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老城廂(我的老家我的新家)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603-873
【優惠價】
377-546
【介質】 book
【ISBN】97875520034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552003413
  • 作者:黃玉捷//周小萍
  • 頁數:379
  • 出版日期:2015-10-01
  • 印刷日期:2015-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45千字
  • 由黃玉捷和周小萍合著的《老城廂(我的老家我的新家)》是一本值得社會學界關注的著作。作者從社會學、人口學的視角,用文字與圖片記錄了老城廂中的流動人口與老居民之間的矛盾、衝突、和諧共存,是一本**特色的田野調查報告,既有史料價值,又有學術價值。這也是一本值得所有新老上海人翻閱的通俗讀物。對於老上海而言,本書將引起他們深深的回憶,讀者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簡陋房屋、簡樸生活,以及過去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對於新上海人而言,這本書將帶他們走進上海的底層生活,了解他們不曾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歷史。
    本書以流動人口老城廂社會融入為觀察視角,細致地梳理了一直被海派傳統生活經典標簽化的老城廂當今真實的社區生活,展現了老城廂由流動人口和原住老年人口共同組成的社區關繫、社會互動和社區秩序,揭示了老城廂面臨的矛盾境遇:即老城廂社區不可避免的歷史性城區衰敗與隨流動人口而來的社區生機。
  • 在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社區發生了什麼 ?社區中已經發生的現實會給未來社區發展,乃至城 市未來帶來哪些深刻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想知道也應 當知道的東西。 影像記錄是一種感性的、直觀的城市社區關注方 法。 某一時點的影像記錄不僅可以提供我們這個時代 城市社區最真實的、不加修飾的面貌,而且,還可以 為未來城市及社區提供形像的、感性的對照材料。在 讀圖時代,影像工具的運用是文字工作者的一種機遇 ,也是一種挑戰。由黃玉捷和周小萍合著的這本《老 城廂(我的老家我的新家)》試圖應對這種挑戰,盡 量用照片形式代替文字論述,也讓圖片充分發揮作為 論述工具的作用。
  • 引言
    第一章 老城廂裡的他們
    第一節 夢花街的伍師傅
    第二節 喬家路的裘師傅
    第三節 靜修路的張師傅
    第四節 光啟南路的小何師傅
    第二章 老城廂社區
    第一節 老城廂的由來
    第二節 老城廂的地理位置
    第三節 老城廂人口
    第四節 老城廂經濟
    第五節 老城廂城區改造
    第三章 “嵌入”老城廂
    第一節 “嵌入”:一種流入方式
    第二節 “嵌入”:一種生存狀態
    第四章 就業“嵌入”
    第一節 自我生長的就業
    第二節 親緣和地緣就業網絡
    第三節 就業崗位選擇與技能培訓
    第四節 環衛工人
    第五章 居住“嵌入”
    第一節 “撥楔子”遊戲
    第二節 老城廂的居住空間
    第三節 電表和水表
    第四節 居住公共空間
    第五節 晾曬衣服
    第六節 馬桶
    第六章 生活方式
    第一節 節儉式消費方式
    第二節 出行
    第三節 閑暇
    第四節 生活態度
    第七章 社會互動
    第一節 社區互動
    第二節 傳統社會空間的保持
    第三節 社會參與
    第八章 社區衝突
    第一節 老城廂社區衝突的特點
    第二節 社區衝突的解決
    第九章 社區認同
    第一節 地域認同
    第二節 觀念認同
    第三節 社區**認同
    第四節 市場管理**認同
    第五節 社區對流動人口的認同
    第六節 社會認同
    第十章 老城廂的孩子們
    第一節 弄堂裡出生和長大
    第二節 上學的煩惱
    第三節 未來的憂慮
    第十一章 老城廂的未來
    第一節 老城廂的老人們
    第二節 老城廂的流動人口
    第三節 對老城廂未來的看法
    第四節 老城廂創新
    第十二章 老城廂的歷史記憶
    第一節 老建築,新記憶
    第二節 老街牌,新故事
    第三節 平凡
    第四節 平靜
    第五節 老城廂之夜
    後記
  • 第一章 老城廂裡的他們 第一節 夢花街的伍師傅 鼕日下午的陽光靜靜地灑在夢花街上。
