖進我們的內心深處,占據我們的內心空間。或者一些機械心思也會為了同一目的,而發起一些細微的習慣思想的轉變。
    修持者所應該做的是謹慎地驅遣這些外來者,使它們保持緘默,至少在靜定的時候,使心思與情命體可以保持**的平和靜默。這樣的意志就是心思之後的心靈的意志。每當我們的心思平靜和定止後,我們便能察覺到自己的心靈。這時,我們的心靈也是靜定的,它會遠離那些富有個性的活動。
    將平靜、堅定安置於精神中,我們的心思就會變得寂靜下來。這種內在心靈與外表個性的分離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人們不可或缺的。
    從本性之中發現自己的真個性,需要做這兩件事:一是在感知自己的情心(秉性、性情)之後感知自己的性靈體(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的綜合體),二是將性靈與自性(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分開。這是因為真個人是在性格的後面,他會被表面自性的活動所蒙蔽。
    像海洋一樣平靜、像太陽一樣光明的真實且恆常的知覺,這剛好是那基本實踐的性格。這種性格在驗證“無上真理”的時候,*開始便觸及了我們的心思和靈魂。人們沒有辦法要求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或基本,或者說人們沒有辦法讓自己擁有磐石一般的根基,然後讓其餘的東西建築在上面。這不僅是一個本質的概念而已,而且是這樣的一個本質,即如果讓這個本質拒*或懷疑它的性格,從而減弱了我們的這種經驗,那麼這將是極大的錯誤。
    這個本質是不需要解釋或加以說明的。而且人們甚至不應該嘗試將它化為一個意像,因為這個本質在其性質上是沒有極限的。隻要這個本質持續不斷地接受,凡是它從自體或所屬自體應該顯示的東西,必然會按照它自有的權能顯示出來。
    無疑,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恩慈。對於這種恩施,我們*的報答就是接受和感激。而且,我們還要使那已經接觸知覺性的“權能”在自己的身體裡發展它應該發展的東西,在使其保持自己的同時,向別人敞開心懷。本性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經過漫長時間的積累和種種不同的階段。但凡我們現在所經驗的東西,都隻是一個開端,作為新知覺性的一個基礎,其中的轉化也是有可能的。從這些經驗的自動自發性可以看出,它並不是由心思、意志或情感構成的。之所以這樣說,是由於居於此後的一個“真理”。
    我們需要祛除自身的疑惑,而這件事所具有的意義就在通過它可以管制我們的思想。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居於此後的“真理”。但是,就像是管制自己的情欲、熱念或是身體動作一樣,管制自己的思想同樣是必須的,這是為了瑜伽,且不僅是為了瑜伽。如果人不是一個充分發展了的心思體,心思體就會像不正定和不受管制的思想的網球一樣,這樣是不成的。它就好比是一個沒有了舵的船一樣,隻能在情欲和狂熱的風暴中飄蕩,或者隻能作為惰性或身體衝動的奴隸,這都是不成的。我知道這樣做是較為困難的,因為人原本就是一種心思“自性”的動物,他們會自認為言行可以保持一致,不能自加分離,不能超然物外,沒有心思的波瀾起伏。
    相比於管制思想,相對容易的是管制自己的身體,至少在管制身體運動的某些部分上確是如此。在自己的情命衝動和欲望之上進行心思的管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隻要經過一番奮鬥,這樣的事情仍然可能實現。如果像一位密教修士一樣坐在河上,使自己超出思想的漩渦,那麼這便不是那麼容易了,即使這是有可能做成的事情。凡是心思發達或超出凡夫以上的人,大多都是用了這樣的方法或那樣的方法來區分心思的這兩個部分的,即活動的部分和靜定主宰的部分。心思活動的部分就像是思想的一個工廠,而心思靜定主宰的部分是一種“見證”,一種“意志”,也可以說是一種觀察、評判、祛遣、消滅。它接收著一切的思想,將它們加以修改和變換。可以說,它是一種“自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