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泥步修行 簽名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316-459
    【優惠價】
    198-287
    【介質】 book
    【ISBN】97875354964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ISBN:9787535496461
    • 作者:餘秋雨
    • 出版日期:2017-06-20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1)餘秋雨全新散文著作,所有篇目從未公開;

      (2)當代巨匠現身說法,在合適的年紀談修行,豐厚的經歷讓餘秋雨的人生感悟都帶有開示之義。看他的人生哲理,如何使人生真正抵達自在的境界。

      (3)餘秋雨說:“網絡上標有我名字的大量詩句、美文、格言,內容全都有關人生修行。但隻有這一本纔是真的。”


    • 《泥步修行》是餘秋雨教授繫統闡釋人生修行的歸結性著作,用優雅的哲理散文寫成。他把修行分為“破惑”、“問道”、“安頓”三大環節,並由此構成本書的三個部分。 “破惑”部分,仔細分析了人人都會遇到的“災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財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誘和危險。作者逐一回顧自己在破除這每一個“惑”而達到“不惑”的過程中,如何使艱難的修行變得切實可行。 “問道”部分,作者從佛、道、儒和魏晉思想家的多重智慧中篩選出直接有助於修行的精神助力,這也使個人修行融入了千年共修。這一部分,又可看作是對中國宗教文化的當代萃取。 “安頓”部分,是全部修行的總結,也就是追蹤修行者在經歷了重重“破惑”、“問道”之後如何實現心靈安頓。本書提出了“生存基點”、“因空而大”、“天地元氣”、“本為一體”、“相信善良”、“我在哪裡”、“日常心態”這七個方面,概括了一個修行者終於上升為一個覺悟者的精神構建。 近年來網絡上不斷湧現標有餘秋雨教授名字的大量詩句、美文、格言,內容全都有關人生修行。餘教授說,隻有這一本纔是真的。
    •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霜冷長河》等。他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中國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繫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借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繫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2002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 上部?破惑

      難在不惑 003

      正覺的種子 008

      迎災實修 016

      位之惑 026

      名之惑 033

      財之惑 044

      潮之惑 055

      仇之惑 063

      **之惑 076

      中部?問道

      問道魏晉 087

      何晏 089

      王弼 090

      嵇康 092

      參拜佛門 097

      群山問禪 104

      天臺宗(法華寺) 105

      唯識宗(法相宗) 107

      華嚴宗 109

      禪宗 112

      慧能 112

      頓悟 118

      機鋒 120

      溈仰宗 124

      臨濟宗 124

      曹洞宗 125

      雲門宗 127

      法眼宗 129

      天理良知 132

      朱熹 135

      *** 136

      曾國藩 143

      大道巍峨 145

      道教路線 146

      老子 146

      莊子 154

      清心戒殺 164

      參贊天地 165

      養氣護生 166

      下部?安頓

      引 言 171

      生存基點 176

      因空而大 181

      天地元氣 188

      本為一體 195

      相信善良 203

      我在哪裡 212

      日常心態 219



      餘秋雨文化大事記 227
    •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我們逃離了那麼多錯覺之山,叩問了那麼多正覺之門,*終,應該在何處安頓心靈?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裡邊有那麼多門派,每個門派都足以留駐長久。但是,在他們近旁,還有很多別致的庭苑。*讓大家心旌搖曳的是,既然來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麼,同樣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叢林,又會怎麼樣呢?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尤其是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處都可以安頓,但安頓的時間一長又會想念別處;如果轉移到別處,又有另外的信號吸引目光。這就證明,任何一處都難以對自己產生***的籠罩。
      而且,那些門派產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確實與此時此地有極大的差別,硬行籠罩必生虛假。有了虛假,又怎麼能讓心靈安頓呢? 是否安頓了,隻有自己知道。隻要還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異光雜色,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濃濃淡淡的陳霉氣息,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夾生和誇張,就很難安頓;隻要還有一些絲絲縷縷的纏繞和糾結,就很難安頓。
      安頓,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復比勘、選擇、重組。*終,尋找到一種*自在、*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隻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這就出現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們破惑, 我們問道, 我們營造, 我們棲息, 我們安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