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蘇東坡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作品集
    【市場價】
    161-235
    【優惠價】
    101-147
    【介質】 book
    【ISBN】97878008098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群言
    • ISBN:9787800809866
    • 作者:林語堂
    • 頁數:276
    • 出版日期:2010-07-01
    • 印刷日期:2010-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2
    • 印次:2
    • 字數:276千字
    • 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一位吾國吾民始終在心的國學大師,一位大江東去浪淘不盡的豪情詩人。相似的心靈是靈魂的轉世。看東坡光風霽月,渡危抓機,從容應對;聽林語東坡,顯中國智慧!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具有多面性天纔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將蘇東坡豪放不羈、灑脫飄逸的風采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 蘇東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 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豁達開朗的性格,他智能優異,心靈更是天真 無邪。在纔俊輩出的北宋年間,東坡先生的詩、文、詞、書、畫均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水平,他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纔。 本書可謂是國學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長篇傳 記開標立範之作。林語堂先生認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蘇東坡,正是因為 他了解蘇東坡;他了解蘇東坡,正是因為他喜歡蘇東坡。在本書中,林語 堂會為您講述一個不一樣的蘇東坡,一個與世人眼中不同的蘇東坡,一個 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的蘇東坡,一個雖累遭打擊而樂觀情 懷不變的蘇東坡。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 於蒼生,正是他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
    • 譯者序
      原序
      卷一 童年與青年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
       第四章 應試
       第五章 父與子
      卷二 壯年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惡行
       第十章 兩兄弟
       第十一章 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詩
       第十三章 黃樓
       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判
      卷三 老練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賦
       第十七章 瑜珈與煉丹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 太後恩寵
       第二十章 國畫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賑災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歲月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流放嶺南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終了
