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三國演義的現代誤讀/珞珈語言文學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介質】 book
    【ISBN】97875161563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16156308
    • 作者:魯小俊
    • 頁數:231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3千字
    • 有關《三國演義》現代學術歷程的回顧,“誤讀”是一個層出不窮卻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問題”。盡管在具體的文本解讀和外圍研究中有過不少爭鳴,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集中從誤讀的角度梳理《三國演義》研究現狀的論著。
      魯小俊著的《三國演義的現代誤讀》以誤讀的“癥結”為切入點,以誤讀現像和分歧論爭為主要話題展開討論,以期對誤讀的深層原因,以及與之相關的《三國演義》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有較為集中的探究。
    • 在古典小說名著的傳播、接受和學術研究當中, “誤讀”是一個普遍現像。《三國演義》之容易被誤 讀,又有其獨特的原因。魯小俊著的《三國演義的現 代誤讀》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歷史題材、文本意義的 不確定性、特別大的社會影響力,可概括為“歷史· 文本·社會”,這也是本書探討《三國演義》誤讀現 像的主要切入點。第一章“歷史·小說:‘史蘊詩心 ’與‘話語體繫’”討論因糾纏於“歷史”和“小說 ”而導致的若干誤讀現像;第二章“文本·社會:‘ 前現代’說的‘洞見’與‘不見’”分析《三國演義 》的“前現代”問題;第三章“作者·文本·讀者: 誤讀的內在理路和外圍因素”側重於對《三國演義》 誤讀現像本身的“了解之同情”。
    • 引言
      《三國演義》“研究之研究”——“誤讀”是一個突破口——“漢壽亭侯”的笑話——知識類問題的正誤對立
      ——新歷史主義的理論意義——讀者詮釋的多種可能——“誤讀”的多重含義——歷史·文本·社會
      ——作者·文本(小說)·讀者
      第一章 歷史·小說:“史蘊詩心”與“話語體繫”
      第一節 “史筆”與“詩心”
      《三國演義》具有“教科書”的功能——“教科書”招致的非議——《長恨歌》的公案
      ——“詩具史筆”和“史蘊詩心”——“歷史小說”的“詩心”——很多誤讀緣於忽略“詩心”
      第二節 史家立場與演義趣味
      “落鳳坡弔龐士元”的掌故一一史家筆下“事實”面和“意義”面——《三國演義》於“事實”之外有“意義”在
      ——演義的“意義”較之於史書的“意義”*具哲學意蘊——諸如虛實問題的爭論常常出於對演義趣味的隔膜
      第三節 “泛謀略化”與“去詩心化”
      《三國》謀略學著作數量很多,但地位不高——“應用研究”的學術價值——《三國演義》不以成敗論英雄
      ——劉備伐吳的“玄遠”之處——“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四節 封建迷信、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
      “精華”和“糟粕”——作為“糟粕”的“封建迷信”與那些“精華”實生於同樣的土壤
      ——諸葛亮的“迷信”不是一個突兀的存在——《三國演義》不能沒有“封建迷信”的內容
      ——“科學性”的解讀屬於“現代話語”——“封建迷信”不是“浪漫主義”也不是“現實主義”
      第五節 循環與進化
      歷史循環論與“唯心主義歷史觀”——朝代循環論與歷史進化論——天命觀與循環論
      ——“局限性”與“進步性”——《三國演義》的悲劇感和**感
      第六節 小說間的比賽
      “排行榜”的魅力——“小說審定會”排出的等級和座次——遊戲趣味與嚴肅之旨
      ——比賽的項目和規則——“善讀”與“不善讀”的問題是“項目”和“規則”無法規定的
      ——文學或藝術作品之間的比賽實在是個難題
      第七節 名著的“高下”
      “喜歡”或“不喜歡”隻是情感取向而非學理判斷——標準的多少與高下的判斷
      ——《三國演義》與《紅樓夢》——《三國演義》與《西遊記》——名著之間不宜以某些方面的差異而判別整體高下
      第二章 文本·社會:“前現代”說的“洞見”與“不見”
