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新版)(精)/格拉德威爾經典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其它
    【市場價】
    283-409
    【優惠價】
    177-256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357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35736
    • 作者:(加)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譯者:錢清//覃愛鼕
    • 頁數:256
    • 出版日期:2014-04-01
    • 印刷日期:2014-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4
    • 印次:1
    • 字數:180千字
    • 《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新版)》是一本大受歡迎的早期科學作品,涉及範圍包括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團體動力學,同時它也是**有價值的作品,因為它把這些知識都綜合在一起,展現了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對這些不同領域的深刻思考,並且這些思考被投放到當代社會行為及文化潮流中。這樣的知識若運用得當,也許便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 為什麼有些觀念、產品能突然流行?如何引發流 行潮?這本《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新版)》精彩詮 釋了種種奇特現像,將徹底顛覆人們對於產品營銷和 創意傳播的傳統目光。 《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新版)》是《紐約客》 怪纔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一部纔華橫溢之作。他 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潮為切入點,從全新角度探 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 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及產品常會像傳染病爆發 一樣迅速傳播。 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幾位塗鴉愛好者能 在地鐵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歸的顧客還能讓新 開張的餐館座無虛席;發起小規模流行的團隊能引發 大規模流行風暴。 這些現像均屬“社會流行潮”,它達到臨界水平並爆 發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格拉德威爾走訪了宗教團體、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以及全球***的推銷員,他分析了幾種有利於開創 流行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種種極具感染力的事件, 如各種風尚、吸煙現像、兒童電視、商業廣告等,並 闡明背後的導火索,揭示出引發流行並保持勢頭的原 則和方法。 這樣的引爆點,正是你想成為出色的父母、市場部經 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訣所在。
    •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出生於英格蘭,成長於加拿大,是一個有著牙買加血統的美國人,《紐約客》的怪纔作家,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快公司》稱其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他於2011年6月獲得加拿大*高榮譽“加拿大勛章”。 在他的寫作中,融合了科學、社會學及流行文化,並通過原創、清新、有趣的故事來呈現,格拉德威爾是這一寫作風格的領軍人物。迄今為止,格拉德威爾一共著有4本書,且都是《紐約時報》冠軍圖書。其作品《引爆點》和《異類》一度創造了書市神話,其中《引爆點》連續28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他的*新圖書作品是《小狗看世界》。 因其觀點新穎、思想前衛,《紐約時報》把格拉德威爾對社會思潮的影響稱為“格拉德威爾效應”(Gladwell Effect)。
    • 中文版序 理解流行
      前言
      **章 流行三法則
      第二章 個別人物法則: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
      第三章 附著力因素法則:《芝麻街》、《藍狗線索》和教育“病毒”
      第四章 環境威力法則I:戈茨案和紐約犯罪潮
      第五章 環境威力法則II:150,一個神奇的數字
      第六章 個案分析:流言、運動鞋和轉變力量
      第七章 個案分析:自殺和吸煙流行潮
      第八章 結論
      後記 真實世界中的引爆點
      致謝
    • 群島上的自殺流行潮 不久之前,在南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 17歲的男孩西瑪與他的父親吵起了架,當時他正與家 人待在祖父家中。這天,西瑪苛刻而多事的父親一大 清早就把他從床上叫起來,讓他去找一把用來收割面 包果的竹制小刀。西瑪在村子裡徒勞無功地找了好幾 個小時,還是沒找到,隻好兩手空空地回到祖父家中 。西瑪的父親於是勃然大怒,他一邊揮舞著一把大砍 刀,一邊責怪西瑪讓全家人餓肚子。他還對西瑪吼道 :“滾出去,到別處去養活你自己吧!” 於是,西瑪離開了祖父家,向自己家所在的村子 走去。路上,西瑪遇見了他14歲的弟弟,他向弟弟借 了一支筆。兩小時後,西瑪的弟弟因為對西瑪的去向 感到好奇,便開始四處尋找西瑪。弟弟回到無人的家 中,從窗戶向裡窺探。在陰暗的房間中央,西瑪一動 不動地弔在繩索上—他已經自殺身亡了。他在遺書中 寫道: 現在我的生命馬上就要結束了。**對我來說, 是悲哀的**,也是飽受折磨的**。但**對爸爸 來說,是應該慶賀的**。**,爸爸把我趕了出來 。謝謝你給了我如此少的愛,西瑪。
