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上市公司診斷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市場/營銷
【市場價】
278-403
【優惠價】
174-252
【介質】 book
【ISBN】97871131953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鐵道
  • ISBN:9787113195335
  • 作者:理清//周倩
  • 頁數:233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8千字
  • 在熙熙攘攘的資本市場中,成千上萬的人其實並沒搞清楚股市是什麼,投資是什麼。哪怕是正在衝擊上市的企業家。很多也是隨波逐流。
    資本運作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遊戲?為什麼上市公司不能屈從於基金經理的審美標準?為什麼“投行貴族”高盛為無數公司操辦上市,自己卻極不情願上市?企業家巴菲特何以能在低增長甚至不增長的環境下。依然穩定賺大錢?七年巨虧,為何沒使***破產?
    散戶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層,*終都要回歸股票的母體——上市公司,都要回歸常識:真正的智慧和難點在於把企業的主營業務持續做好。有太多上市公司過分看重資本運作,包括投資者關繫(即公關宣導),殊不知股價的*終決定因素還是主業利潤,特別是現金流。很多企業主和經理人在次要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時間,耽誤了基本面,自己還蒙在鼓裡。
    拒*在資本市場中裸泳,退潮了讓人看到沒有穿褲子,理清、周倩編著的這本《上市公司診斷》教你如何理性地把企業的賬算清楚,教你看懂上市公司的心電圖。
  • 公司上市有很多好處:融集資金、優化企業治理 、提升企業形像、吸引高端人纔……但很多企業上市 ,利益點並不在這裡。公司一旦與“上市”掛鉤,會 牽出極其復雜的利益動機。理清、周倩編著的這本《 上市公司診斷》以上市公司診斷為切入點,客觀地講 述了上市公司或者有上市意圖的公司,方方面面的利 益糾葛,最後引導投資者、企業主、分析師等利益各 方回歸商業智慧的原點。
  • **部分 上市公司的病情病因
    第一章 上市公司的圍城遊戲
    這些年,那些後悔上市的明星企業
    上市,假面具與真動機
    企業的五個需求層次
    說說“資本運作”這個時髦詞
    “硅海武士”的沒落
    第二章 上市,無法回避的難題
    高盛的猶豫
    華為的遠慮
    “不差錢”*可怕
    為什麼上市公司愛玩對賭遊戲
    蛋糕為什麼越切越小
    拿什麼去激勵高管
    “股息型股票”為何不喫香
    奇怪的攀比
    第三章 上市公司為何難以擺脫造假
    嫌疑
    那群倒賣公司的人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
    財經演員的邏輯
    分析師*不缺想像力
    查諾斯的警告
    做假賬就像練七傷拳
    第四章 圈錢與燒錢
    如何確定上市公司的合理估值
    瘋狂的蘑菇
    生意越做越大,股東越來越窮
    上市公司的龐氏騙局
    “殼資源”何以那麼值錢
    第五章 哪些事情比上市*重要
    什麼問題*令基金經理擔憂
    被上市刺激起來的冒險精神
    巴菲特的天花板
    視執行成本如膽固醇
    水滴石穿的細活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得了什麼病
    第六章 醒狀昏迷:問診白酒類上市
    公司
    準在復制巴菲特
    剛性的暴利
    工業化的詛咒
    五糧液因何喪失定價權
    茅臺的中年危機
    企業的勢能
    第七章 心肌缺血:問診電商類上市公司
    不可遺忘的泡沫時代
    長尾理論
    誰*可能成為“中國***”
    大到不能倒的困局
    電商企業的癌細胞
    第八章 肌肉腫脹:問診商業連鎖類
    上市公司
    商業連鎖的細胞裂變
    *大的虧損源於不合理的庫存
    有競爭力的規模
    拿什麼拯救“渠道霸權”
    中國股市的*大風險:失去聚焦
    第九章 假性近視:問診上市銀行
    銀行的假性暴利
    彌漫**的銀行股信心危機
    巾美銀行業盈利模式的差異
    招商銀行:*受基金經理青睞的銀行股
    馬雲:銀行家的新對於
    貨幣戰爭的**贏家
    選股如圈羊
    第十章 心肺衰竭:問診上市券商
    券商自營的灰色往事
    “莊家”背後是什麼
    這就是投資銀行嗎
    從宏觀視角解析券商的困境
    第十一章 心火上炎:問診上市房企
    被房地產綁架的中國股市
    房地產的利潤率到底有多高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地產業的跨界戰
    一個實力央企的融資囧途
    什麼是上市房企的真正利空
    第十二章 虛性體質:問診上市車企
    2009大逆轉
    汽車股的業績黑洞
    比亞迪危局:是巴菲特看走眼了嗎
    長城汽車:低凋的牛股
    汽車股大變局
    第十三章 動脈硬化:問診“重資產”上市
    公司
    重資產公司的五大投資風險
    “帶工廠的股票不要買”
    悲催的鋼鐵
    資源股的周期陷阱
    高速公路的暴利假像
    高增長的重負
    **時期的牛股之路
    這是一場豪賭
    上市公司*深的那一道壁壘
    第十四章 骨質疏松:問診“輕資產”上市
