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周賞集--鄭欣淼散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78-403
【優惠價】
174-252
【介質】 book
【ISBN】97875063739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作家
  • ISBN:9787506373944
  • 作者:鄭欣淼
  • 頁數:346
  • 出版日期:2015-02-01
  • 印刷日期:2015-0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周賞集》是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學”的首倡者鄭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選集!收錄了鄭欣淼多年來創作的長短八十多篇文章,約20萬字。書中所記多是懷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紀念懷想、回憶風雲人物的生平事跡,與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誼,文中所記頗有許多造詣深厚的藝術界、收藏界名家。
    《周賞集》文章許多曾刊載於《文彙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或曾被收錄進名家散文集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公開發表的作品。文章立意高遠,行文流暢,用詞典麗,一些篇章中還穿插了作者所作的詩詞和與友人的往來書信,文辭古奧而雅正。
  • 《周賞集》根據內容,大致分為四輯。第一輯“ 懷絲念縷”,主要是對於人物的紀念懷想,回憶風雲 人物的生平事跡,表達對前輩同僚的敬重深念,與故 友知己的深情厚誼,對故鄉深沉而熾烈的感情。第二 輯“藝林一枝”,涉及書畫、陶瓷、雕塑、攝影、服 飾、家具等藝術的評論,展現了作者對多種藝術樣式 的精研和熱愛。第三輯“故宮煙雲”,介紹故宮文物 及與故宮有關的一些活動,如圖書出版、重要展覽、 文物交流等等,介紹、記敘事件的前因後果、目的、 意義,由此抒發感慨,表達願景。第四輯“鴻飛東西 ”,為覽勝懷古之作。作者鄭欣淼遊覽中外名勝古跡 ,介紹當地歷史、人文、風物,並由此引發一些關於 文化——主要是古跡和文物保護,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等方面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 序言
    **輯 懷絲念縷
    永懷國士
    紀念吳瀛先生
    “國寶”單士元
    追懷孫瀛洲先生
    化私為公 足資楷式
    “蝸居”中的奉獻
    一個家庭與故宮的命運
    從丹青大家到臨摹神手
    周紹良的藏墨
    此身曾是故宮人
    短簡小詩憶舊遊
    風華不老
    博愛的力量
    如玉人生
    衝冠一怒遺珍護 凝目三思文脈存
    《金縷》三闋記衛老
    也無風雨也無晴
    澄潭映月典型在 玉樹臨風氣像和
    八秩豐神
    生命的秋天*精彩
    珍藏的記憶
    故鄉情緣
    第二輯 藝林一枝
    吳冠中的奉獻
    詩魂書骨 大美不言
    從觀念*新到藝術創新
    師古人之心
    貫通融彙 領異撥新
    頤園碑記
    米芾書法刻石碑廊記
    畫家韋江凡
    清鐘遠播
    平常之景 真情之筆
    百重氣像
    孫傑的墨竹
    羅坤學的書法
    何金銘的題畫詩
    唐雙寧的藝術世界
    終南正道
    永恆的文化鄉愁
    匾額藝術
    追尋鄉村社會的文化本色
    吾非蟻,也知蟻之樂
    法相莊嚴
    不熄的千年窯火
    泥火燃情
    解讀中的傳承
    風景的力量
    服飾裡的文章
    紫檀的魅力
    鬲的世界
    《作廬韻語》序言
    母體藝術的保護
    “留住”與傾聽
    第三輯 故宮煙雲
    紫禁城記
    故宮博物院
    經典故宮與故宮經典
    稽古知今
    景仁榜文
    太和邀月
    我看“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
    **《故宮文物避寇記》
    故宮的珍寶館
    滄桑清宮書
    故宮的聯匾
    故宮的古琴
    天朝衣冠
    清宮佛音與治國方略
    你所不知道的永宣時代藝術
    明式家具之內涵
    南音樂舞《韓熙載夜宴圖》
    人間畢竟晴方好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中比繪畫五百年
    經典的創造
    第四輯 鴻飛東西
    天水文物考察記
    千秋倉頡廟
    朗德識苗
    碭山梨花
    白雲山新記
    在羅馬,想起康有為的卓見
    東瀛逐櫻
    以色列散記
  • “國寶”單士元 在故宮博物院八十多年的歲月裡,有一些積極參 與博物院籌建並把自己一生貢獻給博物院的人士,他 們的辛勞,他們的業績,他們的造詣,使他們也成為 人所共仰的“國寶”。單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 的一位。
    單士元先生1907年12月出生於北京,自幼家貧, 矢志於學。1924年11月,遜帝溥儀出宮,“辦理清室 善後委員會”成立,開始清點清宮物品,單先生作為 北京大學的旁聽生當了一名書寫員,參與到當時的文 物點查工作中。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單先生 賡續供職在院,先後在文獻館、圖書館工作。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後,單先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故宮博 物院建設和新中國文博事業中。1956年,單先生光榮 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2年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1984年任故宮博物院顧問。從十七歲投入故宮到九十 一歲辭世,單士元先生在故宮博物院整整工作了七十 四年。
