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忍鼕花的黃昏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其它
    【市場價】
    129-187
    【優惠價】
    81-117
    【介質】 book
    【ISBN】97875339332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浙江文藝
    • ISBN:9787533933272
    • 作者:江離
    • 頁數:107
    • 出版日期:2012-01-01
    • 印刷日期:2012-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江離,本名呂群峰,1978年生,浙江嘉興人,於浙江大學求學六年半。曾獲“劉麗安詩歌獎”(2010年)。現居杭州。
      《忍鼕花的黃昏》是其詩歌、評論集,收錄《老婦人的鐘表》、《復述》、《1662年的雪》、《一個惡棍的生死信札——給桑克》、《幾何學——給蔡天新》、《南歌子》、《316號房間》、《回憶錄》、《在海邊》、《祝福——給胡人》、《在別處》、《旅行者的房間》等作品。
    • 《忍鼕花的黃昏》是曾獲“劉麗安詩歌獎”的江離。 《忍鼕花的黃昏》收錄《祝福——給胡人》、《在別處》、《旅行者的 房間》、《寒冷的光線》、《關於雨的爭論》、《麥田裡的孩子們》、《自 在的方式》、《個人史》、《紀念米沃什》、《頌歌》、《靜物》、《一首 樸素的詩——給飛廉》等由其創作的詩歌、評論作品。
    • 幾何學(2002,11首)
      尋訪
      節奏
      貝殼
      石頭
      遠離
      老婦人的鐘表
      復述
      1662年的雪
      一個惡棍的生死信札——給桑克
      幾何學——給蔡天新
      南歌子
      回憶錄(2003,11首)
      316號房間
      回憶錄
      在海邊
      祝福——給胡人
      在別處
      旅行者的房間
      寒冷的光線
      關於雨的爭論
      麥田裡的孩子們
      自在的方式
      個人史
      鹿群(2004.2005,10首)
      紀念米沃什
      頌歌
      靜物
      一首樸素的詩——給飛廉
      當我們都回去
      界線
      雨後
      日落
      黎明
      鹿群
      不 朽(2006—2007,7首)
      自我
      愛之後的愛
      野馬——給慶東
      不朽
      阿拉比集市
      論月亮——致於堅
      不確定的群山——給古蕩
      非同尋常的晚禱(2008—2011,6首)
      小營街,一種風景
      *後的庇護所——給張道通
      為王煜宏的畫而作
      宴席之間
      沙灘上的光芒
      非同尋常的晚禱
      評論
      胡桑:界限上的旅行者、回憶錄與幾何學——論江離
      訪談
      木朵,江離:詩歌所勾勒的自我的邊界
    • 對父親的記憶在江離詩歌中幾乎可以構成一個母題。在《阿拉比集市》 中,他就寫過父親與自己的出走之間的關繫,雖然這首詩其實在*為集中地 探討一首詩的形成過程。然而,這首詩的另一個隱秘主題也許是探討語言形 式與記憶的關繫。出走後的詩人,跳上一輛汽車遠去,卻迅即發現了“記憶 的後視鏡”。尤其在《回憶錄》裡,記憶(“父親死了”)居於核心位置。“ 不是真的”這句詩的反復出現則意在修復、召喚、拯救記憶。同時,詩歌也 在處理記憶、他人、孤獨的關繫。父親的死(已經成為記憶),將詩人拋入了 人群:“每天晚上/我都出去,和一大群人在一起”,同時也將詩人拋入了 孤獨:“將我拋得*遠的寂寥”。詩歌在人群與孤獨之間遊弋(雖然江離的 某些詩歌表明,詩人會被孤獨俘獲),*終,大部分空間卻被記憶所占據。
      記憶意味著苦難與希望、痛苦與快樂、迷茫與信念的並存。每一門語言 保存著一個種族*幽深、普遍、永恆的心靈痕跡,記憶是這些痕跡的另一名 字。回到傳統、回到普遍心靈,這是來自詩歌內部的一道命令。江離寫過各 種記憶:“記憶的地圖”(《一個惡棍的生死信札》),“我們的記憶/會忘 掉這些不幸”(《祝福》),“對於秩序的記憶”(《界線》),“記憶的後視 鏡”(《阿拉比集市》)。有時候,他寫到“冷落的記憶”,另一些時候則寫 到“溫暖的記憶”(《為王煜宏的畫而作》)。江離為記憶在當代的衰敗而憂 傷,也對記憶的復興懷抱著輕盈的希望。
      具備記憶深度的詩歌纔能夠代表一個時代。但是,代表時代的詩人往往 是一個危險人物,他總是孤*而堅定地“拒*一個時代的常識”。“代表他 的時代的人可能會反對他的時代為人們所廣泛接受的信仰”(艾略特《哲人 歌德》),比如,江離經常隱約反對的當今“信仰”:**化、城市化、消 費主義、技術理性,等等。因而,忠實於記憶和普遍心靈的詩人,往往顯得 孤獨。而越是孤獨的詩人,越懂得回歸記憶和傳統的緊迫和必然。
