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像生 李立新 著 工藝美術(新)藝術 新華書店正版圖書籍 北京大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與攝影
    【市場價】
    563-816
    【優惠價】
    352-510
    【作者】 李立新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869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書名:像生-中國古代藝術田野研究志 像生-中國古代藝術田野研究志
    ISBN編號:9787301286913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北京大學出版社
    代碼:98
    作者:李立新


        
        
    "

    像生

    作  者: 李立新 著
    size="731x8"
    定  價: 98
    size="731x8"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300
    size="731x8"
    裝  幀: 軟精裝
    size="731x8"
    ISBN: 9787301286913
    size="731x8"
    目錄

    物史在田野
    論中國古代四輪車及相關問題
    鹿車考述
    移動與收放——中國紙傘的結構設計研究
    輪音為商杵音角——景德鎮地區水碓實測行記
    蠶月祭典——湖州含山蠶花節考察記行
    重構造物的模仿理論:紫砂器形的來源
    從“人臉”到“獸面”——解開六朝瓦當的變臉之謎
    一種被忽視的工藝史資源轉換方式——非延續性工藝的再生產研究
    像生與原道
    論像生
    玩物自信:中國民間玩具“玩”的特質
    一個民間藝術群體的歷史傳承
    設計尋蹤:服務民生
    日用作為設計的“原道”——兼談“小道致遠論”
    一千二百年來中國木版畫的全面梳理——張道一先生新著《中國木版畫通鋻》讀後
    孕育紫砂器的土壤——評《紫砂的意蘊:宜興紫砂工藝研究》
    藝術的張力
    中國設計學源流辯......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李立新著的《像生(中國古代藝術田野研究志)》研究主旨是以田野考察的新發現研求中國藝術中的新問題,選擇的切入點是構成中國藝術本源的兩個重要內容——物質史與文化生活。全書共分三章:
    靠前章“物史在田野”。本章試圖解明古代藝術的設計知識與技藝如何被制造、傳播和使用的問題。通過田野考察發現了以前被忽視的四輪車、鹿車、紙傘、水碓等在生產、生活中的延續與作用,討論了“設計學”“藝術人類學”以及工藝史資源的轉換方式,並將其置於文化生活的歷史語境中加以考察。
    第二章“像生與原道”。本章通過處於藝術邊緣的像生物、玩具、木版畫等小繫統,看到了通常被“遮蔽”了的藝術史現像,這些看似日常的、地域的、低俗的、簡陋的“小道”,卻是頑強地生存於生活之中,構成了中國藝術綿延數千年、彌漫幾萬裡的藝術大鏈接,影響到經濟、文化、藝術、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之“大道”。
    第三章“藝術的張力”。本章是作者藝術史研......

    作者簡介

    李立新 著

    size="43x26"

    李立新,江蘇常熟人;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常務副主編;兼任澳門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出版專著5部,其中《中國設計藝術史論》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很好成果二等獎,《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很好成果三等獎,《設計價值論》獲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很好成果二等獎;主編《造物》叢刊等5種;在《文藝研究》《美術研究》《民族藝術》《藝術百家》《裝飾》等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

    摘要

    曾以“像生”為例作過幾次演講,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和疑問。何謂“像生”?簡單地講,是幾近亂真的口技和模仿逼真的手工藝品。晉人《嘯賦》有擬笳簫等樂器之響,肖馬嘶雁唳之鳴,“因形創聲,隨事造曲”,錢鍾書認為類後世所謂相聲口技。我們聽相聲,其中模仿羽毛飛走之聲音,惟妙惟肖,這是古代百戲之一的傳承。在手工藝品中,有以某種材料模仿自然花果等物達逼真的程度,自古至今,均有表現,《夢粱史》《陶雅》有此記載。古人將這些亂真絕活稱“像生”,“像”來源於自然,“生”是活靈活現的呈現。但在藝術研究中,對“像生”這種藝術形式是否定的。民間樂曲《百鳥朝鳳》有公雞啼曉、母雞下蛋之聲,被認為俗不可耐。對刻模印制的仿生花果,也嗤之以鼻,不加理會。殊不知,“像生”的本質是學習大自然。“像生”構成了中國古代模仿自然之藝術發生的核心環節,雖為模仿,卻是藝術的濫觴。我以“像生”為例,不是說藝術的逼真是如何的好,而是借助於“......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