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尋覓建築之道/建築名家口述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建築 -> 建築科學
【市場價】
638-924
【優惠價】
399-578
【介質】 book
【ISBN】97871122112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211296
  • 作者:口述:侯幼彬|整理:李婉貞
  • 頁數:381
  • 出版日期:2018-01-01
  • 印刷日期:2018-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60千字
  • 侯幼彬,福建福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繫。現任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兼學術委員、中國建築師學會建築理論與創作學術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建築師學會委員、《華中建築》名譽編委。《尋覓建築之道》就是他的自傳。其中,作者以口述的形式,將自己與中國現代建築**繞不過的人物——梁思成、劉敦楨、陳志華等人就建築上的軼事片段,娓娓道來,讓後來者的我們,得以看到在那段特定歷史時代裡,他們在建築這一學科的探索。
  • 《尋覓建築之道》是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美學 家侯幼彬先生的口述自傳,歷時三年,由侯先生的夫 人李婉貞老師協助整理。書中,侯先生回顧了自己家 族故事,他的求學、研究、交友、治學、寫作等方面 大半個世紀以來的歷程,充滿感情地回憶了在烽火連 天的戰爭時代,在動蕩不安的文革時期,在改革開放 的發展時期,他所親歷的親情、友情、愛情等辛酸卻 美好的回憶。書中的後半部,他還對他最重要的兩部 學術著作:《中國建築美學》與《中國建築之道》進 行了簡要的導讀梳理。全書文風嚴謹,筆觸優美,文 字之間洋溢著一位世紀學者內心平和卻又堅如磐石的 力量,讀來使人動容。
  • 一、家史片斷
    ﹒老照片裡的祖輩、父輩
    ﹒網上查到的外公史料
    二、童年 ﹒少年 ﹒**同窗
    ﹒漂泊童年
    ﹒讀書少年
    ﹒“一中”同窗
    ﹒“五中”四友
    三、清華園的匆匆過客
    ﹒遭遇“分科”
    ﹒點滴啟蒙
    ﹒“荒島”插曲
    四、哈爾濱歲月
    ﹒“哈工大”循環
    ﹒美學發燒友
    ﹒三十而“婚”
    ﹒友圈
    ﹒安家哈爾濱
    五、在“軟”字上做文章
    ﹒第二次“發燒”
    ﹒多向度探試
    ﹒驚喜“模糊性”
    ﹒應急的獻禮
    ﹒定格“軟”傳統
    六、講“軟軟”的課
    ﹒半個世紀一門課
    ﹒從“描述性”轉向“闡釋性”
    ﹒博采眾“軟”
    ﹒無形的備課:“軟”思索
    ﹒提綱挈領編《圖說》
    七、結緣中國近代建築:“軟”接觸
    ﹒從S型曲線說起
    ﹒參編“建築三史”
    ﹒梁思成先生改稿
    ﹒跟劉敦楨先生編教材
    ﹒大百科改稿
    ﹒參編《總覽》
    ﹒教材改版:確立“現代轉型”主題
    ﹒撰寫《虞炳烈》
    八、一本“軟軟”的書
    ﹒聚焦中國建築美學
    ﹒借用“繩圈”圖解
    ﹒從單體建築形態切入
    ﹒組群範式:庭院式布局
    ﹒倫理理性:突出一個“禮”字
    ﹒物理理性:抓住一個“因”字
    ﹒追索“建築意”
    ﹒意境探析Ⅰ:召喚結構
    ﹒意境探析Ⅱ:鋻賞指引
    九、“軟”的升級:讀解三“道”
  • 我高一上的是涵江的“涵中中學”,這是一所私 立的、在涵江算是很好的中學。我留有一張照片,是 部分同班同學的合照(圖2—13)。前排右二是我。
    我的學習成績不錯,但是每門課都是第二,得**的 總是前排右一的曾紀琰,他是門門功課**的學霸。
    我們兩人都屬於老實巴交,隻知道讀書的;照片上的 其他同學都很活躍、很能干,我們班曾經演出過歌劇 《王秀鸞》,都是他們登臺表演的。後來我們都沒聯 繫。*近我上網搜索,查到曾紀琰一點信息,知道他 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繫,曾是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專家,後調入北京市蜂產品研究所,對我國蜂膠產品 的研究和生產有重要貢獻。
    在涵江隻待了一年,家就搬回了福州。這是我三 歲離開福州後,真正回到家鄉居住。這時爸爸還遠在 杭州,媽媽把家安在“衣錦坊”(圖2—14),這是 福州**的“三坊七巷”中的一個坊。當我後來知道 “三坊七巷”是極負盛名的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時,我 很慶幸自己曾經有過這段居住經歷。“三坊七巷”* 初形成於唐末。它位於老城市中心“南街”西側,以 “南後街”為中軸,向東排列七條“巷”,向西排列 三片“坊”,呈“非”字形格局。街區內坊巷縱橫, 石板鋪地,白牆瓦屋;南後街商賈雲集,柴米油鹽一 應俱全,還有花燈、書坊等傳統工藝店鋪。這裡人文 荟萃,歷代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 人從這裡走向輝煌,是一塊特有歷史感和文化感,也 特宜居、特接地氣的寶地。我們租住在衣錦坊8號, 原是大戶人家的祠堂,天井很大,敞口的大廳也很大 ,顯得十分寬敞,頗有氣勢。我們的居室在頭進東房 ,有一間窄窄的“偏榭”做廚房。衣錦坊隔著南後街 的對面就是“黃巷”,四姨、暉表姐、文表弟就住在 黃巷29號,和我們挨得很近。寧靜的坊巷,便捷的商 業街,近在咫尺的親鄰,整個居住環境十分祥和。
    我該插入高二學習,**的學校當然是福建省福 州一中。學校在“三牧坊”,離家很近,是福建省首 屈一指的**中學,曾被列為全國***的10所中學 之一,高考升學率在全國名列前茅。進這所學校當然 是大不易,我擔心會像報考杭州**中學那麼難。按 現在的概念,這事得費多大的勁來運作呀。爸爸不在 身邊,媽媽沒想很多,讓我自己去學校聯繫插班。我 到三牧坊學校怯怯地找到教導主任,他看了看我在涵 中中學讀高一的成績單,二話沒說,就給我批了字條 ,插入高二上乙班。我真是太高興了,這麼幾分鐘時 間,就如此順利地進入了福州一中(圖2—15)。這 是影響我一生的一次重大關口,沒想到這個節骨眼竟 是這麼便當地闖過,真得深深感激這位教導主任,可 惜我已記不起他的姓名了。
    我們這個班真是一個美好的、朝氣蓬勃的集體。
    我們有幾位同學響應號召,在高二就毅然參軍、參干 去了;留下的同學全都熱情洋溢地投身福州市郊土改 工作,從1950年12月到1951年4月,足足干了4個多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