      除了童年的鄉村記憶、對父親的記憶、與生俱來的切近的江南文化記憶 ,江離的詩裡還會出現許多西方的文化記憶。比如他經常寫到一個哲學人物 :帕斯卡爾。在個別處,這些文化記憶顯得累贅和不合時宜。但多數情況下 ,它們卻排布成群星,互相呼應,豐富著一門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在《 論月亮》中,江離就明確表達過語言與記憶之間相互豐盈的關繫:“這正如 千江月、李白月、杜甫月、東坡月/使貧血的月亮在今夜如此圓潤。”然而 ,在江離看來,*為隱秘、深沉的記憶,是**這些記憶之上的“對於秩序 的記憶”,借以澄清並形成內心生活的記憶。“你仍感到身上停止的童年/ 永不停息。”(《小營街,一種風景》)記憶總是會不斷到來,並且要求詩人 命名,為記憶賦予形式。
      四 在前面對形式的輕微詆毀之後,為形式辯護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回憶 錄》中,江離寫過一句詩:“那種支撐著我/又將我拋得*遠的寂寥/像降 落在身體內部的一場大雪,凍結了/鳥獸們的活動”,它覆蓋事物,又賦予 事物以新的形狀。在他筆下,“雪”是頻繁到來的事物,幾乎是詩歌形式的 隱喻,一種寧靜、普遍、內斂的形式,這便是江離詩歌_的形式感。一個* 真實的世界是在現實的風暴之後出現的寧靜和澄澈,是暴風雪之後留在大地 上的雪,它使萬物恢復秩序: 風雪過後,我把房屋搬到山頂 每天晚上漫步,在這些藍色和白色的 星球中間,它們緩慢地移動 像駝隊在沙漠,像一個樹林裡 我們從來沒有訪問過的古老種類 衰老的橘紅色,一個我們不再熟悉的鄰人 離開了這裡,我感到擔心,這也是多餘的。
      在我的筆記本上,我忠實地記錄下 這些誕生、死亡 和兩者之間微妙的平衡 似乎存在著一種結構:它們中的每一個 都在另一個之中,孤單 必須成為*大的友誼的一部分 為了永恆,就必須把時間再次分割 在我的房間內,混亂的桌椅 恰好構成對清晰的另一種表達。
      這首《幾何學》在江離的詩歌中具有突出的位置。雖然詩歌開始於“風 雪”,一種強力而喧囂的事物,但緊接著,詩歌迅即轉入寧靜、沉思的語調 。整首詩處在“微妙的平衡”之中。全詩貫穿著一個孤獨的聲音,卻又渴望 “成為*大的友誼的一部分”。詩人勇於面對現實的混亂,卻又能輕易地澄 清混亂。這樣的智慧不可能由平庸的辯證法制造出來,它來自詩人內在強大 的形式感。詩歌的題目《幾何學》是值得注意的。幾何學作為對事物的提煉 和構形,是一種**感性與日常的形式,其抽像性和虛構性卻又不及純粹的 數學,它處在敏感與抽像的邊界上。“幾何學”是江離詩歌形式的隱喻,它 猶如一隻詩人用來凝聚混沌生活的玻璃器皿,本身卻又是無比清澈的。
      在原初的意義上,詩歌被視為一種形式的產出。在古希臘語中,“詩” 的詞源就是“產出”、“制作”。而“產出”的過程和手段被稱為“技藝” 。所以,詩歌是一種語言的技藝。通過語言的技藝,晦暗、無形的經驗被賦 予形狀,從而產生或制作出詩歌。“詩人是一名制作者,而不是傳播者。詩 人探索總體經驗並為之塑形,把它們統一起來,賦予一定的形式,這就是詩 ”(布魯克斯《精致的甕》)。詩歌通過語言形式完成自己,它塑造經驗和精 神生活,啟示一個*為本真的世界。詩歌必定依賴於形式的創造。隻有形式 纔能為不可見事物和經驗賦予形狀。有些作品能夠成功,有些卻失敗了。那 些失敗的作品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是由於缺乏契合於自身的形式。另有 一些作品寫得混亂晦澀、語無倫次,很大程度上也應歸結於詩人無法尋找到 駕馭語言和經驗的形式而無法使它們清晰起來。
      形式要求**生活表像的混亂,阻止詩歌屈服於現實的威力。形式證明 了詩歌是“對生活的命題”(史蒂文斯《徐緩篇》),它是一門關於可能性和 自由的藝術。詩歌從來就不滿足於日常經驗的轉述,而試圖持續深入人類普 遍而又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現實本身蕪雜而混亂,形式則是人與現實、 自然交往的媒介。“形式就是對混亂和虛無的永恆的反抗。寫作是一種持久 不變的抗爭,試圖將盡可能多的現實的元素翻譯成形式”(蕾切爾-伯加希《 米沃什訪談》)。
      江離的詩歌節制而內斂,具有形式上的平衡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 江離是一個頑固的形式主義者。他在《阿拉比集市》裡就批評過以形式本身 為目的的語言遊戲:“可一首詩能將我們帶到哪裡?/它生產著觀念,變換 著花招/它在享受過程的快感中取消了目的。”形式往往會變成一個險惡的 陷阱,尤其是在缺少與精神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形式很容易蛻變為一種“在 享受過程的快感中取消了目的”的語言遊戲,就像失去堤壩的水流,將毫無 限制地漫溢。在強調形式的時候,必須使語言與存在握手言和。隻有在詩人 強大精神和存在感的保證下,探索詩歌的形式纔是合適的。任何越界的語言 民主化或無政府主義都隻是一個早已從內部潰散了的語言政體。P82-8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