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如怨如慕(伊增埙評論雜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青春文學 -> 愛情/情感
    【市場價】
    406-588
    【優惠價】
    254-368
    【介質】 book
    【ISBN】97875130457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45759
    • 作者:伊增埙
    • 頁數:248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8千字
    • 《如怨如慕(伊增埙評論雜文集)》是過去出書的延續。過去的兩本曲藝評論雜文集《餘音裊裊》(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和《不*如縷》(文聯出版社,2014),意思是雖然老了,還想發聲,而且一直堅持。這次書名《如怨如慕》,意思是有追求但也有不滿、批評。《如怨如慕》三個板塊的簡介:
      (一)憶成長敘晚景意思是少年與老年兩頭的真實面貌——兩頭真。
      (二)惑中悟風中行意為概括自己40餘年在軍隊從事文化工作的經歷。
      (三)務三立置三評這一塊是2011年後的幾篇有關曲藝的文章,同過去的兩本書同一個主題,即新世紀的鼓曲探求。所謂“三立”,即做了有建設性的三件事,已公開發表或編書;
      所謂三評,即對基層文化館、曲藝書刊、曲藝票友的三篇評論。
    • 《如怨如慕(伊增埙評論雜文集)》共分三個板塊 :“夙初興 夜不寐”中有作者早年身世的回憶,以 及離休生活隨筆,抒發了少年和老年的情感心態;“ 惑與悟 風中行”各篇,是作者在軍旅生涯中不同崗 位的剪影,透露出時代變化中的復雜心情;“強弩末 意未盡”是作者另兩本雜文集《餘音裊裊》《不絕 如縷》的續篇,是有關振興鼓曲文化,維護群眾文化 權益的評論。既可作為茶餘飯後的案頭文學讀物,亦 可作為研究當代民間俗曲文化發展的參考資料。
    • **輯 夙初興 夜不寐
      一 我從這裡走來
      先祖、墳茔與老家
      永遠難忘胡同風情
      傳統與時尚的融合
      房產、生計與交往
      兒女長大 風波迭起
      革命潮流中失控的家
      二 光景宛如昨
      ——早年音樂生活雜憶五篇
      小序
      第一篇 舊夢
      第二篇 萌動
      第三篇 陽光
      第四篇 反刍
      第五篇 異域
      潮漲汐落 放歌晴空
      三 同窗雜記
      白雲悠悠 鴿哨陣陣
      迎新絮語
      秦皇島之旅
      密雲紀行
      四 敝帚自珍
      伊姓探源辨
      讀書與走路
      溫故知新
      名可名 **名
      發昏手記
      女兒學齡文集的編輯說明
      示兒
      持家守則
      平民情懷
      舟山行
      老有所樂的歌詠大會
      第二輯 惑與悟 風中了
      一 文藝兵和“鐵路線”
      二 求仁得仁乎
      ——一段舊案的尋蹤和思考
      引子
      “海隊”的旗幟與韓笑的追求
      “兩條路線鬥爭”和以人劃線
      危險的執著踫在紀律鐵壁上
      關於“抵制”“議論”“反江青”
      試析《韓笑詩文集》中有關的自述
      韓笑案情的聯想
      尾聲
      三 那時的嚴酷與溫情
      ——回憶年業餘演出隊的進京演出
      節目的準備 參演的動員
      取得成果的源泉
      紀律、責任與底線
      四 魂牽夢隨的心結——答友人
      反傾向·文化市場·權力與藝術
      五 元帥錦言采集設計中的糾結
      第三輯 強弩末 意未盡
      一 珍惜與生俱來的初心
      ——為紀念“北票聯”成立周年而作
      “北票聯”宗旨的依據和基礎
      對“北票聯”踐行宗旨的回應
      堅守初心 克難前行
      二 厚今續古 力振新風
      ——力推鼓曲曲目創新之路
      “起於青萍之末”的《新風鼓曲選集》**集
      《鼓詞新風》事功過急的挫折
      回歸“短平快”的《新風鼓曲選集》第二集
      呼喚歷史記憶的《新風鼓曲選集》第三集——抗戰題材
      新編歷史題材的《新風鼓曲選集》第四集
      屢戰屢挫之後的感喟
      三 “作嫁”公益的期望
      ——《蕉雪堂曲文集》正式出版的餘波
