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餘秋雨書繫(共7冊)(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名家名作
    【市場價】
    2996-4342
    【優惠價】
    1873-2714
    【介質】 book
    【ISBN】97875354694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ISBN:9787535469427
    • 作者:餘秋雨
    • 頁數:2464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餘秋雨書繫(共7冊)(精)》由餘秋雨的七部構
      成:
      《何謂文化》:深情追憶巨匠生命印跡,首度公
      開被爭議的往事真相;何謂文化——聽餘秋雨最誠懇
      、最隆重的回答!
      《中國文脈》:《文化苦旅》後餘秋雨最珍視的
      總結之作;瞻仰巔峰文人的生命格調,探尋中國人的
      精神主脈;找回文化自信,重建民族自信!
      《山河之書》:《山居筆記》增補更名全新面世
      ;華人世界最溫暖飽學的一支筆,恢弘展現最美中國
      文化山河,並向青年人誠意推薦“一生必遊的28個文
      化聖地”。
      《千年一嘆》:暢銷經典,十年精修,全新上市
      !餘秋雨獨自踏查10個神秘古國。與文明預約旅程,
      和心靈一同行走。
      《行者無疆》:暢銷經典,十年精修,全新上市
      !一路行走,美文相伴,在歐洲26個國家96座城市邂
      逅前世今生。
      《吾家小史》:是餘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也是
      他蔑視災難、不斷突破的精神歷程,是以散文筆調貫
      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詩。
      《極端之美》:為餘秋雨最新作品,詳細解說了
      “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書法、昆曲、普洱茶”。
      《餘秋雨書繫(共7冊)(精)》供廣大文學愛好者
      們閱讀欣賞。
    •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霜冷長河》等。他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中國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佳書獎、金石堂*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繫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借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繫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〇〇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〇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 吾家小史
      自序
      第一章
      一 秘史朦矓
      二 秘史漸近
      三 還債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鄉下
      七 那天下雨
      八 叔叔二十歲
      第二章
      一 無產地主
      二 媽媽下樓了
      三 夜晚
      四 姨媽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饑荒
      第三章
      一 大民主
      二 同一個省
      三 那個鼕天
      四 **
