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勒·柯布西耶/天纔建築師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建築 -> 建築外觀設計
【市場價】
166-240
【優惠價】
104-150
【介質】 book
【ISBN】97875609738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中科技
  • ISBN:9787560973890
  • 作者:荊其敏//張麗安
  • 頁數:156
  • 出版日期:2012-01-01
  • 印刷日期:2012-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0千字
  • 荊其敏、張麗安編著的《勒·柯布西耶》主要介紹了勒·柯布西耶的家庭背景、拜師學藝、建築設計思想的形成、建築創作的探索、經典作品的誕生、暮年作品的光芒、設計理念的傳承與啟示,以及建築作品年表。
    本書對當今的建築師、設計師、建築學院學生具有一定的借鋻意義和參考價值。讀者能夠從中得到啟迪,並能深入挖掘,感悟其設計理念。
  • 柯布西耶是出生於瑞士的法國人。青年時學習實用美術,1910年,曾和 格魯比烏斯、密斯·凡·德·羅一起在柏林拜倫斯(Behrens)的事務所中 工作。他同時又是畫家、作家、旅行家、演說家、城市規劃家、木刻家、家 具設計者,是一位多纔多藝的建築大師。他有高深的藝術修養,驚人的工作 效率,奇特而吸引人的設計構思。他的作品非常大膽,而又像夢境般的優美 ,他的追隨者遍布全世界。柯布西耶是一位摩登建築的宣傳家。 《勒·柯布西耶》是“天纔建築師繫列”之一,由荊其敏、張麗安編著 。 《勒·柯布西耶》用傳記的體裁、通俗的方式,把勒·柯布西耶特全面 繫統地介紹給廣大讀者,試圖通過對其作品的分析,讓讀者對建築的摩登運 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 **講 家庭背景/01
    第二講 拜師學藝/07
    (一)出訪巴黎/08
    (二)拜師學藝/12
    第三講 建築設計思想的形成/17
    (一)繪畫與雕塑/18
    (二)機械藝術派與先鋒派/21
    (三)明日之城/24
    第四講 建築創作的探索/31
    (一)住宅設想/32
    (二)雞腿建築/38
    (三)柯布椅/45
    (四)國聯大樓設計之爭/48
    (五)蘇維埃宮和阿爾及爾市規劃/51
    (六)狂熱的CIAM/S8
    (七)美國之行/65
    (八)瘋狂設計/69
    第五講 經典作品的誕生/75
    (一)薩沃伊別墅/76
    (二)馬賽公寓/82
    (三)聯合國總部方案/92
    (四)朗香教堂/99
    (五)昌迪加爾/102
    第六講 暮年作品的光芒/115
    (一)天纔與**/116
    (二)白色美學/120
    (三)粗野主義/125
    第七講 設計理念的傳承與啟示/131
    (一)機器主義/132
    (二)幾何曲線空間/139
    (三)光與影的抽像表達/143
    (四)“多米諾”體繫的應用/149
    第八講 建築作品年表/153
  • 彼德·拜倫斯(Peter Behrens)對新一代建築師很有吸引力, 柯布就是其中之一,原因有三:**,拜倫斯作為新藝術派畫家 成員,後來又成為新藝術派的建築大師。第二,拜倫斯發現新 藝術派缺乏某些規律,他又轉向了古典的傳統。第三,拜倫斯 做了許多工業廠房和工業產品設計,後來成為德國**的電力 工業企業A.E.G的總建築師。他的工作不僅僅是A.E.G的廠 房設計,還包括了許多輕型的固定裝置設計、印刷符號和招牌 細部設計等等。
    拜倫斯是**位摩登的工業設計師,他給A.E.G公司建築 與產品統一設計風格。拜倫斯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品是1905年 在奧登伯格(Oldenburg)展覽會上的藝術展廳,是一個對稱組 合在基座上的立方體展覽廳。他還設計了1913年在聖彼得堡的 德國大使館,這些都屬於紀念性很強的文明建築。他為A.E.G 公司設計的工廠廠房則*為現代化,*能代表其在建築歷** 的地位的作品是鋼和玻璃的透平機車間(Turbine),外形如同 一座現代化的**辦公樓。由於拜倫斯的功利主義的工業廠房 建築,在**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工作室成了**思想的創 作中心,拜倫斯的設計特征備受青年人向往。柯布也深信這一點, 當他從原來家鄉的藝術學校中獲得了一項獎學金以後,他離開 了派洛特,到柏林找拜倫斯拜師求藝,在拜倫斯的工作室繼續 深造。
