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讀壺小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工藝美術
    【市場價】
    422-612
    【優惠價】
    264-383
    【介質】 book
    【ISBN】97875047421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物資
    • ISBN:9787504742155
    • 作者:胡付照
    • 頁數:248
    • 出版日期:2012-12-01
    • 印刷日期:2012-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0千字
    •   《讀壺小品》記載了一名愛茶者同時也是高校茶文化教學者多年來在從事茶與紫砂文化教學研究中的繫列成果。以“陽羨問壺”、“讀壺遊美”、“讀壺瑣語”三篇為要,圍繞紫砂壺美學,從理論和實踐上綜合論述了紫砂的文化內涵及其壺藝的美學特征。作者胡付照選取六十餘件紫砂壺藝作品精心解讀,較為繫統地引導讀者走近紫砂藝術,發現紫砂壺藝之美,感悟紫砂藝術魅力。
    • 作者胡付照在多年研究茶文化、紫砂文化過程中,勤奮耕耘,創作頗豐 。《讀壺小品》是從他所喜愛的紫砂陶藝作品中精選數十尊紫砂壺及其陶器 ,以恭敬虔誠之心品讀佳壺,讀壺理論與實踐兼具,重點關注當代壺藝作品 ,清新質樸的讀壺美文,帶給瀆者以審美的愉悅。靜心展卷,一壺清茗,於 燈下細品,茶香壺韻,撫慰人心。這是一部具有新意的探索紫砂藝術的壺藝 美學之著。 《讀壺小品》的適用對像:熱愛茶文化、紫砂文化、藝術美學的紫砂壺 友,從事飲食文化、藝術設計、藝術美學等研究的師生,茶藝館的茶藝師、 紫砂壺經營者、紫砂陶收藏者以及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們。
    • 陽羨問壺
      紫砂藝術——宜興陶瓷藝術文化的一朵奇葩
      紫砂壺藝術設計之美
      紫砂壺藝術價值的當代思考
      紫砂壺鋻別與欣賞思路探討
      中華茶藝中紫砂壺選擇探究
      紫砂壺“養壺說”文化價值探究

      讀壺遊美
      德清儉素 儒雅中和——邵大亨制鐘德壺
      花開吉祥 人天祥和——顧景舟制雲肩如意壺
      素面素心 心靈有約——顧景舟制子冶石瓢壺
      正心至聖 氣宇軒昂——何道洪制聖珠提梁壺
      梅花清韻 獨報先春——朱可心制報春壺
      江南聽雨 詩意人生——呂堯臣制聽雨壺
      方正有節 直心高潔——顧紹培制高風亮節壺
      清閑逍遙 妙趣自得——汪寅仙制天樂壺
      重陽至清 如見老君——何道洪制納洪智提梁壺
      禪音雨潤 清幽淡遠——施小馬制禪鐘壺
      飲水思源 文化淵源——周桂珍制大曼生提梁壺
      力承千鈞 曼壺傳字——曼生銘,楊彭年制柱礎壺
      易演玄妙 見龍在田——施小馬制八卦龍頭一捆竹壺
      紅韻清雅 潤澤果敢——春水堂款梨皮朱泥高瓢壺
      直拙不迂 素心有寄——周桂珍、馮其庸、徐秀棠合作回紋雙圈壺
      龍居寶鼎 莊重古雅——汪寅仙制夔龍青銅紋四足壺
      方正蓄勢 德永貞吉——申錫制段泥方礎壺
      方正之品 探新求變——顧景舟制墨綠矮八方壺
      涵世大德 禪悟汲直——何道洪制大涵壺
      參禪靜悟 禪茶一味——汪寅仙制斑竹提梁壺
      觀心覺醒 一燈悟佛——曹錕銘文玳瑁紫砂壺
      虛心納物 扁腹多容——顧景舟制大扁腹壺
      道法自然 觀史通今——徐漢棠制古獸窺今壺
      壺之經典 大成之器——黃玉麟制樹癭壺
      壺供真茶 老味新趣——陳國良制供春壺
      追慕懷遠 藝海永昌——施小馬制樂癭提梁壺
      聯袂稱* 靈秀提璧——顧景舟制提璧壺
      尺八虛鈴 漢鐸清音——顧景舟制漢鐸壺
