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健康心理學(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心理解讀)
    該商品所屬分類:養生保健 -> 心理健康
    【市場價】
    300-435
    【優惠價】
    188-272
    【介質】 book
    【ISBN】97875617595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1759523
    • 作者:李凌//蔣柯
    • 頁數:320
    • 出版日期:2008-05-01
    • 印刷日期:2008-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63千字
    • 本書中,作者不僅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國外健康心理學的現有成果和主要體繫,還結合並體現了我國對相關問題的傳統觀點與研究進展,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與探索,如對健康領域中身心關繫模式的假設,對健康心理學與相近學科關繫的梳理,對健康心理學研究視角的整合,對ICF、健康促進、健康管理、應激管理等新理念的重點推介等。多著筆墨處也顯示了作者對健康心理學發展方向和重點的認識,有其獨到之處。本書的理論闡述和概念說明清晰,研究材料和具體資料豐富。讀者從中不僅可在理論上了解心理行為和身體健康的關繫,而且能學到許多如何通過心理行為的調節來增進、維護身體健康及預防、治療疾病的實際知識。
      本書可以作為大專院校健康心理學課程的教材和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同時對於凡關注健康、想要通過心理行為促進健康或是希望了解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預防中的重要作用的其他人士來說也值得一讀。
    • 本書立足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將人視為一個整體,強調預防,強調 生命的質量,強調生活方式對健康的重要影響,強調人們對自身健康所肩負 的責任,強調社會支持繫統在健康保障中的強大力量,充滿人文關懷和生態 意識。本書不僅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國外健康心理學的現有成果和主要體繫, 還結合並體現了我國對相關論題的傳統觀點與研究進展,而且融入了作者的 思考與探索,對健康領域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都不無啟示。
    • **部分 健康心理學基礎
      第一章 人類有關健康與疾病的認識發展
      第一節 什麼是健康
      第二節 關於疾病的醫學研究發展脈絡
      小結

      第二章 健康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 健康心理學的基本界定
      第二節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第三節 健康心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
      第四節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健康心理學在中國
      小結

      第二部分 行為與健康
      第三章 健康行為、健康促進、健康管理
      第一節 行為與健康
      第二節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第三節 健康管理
      小結

      第四章 飲食與健康
      第一節 健康的與不健康的飲食行為
      第二節 體重標準與測量方法
      第三節 進食障礙
      第四節 肥胖與減肥策略
      小結

      第五章 吸煙行為與健康
      第一節 人類吸煙的歷史
      第二節 吸煙危害健康
      第三節 吸煙行為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戒煙的策略
      小結

      第六章 酗酒行為與健康
      第一節 酗酒的定義
      第二節 酒精的生理作用
      第三節 飲酒與健康
      第四節 酗酒的病因
      第五節 對酗酒行為的治療
      小結

      第七章 高風險行為與艾滋病
      第一節 艾滋病的定義和癥狀
      第二節 艾滋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傳播
      第三節 與艾滋病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
      第四節 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關懷
      小結

      第三部分 應激、應對與健康
      第八章 應激:來源及影響
      第一節 應激與應激源
      第二節 應激反應與健康影響
      第三節 應激研究:巨礫模式一細礫模式
      第四節 應激理論
      小結

      第九章 應激:應對、管理和預防
      第一節 應對與應對方式
      第二節 影響應激反應和應激應對的中介因素
      第三節 應激管理
      第四節 工作應激和員工援助計劃
      小結

      第四部分 慢性功能障礙中的心理社會因素
      第十章 影響疼痛的心理社會因素
      第一節 疼痛概述
      第二節 疼痛的測量
      第三節 疼痛理論
      第四節 疼痛的行為解釋
      第五節 影響疼痛的心理因素
      小結

      第十一章 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
      第一節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學背景
      第二節 冠心病的流行病學特征
      第三節 可變和不可變的危險因素
      第四節 心理和社會干預手段
      小結

