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歸去來兮(那些去往臺灣的文化名家)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企業管理
【市場價】
358-518
【優惠價】
224-324
【介質】 book
【ISBN】97875097880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09788097
  • 作者:吳十洲
  • 頁數:329
  • 出版日期:2016-05-01
  • 印刷日期:2016-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12千字
  • 1949年前後,大批知識精英隨國民黨到了臺灣,他們對臺灣各方面的建設和中華文化的延續,功不可沒。2010年至今,作者吳十洲多次赴臺,機緣巧合地尋訪了他們其中三十人的故址。《歸去來兮(那些去往臺灣的文化名家)》一書以故址切入,廣參史料,展開了三十位名家在臺灣的奮鬥和悲喜,耐人追思。寫人記事的同時,作者的落腳點又在於強調臺灣的“小地方,大文化”,即中華文化與臺灣之間的相互作用,視角獨特而積極。
  • 這本《歸去來兮(那些去往臺灣的文化名家)》 以數次探訪臺灣名人遺跡的見聞為基礎,結合人物生 平相關資料,展現30位1949年前後去了臺灣的民國名 人在臺灣的生活軌跡。這些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 文學家、教育家、學者、畫家等。從遺跡切入,以小 見大,讓讀者真切感受到這些民國大家們的生平掠影 和去臺灣之後的苦辣酸甜。作者吳十洲立意從小地方 大文化的角度分析,臺灣文化需要植根於大陸的大文 化背景,視角積極。
  • 一 “國府”元老,歸骨田橫島
    白頭青年,老蔣陪祀立銅像——吳稚暉
    北投梅庭,每日三千字——於右任
    二 西學精英,文學碩彥,道不同亦相為謀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適
    青棗一枝傳佳話,掀起遊魂未了愁——梁實秋
    陽明山上有書齋,性靈解脫寫文章——林語堂
    三 “戰犯名單”中的文人,落葉不歸根
    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壯遊——王雲五
    風雨孤舟,夜海飄搖——朱家驊
    少年不同路,花枝幾回顧——吳國楨
    四 幾多大學校長,幾多大學
    知音一曲琴,男兒肝膽異鄉淚——蔣夢麟
    早開風氣,一代名師——傅斯年
    水木清華,教育原來在,春誦夏弦——梅貽琦
    巍巍乎高哉,讀書新潮詩音來——羅家倫
    五 “中研院”舊部,典守國學
    卜問“貞人”,鑿破鴻蒙——董作賓
    殷墟田野播火種,傳薪終成學脈——李濟
    博學通儒,新潮中整理國故——毛子水
    六 外交風雲激蕩,念故**園
    全中國精通英文者“三個半”中的那“半個”——王寵惠
    內圓外方,無愧民國**外交家——顧維鈞
    七 《自由中國》主腦,蔣家王朝階下囚
    鐵窗外,“堂堂小溪出前村”——雷震
    自由思想者,“五四的兒子”——殷海光
    八 丹青宗師,幾度漂泊
    瀑畔幽居映白雲——黃君璧
    流離半生,精神上從來未顛沛——溥心畬
    從“大風堂”到“摩耶精舍”,還是那個“袍哥”——張大千
    九 三船寶物,隔岸兩座故宮
    故宮國寶兩岸各半,人在文物在——莊尚嚴
    漫漫南遷路,典守國寶七十年——那志良
    十 魯迅餘脈,留葬小島
    眷念老友不忍去,喋血臺島埋忠骨——許壽裳
    歇腳齋裡“一張封塵的敗琴”——臺靜農
    十一 幾個舞臺,別樣的戲
    一樣青衣別樣嬌——顧正秋
    隔山隔水,還是梅派的皮黃——齊如山
    十二 新儒家,繼*學在臺灣
    素書樓裡,六經皆史——錢穆
    寫瓶有寄,傳燈不*——方東美
    後記
  • 燃燈歲月,皆師法魯迅 1925年,臺靜農與同學韋素園、韋叢蕪、李霽野 等人組織了文學社團“未名社”。該社因李霽野翻譯 的《文學與革命》一文惹了禍,於1928年受北洋軍閥 張宗昌迫害被查封,1931年正式解散。
    1928年和1930年,臺靜農分別出版了兩本深受魯 迅影響的小說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由此奠定 了其鄉土小說家的地位。
    臺靜農在北京大學旁聽時,做了魯迅的學生。
    1926年7月,他就編了一本*早研究魯迅的專集《關 於魯迅及其著作》。直到晚年,他還清楚地記得魯迅 講課時不似周作人死盯著講義,而是天馬行空地發揮 ,使學生學到許多講義上沒有的知識。
