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愛的哲學(這本書幫助你明白什麼是愛)
    該商品所屬分類:兩性關繫 -> 戀愛
    【市場價】
    315-456
    【優惠價】
    197-285
    【介質】 book
    【ISBN】97873080905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包裝:平裝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090582
    • 作者:高亮之
    • 頁數:344
    • 出版日期:2011-09-01
    • 印刷日期:2011-09-01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30千字
    • 高亮之先生《愛的哲學》一書,其突出之處首先在於它敢於和極“左”思潮相抗衡,敢於挑戰**,理直氣壯的從哲學高度為人類這一高尚的情感正名,論證愛的根據,宣揚愛的作用與愛的偉大。
      《愛的哲學》一書的理論價值,在於它開創性地對哲學**的這些論述進行一次大梳理,將它們加以羅列、分類、分析、比較,其資料豐富翔實。除此之外,高先生還在大梳理的基礎上,談了自己對愛,對愛與本體、認識、倫理價值、美等關繫的看法,大膽地進行理論探索,提出不少有創意的真知灼見。
    • 《愛的哲學》概述愛的含義,細說愛的類別,從西方與中國思想家以 及宗教教義浩瀚的思想資料中提煉出愛的思想精粹,彙集於讀者面前,這 對愛曾經遭到嚴重創傷的民族,如甘露滋潤心田。《愛的哲學》還論證愛 的科學依據,愛在哲學體繫中的地位,以及愛與人類生活的關繫;全書文 字簡明、流暢,樸實、通俗,是我國第一部體繫完整、雅俗共賞的關於“ 愛”的開山之作。作者高亮之撰寫此書年已八十有餘,不為功利,引航跨 入哲學新領域,“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令人欽佩。
    • 前言
      第一篇 什麼是愛?
      第二篇 愛有哪幾種?
      要對自己好一點(自我之愛)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情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夫妻之愛)
      世上隻有媽媽好(對子女之愛)
      百善孝為先(對父母之愛)
      同胞手足一世情(手足之愛)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愛)
      為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之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眾之愛)
      比爾·蓋茨為什麼退學?(事業之愛)
      我們萬眾一心!(祖國之愛)
      人人都想懂科學(科學之愛)
      大家都愛文藝腔(文藝之愛)
      若為自由死,一切皆可拋(自由之愛)
      山水情深(自然之愛)
      仁者愛人(人類之愛)
      第三篇 西方人談愛
      柏拉圖論愛
      亞裡士多德論愛
      中世紀哲學家論愛
      斯賓諾莎與休謨論愛
      康德論愛
      叔本華與費爾巴哈論愛
      弗洛伊德學派論愛
      辛格論愛
      西方人關於愛的觀點綜述
      第四篇 中國人談愛
      老子論愛
      孔子論愛
      墨子與莊子論愛
      曾子與孟子論愛
      漢代哲學家論愛
      魏晉唐代思想家論愛
      宋明思想家論愛
      中國近現代思想家論愛
      中國人關於愛的觀點綜述
      第五篇 愛,有科學依據嗎?
      愛的科學探索
      愛與人腦的組成
      情感的意義
      親密關繫的生理基礎
      人的記憶與愛
      第六篇 宗教與愛有什麼關繫?