      聲聲不息 琴韻問鼎——周桂珍制雙圈三足大彬壺
      楚漢風韻 繁華似錦——季益順制楚漢風韻壺
      冷俊華美 流光溢彩——清代清德堂爐鈞釉漢方壺
      龍鼎蘊味 壽享千載——範曾銘,周桂珍制三足環龍壺
      君子三友 清正直行——何道洪制歲寒三友壺
      冰心一片 高士清廉——顧景舟制平蓋蓮子壺
      一壺香雪 兩袖清風——蘭娟清品款香雪壺
      書房雅物 靜中生動——楊季初牧牛筆筒的風水之美
      伴讀助思 文人雅趣——汪寅仙制歲寒三友文具
      光華內斂 素心田園——顧景舟制茄段壺
      茶煙生處 蛙鼓荷塘——蔣蓉制荷花壺
      春到枝頭 清逸梅香——周桂珍制梅花提梁壺
      梅下問茶 和合生香——何道洪制三色綠梅壺
      清逸古韻 坐望青山——黃玉麟制鼓腹壺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呂堯臣制天外天壺
      清氣朗朗 茶韻梅香——王寅春制高梅壺
      九龍聖柏 壬辰祥瑞——汪寅仙制九龍柏壺
      剛直不阿 壺道大亨——徐秀棠制大亨制壺雕塑
      千年煉器 火中求食——吳培林制龍窯提梁壺
      惑耶不惑 儒士清風——高振宇制逸公壺
      園林壺天 神遊江南——“乾隆年制”款山水詩文描金壺
      伏臥茶林 獵之有道——葛軍制金錢豹壺
      雲松作伴 壺虎生威——季益順制雄風壺
      陰陽化育 菱花和合——範偉群制合菱壺
      閑趣麻將 玩亦有度——丁洪順制休閑一族壺
      聖桃甜美 福壽昌隆——汪寅仙制紅泥聖桃提梁壺
      不圖捷徑 一心耕耘——吳鳴制青灰櫻桃壺
      童年味道 濃烈天香——高建芳制金鈴子壺
      秋果盛報 福益子孫——顧道榮制松鼠葡萄樁壺
      天然五色 復歸於樸——陳國良制陽羨溪頭組壺
      以鼓為記 道友蘭言——顧景舟制座有蘭言仿鼓壺
      臨風一啜 宇宙一夢——張守智設計,曹婉芬制月韻壺
      古韻遺風 普洱茶情——清代乾隆年間無款點彩古風壺

      讀壺瑣語
      器物精粗之辨
      曲流之曼妙
      壺上的虛線
      見壺如見人
      紫砂壺的線條美
      賞壺之標準
      淘壺之趣
      以心為器
      大壺泡茶悟
      愛物惜物鋦壺
      呼喚紫砂藝術家

      參考文獻

      後記
    • 書房雅物 靜中生動——楊季初制牧牛筆筒的風水之美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繫》日:“幾案有一具,生人閑遠之思”,這是 誇贊紫砂壺的句子。然而,用在楊氏牧牛筆筒上,細細品來,競也是十分的 貼切。 清代唐仲冕《重刊荊溪縣志》(清光緒刻本)卷四載:“楊季初,菱 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是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宜興紫砂名工。工治壺 ,擅制筆筒文具,亦精於泥繪。其描畫清雅妍秀,底鈐“楊季初”篆文方印 。
      紫砂器中筆筒屬文房用品,在明清時期,地位要遠高於其他紫砂器具。
      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院所藏紫砂器中,均有楊氏筆筒珍品 ,然而以牧牛圖為內容的,尚未得見。
      此楊氏牧牛圖筆筒口底相若,口部略寬大,呈一筒狀,淺黃色砂胎,肌 理細致,包漿溫潤,造型端莊古雅。筒壁外以粉紅、赭、褐等泥色繪制通景 《牧牛圖》,所繪景致靜雅生動,反映出清中期文人階層的審美風氣。紫砂 文房器古樸淡然,不媚不俗,恰暗合文人嫻雅溫厚之品性,為世人所珍重。