      附錄一 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及資料來源
    •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他父親晉京趕考。落第之後,到江淮一帶遊 歷,母親在家管教孩子。這段期間內,家中發生一件事,宋史蘇東坡的傳 記與蘇轍為他母親寫的長篇碑文裡,都有記載。母親那時正教孩子《後漢 書》。書上記載後漢時朝政不修,政權落入閹宦之手,當時書生儒士反抗 不陰不陽的小人統治。貪婪、納賄、勒索、濫捕無辜,是經常有的。因為 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監豢養的走狗小人,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競不惜冒 生命之險,上書彈劾奸黨。改革與抗議之聲,此起彼落,調查與審訊之事 ,層出不窮。當時學者與太學生輩,在朝廷聖旨頒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 ,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謀殺喪命。
      在這群正人學者之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名叫範滂,而蘇洵的 妻子正教兒子讀的就是《範滂傳》。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 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 ,出解印緩,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 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與之訣。滂白母曰:“ 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唯大人割不可 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 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 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 。時年三十三。
      小東坡抬頭望了望母親,問道:“媽,我長大之後若做範滂這樣人, 您願不願意?”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 嗎?” 東坡六歲入學。這個私塾不算小,有學童一百多人,隻有一個老師, 是個道士。蘇東坡那副*頂聰明的幼小頭腦,很快就顯露出來,在那麼多 的學童之中,蘇東坡和另外一個學生是*受老師誇獎的。那個學生是陳太 初,後來也考中科舉,但是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想求道成仙去了。陳太初 在晚年時,一直準備白晝飛升。**,他去拜訪一個朋友。朋友給他食物 金錢。他出門之後,把那食物金錢全散與窮人,自己在門外盤膝打坐,在 不食人間煙火之下,就準備脫離此紅塵擾攘的人世間。幾天之後,他呼吸 了*後一口氣就不動彈了。那位朋友叫僕人把他的尸體移走。但是當時正 是新年元旦,在一年如此吉祥的日子,僕人們不願去搬運尸體。但是死人 說了話:“沒關繫,我可以自己搬運。”他立起身來,自己走到野外,在 一個*為舒適的地方死去。這就是一般道家修煉之士所謂的“白晝飛升” 。
      幼年時,蘇東坡在讀書之外,富有多方面的興趣。下學之後,他就回 家往鳥巢裡窺探。他母親已經嚴格告誡東坡與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鳥雀 。因此之故,數年之後,鳥雀知道在庭園裡不會受害,有的就在庭園的樹 枝上做巢,低得孩子們都可以望得見。有一隻羽毛極其美麗鮮艷的小鳥, 一連數日到他家的庭園去,蘇東坡對這隻小鳥記得特別清楚。
      有時,有官員經過眉山鎮,到蘇家拜訪,因為東坡的叔叔已經做了官 。家裡於是忙亂一陣,使女就光著腳各處跑,到菜園去摘菜、宰雞,好治 筵席待客。這種情形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東坡和堂兄妹等常在母親身邊玩耍。他和弟弟轍也常到村中去趕集, 或是在菜園中掘土。**,孩子們掘出來一塊美麗的石板,既晶瑩光澤, 又有精美的綠色條紋。他們敲擊之下,發出清脆金屬之聲。他們想用做硯 臺,**合用。硯臺必須用一種有氣孔的特別石頭,要善於吸收潮濕,並 且善於保存潮濕。這種好硯臺對書法藝術十分重要。一個上品硯臺往往為 文人視為至寶。好硯臺是文人書桌上的重要物品,因為文人**大半的生 活都與之有密切關繫。父親給孩子一個硯臺,他必須保存直到長大成人, 他還要在硯臺上刻上特別的詞句,祝將來文名大噪。