    柯布在拜倫斯工作室中工作了5個月,在此他認識了建築 大師密斯·凡·德·羅和華特·格魯比烏斯。當時柯布23歲, 密斯24歲,格魯比烏斯27歲,他們都崇信拜倫斯,學習各自 需求的設計特色。柯布著重學習有關技術組織和機器的藝術;密 斯學習古典主義;格魯比烏斯學習工業文化的潛在性,他的這一 課題後來在包豪斯(Bauhaus)學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格魯 比烏斯和密斯兩人是比柯布早幾年進入拜倫斯工作室的,後來 由柯布接續下去,之後他們三人又在維也納霍夫曼(Hoffmarm) 處共事。他們在拜倫斯事務所中的工作對其未來事業都有重要 的意義。柯布從產品設計中學到了很多,他說:“**沒人能夠 否認,創造工業化摩登建築風格和藝術產品的美學是以時代為 基礎的,可以設想某些工業產品同時也是一種藝術裝飾品。”柯 布堅定了這一信念。
    柯布和他同時代的一些**人物駕馭著新的功利主義建築, 由於當時占優勢的文明建築派圍攻他們,柯布等人的新思想是 不容易在建築實踐中得以表現的。柯布、密斯、格魯比烏斯都 兼作家具設計、照明或電話設計,這隻是用以表達建築設計思 想的過渡方式。重要的是他們需要發現新的設計專業語言,用 新時代的語言解釋當前的藝術創作問題。在設計功利主義建築 與產品中,他們努力發掘美的詞彙,立方體、圓形、筒柱體、 殼體等,他們發現純粹性和**性可以代表物體的“新面貌”—— 機器藝術的時代面貌。
    這是一項影響全世界的新發現。畫家奧珍方特曾與柯布合 作過幾年,他在**次世界大戰後曾指出,柯布作為**流的 建築師比作第二流的畫家*有前途。他又評價埃脫爾·布加迪 (Ettore Bugatti)制造的賽車是件美的藝術品,比他的兄弟所 作的雕塑藝術品*偉大。柯布、萊加和其他的畫家和雕刻家們 都對機器產品藝術十分熱心,他們有共同的美學語言和詞彙, 所追求的形式美有其內在的可遵循的規律,這種美真實地存在 於工業產品之中。但當時大眾的輿論是反對他們的觀點的。新 藝術派藝術家也批評他們,新藝術派認為,**,藝術要忠於 自然界,大自然是永存的;第二,形式來源於自然,藝術必須忠 實地表現自然的形式。然而柯布與其伙伴們則*熱心於感覺的 反映,認為:**,機器是效能的成因;第二,形式可以由機器 中抽像出來,也必須反映其功效。
    19世紀美國雕刻家格林諾夫(Horatio Greenough)曾相 信並提倡過這一觀點,但很快像野火似地被撲滅了。在柯布等 人的努力之下,功能主義建築在世界上誕生了。功能主義建築 常被人們說成很“難看”,如果這些“難看”的建築確實造價不 高,而其使用功能又很實用,人們遲早會願意接受的。直到**, 功能主義和理性分析還是貼在一起的。幾何體形組成的新世界、 新發現,吸引著柯布追求一條*深奧的藝術道路。他和近代派 支持者們們認識到他們自己是在對傳統勢力的造反之中,不僅 反抗折中主義,也反對新藝術派的偽自然主義。
    這時柯布已成為人造工藝品藝術美學的堅定信徒、反對自 然主義的先鋒。他說:“城市是人類把握自然與直接開發自然的 結果。”他的這個說明建築與自然兩者關繫的觀點,被當時的新 藝術派以及美國建築大師賴特極力反對。柯布認為一座建築就 是一座建築,必須陳述得十分清楚,要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 建築要與自然界形成對比,要在建築與自然之間創造一種因對 比而產生的和諧,使建築好像是由自然界生長出來的那樣鮮明 而純淨。這個概念當然不是柯布的發明,早在古希臘人建造阿 柯波裡斯(Acropolis)神廟時,在一座山頂上建造了王冠,證 明古希臘人就已經相信建築與自然的對比景觀。柯布對待建築 與自然的這種態度比別的建築師*具有代表性。
    1910年後期柯布果斷地離開了拜倫斯工作室,他為自己確 定了下一步的任務,開始自己探索形式美的新世界。**,按 照從派洛特和拜倫斯學來的理論,從事立體主義的繪畫。第二, 他對自然界采取不干預的態度,相信自然界有其本身的表現力, 而處理建築則是人為的特權。第三,他提出鋼筋混凝土不僅是 歐洲的摩登材料,而且有普遍性的意義。這種可塑性材料表現 地中海地區的傳統建築形式,不是被保守的布札藝術學院派改 頭換面的那種高貴的傳統,而是民間的,如同古希臘、古羅馬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那樣生動,具有宏偉的劃時代的意義。
    這種可塑性材料的傳統風格源於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海 岸漁民建設者之手。在**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柯布有過一 年多的旅行生活,充實了他對地中海周圍傳統建築的認識。他 穿過巴爾干,到達亞洲中部,在希臘島、麥康努斯(My konos) 和意大利畫了許多旅行速寫,記載了他的觀覽足跡,如比薩、 龐貝、阿柯波裡斯、聖馬可廣場,而且還畫下了一些精彩的建 築細部,如石牆、中東市場和灌木叢、羅馬的住宅、意大利山 城的側影等。當返回他家鄉的藝術學校時,柯布完成了他的基 本學業。
    P12-1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