    公司
    股神的偏見
    基金經理的審美標準
    不可承受之輕
    貴得有道理的百元股
    你的護城河有多寬
    哪一行業的公司*難上市
    確定,所以投資
    “*賺錢上市公司”其實是個窮光蛋
    Facebook、谷歌與分眾傳媒
    第十五章 警惕上市公司中的
    “植物人”
    有些常識,很容易忘記
    誰偷走了壟斷企業的利潤
    這樣賺錢不靠譜
    上市公司中為什麼少有百年企業
    均值回歸:*隱秘的真理
    第三部分 上醫醫未病之病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缺“戒律”
    意識
    摩西十誡與上市公司
    哪一條原則*不能妥協
    為什麼說阿裡巴巴是企業融資的典範
    積極的保守
    “負債管控”決定的風險和機會
    三星往事
    第十七章 免疫力源於強勢的商業
    模式
    馬重要,還是騎師重要
    上市公司的馬太福音
    蘋果、谷歌、***都是賭場老板
    簡單之美
    平庸行業的**戰艦
    第十八章 如果盈利不再增長
    靠什麼擠干業績水分
    企業家巴菲特
    盈餘品質
    世間再無喬布斯
    七年巨虧為何沒使***破產
    逃離“價值窪地”
    第十九章 金融與實業共贏
    什麼是公司價值
    好公司,無欲則剛
    投資家的病態審美
    企業家的快感
    與永恆的時間抗衡
  • 什麼樣的企業家,纔算真正懂得資本運作的企業 家呢? 有人把企業家分為3個層次: (1)知道如何*大效率地利用手頭的資金。
    (2)知道如何借用他人資金做好自己的事情。
    (3)知道利用“資金杠杆”,放大現有資源的價 值並撬動其他資源為自己的企業服務。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家是*不上層次的呢?把全 部現金存入銀行、從來不利用貸款,或者押寶似的把 大部分資金投資於一個公司或一個項目。
    以此標準來看,史蒂夫·喬布斯明顯屬於“*不 上層次”的這一類企業家。
    喬布斯去世時,為蘋果公司留下1000億美元的現 金遺產,美國財政部都沒有這麼多現金。但是,喬布 斯生前沒有拿這些錢去炒股、炒房地產,幾乎沒有尋 求任何“增值”渠道,而是全部存在銀行裡。
    蘋果幾十年前就是上市公司,但資本運作沒有吸 引喬布斯一絲一毫的注意力。喬布斯全心專注於研發 、設計。
    將蘋果和諾基亞進行比較,諾基亞每年的研發費 用為40億美元,是蘋果每年17.8億美元研發預算的2 倍多。但喬布斯能以相對少的研發經費,設計出足以 令諾基亞仰望的偉大產品——iPhone、iPad。
    其實,資本運作也不**是負面影響,做實業, 也不要忘記資本運作。**很多企業都有良好的沉澱 資產,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利用現有資源,*談不上資 本運作,他們不知道如何將沉澱資產盤活、變現。
    1999年,埃克森石油和美孚石油通過合並迅速做 大,一舉成為世界上*大的公司,連續四年名列世界 500強之首。沃爾瑪原本隻是一家發展緩慢的實體企 業,30年纔開了38家店。而上市之後,10年就開了 1160家新店,公司連續多年蟬聯世界500強**。可 見,資本運作手段操作得當,是有正面意義的。
    從微觀角度來看,資本運作是上市公司追求績效 增長的一個手段,不應該過分推崇,也不必排斥。
    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資本運作*不應該成為企業 界的風氣。在這一點上,“日本大敗局”的慘痛教訓 ,永不應該被忘記。
    日本20世紀80年代的“泡沫經濟”,使日本企業 的注意力從實業領域轉移到資本運作上。
    做實業賺錢,又慢又辛苦。如果企業就是以賺錢 為目的,在股市、房地產瘋漲的情況下,玩資本運營 賺快錢,必定是*佳選擇。
    賺了眼前的快錢,卻賺不了長遠的錢。因為“資 本運作成風”,日本的高科技產業遭到沉重打擊。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國“硅谷”其實 是名不副實的。處於***水平的多是日本公司, 世界十大微型芯片公司六家是日本公司,世界十大電 子公司五家是日本公司。1989年,日本六大半導體巨 頭在世界市場攫取了52%的份額時,美國隻占有35% 的份額,歐洲僅占據12%的份額。那個時期,日本科 技競爭力連續八年排名世界**。日本除了航天技術 和化學工業,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的技術水平都與美 國不相上下,有些領域,諸如光導纖維、智能機器人 、生化材料等,還超過了美國。
    1990年,當日本人在世界半導體產業占據了57% 的產值時,美國的企業嚴重虧損,硅谷陷入一片混亂 。為美國國防部提供半導體芯片的仙童半導體公司, 還差點被日立制作所收購。就這樣,纔有了《硅海武 士——日本稱雄信息產業的故事》一書的出版。
    到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日本大量銀行 、證券公司、工業企業爆發財務危機,很多高科技企 業也未能幸免。此時,由美國政府推動的IT產業革命 席卷**,韓國、我國臺灣也隨之崛起,而日本一些 高科技企業卻因“企業資源被金融資產套牢”而錯失 機遇,不斷走向衰落。
    在互聯網技術革命時代,中國的根基遠不及日本 ,但也培育出一批***的IT公司,如華為、騰訊、 百度、阿裡巴巴等。日本卻沒有類似公司出現,比如 在搜索引擎領域,日本市場被雅虎控制;在電子商務 領域,日本市場被***、eBay控制。P12-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