    單士元先生是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特別是紫禁 城宮殿建築歷史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是清代歷史檔案 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明清歷史研究領域中卓有貢 獻的**學者。他的學者、專家的人生道路,起始於 他青年時代的勤奮。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幾乎是他整 個青年時代的主要生活。他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期間, 於1925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繫學習,1929年又考入北 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進行清代文字獄的專題研究。
    當時,趙爾巽等編撰的《清史稿》已問世,單先生於 是對該書進行研究,利用文獻館的大量歷史檔案, 1934年完成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大臣年表》的 畢業論文,1936年經北大研究所諸教授審定,評予優 良成績,孟森教授認為此書“可以補舊史之闕,可以 拾《清史稿》之遺,可以助研討外交史者知人論世之 力”,評價頗高。自1938年起,單先生曾先後在北平 師範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等校 任教,主要講授中國通史、明清歷史、中國近代史等 。單先生還撰寫並發表了許多明清史方面的著作和論 文,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明清史專家。
    單士元先生長期在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工作,在清 代檔案的編目、整理、編輯出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 獻。在我國檔案學界,他是*早提倡檔案目錄學的學 者。他說:“故宮所藏明清歷史檔案浩如煙海,持一 卷不識其內容。間嘗思之,中國圖書目錄學由來已久 ,而檔案目錄學尚付闕如。”在1936年中國圖書館博 物館會議上,單先生宣讀了《檔案釋名發凡》一文, 提出了上述觀點,中國檔案始建目錄。他還著手為檔 案“釋名”,如把清代檔案按襲古的、因特設機關而 新創的、因滿文而譯為漢文的這三種進行分類,後人 隻要據名查閱即可。從此,清代歷史檔案的研究進入 了規範整理時期。
    整理文獻的同時,單士元先生參與了故宮博物院 接收內閣大庫流散檔案,主要是軍機處檔案的初始整 理工作,對其中明末清初檔案擇要寫出若干介紹文字 ,又將清代軍機處檔案、檔簿等寫出提要,並摘錄其 原文舉例說明。這期間單先生在瀋兼士先生指導下, 與同仁一起共同編輯了《文獻叢編》、《掌故叢編》 、《史料旬刊》等民國時期故宮博物院重要出版物, 並陸續撰寫和發表了不少有關明清檔案的論文。新中 國成立後,單先生受聘曾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繫作歷 史檔案學講座,在北京大學歷史繫講授《中國檔案史 》,對中國檔案事業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單士元先生作為中國古建築專家,*是建樹頗多 。1930年,由朱啟鈐先生發起的中國營造學社的成立 ,開始了建立在現代建築學、美術史、文獻學的基礎 上,把中國古代建築作為一項專門學術的研究。中國 營造學社所開創的古建築法式和文獻研究、古建築實 地調查測繪和古建築修繕保護的方法和原則,對** 故宮的保護修繕仍然具有指導性意義。單士元先生當 時對外國學者在中國古代建築研究領域貶低和輕視中 國學者的傾向深為不滿,在民族自尊心的激勵下, 1930年加入營造學社,1933年擔任編纂。他以搜集和 整理文獻史料為開端,注重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工 藝材料,兼顧造型藝術、結構功能,與王璧文先生合 作,1937年出版了《明代建築大事年表》。這部書是 中國人寫的**部中國建築歷史斷代工具書,多次重 印,至今仍然是建築歷史研究者的**書。在此期間 ,單士元先生還多方搜集史料,草成《清代建築年表 》書稿數十萬字。
    新中國成立後,單士元先生以研究紫禁城宮殿建 築的深厚學術根基,開始了他參與並負責管理、保護 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使命。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他 為故宮古建築提出了“著重保養,重點修繕,全面規 劃,逐步實施”的修繕方針,並先後主持了三大殿保 養油飾、角樓落架大修、高大建築安裝避雷針等重要 工程。為了傳承古建築的工藝技術,單士元先生深入 實際,注重傳統工藝技術的研究,還聘請了一批在社 會上享有盛名的匠師,充實到故宮工程隊。這是一個 具有遠見的舉措,不僅可以確保工程質量,而且通過 口傳身授,培養出一批批技術骨干。這種古建築傳統 工藝技術的有序傳承已成為故宮博物院寶貴的無形文 化遺產。
    單士元先生從十七歲的翩翩少年投入到故宮事業 ,直到九十多歲高齡辭世,把自己的一生完**全、 無怨無悔地貢獻給了故宮。他鐘情故宮,熱愛故宮, 以他求實謙虛、嚴謹負責的平民學者風範,在保護紫 禁城這一人類文化遺產的七十四年風雨行程中,特別 是在晚年,嘔心瀝血,奔走呼吁,向各級領導和中央 政府提出保護故宮以及其它文化歷史名城古代建築的 重要建議和議案,贏得了故宮人和社會各界廣泛的尊 敬與愛戴。
    在2007年單士元先生誕辰百年之際,故宮博物院 開始陸續出版《單士元集》,以資紀念。《單士元集 》全四卷。**卷《明北京宮苑圖考》;第二卷是與 王璧文先生合作的《明代建築大事年表》;第三卷《 清代建築年表》;第四卷為《文集卷》,收入目前能 夠收集到的單先生其它已刊未刊著作、文章和講話。
    **卷和第三卷是單先生的未刊著作,現在經過多年 整理,予以刊布。
    《單士元集》的出版,是對單先生一生學術成就 的總結。單先生在世常說,故宮的磚瓦草木都是寶。
    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拿它們當成寶。我理解,這種珍 惜人類文化遺產的信念,是支持單士元先生為保護故 宮、保護文物而不遺餘力的精神動力。我們**紀念 單士元先生,*重要的就是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傳 承前賢薪火,為保護好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而堅持不 懈。
    《單士元集》序言,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P7-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