      第十二章 影響癌癥的心理社會因素
      第一節 癌癥是什麼
      第二節 癌癥的種類與行病學特征
      第三節 與癌癥相關的心理和行為因素
      第四節 癌癥患者的心理干預
      小結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後記
    • 二、行為醫學 行為醫學是綜合行為主義理論和生物醫學知識來探討健康與疾病問題的 學科,首先由美國**科學學會提出,很快地,《行為醫學》雜志出版,行 為醫學社團也建立起來。1977年美國耶魯大學會議上,把行為醫學定義為: 行為科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的交叉領域,通過兩個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產生 了新的知識和技術,並將這些知識與技術運用於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 康復之中。行為醫學主要關心與了解與軀體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科學知識 和技術發展,精神病、神經疾病和藥物濫用隻有在*終引起軀體紊亂時纔被 包括在內。這一新的學科主要有兩個特征(Gentry,1984):首先,它的會員 來自多個領域,包括心理學、社會學和醫學的不同學科;其次,它的觀察角 度已超出心理學範疇,成為行為模式。它認為人類的行為主要來自兩方面的 學習:1.經典條件反射的方式。即通過與非條件刺激相關的條件刺激來引發 反應,從而獲取能力。2.強化方式。通過強化可以增加行為,懲罰則可以減 弱行為。生物反饋就是基於強化方式的一種新的治療技術,旨在借助**的 儀器,通過學習和訓練,讓病人監測自己的生理過程,使自主神經繫統建立 起操作性條件化反射,從而能對其進行主動的調控。行為的學習方式為調整 人們的不良行為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比較而言,行為醫學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側重於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的 對像主要是病人,著重探討疾病的防治問題;而健康心理學把廣泛的心理學 理論和技術作為自己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對像*多的是健康的人,*側重於 應用心理科學方法增進人們的健康水平,預防疾病的發生。
      不過,從大的範圍來說,心身醫學、行為醫學和健康心理學,三個學科 有相似的目標和研究內容,並分享知識、技術與成果。許多專家同時是這三 個學會的成員。盡管三個學科有所不同,但它們都信奉一個原則:健康與疾 病都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不同學科角度對這三個領 域進行研究,並共同致力於促進健康和減少疾病。所以,三個領域的相互獨 立,主要是基於組織上的意義。也許**可以區分的是其各成員的自我訓練 方式。行為醫學的成員*為廣泛,各種學科的原理與知識彙集於此;心身醫 學的經典範式是應用醫學的原理,尤其是精神病學方法來進行研究;而健康 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成員幾乎均為心理學家。它直接從其他心理 學分支借鋻原理和方法,包括臨床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
      三、臨床心理學 1896年,Lightner Witmer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設了**家心理診所, 致力於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兒童。1907年,Witmer又創立了該領域的**份刊 物《心理診所》,提出“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並把它定義為:為了促進 改變,通過觀察或實驗對個體進行的研究。1945年,臨床心理學成為APA的 **2分支。根據APA對其的介紹,臨床心理學領域整合科學、理論和實踐, 以理解、蕷測及減輕失調、殘疾和不適,並促進人類適應、調整及個人成長 。臨床心理學關注處於所有社會經濟水平、各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一生中智 力、情緒、生物、心理、社會和行為等方面的功能。
      具體而言,臨床心理學關注心身失調和身心失調,前者是由心理原因導 致軀體疾病,而後者是由軀體疾患、中毒、酒精、藥物伴發所致的心理或精 神障礙。
      臨床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均屬於心理學分支學科,心理學理論基礎相同 ,所從事的工作部分重疊。但是,臨床心理學的研究對像主要是有心理問題 的人,而健康心理學則側重於健康人群和軀體疾病病人。臨床心理學*加關 注的是心理問題或心理問題的軀體化,而健康心理學主要集中在身體的完滿 或疾病。臨床心理學的工作重點是心理病理的評估和干預,*側重三級預防 ,所以強調診斷標準及咨詢和治療技術,而健康心理學則*關注“治於未病 ”,重在培養人們的健康行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預防身體健康問題的發生 。健康心理學*加全面地關照疾病發生、發展、治療、康復、愈後等整個過 程中心理影響因素或影響心理的因素等,比如人性化的醫療環境、醫囑依從 行為、醫患關繫,還有病人家屬等。所以,臨床心理學家*主要的在醫院的 精神科,而健康心理學則應該是所有醫生、護士都要具備的基礎知識。不過 ,健康心理學學科體繫的完善程度遠不及臨床心理學。
