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400-580
    【優惠價】
    250-363
    【介質】 book
    【ISBN】97875155095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金城
    • ISBN:9787515509556
    • 作者:季羨林
    • 頁數:305
    • 出版日期:2014-04-01
    • 印刷日期:2014-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0千字
    • 季羨林先生是一代大家,其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這4本專輯是《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均以北大清華兩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北大清華的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纔者對北大清華的了解和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鋻明利害”。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為其中一冊,是季羨林在清華曾交往過、且有著甚篤交情的一些名人。
    •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是季老回憶追述那些 在清華曾交往過、且有著甚篤交情的一些名人。從季 老在清華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學生時代與名師的率 真交往,直到解放初幾位紅極一時的文壇大家的點滴 小事,季羨林在文中的描述都十分生動。如文中季老 提到的鋒芒畢露的清華“四劍客”,恰中現今年輕人 的下懷,直令他們艷羨不已。那些“恰同學少年,風 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毛頭小伙子,在清華園的工字 廳指點文壇,臧否人物,高談闊論,喜怒笑罵皆成文 章,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讀了季老的《季羨 林說清華那些人》會感到痛快淋漓,實在是一種美的 享受。同時他又是晚近謝世的一位見證人,因此此類 回憶更逼真、更搶眼,更耐人尋味。
    • 代序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編者前言
      回憶師友淨化靈魂
      回憶陳寅恪先生
      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悼念朱光潛先生
      回憶雨僧先生
      也談葉公超先生二三事
      西諦先生
      懷念喬木
      追憶李長之
      悼組緗
      致林庚生日賀信
      憶念張天麟
      春城憶廣田
      品學評人博采眾長
      陳寅恪的學術研究
      陳寅恪的愛國主義
      《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序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
      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
      寅恪先生二三事
      《**屆吳宓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序
      《趙元任全集》序
      讀朱自清《背影》
      我的朋友臧克家
      周作人論——兼及汪精衛
      《清華園日記》(節選):畢業季,與師友相處的美好日子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
      附錄1 留學散記——德國的師友
      哥廷根大學的老師們
      重返哥廷根
      遙遠的懷念
      追憶哈隆教授
      我的女房東
      伯恩克一家
      邁耶一家
      聽詩
      表的喜劇
      Wala
      反希特勒的人們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章用一家
      憶章用
      《印度寓言》自序——獻給西園和虎文
      給儲安平的信
      附錄2
      愛國孝親尊師重友——我讀吾師:梁志剛
      美文伴我進北大——從讀季老的兩篇散文談起:胡光利
      季羨林大事年表
    • 別人奇怪,我自己也奇怪,我寫了這樣多的回憶 師友的文章.獨獨遺漏了陳寅恪 先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我來說,這是事出有因 、查亦有據的。我一直到**還 經常讀陳先生的文章,而且協助出版社出先生的全集 。我當然會時時想到寅恪先生 的。我是一個頗為喜歡舞筆弄墨的人,想寫一篇回憶 文章,自是意中事。但是.我對 先生的回憶,我認為是異常珍貴的,超乎尋常的神聖 的。我希望自己的文章不要玷污 了這一點神聖性,故而遲遲不敢下筆。到了**,北 大出版社要出版我的《懷舊集》 已經到了非寫不行的時候了。
