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布倫德爾(原版引進)/偉大鋼琴家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音樂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介質】 book
    【ISBN】97875523016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音樂
    • ISBN:9787552301649
    • 作者:皮耶羅·拉塔利諾|譯者:陸辛耘
    • 頁數:153
    • 出版日期:2013-04-01
    • 印刷日期:2013-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5千字
    • 《布倫德爾(原版引進)/偉大鋼琴家繫列》編著者皮耶羅·拉塔利諾。
      布倫德爾曾經錄下的海量唱片,使我們得以重現大師完整的藝術生涯,而他作為散文作家所從事的活動,*是豐富了這些音頻資料。他是個體,但在歷史的視角下,作為澤基尼音樂出版社(ZecchiniEditore)出版的偉大的鋼琴家繫列的*後一個片段,自開篇的依格內西·簡·帕德雷夫斯基(IgnazJanPaderewski),跨越鋼琴演奏一百多年的時光,他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個體。
    • 《布倫德爾(原版引進)/偉大鋼琴家繫列》編 著者皮耶羅·拉塔利諾。 《布倫德爾(原版引進)/偉大鋼琴家繫列》內 容提要:幾個世紀以來,在音樂會演奏的歷史上,眾 多天纔少年成為了偉大的鋼琴家,另一些則默默無聞 。歷史同樣見證了一批纔華橫溢的青年人在各自的舞 臺上大展身手。非常罕見的,卻是一些我們所說的“ 大器晚成”的鋼琴家。他們在成為名垂青史的演奏家 時,已步入垂暮之年。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阿圖爾 ·魯賓斯坦。這位技藝超群的鋼琴家步履維艱,當他 終於確立並鞏固了自己在音樂會演奏界無可取代的地 位之時,已年逾古稀。 出生於1931年的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自1955 年起就作為一名穩定的自由職業者受到人們的尊敬。 這一身份足以讓一家唱片公司交予他繁重的工作,也 能夠讓他體面地出現在世界各國的音樂廳裡進行演奏 。然而,隻是在40歲之後,他纔真正開始受人矚目, 直到50歲過後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明星。2008年,在 其職業生涯到達頂峰之時,布倫德爾出人意料地宣布 隱退,並以巡回演奏會的方式在他曾經頻繁現身的國 家裡向他的觀眾進行告別。
    • 雙面神
      貝多芬與李斯特
      在孤獨中成長
      門外漢
      忘卻布索尼
      職業生涯
      舒伯特
      海頓
      形式與心理
      智慧的微笑
      天使與魔鬼
      告別
      後記
      演奏曲目
      唱片信息與錄像資料
      人名索引
    • 在1958年,如果人們對於**的比例記譜法深信 不疑,那麼古爾德所犯下的錯誤不僅讓布倫德爾抓住 了把柄,也不會逃過施納貝爾追隨者的眼睛。然而在 1958年到1990年間進行的一些文獻研究,卻以充分的 材料向我們證實,依靠本能和天性的古爾德,並非完 全沒有他的道理。事實上,布倫德爾同樣注意到了這 一點(隻是他從沒有就自己先前錯誤的評價向古爾德 負荊請罪)。
      這一小段插曲本身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向我們 解釋了布倫德爾對文獻研究的態度。文獻學在20世紀 下半葉為演奏者開闢出自由的空間,是一些在這之前 根本無法想像和實現的空間(或者說,隻有那些藐視 學術審查的人纔可以實現)。關於斷奏音符,撇開之 前提到的名不見經傳的貝爾格的奏鳴曲,我還可以列 舉兩首赫赫有名的作品:巴赫的《恰空舞曲》和貝多 芬的《悲愴》。這兩首樂曲都以斷奏作為開始。忠於 原作標記的演奏者一度猶如數字般**地演奏這一開 頭(**個音符的長度為第二個的三倍),而如今的 演奏家卻在文獻研究的幫助下,根據每個人認為的* 為適合作品的表達特點進行演奏(隻要**個音符比 第二個略長即可)。
