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雜記知識指南(素質教育普及)/大課間實踐技能培訓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舞蹈
【市場價】
156-227
【優惠價】
98-142
【介質】 book
【ISBN】97875398334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安徽美術
  • ISBN:9787539833408
  • 作者:潘秀英
  • 頁數:182
  • 出版日期:2012-10-01
  • 印刷日期:2012-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現代社會所要求的人纔類型也是素質型人纔,所以素質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通過各種科學的教育途徑提高民族素質。這是一項長遠的發展要求。為了使青少年增加知識含量,提高青少年動腦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編者潘秀英精心編撰了《雜記知識指南(素質教育普及)》。
  • 《雜記知識指南(素質教育普及)》內容介紹:中 國雜技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是各種超常 技藝的統稱,在古代又稱為“雜伎”、“雜技樂”。 雜技是一種人體技巧的藝術表現,雜技演員們以表演 動作的驚險、技能高超從而吸引廣大的觀眾。 《雜記知識指南(素質教育普及)》的作者是潘秀 英。
  • 三、摩納哥“初登舞臺”**少年雜技節
    四、瑞典“**青年”**馬戲節
    五、比利時希望之路**雜技比賽
    六、巴黎“明日”世界雜技節
    七、蒙特卡洛**雜技節
    第八章 新中國雜技藝術獲得的獎項
    第一節 五十年代所獲獎項
    第二節 八十年代所獲獎項
    第三節 九十年代所獲獎項
    第九章 中國**雜技演員
    第一節 中國**男雜技演員
    一、周德平
    二、李春來
    三、吳衛民
    四、阿迪力
    五、司迪克·阿西木
    六、陳靈龍
    七、張加陵
    八、艾來提·艾則孜
    第二節 中國**女雜技演員
    一、謝虹
    二、夏菊花
    三、“小米粒”——孫佳音
    四、羅文潔
    五、鄧寶金
    第十章 外國**雜技演員
    第十一章 中國**雜技學校和團體
    第一節 中國**雜技學校
    一、滄州吳橋雜技學校
    二、濮陽雜技學校
    第二節 中國**雜技團體
    一、長春市雜技團
    二、中國雜技團
    三、上海雜技團
    四、大連雜技團
    五、廣州雜技團
    六、河南雜技團
    七、河北雜技團
    八、山東省雜技團
    九、聊城市雜技團
    十、江西省雜技團
    十一、汕頭市雜技團
    十二、飛飛雜技馬戲團
    十三、新疆雜技團
    十四、成都軍區戰旗雜技團
    第十二章 名揚海外的中國雜技團
    第一節 江西省雜技團
    第二節 三峽雜技團
  • 漢代的雜技主要表現在能夠繫統地劃分雜技的樣 式,而且各種節目已經形成了單獨的繫列,為後世雜 技的傳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在全世界幾乎是*無 僅有,其顯著的成就可以通過漢代出土的畫像磚石中 的各種節目來印證: 一、力技 這種雜技主要指的是相撲等力量較量形式的技藝 ,那個時期叫角力,也就是角抵。在當時各種戲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
    在漢代的畫中,常有人與人、人與獸、獸與獸之 間角力的畫像。在百戲中也常能看見有一類“像人” 的表演者。
    在河南南陽一處出土的漢墓畫像石中,大概有20 多幅“像人鬥虎”“像人鬥牛”“像人鬥犀”等,這 些圖繪充分顯示了表演者的力量。
    山東安丘漢墓百戲圖中的“載竿”圖繪,描畫了 一人舉竿,有10個人共同表演,其力量可達千斤。研 究者認為這些表演者應該是很專業的鬥獸士。
    二、形體技巧 “頂功”是*基本的雜技技巧,在中國漢代時就 已經形成,並且以其為形體的中心技巧。