    夢花街緊挨著老城廂的西門。從地鐵8號線老西 門站7號出口處出來,沿著復興東路向北200米就到了 老西門儀鳳弄;穿過短短的儀鳳弄,夢花街就到了。
    夢花街不太長。早年上海官學就設在夢花街的文 廟內,每年有大量來自江浙的舉子到此應試。據稱, 在夢花街客棧住上一夜,第二天考試必定“夢筆生花 ”。這也是夢花街名的由來。經過上百年歷史蕩滌, 如今的夢花街早已褪去了與科舉制度並存的繁華與喧 囂,平實為老城廂裡一條普通的居民小街。 等單位 ,現為上海府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顧問。
    伍師傅的理發店在夢花街東頭。店裡沒有小工。
    太太負責技術活,伍師傅負責輔助活,外加買菜做飯 ,以及其他一切對外的活兒。
    理發店早上8點開門,晚上10點關門,每天營業 14小時。
    伍師傅是湖北黃田人,20世紀80年代初來到老城 廂,算是改革開放後老城廂流入的**批流動人口。
    伍師傅說,他來的時候,除了幾個做生意的江蘇南通 人之外,老城廂幾乎沒有其他流動人口。
    伍師傅的舅舅是1954年來上海老城廂做木匠的, 後來就把家安在了老城廂的蓬萊路。16歲時伍師傅母 親去世了,舅舅讓19歲的小伍到上海來投奔自己,算 是對故去的妹妹一點安慰。
    年青的小伍跟著舅舅在老城廂走街串戶做家具。
    白天用做家具的木板一搭就是一個木匠攤,晚上找兩 塊稍微完整一點的木板,放上被子就是一個睡覺的鋪 。鼕天了,南方的晚上濕冷濕冷的,就用油布把木板 鋪圍一圍,小伍一覺睡到天亮。
    那時,老城廂居民普遍看不起外地人,動不動就 是“外地人,鄉下人”。小伍師傅年青,有的是力氣 ,又正在學技術的當頭,對這些也不太在乎,隨便別 人說什麼,一門心思隻想著把活干好。
    惟有一件事是必須在乎的,那就是換糧票。小伍 師傅沒有上海戶口,也就沒有上海糧票。沒有糧票就 買不到米,他需要想盡各種辦法跟人換糧票,解決喫 飯問題。
    學了幾年手藝後,時光轉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
    這時,沿海地區家具工業流水線大規模上線了。流水 線上生產出來的時尚板材家具立即占領了全**具市 場。小伍師傅舅舅的木匠攤遇上大工業,不得不收攤 關張了。小伍也就失業了。
    舅媽一直在老城廂的生產組工作。改革開放後, 生產組關閉了,舅媽在老城廂菜市場擺地攤,賣一點 從董家渡布料市場批發來的布料小百貨。舅媽讓失業 的小伍跟著她擺地攤。
    盡管過去了很多年,聊起這段擺地攤的經歷,伍 師傅至今噓唏不已。
    為了多賺一點錢,年青的伍師傅堅持到上海小百 貨比較匱乏的城區擺攤。每天早上3點,天還沒亮, 小伍師傅肩搭著兩個大布袋就出門了。布袋裡裝著老 城廂董家渡布料市場批發來的臺布、枕套和床圍等各 種縫制好的家庭用品。每件售價10元以內,每件賺5 角錢。
    在那些年裡,小伍師傅跑遍了上海大多數城區。
    哪裡東西好賣就去哪裡。東邊*遠的到了寶山區的吳 淞、大場等鎮,西邊*遠的到了青浦區的北新涇,南 邊*遠到了浦東的高橋。20世紀80年代後期,上海公 共交通發達,但很擁擠。年青的伍師傅背著兩個大布 袋上車,特別討人嫌,總是招來一陣陣“外地人,鄉 下人”的咒罵聲。為此,小伍師傅每天早晨3點就出 門,能不坐車就不坐車,一路步行。到了目的地,先 找菜市場。布袋往地下一鋪就開賣。下午2點,不管 賣完沒賣完,都往回趕,為的是避開公交下班高峰。
    回到老城廂,回家再補一些貨,趕到老城廂某個菜場 或是城隍廟繼續賣。
    小伍師傅就這樣每天15、16個小時地工作著,賺 了錢就寄回老家存著。幾年後,家裡給小伍師傅找了 個媳婦。媳婦長相好,勤快能干,小倆口感情很好, 媳婦很快也從湖北老家來到老城廂,跟著在老城廂蓬 萊路開理發店的伍師傅舅公學理發。
    學藝兩年,媳婦手藝很不錯了。1993年,小伍師 傅和媳婦在蓬萊路上離舅公的理發店不遠的地方開了 自己的理發店。
    理發店生意很好,店裡開始缺小工。小伍師傅就 到老家找一些年青的老鄉幫忙。這些年青老鄉學到手 藝之後,也像小伍師傅媳婦一樣開了自己的店。然後 ,伍師傅再繼續從家鄉找人。周而復始,日子就像滾 雪球般過去了。曾經的小伍變成了伍師傅,媳婦變成 了伍太太。店裡出去的老鄉們陸續變成了張師傅、李 師傅……他們現在在閘北、虹口、楊浦和浦東等地開 理發店。大家關繫都很好,經常聚一聚,交流交流時 尚發型信息,敘一敘鄉情。
    2000年伍師傅在浦東楊思買了一套商品房,裝修 好了卻一直沒去住。因為買房並不是為了離開老城廂 ,而是通過買房為兒子拿一個藍印戶口,方便兒子在 上海上學。按照當時的政策,伍師傅可以拿兩個藍印 戶口,但伍師傅和太太隻要了一個,另一個放棄了。
    他們說,我們是夫妻倆,是連在一起的,都沒有上海 戶口,就永遠一樣了,永遠連在一起了。(P3-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