      我要向媽媽說再見。媽媽,您將再不會因為您的 兒子而感到沮喪或煩惱了。我很愛您,西瑪。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自殺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 上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但不知什麼原因,自殺事件開 始戲劇性地激增。每一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率都以非 常快的速度增長著,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密克羅尼 西亞群島上的自殺率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在美國15歲至24歲的年青男性中,每10萬人中有22人 死於自殺;而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其比率高達— 每10萬人中有160人,這一數字是美國的7倍多。這樣 的比率意味著自殺在此地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哪怕是 *瑣碎的事也能引發自殺,如西瑪就是因為父親對他 大吼大叫而輕生的。
      在密克羅尼西亞島自殺現像蔓延的情況下,這種 事並非特例,群島上的青少年會因為發現自己的女朋 友移情別戀而自殺,或是因為父母不多給他們幾元錢 買啤酒喝而自殺。一名19歲的少年上弔自殺隻是因為 他的父母沒有為他買一件畢業禮服,一名17歲的少年 隻因為他的哥哥責怪他弄出太多的噪音而上弔自殺。
      在西方文化中,自殺被看作是罕見的、任意而為的且 深度病態的行為。但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這樣的 行為卻以它獨特的規則和標志,成了島上少年青春期 的一種儀式。
      事實上,群島上的所有自殺事件,從本質上看都 是西瑪故事的不同翻版。自殺身亡者幾乎都是接近20 歲、未婚、住在家中的男性青少年。引發自殺的原因 無一例外都與家庭生活有關,即與家長或是女朋友起 了糾紛。在這些自殺案例中,有3/4的自殺者以前從 未試過或威脅過要自殺。自殺留言往往表達了一種自 尊心和自我憐憫心理的受損,以及對遭受誤解的抗議 ,而不是表達一種抑郁的情緒。按慣例,自殺舉動會 發生在**的夜晚,在自殺者與幾個朋友喝過一輪酒 之後。大多數案例中,自殺者往往按相同的步驟行事 ,他們似乎有一套嚴格且不成文的禮儀來恰當地結束 自己的生命。自殺者一般能找到一個僻靜的地點或一 間空房子。自殺者把帶去的繩子做成繩索,但並不是 按西方傳統的上弔方法那樣把自己懸弔在半空中,而 是將繩索繫在低處的樹枝上,窗戶上,或是門把上, 然後將身體向前傾,這樣身體的重量就使繩索緊緊地 勒住脖子,導致血液無法流向大腦,直至其意識逐漸 渙散,*後死於因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大腦缺氧。
      人類學家唐納德·魯賓斯坦(Donald Rubinstein)在其著述中寫道,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 ,這種自殺模式已深深扎根於當地文化之中。隨著自 殺人數的上升,自殺的念頭逐漸傳播,甚至在*年幼 的男孩中散布開來,而且還改變了自殺這一行為本身 的意味:使自殺從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變成了一件某 種程度上可以接受的事情。魯賓斯坦在自己一繫列纔 華橫溢的論文中,呈現了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的自殺 流行現像。他論述道: 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某些社區中,自殺觀念廣為 傳播:它出現在當地原創的流行歌曲中,出現在密克 羅尼西亞群島電臺的廣播中,出現在T恤衫圖案和高 校圍牆的塗鴉中。據一些曾嘗試自殺的男孩們說,他 們**次看到或聽到自殺事件是在他們8歲至10歲的 時候,而他們嘗試自殺的想法往往來自模仿或試驗性 的鬧劇。例如,一名11歲的男孩曾把自己弔在屋裡, 他被人發現時已失去了知覺,舌頭都伸了出來。事後 ,他解釋說自己隻是想“試”一下上弔。他說他並不 想死,盡管他知道他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
      近來,特魯克電臺報道了幾起類似的模仿自殺事 件,而模仿自殺的男孩隻有5歲至6歲。密克羅尼西亞 群島*近發生的幾起青少年自殺身亡案例,明顯是此 類“試驗”的後果。由於自殺在這些社會團體中發生 得如此頻繁,以至於自殺這一行為本身對青年人來說 ,即使不是一件有吸引力的事,也是一件已經較為熟 悉的事,而這一行為的致命性卻顯得微不足道。特別 是對一些*年幼的男孩來說,自殺行為似乎包含著一 種試驗性的甚至幾乎是娛樂性的因素在內。
      上面這段文字中,有些字句讓人不寒而栗。自殺 本不應被看得如此微不足道,但真正令人感到恐怖的 地方是自殺竟變得如此平常。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場自 我毀滅的流行潮,青年人的試驗、模仿與反叛的精神 導致了它的蔓延;現在我們也在進行著一場失去理性 的運動,而不知什麼原因,它已成為青少年表達自我 的一個重要方式。不可思議的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 青少年的自殺流行現像,在很大程度上與西方青少年 吸煙泛濫的現像有相似之處。
      P195-19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