    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繫·小說二集》導言中首 次提出“鄉土文學”的概念:“蹇先艾敘述過貴州, 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是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 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 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家。” 魯迅的鄉土小說世界裡,鄉土環境,“**不是寄予 著某種人生理想的世外桃源,而是扼殺民族生命力的 所在”。
    魯迅對鄉土采取了一種清醒冷峻的批判態度,他 展現閏土的麻木、九斤老太的不爭、批判阿Q“精神 勝利法”,從文學的角度上揭示封建腐朽的思想在人 們身上的根深蒂固,揭示著鄉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 殘酷,以便引起“療救”的注意。
    臺靜農深受魯迅的啟蒙和親身教導:他參加了魯 迅發起組織和領導的“未名社”,魯迅通過和臺靜農 的日常交談,高度評價“臺君為人極好”。臺靜農對 魯迅作品進行研讀,受到**深刻的創作啟示。遵照 魯迅多次“教導他從熟悉的生活中取材”的原則,感 受僑寓文學的魅力,體會自己對故鄉皖西生活鄉俗的 理解,彙入鄉土文學創作的潮流之中,成為“五四” 時代鄉土文學的一位重要作家。
    楊義評論說:“如果說三十年代一批**雜文家 發揚了雜文上的‘魯迅風’,那麼臺靜農則在二十年 代繼承了小說上的‘魯迅風’。”由此可見,臺靜農 受魯迅影響極大,他的作品也頗似魯迅清醒冷峻的文 風。
    臺靜農寫鄉土小說,一方面是受“五四”新思潮 宣揚科學與民主的進步思想的影響,*重要的一方面 是來自對鄉土的熟悉與眷戀,以及他來到北京“僑寓 ”後對故鄉的觀點。
    他的《拜堂》展現的是叔嫂在午夜成婚的鄉俗。
    《拜堂》裡用了很多“土話”:“磕頭”就是拜堂的 意思,“下書子”就是過婚書,“牽頭”就是兒女的 意思,等等。文字中有很多口語化的表達,如:人物 對話中的“哈”“俺”等。
    他如同魯迅一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想盡 自己的一分力量,解救那些愚昧、麻木的同胞。有些 人稱這為“精英”意識,我覺得恰如其分。茅盾在談 到鄉土文學的創作時曾說:“我以為單有了特殊的風 土人情的描寫,隻不過像看一幅異域的圖畫,雖然引 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隻是好奇心的滿足。
    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畫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 們共同的對於命運的掙扎。”臺靜農的作品中展現了 異地的風土人情,鄉俗中的腐朽陋俗,寫出了平民階 層的屈辱生活與悲劇命運。
    1929年5月。魯迅到北平探親時,臺靜農和李霽 野陪同他看望友人。1932年,臺靜農又陪伴魯迅發表 了震動古都的“北平五講”。1934年至1935年,他曾 協助魯迅拓印漢石畫像。
    臺靜農曾被稱為“中國新文學的燃燈者”之一, 對臺靜農20世紀20年代所寫的小說,魯迅可以說是他 的知音。在魯迅主持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繫·小說 二集》中,他自己的小說入選了四篇,臺靜農也入選 了《天二哥》等四篇。臺靜農的小說有濃郁的時代精 神,反映了那個年代奮爭上進的聲音,對窮愁*望的 中國抱著悲憫的感情。
    因為作品思想激進,從1928年到1935年間,臺靜 農先後三次被捕,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被牽連入 獄。期間,他曾創作小說《大時代的小故事》等。後 與避居江津的陳獨秀來往密切,成為忘年交。
    1928年,臺靜農擬將發表在《莽原》上的小說結 集出版,*初擬定名為“蟪蛄”,取《莊子·逍遙遊 》“蟪蛄不知春秋”的意思。魯迅認為名字不夠恰切 ,在對生命悲憫之外,還應該有*多的意蘊。這裡邊 也流露了臺靜農對人生些許消極的看法。
    1936年秋,臺靜農來到山東大學文學院任講師, 講授中國文學史。年僅34歲的他,一襲長衫,頗有些 古雅風度。他以厚重、質樸的鄉土文學顯名,深得魯 迅賞識,言其“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 上”。他與當時已辭去山大教席的老舍一見如故,常 相聚飲,那沉郁中的灑脫勁令人感動。觥籌交錯之際 ,老舍會乘興來上一段二黃清唱,一旁的臺靜農則閉 目擊節,已然忘憂了。幾年後,他寫下了《我與老舍 與酒》一文,感念良多。
    1947年秋,臺靜農身在臺灣,某日忽然得到友人 帶來的問候:兩瓶苦老酒(即墨老酒)。飲之,恍若 隔世,為一種魂牽夢繞的真滋味出神,喚醒了“對於 青島的懷想”: ……我僅能藉此懷想昔年在青島作客時的光景: 不見汽車的街上,已經開設了不止一代的小酒樓,雖 然一切設備簡陋,卻不是一點名氣都沒有,樓上燈火 明蒙,水氣昏然,照著各人面前酒碗裡濃黑的酒,雖 然外面的東北風帶了哨子,我們卻是酒酣耳熱的。
    P275-27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