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國在太行山區扶貧紀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16-313
    【優惠價】
    135-196
    【介質】 book
    【ISBN】97875511288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花山文藝
    • ISBN:9787551128810
    • 作者:賈興安//高玉昆
    • 頁數:189
    • 出版日期:2016-06-01
    • 印刷日期:2016-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0千字
    • 賈興安、高玉昆著的《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國在太行山區扶貧紀事》全面詳盡地再現了李保國35年來在邢臺太行山區開展科技扶貧的故事。

      全書16餘萬字,共分8個章節,配發李保國生前在太行山區治理荒山、科技扶貧、科研攻關、技術指導等工作、生活、培訓等圖片100餘幅。
      作品***,小視角,生動而細膩,以濃重的文學筆觸和詩化的語言,刻畫了李保國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力量開展“精準”扶貧,一心為山區人民謀幸福,贏得廣大人民群眾深切愛戴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形像,展示了諸多不為人知的鮮活細節和情感故事,讀來心潮澎湃,催人淚下。
    • 賈興安、高玉昆著的《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 國在太行山區扶貧紀事》是學習宣傳李保國精神、深 入介紹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一部長篇紀實文學,共 16萬字,分8個章節,以生動、感人的筆觸翔實記錄 了李保國同志30餘年來扎根太行山,用科技力量開展 精準扶貧,創建一套完整的山區生態開發模式,探索 出經濟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贏 得山區人民深切愛戴的故事,真實再現了李保國扎根 基層,無私奉獻,一心為民,以身報國的“時代楷模 ”的光輝一生。作品人物形像有血有肉,骨肉豐滿, 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並精選數十幅圖片,圖文並 茂。
    • 引子 你的幸福我包了
      第一章 太行山*綠的地方
      第二章 紅蘋果樂園
      第三章 南溝人的好日子
      第四章 狐子溝裡核桃香
      第五章 情定樹莓谷
      第六章 鐫刻在大地上的學術成果
      第七章 一件舊襖和兩雙壞鞋
      第八章 永遠的“老山人”
      尾聲 不朽的豐碑
      後記
    • 解放後,尤其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邢臺太 行地區掀起了“治山治水、治溝治谷”的高潮。漿水 公社的54條大溝按間隔50米、100米不等層層築起了 攔沙壩、谷坊壩。1958年漿水公社組織幾千人大會戰 ,在10餘裡長2千多畝的漿水溝裡搞起了溝谷水土保 持工程;後又在胡家樓的四溝搞起了一個較高水準的 樣板,即後來人們總結的:先上後下,先坡後溝,溝 坡兼治,工生結合。胡家樓的四溝開始注意了工程措 施和生態措施相結合,既築坊打壩又植樹造林,而且 工程措施科學有序、講求實效。到了20世紀70年代, 全國上下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運動。前南 峪也曾學著大寨人的樣子,在山上搞梯田、種糧食, 苦干一年,開出10多畝山地梯田,但隻是旱地薄田, 不能澆灌,效果不佳。於是就又從山上撤下來到河灘 裡用片麻風化岩土墊地,因為這樣能澆上水了,墊出 的地算是好地。幾年來,前南峪的主要精力,是在山 上種樹,這樣能保持水土不流失。所以,山區就是山 區,無可種之地,等於無米之炊。為此,《人民日報 》曾有過這樣的報道:“時至80年代初,僅河北境內 的太行山區就有24個縣、681個鄉、7724個村、800多 萬人民,仍然沒有擺脫貧困。32%以上的山區年人均 收人不足50元。30多年間,**雖然每年給太行山區 救濟上億元,可嚴重的‘貧血’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 變……” *可怕的是,恓恓惶惶的前南峪,在1963年8月1 日的上午,一場罕見的大暴雨,下了7天7夜,山洪暴 發引發泥石流,使前南峪村自50年代起辛辛苦苦在大 山溝裡築成的蓄水壩和防沙壩全部轟然倒塌,全村突 然間陷入滅頂之災。
      一場特大山洪過後,前南峪1300餘口人僅有的賴 以活命的640畝河灘地已是亂石一片,就連1958年“ 大躍進”以來,前南峪人用勒緊裝滿野菜、橡子面和 柿子蓋的肚子戰天鬥地修築的一道道防沙牆、蓄水壩 和掛在山上的幾條梯田也全部蕩然無存。甚至連老祖 宗在山坡上留下的4000多棵上百年的板栗樹、柿子樹 也被連根撥走2000餘棵。僅存的那2313棵栗子樹猶如 剛經歷了一場殘酷的血刃戰,橫七豎八、歪歪斜斜地 趴在地上。村裡直接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30萬元, 170多戶人家有32戶外出乞討謀生……村子轉眼之問 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條件,幾乎重又回到了那 滿目蒼涼、四處皆為不毛之地的蠻荒時代,許多村民 “房無一間,地無一壟”…… 面對“32座禿山頭,大小72條溝,十年九災不保 收”的局面,糧食不夠喫,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要用1 斤小麥去外面換2斤玉米喫,然後摻上野菜,為的是 能喫得多一些,喫得時間長一些;村裡年輕小伙兒娶 不上媳婦,閨女都嫁到了外村,有“面黃肌瘦南峪人 ,有女不嫁南峪村”之稱的窘境。從1964年起,前南 峪投入了該村有史以來*宏偉的改造山川規劃:5年 墊地,5年上山植樹,3年興修水利,7年治山。他們 向荒山宣戰,一戰就是10年。全村人**四出工:早 起5點,頂著眨巴眼睛的點點寒星下地;8點收工回家 喫早飯,然後上工;中午12點回家喫午飯,1點半上 工;下午6點回家喫晚飯,晚上7點上工;10點半纔披 星戴月回家喫飯、睡覺。前南峪人簡直不是在干活, 不是在勞動,簡直是在玩命啊1 1977年,時任村民兵連長,年僅32歲的郭成志正 式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立下的誓言是:“當一任 支書,創百年基業。”當時,經過十幾年墊地、植樹 和興修水利,村裡的基礎條件基本改善,能喫上飯了 ,但還是很貧困,平均人均收入隻有幾十塊錢。為此 ,郭成志決定把“科學引進深山溝”,開始了“科學 治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保國來了。
      P16-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