      《蕉雪堂曲文集》正式出版的背景
      為《蕉雪堂曲文集》正式出版所經辦的大事
      “作嫁”“公益”“期望”的解讀
      四 傳播**傳統作品的幾個問題
      ——與《曲藝》雜志“四時賦”專欄商榷
      民間藝術範疇的界定
      注意意識形態的屬性
      關於文字錯訛
      關於繫列曲目的源頭和全貌
      關於作品的署名
      五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群眾文化權益求索紀實
      “重現”的又一次造假
      “一直堅持”的水分
      “非遺”工作的“提前量”
      “經三年努力”速成的岔曲集
      “被參考”“被借鋻”“被引用”
      “利國利民”與“極具價值”
      岔曲的希望與“北票聯”的“躺*”
      糾錯之難,難於上青天
      上升到***文獻的層面
      我的認識和心得
      後記
    • 我從這裡走來 先祖、墳茔與老家 我在1949年3月離家時還不滿18歲,那時父母大 概以為,沒必要給野馬一樣亂跑的男孩子講什麼家世 。但三十年後我回到北京,父親已經辭世,母親也衰 老得不能詳說往事了。後來見到大姐、三姐,偶爾談 到,也不過一鱗半爪。現家族中年長者均已不在,尚 知家世者僅餘我一人,我所知道的,雖大多是少年的 經歷見聞,並不完整繫統,但任其泯滅亦不應該。我 已暮年,人事無常,及時寫成文字,對祖先對後代都 是一種交代。
      窮本溯源,我們這個伊姓是滿族,族姓伊爾根覺 羅,屬正藍旗。高祖父成珠堂、曾祖父恩仲華,“燒 包袱”祭奠時寫的是“成府君”“恩府君”。我們這 個伊姓自何年落在北京,住過多少代,已經弄不清楚 ,據說本有族譜,庚子之亂,毀於兵燹。北京的祖墳 在小郊亭(今大北窯附近),小時隨父母上墳,父親指 著當中的大墳頭說,這裡埋著進關時帶來的幾個大壇 子,裝的是先祖遺骨。左右兩列各三四個墳頭,父親 是怎樣說的,則都忘記了。墳頭所在的一小片田產是 我家的,有四五畝,由一戶姓楊的農民種著,無地租 ,以看墳為報。每次上墳燒完紙,父母親就帶我們去 楊家略事休息,大人們談談老輩的交往,談談與看墳 有關的事,我們小孩子則到處亂跑,大開眼界,印像 *深的是楊家款待的豐盛的農家飯,炒雞蛋竟裝了大 半盆!那規模可能也是我們之間關繫的一種說明。
      在可考的先祖中,**位是高祖父成珠堂,據說 他家道貧窮,曾賣豆芽為生(落魄的八旗子弟?),成 珠堂的獨子,我的曾祖父恩仲華,生於1859年(咸豐 八年),自幼苦讀詩書,在他十五六歲時,適逢洋務 運動高潮,不知成珠堂是走投無路,還是高瞻遠矚, 競把恩仲華送進了同文館。此館是直屬**衙門的培 養外語譯員的學校,那時的政治取向、社會風氣與今 日大相徑庭,富貴人家子弟多不屑與“夷”交往,故 入學者寥寥;當局為廣招人纔,制定了優惠窮學生的 政策:凡錄取的,學雜全免,每月還發幾弔零用錢。
      恩仲華學了幾年不得而知,按十載寒窗計,學而優則 仕,大概1884年前後,他就以舉人或進士出身從事外 事工作了。他是學德文的,曾出任大清國駐德國公使 館參贊。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他曾與德軍進行 過交涉,庇護一方有功,地方士紳們送了一塊大匾, 上書四字“群情感義”,解放前這塊匾一直在家裡掛 著。
      按滿族習俗,我應稱曾祖父恩仲華、曾祖母何佳 氏為“老祖”。老祖的長女、三女均已無考,次子特 克慎(1878—1904),是我的爺爺;四子特登額(1882 ?—1930?),應稱他四爺爺。恩仲華的經歷對下一 代有重要影響,爺爺特克慎通曉德文,並專攻船舶水 利,曾任東北的渾河水利局局長,他的像片是有頂戴 花翎的。我小時曾看見過家中保存的挖泥船的機械圖 紙,畫得很精細,花字母的外文也寫得很漂亮,據說 都是爺爺的遺物。但爺爺短壽,二十六歲時因病去世 了,祖母——我們稱太太——年輕守寡,撫養剛剛四 歲的父親,直到長大成人。四爺爺也做過小官,什麼 官弄不清,他一妻一妾,子女眾多。在小牌坊胡同3 號的老家,男女老祖帶著兩房子媳,享受了幾年四世 同堂之樂。
      父親伊紹華,字肇翔,號郁周,1900年生。小時 讀的是私塾自不待說,後來讀過商科學校,大概相當 於現在的中專。他舊學新學都學過皮毛,引經據典, 打燈謎,對對子,寫打油詩都來得;懂一點中醫,家 人頭疼腦熱時令病,都是他來開藥方;他還能說一點 純英音的英語。母親吳慧芙,1901年生,屬蒙軍旗, 幼年在家曾讀書識字,長大讀過一個女子職業學校, 學的是編織手工之類。我曾見過她的一張畢業班合影 ,一律剪發,身穿寬袖圓襟短衫和長裙,已是**拋 棄滿族服飾了。
      P3-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