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家風正國風清(聽爺爺奶奶聊家風幸福直通車)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都市情感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介質】 book
    【ISBN】97873023811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381174
    • 作者:李燕傑//馮承平//史青星
    • 頁數:253
    • 出版日期:2014-10-01
    • 印刷日期:2014-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5千字
    • 儒家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個人、家庭和**的有機統一,是中華民族輝煌發展史中凝聚的價值取向。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無不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詩禮傳家、耕讀傳家、精忠報國、勤儉節約等**家風代代相傳。傳承下來的家風家教,已經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脈當中。家風和家教是中國人*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富滋養。家是一切心靈孕育的起點,隻有在家文化的滋養下,人們纔能變得*加幸福。
      李燕傑、馮承平、史青星編著的《家風正國風清:聽爺爺奶奶聊家風幸福直通車》能讓傳統**的家風和現代切合實際的家風相結合,幫助人們建立家庭體繫文化,和親人們一起成長,成為世上*幸福快樂的家族成員。
    • 所謂的家風,又叫門風。陳寅恪曾經盛贊中古時 期的文化,說那是個“門風優美”的時代。 面對今天的中國,《人生九級浪》的作者李燕傑 和民間學者馮承平將中華兒女內心深處濃厚的家國情 懷,詩禮傳家、耕讀文化等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 關於傳統文化的圖書市場上已經很多,但是將信 息化時代的特色和傳統家風相結合的圖書幾乎沒有。 《家風正國風清:聽爺爺奶奶聊家風幸福直通車》作 者李燕傑、馮承平、史青星並沒有簡單地將傳統文化 拿來,而是從家庭這個社會的小單元出發,對傳統的 家風孝義等文化的斷層做一個分析和反思,把傳統的 東西拿出來在現實中檢驗、辯論,使得這本書避免常 見的傳統文化讀本的缺陷——簡單復制和說教,而是 注重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化的結合,使之生動有趣,促 進思維創新。 在內容的社會及時性方面與時俱進,在裝幀設計 方面則采用了任由思想馳騁在書中的“裸書籍線裝” 。
    • 第一章 正本 慎始
      家文化是生命的起點
      孝義家風
      家風為何會失落在**
      第二章 中國*缺乏的是母儀
      慈而有度
      勤儉節約
      寬和待人
      賞識
      遠見
      第三章 夜空中*亮的星
      責任·愛國
      威嚴而慈
      愛子·知子
      慎言·良交
      養不教,父之過——龍背牆
      第四章 銀發燈塔
      祖輩們精心打理的幼苗
      以身作則
      讀書是薪火傳承
      習慣價值百萬
      讀好社會這本“無字書”
      第五章 愛的彩衣
      感恩父母,感恩祖輩,感念祖先
      春木植根
      夏風習習
      金秋暖情
      第六章 家風正、國風清
      家風正是國風清的源頭
      國風清是家風正的保障
      君子與君子女文化:美麗中國的語言思想心靈
    • 孝義家風 史青星:馮老師博學多纔,又結合您的實際生活 來談論,讓我們對於家庭文化的思考*加深入。我有 一個問題想要請教兩位老師,為什麼中國是一個如此 重視家庭生活的**? 李燕傑:史青星追本溯源,好問求知的習慣還是 沒有變啊。從先秦到明清,中國維持了長達兩千多年 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而宗族制度和農耕文明是密 不可分的。土地把人們牢固地捆綁在一起,人們手持 簡易、輕便的勞動工具在土地上揮汗如雨,兩千年來 勞動工具都沒有向重型機械化發展,一代代的人們都 同樣地把終生埋葬在土地裡。在寬廣的天地間,個人 的力量渺小而微弱,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勞作來抵擋 自然界的災害。什麼樣的團體*可靠?當然是那些以 血緣關繫為基礎的親人。家庭成為中國人的血脈,是 中國人相互依賴的情感依托。當人們成年後,不得不 離開家庭,他們的心靈依舊把家庭當作*親密的港灣 ,並尋求一種能夠和以往的家庭聯繫在一起的方式, 這個紐帶隨著人口的繁衍日益發展,*後變成了擴大 的家庭組織——宗族。