      通過文獻學,布倫德爾找到了一部分調查研究— —一部分他認為正是針對他的需求所進行的研究,其 中就包括斷奏問題。然而在一些激進的解決方案面前 ,他卻止步不前,或者至少是猶豫不決的。1976年, 在“巴赫與鋼琴”(BachandthePiano)一文中,他 這樣說道: 我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對於過度“浪漫主 義”演奏的斥責演變成了一種沒有情感的、機械性的 漠視和否認。如今,我們能聽到帕德雷夫斯基的錄音 裡他在羽管鍵琴上用一種與“浪漫主義”有驚人相似 之處的風格來彈奏庫普蘭的作品:沒有一個不帶琶音 的和弦,左手持續地先於右手演奏。
      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在唱片裡留給了我 們庫普蘭的兩首作品。他的演奏——已被評論過好多 次了——和**羽管鍵琴演奏者的方法**相似,甚 至早在上世紀30年代時這樣的風格就已經形成(當時 這樣的方法僅僅被用在庫普蘭的作品裡,而如今也被 運用在了斯卡拉蒂的曲子裡)。根據上述情況,我們 能夠提出這樣一個關鍵性問題:究竟是文獻學家模仿 了帕德雷夫斯基追趕潮流和挑戰過去的愛好,還是帕 德雷夫斯基是一個被保存了長達兩百年之久的傳統的 繼承者?如果這上兩難推理的答案是後者,並且在今 天人們憑借一些確鑿的證據確信就是後者,那麼我們 所能得出的結論就應當是:即使是帕德雷夫斯基的演 奏,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古典主義”作品——海頓 的《F小調變奏曲》、莫扎特的《A小調回旋曲》、貝 多芬的《奏鳴曲》Op.27no.2——這些作品都應當 被視作值得學習的典範。從這裡,我們還可以擴展到 列舍蒂茨基(Leschetizki)、塔涅耶夫(Taneyev )、安索格和拉赫瑪尼諾夫指下的莫扎特作品,格倫 菲爾(Grtinfeld)、普尼奧(Pugno)(甚至是 1920年以前施納貝爾)指下的巴赫作品,聖一桑、沙 爾文卡(Scharwenka)、達爾**(d'Albert)、 拉蒙德(Lamond)、鮑爾(Pauer)和多赫南伊 (Dohn~nyi)指下的貝多芬作品,還有其他一些活 躍在20世紀初鋼琴舞臺上的演奏者所留下的古典音樂 資料。在那時,發生於20年代的新古典主義的轉折還 沒有顛覆歷史。
      布倫德爾沒有讓自己走得太遠:他接受了,當然 也是持有一定保留意見地接受了由艾娃和保羅·巴杜 拉一斯科達達編寫的《莫扎特一演奏》(Mozart. Interpretation)一書[萬古拉出版社(Wancura) ,維也納,1957年]。這本書在當時代表了一種先鋒 視角,但三四十年之後,卻無法再同當日的地位相提 並論。沿著文獻研究的漫漫長河,布倫德爾挖掘到了 一座神龕,為他的衝動找到了合理依據,緩和了貝多 芬與李斯特的對立,直至其消失,而他,也由此開始 編織起自己的面紗。
      至於“淨版”,即作品原文,卻在20世紀下半葉 演變成原始語境的問題。在這一方面,盡管布倫德爾 曾經說過:“與其在墓前瞻仰,研讀專項調查,倒不 如好好研究作曲者的作品。”但從1966年起,他卻多 次強調“在所有關於貝多芬的古書裡,尤其值得關注 的是車爾尼的評價,……也不能忽視辛德勒 (Schindler’)、裡斯(Ries)和蘭茨(Lenz)的 論文”。而正如我之前已經提到的那樣,他提議“從 字典裡刪除‘忠於作品’和‘忠於原文’的詞條”。
      在“淨版”問題之後,接踵而來的是演奏樂器的 問題。20世紀上半葉,人們對於羽管鍵琴和鋼琴這兩 種選擇的不置可否,在後50年裡卻變得異常激烈。在 《秩序的面紗》裡,當采訪者問及布倫德爾為何會在 一段將近20年的時間裡不去彈奏巴赫的作品時,布倫 德爾給出的回答是: 我是以大量賦格曲作為開始的。對於如何彈奏復 調作品,我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至少我擁有一個可以 開展工作的根基。然而很快,在古典樂器領域的調查 和研究就取得了進展。在“古樂合奏團” (ConcentusMusi—CUS)成立的時候,我身處維也納 。早在格拉茨的時候,我就已經認識了尼古勞斯·哈 農庫特(NikolausHarnoncourt)。當時的我們都很 年輕,也曾經一起演奏過一些室內樂。之後,古斯塔 夫·萊昂哈特(GustavI~eonhardt)也到達了維也 納,並在那裡工作了3年。他曾經給我們演奏過巴赫 的《歌德堡變奏曲》,還在另一位羽管鍵琴演奏家的 協助下,彈奏了《賦格的藝術》。這就是我不彈奏巴 赫作品的**個原因:我想停下腳步,看看巴洛克樂 器究竟能走多遠。另一方面,艾德溫·費舍爾在演奏 巴赫的作品時,也顯得越來越拘束。通過那些*為出 色的作品,費舍爾讓我相信,我沒有必要再染指巴赫 的作品。P44-P4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