      要論我同寅恪先生的關繫,應該從六十五年前的 清華大學算起。我於1930年考 入國立清華大學,入西洋文學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 起改名為外國語文繫)。西洋文 學繫有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必修課規定得有條有理 、完完整整。但是給選修課留下 的時間卻是很富裕的。除了選修課以外,還可以旁聽 或者偷聽。教師不以為忤,學生 各得其樂。我曾旁聽過朱自清、俞平伯、鄭振鐸等先 生的課,都安然無恙.而且因此 同鄭振鐸先生建立了終生的友誼。但也並不是一切都 一帆風順。我同一群學生去旁聽 冰心先生的課。她當時極年輕,而且名滿天下。我們 是慕名而去的。冰心先生滿臉莊 嚴,不苟言笑。看到課堂上擠滿了這樣多學生,知道 其中有“詐”.於是威儀儼然地 下了“逐客令”:“凡非選修此課者,下一堂不許再 來!”我們悚然而聽.憬然而退. 從此不敢再進她講課的教室。四十多年以後。
      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經變成了一個慈祥和藹的 老人,由怒目金剛一變而為慈眉菩薩。我向她 談起她當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經**忘記. 我們相視而笑,有會於心。
      就在這個時候.我旁聽了寅恪先生的“佛 經翻譯文學”。參考書用的是《六祖壇經》,我 曾到城裡一個大廟裡去買過此書。寅恪師講課, 同他寫文章一樣.先把必要的材料寫在黑板上. 然後再根據材料進行解釋、考證、分析、綜合, 對地名和人名*是特別注意。他的分析細入毫 發,如剝蕉葉。愈剝愈細愈剝愈深.然而一本 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斷,不誇大,不歪曲, 不斷章取義。他仿佛引導我們走在山陰道上,盤旋曲 折,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終 豁然開朗,把我們引上陽關大道。讀他的文章,聽他 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無法比 擬的享受。在中外眾多學者中,能給我這種享受的, 國外隻有亨利希.呂德斯 (HeinrichLuders),在**隻有陳師一人。他被海 內外學人公推為考證大師.是** 應該的。這種學風,同後來滋害流毒的“以論代史” 的學風,相差不可以道理計。然 而,茫茫士林,難得解人,一些鼓其如簧之舌惑學人 的所謂“學者”。驕縱跋扈.不 禁令人浩嘆矣。寅恪師這種學風,影響了我的一生。
      後來到德國.讀了呂德斯教授的 書,並且受到了他的嫡傳弟子瓦爾德施米特 (waldsehmidt)教授的教導和熏陶.可 謂三生有幸。可惜自己的學殖瘠薄,又=限於天賦, 雖還不能說無所收獲.然而猶如細 流比滄海,空懷仰止之心,徒增效顰之恨。這隻怪我 自己,怪不得別人。
      總之,我在清華四年,讀完了西洋文學繫所有的 必修課程,得到了個學士頭銜。
      現在回想起來,說一句不客氣的話:我從這些課程中 收獲不大。歐洲**的作家.什 麼莎士比亞、歌德、塞萬提斯、莫裡哀、但丁等等的 著作都讀過.連現在忽然時髦起 來的《尤利西斯》和《追憶似水年華》等等也都讀過 。然而大都是浮光掠影.並不深 入。給我留下深遠影響的課反而是一門旁聽課和一門 選修課.前者就是在上面談到的 寅恪師的“佛經翻譯文學”,後者是朱光潛先生的“ 文藝心理學”.也就是美學。關於 後者,我在別的地方已經談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在清華時,除了上課以外,同陳師的接觸並不太 多,我沒到他家去過一次。有時 候,在校內林蔭道上,在熙來攘往的學生人流中,會 見到陳師去上課。身著長袍,樸 素無華,肘下夾著一個布包,裡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 書籍和資料。不認識他的人,恐 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廠某一個書店的到清華來送書 的老板.決不會知道.他就是名 揚海內外的大學者。他同當時清華留洋歸來的大多數 西裝革履、發可鋻人的教授.迥 乎不同。在這一方面,他也給我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 像,令我受益無窮。
      離開了水木清華,我同寅恪先生有一個長期的別 離。我在濟南教了一年國文,就 到了德國哥廷根大學。到了這裡,我纔開始學習梵文 、巴利文和吐火羅文。在我一生 治學的道路上。這是一個極關重要的轉折點。我從此 告別了歌德和莎士比亞,同釋迦 牟尼和彌勒佛打起交道來。不用說。這個轉變來自寅 恪先生的影響。真是無巧不成 書.我的德國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 林大學是同學,同為呂德斯教授 的學生。這樣一來,我的中德兩位老師同出一個老師 的門下。有人說:“名師出高 徒。”我的老師和太老師們不可謂不“名”矣,可我 這個徒卻太不“高”了。忝列門 牆,言之汗顏。但不管怎樣說。這總算是一個中德學 壇上的佳話吧。
      我在哥廷根十年.正值二戰。是我一生精神上* 痛苦然而在學術上收獲卻是*豐 富的十年。**為外寇侵入,家人數年無消息,上有 飛機轟炸,下無食品果腹。然而 讀書卻無任何干擾。教授和學生多被征從軍。偌大的 兩個研究所:印度學研究所和漢 學研究所。都歸我一個人掌管。插架數萬冊珍貴圖書 ,任我翻閱。在漢學研究所深深 的院落裡,高大陰沉的書庫中;在梵學研究所古老的 研究室中,闃無一人。天上飛機 的嗡嗡聲與我腹中的饑腸轆轆聲相應和。閉目則浮想 聯翩,神馳萬裡,看到我的國, 看到我的家。張目則梵典在前,有許多疑難問題,需 要我來發覆。我此時恍如遺世獨 立,苦歟?樂歟?我自己也回答不上來了。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