    要練好頂功,就要有過硬的基本功,這些基本功 包括腰功、腿功、倒立和翻跟鬥。這些基本功就要演 員們自身艱苦的訓練。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 十年功”,這一句看似簡單的俗語卻道出了雜技演員 們艱苦的練功歷程。
    在漢代,能夠表現頂功技巧的畫像磚石也有不少 ,其中山東嘉祥武氏祠那兩幅圖繪就**具有代表性 。中國雜技演員們的這種基本功的傳統一直延傳至今 。
    三、耍弄技巧 在漢代,“跳丸弄劍”和“舞輪”是觀眾們經常 看到的雜技表演節目,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圖繪能夠 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耍弄技巧的要數,例如四川出土的 漢畫像磚“丸劍樂舞宴飲圖”。
    四、高空節目 在現代雜技表演中,高空表演是很常見的一種節 目,在漢代,也有很多文獻和文物圖像都記載著高空 節目的表演,比如戲車、走索和撞技的節目表演,裡 面都含有高空表演。
    另外,在漢代,緣竿的表演技藝也是十分盛行的 ,這種表演基本上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在平地上表演,另一種是在車上表演。“ 百戲圖”中,戲車上樹立雙竿雙臺,人們經常會看到 年輕的小演員們,從前面的臺子不斷地翻著跟鬥,然 後落到後面的小臺子上。這是雜技中的基本功,在今 天的很多雜技表演中,依然能夠追尋到此類基本功技 巧的影子,這就是漢代有名的“跟鬥過車”雜技表演 。
    (一)馬戲 桓寬在《鹽鐵論·散不足論篇》中關於“馬戲” 有這樣的記載:“繡衣戲弄,蒲人雜婦,百戲,馬戲 ……”。通過記載可以看出,*早時候,人們就把馬 戲和百戲同一而論,看成是當時*盛行的民間藝術。
    沂南“百戲圖”中關於馬戲也有描繪:有一匹馬被裝 飾成龍的形狀,在馬戲中進行舞龍的雜技表演展現了 力量的雄壯。
    在漢代的馬戲中,不僅有展示力量的馬戲表演, 還把民間技藝舞蹈、武藝、武術與雜技融合到了一起 ,展現了各種民族之風。這些在百戲圖中就有記載: 很多馬戲表演者手執劍戟正在演練,還有的正在演繹 著武術和武藝,這種展示著民族藝術的表演就與西方 專門展示力量的馬戲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種馬戲表演在河南嵩山三闕中就有記載:兩位 馬戲表演者中的一位倒立在馬背上,另一位在馬背上 舞蹈。
    在山東臨淄文廟中有許多漢代的畫像石刻,其中 有一幅是刻畫集體馬戲表演的,就是這幅戲馬與戲車 相融合的刻畫,為後世馬戲表演和空中飛人提供了藝 術基礎。這幅石刻是這樣描繪的:兩匹馬,一前一後 ,前一匹馬上有個騎者,從騎者身後飛身而來的一個 人,騰在空中,一隻手拉住了騎者的手,另外一個人 騰空而起,手挽住馬的尾巴;後面的一匹馬拉著車, 車前方有一個人飛在空中,車後面有一個人也騰空飛 起,縱身向車上跳去。這些精彩的刻畫為後人馬戲提 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動物戲 在漢畫像磚石中還有一些畫像將當時的馴獸節目 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後人面前。這些節目包括馴鹿、馴 虎、馴蛇、馴像等。
    充分展現當時馴蛇的雜技表演的記載,如武氏祠 的“水人弄蛇圖”和浙江海寧東漢墓中出土的“馴獸 鬥蛇圖”的畫像。
    山東濟寧東漢墓畫像石上的“馴鳥圖”“馴像圖 ”充分展現了馴獸表演者的技藝之高:六個人坐在大 像的背上,一個表演者站在高高挺立著的像鼻子上。
    從漢代開始,中國與西方**的馬術便進入了交 流和溝通的時代,當時,中國本國的幻術表演有兩種 ,這在史書上也有記載,比如漢武帝在角抵大會中的 “魚龍曼衍”,就是兩個幻術表演相互緊密聯繫的一 場大型的馬戲表演。
    曹操被人們稱為一代梟雄,他一直懷有統**下 的野心。他想盡辦法把一些具備幻術的奇纔都籠絡到 自己的身邊,比如廬江的左慈,甘陵的甘始,陽城的 郄儉等**方士,唯恐他們利用幻術蠱惑人心,謠言 動亂,可見幻術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P8-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