      馮承平:嗯,我的家鄉就有祠堂,那是宗族制度 的外在表現形式。小的時候,村子裡大大小小的事件 都要在宗族的祠堂裡由大家長主持商討通過,哪家哪 戶婚喪嫁娶也需要在祠堂裡舉行儀式,每年秋天豐收 時需要在祠堂裡慶賀,逢年過節需要在祠堂裡祭祀祖 宗……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宗族一旦形成,在它的 管轄範圍內就有相應的規章,即族規、宗規,影響和 控制家族中成員的的行為舉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 擔了政府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宗族裡推舉出來的有 威望的大家長在能力上超群,在德行上出眾,能夠合 理地處理家族內部的事宜,繁榮家族經濟,團結家族 成員,抵御外族侵襲。
      我的家鄉風俗是一年至少有兩次要邀請祖先的靈 魂回家與家人團聚。每年過年期間,除了健在的親戚 之間走家串戶外,也需要去墳地祭拜死去的祖先。南 方春節期間,氣候已經開始回暖,人們在家過完除夕 和大年初一後,不分男女老少,舉家帶著食品、酒、 金銀紙錢去家庭或宗族的墓地掃墓,花花綠綠的影子 穿梭在鼕末野草遍地的大山上。竹篾編織的籃子裡裝 著去世的親人生前愛喫的酒肉,後輩把食物一一擺在 墓碑前,還需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呼喚祖先來品 嘗過年家裡*好喫的東西。清明節是*為重要的祭祀 時節,外地的親人不論多遠都會在這**團聚,一起 舉行較為隆重的祭祀儀式。秋天來臨,當打下金黃色 的谷子時,我們也會在自家享用之前,先供奉給祖靈 品嘗。
      史青星:馮老師談到祭祀,我也挺有感觸。祭祀 的根本在於對祖先的崇拜,中國人認為祖先有靈性, 所以對他們敬重;我們也敬重山川、大江、大河,因 為它們在中國人眼中都是有靈性的東西。敬故而有孝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所以提倡“孝道”。
      但是孝在**做得並不好,人們認為孝道就是忠 君,把孝和忠一起打倒,覺得孝在封建社會之所以被 提倡,是因為它能為政治目的服務,是對****的 迷信,並大張旗鼓地說孝違背了自由的人性,還舉出 傳統觀念中不適宜的孝行為,比如“父母在,不遠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有一個疑問,孝是 封建殘餘嗎? 李燕傑:人雲亦雲的到底是多數,沒有多少人真 正自己思索過孝的內涵。在早期,孝是極富有人性的 ,孔子是(**)反對思維僵化的一個人,他提出的 孝道也是符合當時人性和時代精神的。不信的話我們 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證實一下。
      曾子鋤瓜,不小心斬斷了瓜的根。父親曾皙** 生氣,舉起一根大棍就向曾子的臂膀打過來。曾子摔 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纔蘇醒過來,曾子高興 地站起來,走近曾皙問候道:“剛纔我得罪了父親大 人,您因為教導我而用力打我,您有沒有受傷?”曾 子隨後退下去回到房裡,邊彈琴邊唱歌,想讓父親聽 見,知道他的身體早已恢復了健康。
      孔子聽說了這些情況就發怒,告訴弟子們說:“ 如果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門。” 曾參自認為無罪,托人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來人 說:“你沒聽說過嗎?昔日舜侍奉父親,父親使喚他 ,他總在父親身邊;父親要殺他,卻找不到他。父親 輕輕地打他,他就站在那裡忍受,父親用大棍打他, 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親沒有背上不義之父的罪名, 而他自己也沒有失去為人之子的孝心。如今曾參侍奉 父親,把身體交給暴怒的父親,父親要打死他,他也 不回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會陷父於不義,相比之下 ,哪個*為不孝?另外,他不是天子的臣民嗎?殺了 天子的臣民,又會犯多大的罪?”曾參聽後,說:“ 我的罪過很大呀!”於是造訪孔子向他謝罪。
      孔子論孝說得很精闢:父母的命令,不做是否合 理的分辨,一味聽從的愚孝是陷父母於不義之不孝。