      四、醫學心理學 很多時候,醫學心理學被定義為醫學的一個分支,與診斷和治療科學不 同,它致力於操控病人的藝術(Rice,1998)。醫學心理學側重於探討心理因 素與軀體疾病的關繫,所采用的研究和實踐方法大都與臨床心理學相同;醫 學心理學專業人員大都集中在醫學院校工作,側重於心理的生物學方面,其 推動力也主要來自醫學院校而不是心理學。
      在英國,醫學心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它*側重於精神病學而不是 心理學。在美國,則將醫學心理學作為臨床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隻有少數醫 學院校有醫學心理學教學或研究機構,其餘大多數這方面的工作者則分屬在 臨床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等領域內。在我國,醫學心理學是各醫學院校的必 修課程,醫學心理學成了心理學與醫學實踐相結合的所有分支學科的總稱, 即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都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臨床心理學、健 康心理學工作也都是醫學心理學工作的組成部分。
      現代醫學心理學將“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運用於醫學,認為身體和 心理是不可分的,疾病和生病也不是同一回事。循此思路,所有疾病,無論 是心理的還是身體的,都應被視為受此兩者的影響。醫學心理學的目的在於 運用社會、心理和生物醫藥等所有分支的知識,來預防、評估和治療各種形 式的身體疾病以及適應生病;特殊的行為、心理治療及藥物的方法被用於幫 助人們對疾病作出反應,並且通過與個體的能力、性格和個性風格相匹配的 應對和管理技能,防止人們進一步患病。這些觀點與健康心理學基本一致。
      如果非要說出兩者的不同,似乎與心身醫學莉健康心理學之間的區別大體相 似。同時,也可以說,行為I丟學和健康心理學的出現進一步擴大了醫學心 理學的工作範圍,標志著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五、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是另一個容易與健康心理學相混淆的概念(尤其在 我國現階段)。其實,健康心理學*多的是以身體健康作為核心而關注作為 其前因(如消極情感的致病作用)或是後果(如病患的特殊心理變化和心理需 求)的心理因素的。健康心理學的任務在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與方法,探討 和解決有關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各種心理學問題;研究心理學在矯治人的 某些不健康行為,特別是預防不健康行為與各種疾病發生方面的關繫和功用 ;探求和提示關於改進醫療與護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節省衛生經 費和減少社會損失等方面的心理學觀點和意見。
      而當代心理衛生運動是從如何正確認識精神病和給精神病人以人道主義 的待遇開始的。1908年由比爾斯(C.Beers)等人發起成立的全世界第_個心理 衛生組織“康涅狄格州心理衛生協會”,其主要目標在於:1.保持心理健康 ;2.防止心理疾病;3.提高精神患者的待遇;4.普及關於心理疾病的正確知 識;5.與心理衛生有關的機構合作。1930年5月5日,在華盛頓召開了**屆 **心理衛生大會,到會的有53個**的3042名代表,中國也有代表參加。
      大會產生了**心理衛生委員會。它的宗旨是:“**從事於慈善的、科學 的、藝術的、教育的活動。尤其關心世界各國人民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對心理 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療和預防以及全人類幸福的增進。” 因此,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健康心理學中,心理學是一種視角,一種研 究和干預健康問題的取向;而在心理衛生領域,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就是要 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本身。
      此外,變態心理學在研究內容上也與健康心理學有所交叉,如飲食障礙 、成癮行為等。不過,健康心理學*加關注這些不良行為與健康之間的關繫 ;而變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異常(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動機、智 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異常)現像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主要是在心 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領域中起作用。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變態 心理學在理論上與普通心理學(即正常心理學)一起從正、反兩方面*全面地 說明人的整個心理現像。
      P40-4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