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民國大先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企業管理
    【市場價】
    256-371
    【優惠價】
    160-232
    【介質】 book
    【ISBN】97875034539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文史
    • ISBN:9787503453946
    • 作者:史飛翔
    • 頁數:231
    • 出版日期:2014-12-01
    • 印刷日期:2014-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8千字
    • 史飛翔編著的這本《民國大先生》以輕盈飄逸的文字,從人生經歷、治學、交友、趣聞、逸事等細節切入近百年來文化教育、學術大家如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劉文典、熊十力的思想精神、風采神韻,生動鮮明,形神兼備。在短小的篇幅中,作者既概括了這些學問大家的人生全貌和主要思想文化貢獻,又再現了他們超凡高蹈、別具一格的人格境界,給人以既“畫龍”又“點睛”的完整感,體現了作者寬闊的學術文化視野和目光**的思想傳統力。
    • 《民國大先生》一書收錄的是一些可以稱之為讀 書筆記的文章,是傳達了史飛翔最新的讀書感受、最 近的思想成果的學術文化隨筆。它們所涉及的不 僅是民國文化教育、學術大家的命運經歷、婚姻愛情 、性格品性、人格風範,還有他們 的學術品德、治學方式。有的文章還涉及了他們與當 時的社會文化環境 的衝突和鬥爭,提出了文化及學術人如何安身立命的 問題,這不僅在當 時,即使在當今社會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問題。

    • 第一篇:浩歌長存,猶低徊
      梁啟超:愛吾師,*愛真理
      陳寅恪:無冕之師
      陳垣:文化救國
      俞平伯:愛書如命
      王世傑:書生的執拗
      辜鴻銘:為故國招魂
      蔡元培:在無為與狷介之間
      張季鸞: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李宗恩:誓死捍衛學術尊嚴
      梅貽琦:永遠的校長
      胡適:容忍與自由
      張奚若:稜角先生
      鄧廣銘:為學術,不苟且
      蔣夢麟:北大“功狗”
      徐誦明:衝冠一怒為學人
      馬寅初:響**的“銅豌豆”
      傅斯年:“漢賊不兩立”
      陳省身:站在巨人肩上
      於右任:救國濟民一草聖
      羅家倫:儒將風流
      蒙文通:“通”與“不通”
      曾昭掄:學痴生前事
      第二篇:浮沉人世,幾多喟
      梁啟超:亦至情,亦*情
      章太炎:招君雲之端
      梁實秋:一見鐘情寫傳奇
      魯迅:卿有意,君無情
      胡適:悵見伊人墜塵土
      潘光旦:德能容,智於通
      魯迅:拒詩狂,惹麻煩
      錢穆:大師的瑕疵
      錢鍾書:文化昆侖評職稱
      於省吾:書生也好名
      羅爾綱:向死而生
      陳衡哲:纔子佳人在一身
      周一良:條條大路通羅馬
      施蟄存:寶劍贈壯士
      向達:耿介孤傲一書生
      周作人:亂世功過任人評
      楊絳:人生邊上的烤火人
      魯迅兄弟:失和雙子座
      魯迅與林語堂:其即其離,皆出自然
      季羨林與胡適:與君交,如沐春風
      第三篇:魏晉遺風,今猶在
      劉師培:國學鳳凰
      劉文典:民國狂人
      熊十力:食裡有乾坤
      葉德輝:好書如**
      黃侃:亦莊亦諧真醇儒
      林損:恃纔老學究
      錢鍾書:人謂我狂,不知我狷
      梁漱溟:*後的儒家
      聞一多:何妨一下樓主人
      金嶽霖:名士風度
      束星北:知識分子中的“騎士”
      葉公超:還是文人*自由
      丁文江:賽先生的怪門徒
      牟宗三:狂者氣像
      吳稚暉:亦正亦邪*文人
      胡適:逢壽辰,作悼詞
      王蘧常:是章草,非章草
      徐復觀:老夫聊發少年狂
      第四篇:背影已逝,不可追
      王國維:*是人間留不住
      李叔同:一輪明月耀天心
      阿炳:道在民間
      陳寅恪:永遠目光如炬
      錢穆:為往聖繼*學
      蔡元培:行大事不拘小節
      孫楷第:抱恨而逝隻為書
      胡適:不降志,不辱身
      馬一浮:自建生壙的大師
      瀋從文:寂寞的文學天纔
      林庚:*後一課
      曹禺:天真歲月不忍欺
      梁思成:永遠的困惑
      臺靜農:處濁世亦仙
      林語堂:半字哲學度一生
      後記
    • 梁漱溟與陳淑芬的婚禮雖然舉行得十分熱鬧,但 婚後卻不怎麼幸福。
      梁漱溟是個社會責任感很強、做事頗為認真的人。他 一旦投身事業和工作, 很少顧及家庭。正像他在《寄寬恕兩兒書》中所說: “我不謀溫飽,不謀家 室。”他太鐘情於事業,必然冷落陳淑芬。對此陳淑 芬想法頗多。此外,家 中事情都落在陳淑芬身上,也使陳感到很喫力。陳淑 芬的脾氣大,一遇不順 的事就愛發火,而且很難說通。陳淑芬的脾氣不好, 梁漱溟*為反感,也很 難容忍。因而,兩人時常為瑣事發生摩擦。