      五 稍稍打開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章
      一 紫玉樓梯
      二 齊華
      三 祖母無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繡花嬰兒鞋
      六 妓女和口紅
      七 逃向海邊
      八 爸爸的秘密
      九 懸崖守護
      十 天人對話
      歸結
      一 侍母日記
      二 為媽媽致悼詞
      三 遠方的海
      千年一嘆
      **之美
      山河之書
      行者無疆
      何謂文化
      中國文脈
    •   秘史朦矓 三年前,在上海的一家茶室,一位八十多歲的韓 國老人,滿臉皺紋,但身板挺直,帶著助理和翻譯, 出現在我面前。
      我安排他們坐下,沏上茶水。
      老人立即就作自我介紹,他和我一樣,也姓餘。
      九百年前,宋朝派出不少使臣去高麗,其中有一位姓 餘的,辦完事情後留了下來。到**,餘氏家族在韓 國已經繁衍到兩萬四千多人,其中有不少成功人士, 遍布科學界、傳媒界、企業界。他本人,便是一個集 團公司的老板,已經退休。
      九百年前?宋代?姓餘的使臣?兩萬四千多個後 裔?……我一聽,立即來了精神。
      老人急切地問我:“我們餘姓,在中國怎麼樣? ” “人數不多,但也不錯。在我比較熟悉的文化領 域,就有不少代表人物。”我說這話的時候,心中想 的是**詩人餘光中,**小說家餘華,**音樂家 餘隆,以及已故的**傳媒人餘紀忠……這些人,都 是我的好友。
      “我想證實一下,我們餘姓的男人,是否有兩個 共同點?”老人嚴肅地問。
      “哪兩個共同點?”我饒有興趣。
      “一是倔。”老人說。
      我想了一想,說:“對。” “二是特別疼老婆。”老人說。
      我連忙向翻譯確認:“他是說怕老婆,還是疼老 婆?” “疼。”翻譯說。
      我立即輪番想了想那些同姓朋友的家庭,忍不住 笑了,便大聲地回答:“對!” 老人很滿意,立即站起身來與我緊緊握手。
      餘姓,古代的歷史線索比較模糊,好像是從秦代 的“由餘”氏派生出來的。反正歷來不是大姓,也沒 有出過太大的名人。到了宋代稍有起色,除了那位出 使高麗的餘姓官員外,還有一位出使契丹的叫餘靖。
      好像餘姓比較善於與周邊世界交往。據寧波餘君方先 生考證,宋以後,浙江餘姓的線索也漸漸明晰起來, 其中“上林車頭餘氏”一脈顯然與我家特別親近。
      但是,餘姓是一個十分活躍的族群,歷來頗多縱 橫馳騁的腳印,因此,我*願意離開譜牒排列,把目 光放得廣遠一點。例如,公元十三世紀餘姓中所出現 的奇跡,就特別吸引我的注意。
      簡單說來,在當時激烈角逐的蒙古軍隊、西夏王 朝和宋朝這三個方面,都十分醒目地冒出了餘姓。其 中兩個方面,顯然是由原來少數民族的姓氏改為餘姓 的。
      先看看西夏王朝這邊。《 元史 》這樣記載著一 個叫餘闕的官員的來歷: 餘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 威。父沙喇臧卜,官廬州,遂為廬州人。
      請看,這個餘姓的官員是唐兀人。唐兀人其實就 是西夏王朝的黨項人,來自古羌民族。
      西夏王朝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毀滅的,滅得 很**,沒有多少人活下來。據《 西夏書事》記載 :“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裡幾成赤地。
      ”也就是說,一百個唐兀人隻能活下來一個,其他九 十九個都死了。這活下來的一個,改姓了餘。
      奇怪的是,打敗唐兀人的蒙古人中,也冒出了一 批姓餘的人,而且明確表示是從蒙古姓改過來的。一 九八二年在四川西昌發現的《 餘氏族譜》上有這樣 兩句詩:“鐵木改作餘姓家,一家生出萬萬家。”還 說: 吾餘氏祖奇渥溫,胡人也,入華夏而起於朔漠, 初號蒙古,鐵木真出矣。