      泥繪裝飾流行於清代十七世紀晚期,即是用紫砂泥化為泥漿,利用壺胎 的吸附性進行堆雕繪刻、畫工細雅,恰似田黃石的薄意雕,素淨精雅。楊氏 寫此牛,以泥代墨,運以淡、濃、焦、漬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質感、動感躍 然筒壁之上,牛角及牧童衣紋線條,筆法古拙,極具力度感。二牧童一俯牛 背之上,一牽牛之韁繩,相與攀談,垂柳數枝,搖曳隨風,筆力遒勁老辣, 寫出江南一片春色。筆墨在境像之外,氣韻又在筆墨之外,境像筆墨之外, 自別有畫在。
      丁曦元先生在《藝術風水》中曾經對藝術作品作了這樣的評述:“靜穆 者偉大,而動勢風水亦*有魅力,流動之空間*美。難於靜中生動;而動中 恆靜*難。”此件作品從藝術風水角度看,極其契合先生之論。宋人李迪《 風雨歸牧圖》乃是中國畫之無上神品。其畫意與這件牧牛筆筒有相似之妙趣 。
      李畫內容是村野溪岸,著意寫風雨之勢,風雨自上而下,由左而右,從 高柳枝上壓下,從坡岸葉叢中襲來。風雨密匝,二牧牛童正冒風雨駕牛而歸 。風雨飄搖,氣從亥位而出。
      筆筒乃書房**之物,其氣乃靜。靜中有動能得雅趣。以藝術風水視角 來品讀此牧牛筆筒圖:首先,在筆筒一周的畫幅上,我們能大致確定氣口的 位置是在牛背上孩童的上方,左手上指至筒沿的位置。氣從這裡來,由此順 著柳枝搖動的方向,氣運右下方,即是亥位出去。圖中犟牛嘴角眼凸,角稜 脊骨,起伏微妙。它怒目圓睜,正與地上小童較勁,給畫面中增添了內力。
      牽著牛鼻子的繩子以平下斜向施力,其延長線指向亥位。犟牛身上的兩個旋 紋,以順時針方向繪制,其氣分別順著牛腹及後臀左後側腿部而氣走地面, 給人以穩重之感。位於牛身上的小童,似乎**不滿意地上伙伴的制牛之法 ,正擺手似乎在告訴他如何降服這頭犟牛。他右手緊抓牛背之皮毛,胳臂線 條與牛體的旋紋相切,彰顯和諧。再看地上小童的身姿動作,他左腳抬起, 右腳用力蹬地,身體後傾,施力於牽牛之繩。與之相呼應的犟牛,則三足蹬 地,抬左前足與小童較勁。犟牛抬起的前足與地上小童的左腳構成了一種呼 應關繫,使上氣不散於畫面底端。再觀右側古柳,其垂枝向右側下垂之,形 成以向右側下的弧線,與諸多線條彙合,從右側下亥位傾瀉而出。另外,整 個圖上牛前方及其左側是山坡上散淡的淺草及其灌木,表達了一種草木生長 的靜氣。由此可見,從整體上看,該筆筒書畫動靜相生,充滿了童趣以及人 與自然、人與動物相和諧的意趣。
      以牧牛為題材的書畫作品,歷來藝人多有創作。尤其是佛教中以牧牛來 說法,令修行者參悟。中國佛教禪宗自唐朝“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正 式開始過上農禪並重的生活。禪師在開示說法中少不了以日常生活的經驗來 訓誡弟子精進修行。以牧牛來譬喻禪修方法並非偶然現像。佛遺教經說:“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 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凡夫未修行前不知守法,不知持戒,胡作非為 ,造諸惡業。如狂牛野性難調難伏,被色身貪欲驅使侵犯別人的莊稼。《法 華經》把大菩薩的境界喻為大白牛,這裡把沉淪五欲的凡夫喻為頭角猙獰的 黑牛。佛經中把善業叫做白業,把惡業叫做黑業。在禪修境界上凡夫閉目所 見內心一團漆黑,即是被五蘊黑雲所障,若能證見自性,則能無相光明。
      楊氏筆筒牧牛圖正是借用牧人馴牛的經過,以牛寓心,以牧人喻修行者 ,來表現佛門弟子調伏心意的修正過程,以及佛教禪宗“以心為主”、“見 性成佛”的基本思想。修行人要求得解脫,隻要自己修心煉性,自悟淨心即 可,不必心外求佛。
      明人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說:“閉門閱佛書,開門接佳客。出門尋 山水,此人生三樂。”明清之文人雅士書房雅舍,無有不讀佛書。在案頭目 之所視的筆筒上,能得山水之樂,能悟懾服“犟牛”之心,誰又能反對品讀 筆筒不是修行呢? P158-16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