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歷史的人質 張秋 著 音樂(新)藝術 新華書店正版圖書籍 長江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與攝影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張秋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54929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產品名稱:歷史的人質
    是否是套裝:是
    書名:歷史的人質 歷史的人質

    代碼:42
    出版社名稱: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張秋

    ISBN編號:9787535492920

        
        
    "

    歷史的人質

    作  者:張秋 著
    定  價:42
    出 版 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頁  數:377
    裝  幀:平裝
    ISBN:9787535492920
    目錄
    推薦序
    “人質三部曲”總序
    再版自序
    第一章永別了,武器一戰(1914.7.28-1918.11.11)
    伸向戰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線無戰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烏托邦式的“單獨和平”——《永別了,武器》
    敵我之間的友情,如同監獄裡的天竺葵——《大幻影》
    “光榮之路無非是通往墳墓”——《光榮之路》
    一個隻有代號的活死人——《強尼上戰場》
    走上“國家奴役”之路的破碎個體——《雷德爾上校》
    第二章無情戰地有情天二戰(1939.9.1-1945.8.15)
    精神廢墟上的一具瘦小尸體——《德意志零年》
    彈鋼琴的手怎麼會去開槍殺人——《沉默如海》
    國民性的自我“內爆”——《桂河大橋》
    沒人可以替你做這個決定——《無情戰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見,你不會遺忘——《廣島之戀》
    假如他們拷打我,我能堅持住嗎?——《影子部隊》
    用個體的自由,去對抗現實的荒誕——《第二十二條軍規》
    “我不過是一個演員!”——《靡菲斯特》......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張秋著的《歷史的人質》涉及一戰、二戰和納粹大屠殺。筆者意在探討個體於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進行選擇的空間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獨無援的個體在做出選擇時,所經歷的種種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人作為歷史的創造者,緣何又被歷史所綁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壓制,所蹂躪,所犧牲,個體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於團體的名義下被除掉”,如何不約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淪為統計學意義上的一個數字,當然,還有如何“盡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作者簡介

    張秋 著

    張秋,專欄作家,資歷影評人。江蘇無錫人,畢業於蘇州大學中文繫。當過獄警,後輾轉南京、深圳等地多家媒體,現供職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為報刊撰寫各類專欄,曾獲中國報紙副刊好專欄獎。著有《靠前鏡》(2005,上海文化出版社)、《不準調頭》(2007,東方出版中心)、《愛,誡》(2008,新華出版社)、《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2010,江西教育出版社)等。其中《不準調頭》名列豆瓣網和《城市畫報》評選的“2007年十大電影書”。

    摘要

    “人質三部曲”總序
    意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齊曾經說過,個人是歷史的人質(哲學家薩特也有類似表述)。他正是從這個角度去拍攝《末代皇帝》的。在片中,溥儀的家庭教師莊士敦說:“皇帝從他登基那天起,就成為了自己領地裡的囚徒,在退位後仍是。但現在他長大了,他會問為什麼他是所有中國人中唯一一個不能踏出自家大門的人。我想皇帝是這個地球上最孤獨的男孩。”連皇帝都成了囚徒,草民就更不待言了,且兩者的境遇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它隻是用來說明,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歷史的人質,都會不同程度地面臨被歷史綁架,乃至撕票的命運。而這種命運,在動蕩的歷史情境之中,在占大多數的普通個體之中,顯得尤為慘烈。貝托魯齊把皇帝還原為一個人,而且是外國人眼中的一個人,所以這個“孤獨的男孩”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一個皇帝的孤獨,所謂“高處不勝寒”,離百姓太遠。更值得感知和操心的,是被壓在歷史底部的普通人——有多......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