      對於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梁漱溟不是很滿意。
      1980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 授艾愷訪問梁漱溟,問及他與陳淑芬的婚姻時,梁漱 溟搖頭說:“妻子的個性 是如此好強,結果是……唉!唉!唉!”在談話中, 梁漱溟還向艾愷教授透露 了當年他與陳淑芬結婚時,陳淑芬未向他和媒人、記 者講出真實年齡。陳淑芬 女士當時已經47歲,但月老牽線時,隱瞞了陳女士的 真實年齡,說是40歲。
      陳淑芬個性強,脾氣暴躁,成為梁漱溟的夫人後 ,有時在公眾場合仍不 大講禮儀,這令梁漱溟很是尷尬。有一次,梁漱溟和 他的朋友——“性格古 怪的德國音樂家衛西琴”交談,談到女人,梁漱溟說 女人不是創造者,是創 造創造者,他認為年輕的女人,其身體和責任就是生 育。誰知這話惹惱了陳 淑芬,當場讓梁漱溟下不了臺。“在父親的生活裡, 家庭生活始終不重要, 無論是**個或第二個配偶都不重要。我料想,如果 他回顧一生,會對她們 兩人覺得歉然。”次子梁培恕如是說。
      兩任太太比較起來,梁漱溟似乎*懷念發妻黃靖 賢,耄耋之年寫《紀 念先妻黃靖賢》,認為“隻有她配做自己的妻子”。
      盡管梁漱溟對後來這次 婚姻不太滿意,但他還是很感激陳淑芬,因為陳淑芬 是在他*困難的時候與 他結婚的,陪伴他從中年進入耄耋之年,並為他作出 了很大的犧牲。也正因 此,當陳淑芬於1979年去世時,梁漱溟親自為她誦經 守靈。梁漱溟的弟子胡 應漢結婚,梁書條幅贈之:“男女居室,西人言愛, 中國主敬,敬則愛斯久 矣。”“敬”是中國傳統禮儀和文化的概念,這“敬 ”裡有夫妻平等、舉案齊 眉、相濡以沫的內涵。或許這話*能代表梁漱溟的婚 姻觀。
      梁漱溟說,所謂“人生態度”,是指人日常生活 的傾向,往深裡講, 它屬於哲學的範疇。中國人喜歡將人生態度分為“出 世”與“入世”,梁漱 溟認為這樣分太籠統。他將人生態度分為三種。** 種叫“逐求”,持這種 人生態度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追逐不已,如飲食、宴安 、名譽、聲色貨利等, 一方面受趣味引誘,一方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於 苦樂中。第二種人生 態度叫“厭離”,持這種人生態度的人有一個特點, 即能夠回轉頭來反看自 己。當這種人回過頭來冷靜地觀察生活時,即感覺人 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 飲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另 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 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 種現像,*促使人覺得 人生太無意義。如是,乃產生一種厭離人世的態度。
      第三種人生態度叫“鄭 重”,持這種人生態度的人一方面自覺地聽其生命之 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 理耳;另一方面自覺地盡力去生活,將全副精神照顧 當下。
      梁漱溟先生指出,這三種人生態度,每種態度皆 有深淺。逐求是世俗的 道路,鄭重是道德的道路,而厭離則是宗教的道路。
      西方人向外用力,兩眼 直向前看,追求物質享受,是逐求的人生態度。印度 人注重宗教生活,屬厭 離的人生態度。中國人強調“正心誠意”“慎獨”“ 忠恕”“仁義”,屬於鄭 重的人生態度。三者比較而言,當以逐求態度為較淺 ,以鄭重與厭離二者相 較,則鄭重較難。逐求與厭離這兩條路同樣背離了人 類的本性。人類的本性 不是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馳逐於外,也不是清靜 自守,人類的本性是很 自然很條順很活潑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所以,逐求 與厭離這兩條路都是不 對的,都是不合理的人生態度。
      梁漱溟先生推崇的是中國傳統儒家的鄭重的人生 態度。他說,從逐求態 度進步、轉變到鄭重態度自然也有可能,但那是很不 容易的。普通人都是由 逐求態度折到厭離態度,從厭離態度再轉入鄭重態度 。宋明理學大家大多如 此,所謂出入儒釋,都是經過厭離生活,然後歸來盡 力於當下生活。
      我以為,梁先生的這個觀點是很重要的。以此我 們就能解釋歷**許 多人的“**之舉”,譬如弘一法師李叔同。他在經 歷了生命輝煌、藝術創 造**之後,卻突然於39歲時拋家舍業,前往杭州虎 跑寺削發為僧。與李叔 同不同的是,梁漱溟雖然一度也想出家做和尚,但他 到底是入了儒家,成為 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並被世人譽為“中 國*後一位儒家(大 儒)”,而這一切,顯然得益於他智慧而又藝術的人 生態度。
      P152-15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