      據有些文字記載,蘇東坡十歲時,已經能寫出出奇的詩句。在他那篇 《黠鼠賦》裡,我們找到了兩句。這篇短文字是描寫一個狡猾的小老鼠, 掉入一個瓦甕裡,假裝已死,等把甕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這樣把人欺 騙過。大約也正在此時,他的老師正讀一篇長詩,詩裡描寫當時朝廷上一 群**的學者。蘇東坡這個幼小的學童在老師肩膊後面往前窺探了一下, 就開始問到與他們有關的問題。他們都是中國歷**的名人,因為在蘇東 坡的童年,中國是在宋朝*賢明的君主統治之下,他極力獎勵文學藝術。
      **太平無事,中國北方與西北的遊牧民族,如金、遼、西夏,這些部落 蠻族本來常為患中國,這時也與宋朝相安無事。在這樣朝廷之下,賢良之 臣在位,若干文纔傑出的人士都受到恩寵,侍奉皇帝,點綴升平。正是在 這個時候,幼童蘇東坡**聽到歐陽修、範仲淹等人的大名,當下深受鼓 舞。幸好在這位大詩人的童年生活裡,我們還有這些對他將來嶄露頭角的 預示。雖然蘇東坡記載了不少他成年時代做的夢和夢中未完成的詩句,可 是還沒有什麼無心流露的話,供現代的傳記作家使之與解釋、直覺、狂想 相結合,而捏造出東坡這位詩人下意識中神經病的結構形態。蘇東坡倒絲 毫沒提到尿布和便秘等事呢。
      蘇東坡十一歲時,進入中等學校,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 學生必須讀經史詩文,經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在班上背誦時,學生 必須背向老師而立,以免偷看敞開在老師桌子上的文章。肯發憤努力的學 生則把歷史書上的文字整篇背過。背書時不僅僅注重文章的內容、知識, 連文字措詞也不可忽略,因為做文章用的詞彙就是從此學來的。用**的 詞語與典故而不明言其來源出處,飽學之士讀來,便有高雅不凡之樂。這 是一種癖好相投者的共用語言。讀者對作者之能寫此等文章,心懷敬佩, 自己讀之而能了解,亦因此沾沾自喜。作者與讀者所獲得的快樂,是由觀 念的暗示與觀念的聯想而來,此種暗示比明白直說*為有力動人,因為一 語道破,暗示的魅力便渺不可得矣。
      這種背誦記憶實在是艱難而費力的苦事。傳統的老方法則是要學生背 一整本書,書未加標點,要學生予以標點,用以測驗學生是否**了解。
      *努力苦讀的學生竟會將經書和正史抄寫一遍。蘇東坡讀書時也是用這種 方法。若對中國詩文樸質的經典,以及正史中常見的名稱故事暗喻等典故 ,稍加思索,這種讀書方法,自有其優點。因為將一本書逐字抄寫之後, 對那本書所知的深刻,*非僅僅閱讀多次所能比。這樣用功方法,對蘇東 坡的將來大有好處,因為每當他向皇帝進諫或替皇帝草擬聖旨之際,或在 引用歷史往例之時,他*不會茫無頭緒,就如同現代律師之引用判例一般 。再者,在抄書之時,他正好可以練習書法。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此種抄寫工作自不可免,但是在蘇東坡時,書籍 的印刷早已約有百年之久。膠泥活字印刷術是由一個普通商人畢升所發明 的。方法是把一種特別的膠泥做成單個的字,字刻好之後,膠泥變硬,然 後把這些字擺在塗有一層樹膠的金屬盤子上,字板按行排好之後,將膠加 熱,用一片平正的金屬板壓在那些排好的字板上,使各字面**平正。印 書完畢之後,再將樹膠加熱,各字板便從金屬盤上很容易脫落下來,予以 清洗,下次再用。
      蘇東坡與弟弟蘇轍正在這樣熟讀大量的文學經典之時,他父親趕考鎩 羽而歸。當時的科舉考試有其固定的規矩形式。就像現代的哲學博士論文 一樣。當年那種考試,要符合某些標準,須要下過某種苦工夫,要有記住 事實的好記憶力,當然還要一般正常的智力。智力與創造力過高時,對考 中反是障礙,並非有利。好多有纔氣的作家,像詞人秦少遊,竟爾一直考 不中。蘇洵的失敗,其弱點十之八九在作詩上。詩的考試,須要有相當的 藝術的雅趣,措詞相當的精巧工穩,而蘇洵則主要重視思想觀念。因為讀 書人除去教書之外,仕途是**的榮耀成功之路,父親名落孫山而歸,必 然是懊惱頹喪的。
      晚輩高聲朗讀經典,老輩倚床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 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者 讀經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後來蘇東坡都那樣倚床聽兒子 讀書,現在蘇洵也同樣倚床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著 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射了*後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仿佛搭 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 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了希望,受傷的榮譽心便不藥而愈。