      宗教的根基在於愛
      基督教中的愛
      伊斯蘭教中的愛
      佛教中的愛
      道教中的愛
      第七篇 愛是一門哲學
      愛的基本特征
      愛的本體論
      愛的認識論
      愛的價值論
      愛與美學
      第八篇 愛與我們的生活
      愛與政治
      愛與經濟
      愛與和諧
      參考文獻
    • 第一篇 什麼是愛? 一、愛與人類生活 研究愛的問題,首先需要探討:究竟什麼是愛? 要對“愛”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並不容易。與其抽像地、純理論地 討論 這個問題,不如先看一看實際生活中哪裡存在著愛,從中再歸納出愛的含 義。
      在個人和人類生活中,可以說,愛是無處不在的。
      從人的一生看,生老病死,都有愛的存在。嬰兒在還沒有出生前,就 受到 母親對胎兒的細心關愛。嬰兒一出生,立刻生活在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護之 中。一歲到三歲的兒童,特別令人喜愛;父母、哥哥、姐姐、祖輩老人, 都會視 為掌上明珠。進入幼兒園之後,又受到老師的悉心愛護。孩子上學了,從 小 學、中學到大學,又會在學校裡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愛。青春時期,會有愛 情的 萌動。你會經歷一段熱烈的戀愛,從而建立婚姻。夫妻之間的愛是人生* 長 久、*溫馨的愛。你會和你的配偶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共同度過艱難而 又美 好的一生。你一生中,會有一些*知心的朋友,朋友間的友愛**值得珍 惜。
      在你中年和老年,子女晚輩們對你的孝敬之愛(孝愛),讓你感到無比溫暖 。
      即使在你生命終止之後,你的後輩們,仍舊會懷著敬愛的心情將你永遠紀 念。
      人的一生,從生到死,充滿著愛。
      在人類生活的天地中,愛也是*明亮的陽光。全部人類文明,都是愛 的 創造。
      古希臘神話反映了人類早期文明的情況,其中有**的普羅米修斯的 故事。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是人類誕生前奧林匹斯山上的一個天神。他 用泥土和水創造了人類,他對人類懷著熱愛。他充當著人類的老師,凡是 對 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他教會人類使用文 字、 馴養家畜、駕船航行、使用藥物等。但是,*高天神宙斯對人類並不喜歡 。他 隻要求人類敬奉他,而並不愛惜人類。普羅米修斯為維護人類利益而觸犯 了 宙斯。作為懲罰,宙斯拒*給予人類*需要的的物品——火。普羅米修斯 用 一根長長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陽車經過時,偷到了火種並帶給了人 類。
      宙斯大怒,派人將普羅米修斯用鐵鏈縛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讓他永遠不 能 入睡,還在他胸脯釘上釘子,讓他忍受饑餓、風吹和日曬;他還派一隻神 鷹去 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髒。但是,普羅米修斯沒有屈服。日復一日,年復一 年, 直至一位名叫赫拉克勒斯的英雄將他解救出來為止。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實際上反映了在人類誕生和進化的漫長歷史中一 種 愛的力量。愛創造了人類,愛使人類學會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技能,愛使 人 類創造了以火為代表的文明。愛的力量是不屈不撓的,是可以忍受各種艱 難 困苦的。
      在本書的有關章節中將要闡述的,是愛創造了科學、藝術等人類文明 中 *美好的事物,是愛推動了人類歷史,推進了人類的進步。
      當然,在個人生活中,並不是隻有愛。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非愛” ,如嫉 妒、排擠、仇恨、欺詐等£即使在親人之間,也可能有遺棄子女、夫妻離 異等不 幸的事。在人類歷史和人類生活中,有壓迫、剝削、戰爭、屠殺、侵略等 罪惡 的事。
      因此,不論是個人生活或人類生活,都是愛與非愛共存。但是,對大 多數 人來說,以及在整體的人類生活中,愛都是占主流地位的;否則,就不會 有人 類的進步。
      二、愛的含義 愛在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究竟什麼是愛呢?事實上,我們很 難給 愛提出一個確切的定義。
      先來看一下西方哲學家對於愛的論述。
      古希臘的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的《會飲篇》和《斐德羅篇》都 是以 愛為論述主題的,其中多處描述愛,如: “愛是人類一切*高幸福的源泉。” “愛不斷地使我們的情欲復蘇,尋求與他人合為一體。” “愛情像一座燈塔,指明人生的航程。” “隻有愛能使人為了挽救他人的性命而犧牲自己。”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神奇的、無所不包的。” “一切生物的產生和生長所依靠的這種創造性力量就是愛的能力。” “愛是對美的事物的愛。” 近代英國哲學家休謨(1711—1776)在他的《人性論》中有“論愛與恨 ”一 章。他對愛的理解是:“愛和恨的對像顯然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而前一種 情感 的感覺永遠是愉快的。” 費爾巴哈(1804—1872)在《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指出:“理性、意 志和 情感(愛)是人的本質,或人的本性。”他說:“愛是人的本質,我欲故我 在。” 當代哲學家馬爾庫塞(1898—1979)發展了弗洛伊德的學說,在《愛欲 與 文明》一書中他提出:“在非壓抑性條件下,性欲將成長為愛欲。”“生 物內驅力 變成文化內驅力。愛欲的目標……還產生了愛欲自身的實現計劃:消除苦 役,改造環境,征服疾病和衰老,建立安逸的生活。”“力比多的這種‘ 文化’趨 向……趨向於整個有機體的愛欲化。” 弗羅姆(1900—1980)也在他的名著《愛的藝術》中說:“對人類存在 問題 的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人際和諧,在於彼此的融合,在於愛。”“愛是 一種主 動性的活動,而不是被動性的情感。愛……首先是一種給予而不是索取。
      ”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