      唐兀人改姓餘,和蒙古人改姓餘,兩者有什麼關 繫?有人認為唐兀人中極少數的幸存者是先被戰勝者 改為鐵木,後來再改為餘姓的。但是,也有學者不同 意這種猜測。對此,我的朋友、西夏史專家李範文教 授說,餘氏的形成和流脈,是西域歷史的一個重大難 題,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隻不過,有一點已經可以肯定,我們餘姓中極為 重要的一脈,本來不姓餘,也不是漢人,而是由古代 羌人繁衍而來。他們從驚天血火中僥幸爬出,改名換 姓,頑強生存。他們說不出清晰的家族譜繫,卻能“ 一家生出萬萬家”,有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據調查 ,現在中國各地餘姓的*大部分,都與這一個脈絡有 關。而且,就精神氣質而言,**的餘姓朋友,凡是 身心比較堅毅,無懼長途跋涉的,可能都與古代羌人 脫不了干繫。
      十三世紀那些年月,大家還沒有搞清餘姓和蒙古 人的血緣關繫,卻有一個名字把蒙古人嚇了一跳,那 就是抗擊蒙古軍隊*有力的將軍,叫餘玠。
      餘玠是在一二四二年出任抗蒙總指揮的,具體職 位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當時,半個世界都在 蒙古馬隊的踩踏下顫抖,但是由於餘玠的高明策劃, 合川釣魚城居然像一座鐵鑄的孤島,保持了整整三十 六年的不屈態勢。結果,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釣魚城下 ,改變了蒙古軍隊的戰略方向,由此也改變了世界歷 史。隻是餘玠本人未得善終,纔指揮了幾年就死於他 人的誣陷。
      餘玠畫下了宋朝在軍事上*動人的一筆,盡管這 一筆已經無救於宋。元朝終於取代了宋朝。
      但是,誰能想得到呢,九十幾年後元朝也走向了 滅亡,而為元朝畫下*動人一筆的將軍,也姓餘。盡 管他的這一筆,也已經無救於元。
      為元朝畫上這一筆的將軍,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 由唐兀人演變而來的餘闕。在元朝岌岌可危、農民起 義軍圍攻安慶並*後破城的時候,作為守將的他自刎 墜井而死,妻子相與投井。與他一起赴死的大批官員 中,記有姓名的就有十八人。安慶城的市民知道餘闕 的死訊後,紛紛搬出樓梯爬到已經破城後的城牆上, 說要與此城共存亡,誓不投降。當時城牆已被焚燒, 衝入烈焰自願燒死的市民多達一千餘人,實在是夠壯 烈的。
      有記載稱,餘闕死後沒留下後代。但是,當時為 餘闕作傳的**學者宋濂訪問了餘闕的門人汪河,知 道餘闕還留有一個幼子叫餘淵。
      餘淵知道自己的父親是為捍衛元朝而死的,但他 仍然接受了明朝,還在明朝中過舉人。根據幾部《 餘氏宗譜》記載的線索調查,餘淵的後代也是強勁繁 衍,至今在安徽合肥大約有五千多人,在桐城有一千 多人。四川有一萬多人也很可能是餘淵的嫡傳,但還 無法確證。
      …… 餘姓,實在讓我暈眩了。早的不說,就在宋代那 個去了高麗的使臣之後,就有唐兀人的餘,鐵木氏的 餘,抗擊蒙古人*堅決的餘,*後為蒙古人政權犧牲 得*壯烈的餘……在十三世紀的馬蹄血海中,為什麼 一切對立面的終端都姓餘?為什麼*後一面破殘的軍 旗上都寫著一個“餘”?為什麼在戰事平息後一切邀 功論賞、榮華富貴的名單中卻又找不到餘? 細細想來,這幾脈餘姓幾百年來全是被動生存。
      災難,災難,永遠是災難。我的祖先面對一個個撲面 而來的災難,先是盡自己的能力辨別道義,然後就忠 於職守。
      當然餘家也會有一些不肖子孫在一代代的血火沙 場上成為敗類,但他們好像並沒有使自己的家族整個 沉淪。因此,歷**很難找到哪一支驃匪悍盜,以“ 餘”為號。記得十七年前我在東南亞遊歷時曾有一位 餘姓老者向我出示一本手抄家譜,家譜扉頁上用比較 生硬的毛筆字寫了這樣四句詩: 餘孫嘯荒沙, 財帛奉老家。
      閉戶逐不肖, 唯仁走天下。
      可以猜想,也許是餘家的一個孫兒在荒漠上呼嘯 成勢,獲得不義之財送回老家,但他的祖父把大門關 上了,還在門內教訓了他兩句。詩就是這位祖父寫的 ,寫得比較粗糙,可見是一位鄉間的平民老漢。
      我想,在餘家的歷**,這樣的老漢可能不止一 位。他們都是災難中的生存者,因此*不給別人增添 災難。
      餘氏家譜我看到過很多,每次翻閱,都能從密密 麻麻的長輩姓名間看到他們在接連不斷的災難間逃奔 、掙扎、奮鬥、苦熬的身影。這個清清朗朗地頂著一 個“人”字的姓氏,無法想像為什麼自己的一部部家 譜全都變成了災難史。
      今後還會這樣嗎?可能還會這樣。這是餘家的命 。
      P3-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