這時兩個 年輕的兒子,在熟記經史,在**的書法上,恐怕已經勝過乃父,而雛風 清於老鳳聲了。後來,蘇東坡的一個學生曾經說,蘇洵天賦較高,但是為 人子的蘇東坡,在學術思想上,卻比他父親*淵博。蘇洵對功名並未** 死心,自己雖未能考中,若因此對兒子高中還不能堅信不疑,那他纔是天 下一大痴獃呢。說這話並非對做父親的有何不敬,因為他以純粹而雅正的 文體教兒子,教兒子深研史書為政之法,乃至**盛衰隆替之道,我們並 非不知。
      對蘇東坡萬幸的是,他父親一向堅持文章的淳樸風格,力誡當時流行 的華美靡麗的習氣。因為後來年輕的學子晉京趕考之時,禮部尚書與禮部 主試歐陽修,都決心發動一項改革文風運動,便借著那個機會,把隻耽溺 於雕琢文句賣弄詞藻的華美靡麗之文的舉子,全不錄取。所謂華美靡麗的 風格,可以說就是堆砌艱深難解之詞藻與晦澀罕見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在此等文章裡,很難找到一兩行樸質自然的句子。*忌諱指物直稱其名 ,*怕句子樸質無華。蘇東坡稱這種炫耀浮華的文章裡構句用字各自為政 ,置全篇效果於不顧,如演戲開場日,項臂各掛華麗珠寶的老嫗一樣。
      這個家庭的氣氛,正適於富有文學天纔的青年的發育。各種圖書插列 滿架。祖父現在與以前大不相同了,因為次子已官居造務監裁,為父者也 曾蒙恩封贈為“大理評事”。此等官爵**是榮譽性的,主要好處是使別 的官員便於稱呼。有時似乎是求得這麼一個官銜刻在墓志銘上,這一生纔 不白過——等於說一個人若不生而為士紳,至少盼望死得像個士紳。若不 幸趕巧死得太早,還沒來得及獲得此一榮耀,死後還有一種方便辦法,可 以獲得身後贈予的頭銜。其實在宋朝,甚至朝廷正式官員,其職銜與真正 職務也無多大關繫。讀者看蘇家的墓志銘,很容易誤以為蘇東坡的祖父曾 任大理評事,甚至做過太傅,而且誤以為他父親也做過太子太傅——其實 這些榮耀頭銜都是蘇轍做門下侍郎時朝廷頒贈的。蘇東坡這時有個叔父做 官,兩個姑母也是嫁給做官的。因此他祖父和外祖父都擁有官銜,一個是 榮譽的,另一個是實際的,剛纔已經說過。
      在蘇家,和東坡一齊長大一齊讀書而將來也與他關繫*密切的,就是 他弟弟轍,字子由。他們兄弟之間的友愛與以後順逆榮枯過程中深厚的手 足之情,是蘇東坡這個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兄弟二人憂傷時相慰藉,患 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於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國 倫理道德之邦,兄弟間似此友愛之美,也是迥不尋常的。蘇子由生來的氣 質是恬靜冷淡,穩健而實際,在官場上競爾比兄長得意,官位*高。雖然 二人有關政治的意見相同,宦海浮沉的榮枯相同,子由冷靜而機敏,每向 兄長忠言規勸,兄長頗為受益。也許他不像兄長那麼倔強任性;也許因為 他不像兄長那麼纔氣煥發,不那麼名氣非凡,因而在政敵眼裡不那麼危險 可怕。現在二人在家讀書時,東坡對弟弟不但是同學,而且是良師。他寫 的一首詩裡說:“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
      ”子由也在兄長的墓志銘上說:“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 則師。” 走筆至此,正好說明一下三蘇的名字。根據古俗,一個中國讀書人有 幾個名字。除去姓外,一個正式名字,在書信裡簽名,在官家文書上簽名 ,都要用此名字。另外有一個字,供友人口頭與文字上稱呼之用。普通對 一個人禮貌相稱時,是稱字而不提姓,後面綴以“先生”一詞。此外,有 些學者文人還另起雅號,作為書齋的名稱,也常在印章上用,此等雅號一 旦出名之後,人也往往以此名相稱。還有人出了文集詩集,而別人也有以 此書名稱呼他的。另外有人身登要職,全國知名,人也以他故鄉之名相稱 的。如曾湘鄉,袁項城便是。
      老蘇名詢,字明允,號老泉,老泉是因他家鄉祖茔而得名。長子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這個號是自“東坡居士”而來,“東坡居士”是他謫 居黃州時自己起的,以後,以至**,他就以東坡為世人所知了。中國的 史書上每以“東坡’’稱他而不冠以姓,或稱東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時以 謚法名之,而為《蘇文忠公全集》,宋孝宗在東坡去世後六十年,贈以“ 文忠公”謚法。文評家往往以他故鄉名稱而稱他為“蘇眉州”。小蘇名轍 ,字子由,晚年隱居,自稱“穎濱遺老”,因而有人稱他為“蘇穎濱”。