      這就是三不孝中的一不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光是這一點的論述就足以讓幾代人汗顏,因為現實中 有很多長輩生硬的面孔背後是毫無見識。當然,還有 另外兩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和“不娶無子 ,*先祖祀”,即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 當官喫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 子,斷*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第二種不孝有時代 價值,想想現代社會有多少啃老族,不努力工作掙取 收入奉養父母,卻硬生生、毫無內疚感地啃老,他們 應該在孔老夫子這兒好好反思一下。第三種不孝則不 太符合現代社會的現實。孝道是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 ,要符合人類總體發展的需求。在古代,由於生產力 有限,人口的數量也相當有限,所以孝很大的目的是 人口繁衍,維持家族的人口數量是家庭繁榮興盛的基 礎,所以纔會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為了要 有後代,不告知父母就自作主張結了婚,可人們還是 認為這和告知父母的結果一樣,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孝 。
      而現代社會,人口的繁衍已經到了一個上線,社 會發展需要適當限制人口的繁衍,顯然,再拿“無後 為大”的要求讓現在的孩子接受是不明智的。可見, 古人所提倡的孝不僅是一味地孝順,讓父母有喫的、 有穿的,對父母的話不加辨別地聽從,而是要讓他們 變得越來越好,尊嚴能夠提高,精神上能夠快樂。人 們對於不孝的行為會**明確地指出來,以警示他人 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史青星:李老師的話讓我豁然開朗,文化的斷層 造成很多長輩挾持了孝道,動用孝賦予的權力,逼迫 兒女接受違背人性的事情,動輒以斷*關繫為脅迫, 讓兒女倍受壓力。這種孝道顯然是不合理的。我想起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人叫郭巨,家境貧困,郭巨有一個 老母和一個不滿三歲的兒子。老母疼愛孫子,有飯自 己舍不得喫,都留給孫子。郭巨對妻子說:“本來能 讓母親喫上飯就已經很困難了,再有兒子分享她的飯 食,老人家恐怕就會餓死了。”於是夫妻倆忍痛抱著 孩子來到野外,準備埋掉兒子。
      這個故事裡的郭巨自認為這種行為是從孝道出發 ,但其實從我們現在看來,不但違背了正常的人性, 還會讓他的母親也陷入不義的境地。這種行孝的方式 會讓不明所以然的人紛紛倒孝。
      馮承平:史青星能夠把傳統的東西拿出來在現實 中檢驗、辯論,十分有趣。我佩服李老師,每次聽您 講話都能讓我有所收獲。
      我受到了啟發,再補充兩點。孝不僅是社會應該 提倡的美好道德,也是個人用來提升自己的**。孝 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能使一個人養成良好的心性,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 盡於事親”。一個人愛自己的父母,對別人的父母就 不會有厭惡之情,一個人敬重自己的父母,也會對別 人的父母有敬重之情。孝能培養一個人的美好品德,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 人者,謂之悖理。”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纔會真正得 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這個社會纔會越來越好。
      史青星:對,漢代曾把“孝”作為治理天下*根 本的要義,特別注重對人品德的考察。漢代選舉官員 隻有兩個標準,即“孝”和“廉”。有人想要做官必 須具備兩個條件:在家孝敬父母;為人清廉不貪。孝 是一切教育的開始,也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說: “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孝不僅不是封建殘餘,還應該是任何時代都不能 放棄的寶石。然而,在社會轉型期,人際關繫日漸復 雜,社會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是社會大機器上一個隨 時可以被取代的零件,不再像在宗族社會那樣擁有穩 固的身份。大家庭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家庭,子女和父 母之間的關繫是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關繫,父母照料 未成年人,並讓他們接受教育是法律義務,子女長大 後贍養父母亦是法律義務。法律的健全令人欣慰,而 人性的缺失令人痛心,它演化成親情的寡淡和親子的 失和,也發生了各種忤逆不孝的事情。
      P15-2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