      第一節 劉備“喫人”與“人的文學”
      劉備“喫人”——《狂人日記》與“中國人尚是食人民
      族”——“習得性食人”——“我們的心靈麻木到了什麼程
      度”——“人的文學”——“反人性”和“反文明”——劉備能算
      仁慈君主嗎——“仁君”是個相對概念——“仁君”的理想性
      質——《三國演義》裡的“人”的立場
      第二節 “弱勢群體”與“亂世英雄”
      關注“弱勢群體”反映出一種進步的觀念——殘暴的張飛
      能否算英雄——說張飛好不是說他一切皆好——英雄們對“弱
      勢群體”到底有沒有關愛和憐憫——“內心的本質”相對於復雜
      的人物形像或歷史現像顯然過於單一——圍繞“火燒新野”和
      “攜民渡江”的爭議
      第三節 “非事實中”如何“覓出事實”
      貂蟬和連環計——“我們這個民族究竟出了什麼問
      題”——合理與趣味——“人民稱快”與“看客”——“英雄”與
      “奴隸”——現代性的陷阱——我們對傳統的理解遠沒有“五
      四”啟蒙者那樣感同身受——“非事實”自身的本質容易被我們
      忽略
      第四節 赤子之心與英雄情結
      劉璋的“仁義”與劉備的“愛民”——劉諶的“血氣之勇”與
      劉禪的“人性勝仗”——“人”與“非人”——以為小說隻有一種
      愛憎鮮明的立場的看法不符合實際
      第五節 以《紅樓》之眼看《三國》
      賈寶玉可做“大總統”——赤子之心——劉璋和劉禪若在《紅樓夢》裡會怎樣
      ——《三國演義》比《紅樓夢》離人的靈魂遠——關注“事功”能否成為“經典”
      ——歷史的洞見未必是文學的洞見——《隆中對》與北伐——諸葛亮的“愚”
      第六節 社會影響:歷史主義與普遍主義
      小說“入人深”、“行世遠”——影響的有限性——影響與原著——影響與讀者
      ——小說寫“善人”、“善事”會不會有“消極影響”——“桃園結義”和“義釋華容”
      ——“《三國演義》一遊民文化”——“《三國演義》一暴力美學”
      ——胡適和錢玄同關於《三國演義》的不同意見——“歷史主義”和“普遍主義”的矛盾
      第三章 作者·文本·讀者:誤讀的內在理路和外圍因素
      第一節 解讀的前提與意義的闡發
      “兩個羅貫中”——我們的理解常常基於尚未確證的前提——對待曹、劉的態度與小說的成書時間
      ——諸葛亮形像與神話人物誇父——意義的闡發是否合理不隻取決於文本自身——“《三國演義》一遊民文化”說的兩個前提條件
      第二節 主觀意圖與客觀效果
      關羽的性格弱點——無心使然與有意為之——胡適:“想寫一個神武的關羽,然而關羽競成了一個驕傲無謀的武夫。”
      ——夏志清:“羅貫中不是出於無心或草率而是有意采用了陳壽的觀點。”——主觀意圖和客觀效果是否一致與作品成就的高下
      第三節 “對外宣傳”與“衷心底蘊”
      讀者的困惑——《三國演義》的文本是否存在“表像”和“真實”的巨大分歧
      ——政治人物言不由衷或者另有所慮是生活的常態——“擁劉反曹”與“明反曹,暗反劉”——“反諷”——羅貫中算不算思想家
      第四節 關於“垮掉的一代”:讀者的現實關懷與**關懷
      禰衡“炫耀自己、詆毀領導”的悲劇——“垮掉的一代”——“狂生”與“精神貴族”
      ——禰衡之狂大有深意——“家訓體”——“現實關懷”與“**關懷”
      第五節 “愛情”及其他:語言、文體與誤讀
      關羽的“愛情”——“愛情”是個新名詞——“愛情”成功地讓關羽走下神壇
      ——“文各有體,得體為佳”——“說狠話,下猛藥”——語言的陷阱隨處存在
      第六節 俯仰之間:閱讀的視角問題
      “今不如古”與“古不如今”——“站得高,看得遠”——“英雄史觀”與“群眾史觀”
      ——讀《三國演義》經常會有“心理暗示”——“苛責古人”或“全盤肯定”實由“俯察”或“仰觀”所致——理想的視角當為“平視”
      第七節“影響的焦慮”
      唐詩的偉大成就是對宋人的“挑釁”——《三國演義》的後來者面臨“挑釁”
      ——學者和作家同樣“焦慮”——“肖子肖孫”與“膏粱紈绔”——緣於故立“異論”的誤讀
      結語
      “論古必恕”——能“恕”方能有“公心”——關於“古”的辨正——“徇史以遷德”——“論古必恕”有別於“徇史以遷德”
      附錄1 《三國演義》與民俗文化初探
      附錄2 論“桃園結義”
      附錄3 天道的循環與人道的悲劇——《三國演義》的講史基調
      附錄4 論“柴堆三國”——以《三國演義大辭典·傳說故事》為例
      參考文獻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