      有時又因其文集為《欒城文集》而稱之為“蘇欒城”。欒城距北平以南之 正定甚近,蘇姓遠祖二百年前,是自欒城遷至眉州的。
      一個文人有那麼多名字,對研究中國歷史者頗以為難,蘇東坡在世時 ,當時至少有八人同叫“夢得”,意思是在母親懷孕前,都曾夢到在夢中 得了兒子。
      東坡在十六歲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家和他母親的娘家關 繫緊張起來,也使他父親的性格因而略見一斑。事情是,蘇東坡的父親把 東坡的姐姐許配給東坡外婆家東坡的一個表兄,在中**庭裡這是常有的 。而今去古已遠,我們無法知道詳情,但是新娘在程家並不快樂,也許她 受程家人折磨,總之,不久去世。經過的情況激起蘇洵的惱怒,似乎這個 新兒媳的公公是個大壞蛋。蘇洵寫了一首詩,暗含毒狠的字眼兒,為女兒 之死而自責。然後,他露了一手**之舉。他編了一個家譜,刻在石頭上 ,上面立了一個亭子。為慶祝此一盛事,他把蘇姓全族請到,他要在全族 面前,當眾譴責他妻子家。在全族人已經奠酒祭告祖先之後,蘇洵向族人 說,村中“某人”——暗指他妻子的兄長——代表一個豪門,他已經弄得 全村道德淪喪;他已然把幼姪趕走,獨霸了家產;他寵妾壓妻,縱情淫樂 ;父子共同宴飲喧嘩,家中婦女丑名遠播;一家是勢力小人,欺下媚上, 嫌貧愛富;家中車輛光亮照眼,貧窮的鄰人為之側目而視;他家金錢與官 場的勢力可以左右官府,*後是,“是三十裡之大盜也。吾不敢以告鄉人 ,而私以戒族人焉”。東坡的父親自然把妻子的娘家得罪到底了,不過他 已經準備與這門親戚根本斷*關繫,所以他又告訴兩個兒子永遠不要和那 個表兄來往。這件事發生之後四十多年內,東坡兄弟二人一直沒有和那個 表兄程之纔有往還。不過老泉逝世之後,蘇氏兄弟和外婆家別的表兄弟, 倒保持了很好的親戚關繫。蘇洵的對豪門挑戰與當眾對豪門的譴責,略微 顯示出他激烈的性格,他的嫉惡如仇,他兒子東坡在晚年時也表現出了這 種特性。
      東坡的母親當然為這件事很不快,也為自己的小女兒很傷心。在這一 場親戚衝突之中,她究竟是站在娘家那一方,還是站在自己的亡女這一方 ,這就很難猜測了。前面已經提過,這位母親是個受過良好教養的,她父 親在朝為官,而且官位不低。據我們所知,她曾經反抗家中那份金錢勢力 的惡習氣,至少反對她哥哥的邪惡敗德的行為。她可以說是受了傷心斷腸 的打擊,身體迅速壞下去。
      在中國流行一個很美妙的傳說,說蘇東坡有一個雖不甚美但頗有纔華 的妹妹。她頗有詩纔,嫁了一位詞家,也是蘇東坡的門下學士秦觀。故事 中說,她在新婚之夜,拒*新郎進入洞房,非要等新郎作好了她出的一副 對子纔給他開門。那個上聯很難對,秦觀搜索枯腸,終難如意,正在庭院 裡十分焦急地走來走去,蘇東坡卻助了他一臂之力,他纔對上了下聯。另 有故事說這一對情侶曾作奇妙的回文詩,既可順著讀,又可以倒著讀,* 可以成為一個圓圈讀。在此等故事裡,據說蘇東坡曾經向他妹妹說:“妹 若生為男兒,名氣當勝乃兄。”這雖然是無稽之談,人人卻都願相信。但 不幸的是,我們找不到歷史根據。在蘇東坡和弟弟子由數百封信和其他資 料之中,雖然多次提到秦觀,但是我始終沒法找到他們有什麼親戚關繫的 蹤跡。蘇東坡當代數十種筆記著作之中,都不曾提到蘇東坡還有個妹妹。
      再者,秦觀在二十九歲並且已經娶妻之後,纔初次遇見蘇東坡。蘇東坡的 妹妹,即便真有此一位纔女,在秦觀初次遇見蘇東坡時,她已然是四十左 右的年紀了。這個故事後來越傳越廣越逼真,成了茶餘酒後*好的趣談。
      此等民間故事之受一般人歡迎,正是以表示蘇東坡的人品多麼投好中國人 的癮好。
      不過,蘇東坡倒有一個堂妹,是他的初戀情人,而且畢生對伊人念念 不忘。東坡的祖父去世之後,他父親遠遊歸來,他的叔叔和家屬也回來奔 喪。這時堂兄堂妹頗有機會相見,也可以一同玩耍。據蘇東坡說,伊人是 “慈孝溫文”。因為二人同姓,自然聯姻無望,倘若是外婆家的表妹,便 沒有此種困難了。後來,此堂妹嫁與一個名叫柳仲遠的青年。以後,蘇東 坡在旅遊途中,曾在靖江她家中住了三個月。在堂妹家盤桓的那些日子, 東坡寫了兩首詩給她。那兩首詩頗不易解,除非當做給堂妹的情詩看纔講 得通。當代沒有別的作家,也沒有研究蘇東坡生平的人,曾經提到他們特 殊的關繫,因為沒人肯提。不過,蘇東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時,聽說堂妹逝 世的消息,他寫信給兒子說“心如刀割”。在他流放歸來途經靖江之時, 堂妹的墳就在靖江,他雖然此時身染重病,還是掙扎著到墳上,向堂妹及 其丈夫致祭。第二天,有幾個朋友去看他,發現他躺在床上,面向裡面牆 壁,正在抽搐著哭泣。
      P18-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