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遠水無波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代隨筆
    【市場價】
    289-419
    【優惠價】
    181-262
    【介質】 book
    【ISBN】97872181035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人民
    • ISBN:9787218103556
    • 作者:宜人
    • 頁數:278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8千字
    • 《遠水無波》這本書書寫了一個外科醫生的人生故事,但是不同的是,作者宜人沒有放過多的筆墨在他的醫者生涯,而是寫了許多其他有趣的故事,還附上了不少自己寫下的詩歌。故事的時代背景從那個鬧饑荒的五十年代,經歷惡鬥的六十年代和改革開放思潮湧動的七十年代到如今步入現代的**,這些時光,都被他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了。他明明是一個執刀的人,但就算執筆,也毫不遜色。
    • 《遠水無波》是一本樸素、樸實的文學作品,寄 托了已屆古稀的作者宜人對生命過往的不舍惦念和深 情回望。作者是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醫學院校並長期 從事臨床第一線醫療工作的外科工作者。50多年來, 他利用業餘時間,憑著對文學文字強烈的愛好與韌性 堅持,不斷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表達自身的感受和 感悟,抒發個人認知社會以來所思所念的真情實感。 本書稿是從作者幾十篇業餘文學創作中萃取的十幾篇 散文作品、近百首詩歌和幾十方印章合編而成。全書 約13萬字。
    • 上篇(散文、隨筆選輯)
      饑饉年代人鬼間
      人生賦形在三年
      追憶父親
      夢別研究生
      午後
      從榴蓮說開去
      “廁”的那些事
      閑說霧霾
      故鄉的泥
      烏溪與湖
      車水
      浴鍋
      過年
      乘風涼
      走近歐羅巴
      導言
      漢莎航班與法蘭克福
      左岸右轉看巴黎
      山水畫卷是瑞士
      欲說還休意大利
      袖珍之國梵蒂岡
      專家
      紫砂壺選養淺說
      紫砂壺的選擇
      養壺的藝術
      中篇(詩詞、新詩歌選輯)
      一、詩詞選輯(香山篇)
      香山望眼


      午後一得
      再上廬山二記
      含鄱口
      美廬
      隨句
      又回奕園
      “雙慶”後返
      “雙慶”席上(外一首)
      海宴
      重陽祝語
      大學同學五十年再聚有感
      二、詩詞選輯(廣陵篇)
      踏春焦山


      雨訪
      夜讀
      隨感


      南京九華山
      題照
      讀柳永《雨霖鈴》
      無題
      宴罷歸
      答友人
      鼕夜聞雨感懷
      除夕聞**聲
      乍起
      外一首
      偶題
      看電影《惡夢》有感
      憶記《花怨》


      風懷
      《生死戀》觀後
      感事二則(殘片)
      秋月行
      八三仲秋記
      閑詩四首
      豆腐
      卷心菜
      牛肉
      呷酒
      黿頭渚公園

      一勺泉
      春遊黿頭渚有感
      一遊黃山八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二遊黃山尋跡補作
      半山寺
      天都新道
      天都峰
      光明頂看日出
      飛來石
      排雲亭
      夢筆峰
      山道石工
      外一首
      再登石頭城
      悼父三哭
      九華鎮
      九華山天臺行
      太平湖
      感事南京兒院領導
      春日
      濯水
      放歌
      玉簪花贊
      茉莉頌
      無題三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感懷四則
      過臺灣海峽四題
      海島
      落日
      暈海
      海浪
      戊寅中秋感懷
      讀信有感
      祝賀儀征市**次文代會召開
      再讀華函又感
      借調《虞美人》二首
      七夕
      往事
      浙西二懷


      夜過藕塘
      元日詠
      三、新詩歌選輯
      恆之歌
      答詢
      黃山之歌
      螢火
      《水仙》詩譯作
      “遺忘”隨想
      朋友啊,我們……
      自題拙照《依存》
      碼頭
      長江三思
      礁石
      漩渦
      神女峰斷想
      題荷
      隻要
      雜感三題
      呼啦圈
      卡拉
      接電話感語
      別為昨天
      題《雪·柳兒》照
      下篇(印章選輯)
      後記
    • 另一件事是1962年5月份的**,下午課後,吳 良玉老師找到我說,早點喫晚飯,晚飯後他要帶我去 參加宜興縣文化局主辦的端陽賽詩會。“賽詩會”這 個名字我還是**次聽說。事先根本沒有什麼準備, 雖說平時也作一些小詩登在學校牆報上練練筆(我當 時是宜興一中學生會的一名干事,負責學校牆報工作 ),但畢竟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寫不出什麼好的東 西來的。於是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著他來到了賽 詩會場。會場設在宜興縣城中公園中的一間小客廳裡 ,到座的據說都是宜興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有七十多 歲白髯飄飄的長者,也有二、三十歲,詩作常被刊物 刊登的豆蔻青年。有預先有詩做好準備的,也有即席 賦就的。賽詩會內容相當豐富,形式相當活躍。吳老 師這次帶去參會的還有一位施姓的高三同學。他到底 比我年長些,很像見過世面的樣子,有表露一下纔氣 的意願,但看來也是沒有充分準備而臨場創作了幾首 。記得其中大約有“晶亮的犁,劃開了油黑的土地, 壯實的手,捧出了金色的谷粒”之類句子,然後便抬 著興奮、緊張而紅紅的臉,朝四周張望了幾下後,心 情滿滿地坐下。在這次賽詩會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吳良玉老師的詩文纔華。他吟誦了幾首詩詞新作,都 是根據宜興地方名勝和革命史實而創作的。尤其是一 首贊頌由時任江蘇省副省長管文蔚同志題寫碑文的宜 興烈士塔詞,愈見其攬物生情、寓情於景的文學功底 。全作惜已忘卻,至今隻依稀記得末兩句為“青山作 詩碑,綠九永謳歌”。宜興烈士塔位於西瀋之東岸的 宜興烈士陵園中,隔著數十裡水面與遠處的群山遙遙 相對,山黛水綠,和風細浪,岸邊樹木森森,構成烈 士陵園特有的寧靜、莊嚴、肅穆的氛圍。(瀋,地方 常用字,為山川彙集之泊,比湖略小,位於宜興城之 東西兩側,故分稱東西兩九。)吳老師的這首詞作正 是以沉靜幽深的山水為襯托,表達了對長眠地下、含 笑九泉的革命先輩們的冥冥之念,一反以往以悲愴痛 楚的情調來抒發緬懷烈士的情感。
      由於時日久遠,這次以詩聚會的具體內容已所記 無幾。但這次課外活動卻引發了我對詩詞的愛好。事 後的幾十年中,我也陸續作過百餘首多種形式的新舊 詩詞,雖然其中乏善可陳,既未想也沒有什麼高雅之 品刊登發表,貽養他人,但這確實使我找到了能得閑 自娛,調適心情,用以寄托個人喜怒哀樂與人生情愫 的一片文學場所。對這種文學形式的愛好,竟陪伴和 愉悅了我的一生。
      進入高中之後的三年,也正是**在艱難地度過 三年困難時期後,黨的方針政策和國民經濟進行總調 整的三年。如同一個人大病初愈,體質還是很虛弱的 。這些反映到我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上就是我仍然隻 能勒緊褲帶,忍著饑餓,振作精神,緊張學習。生活 依然相當艱苦,口糧短缺的問題總是沒有得到**解 決。學生仍需自己將生產隊分得的口糧,開墾地上生 產出的糧食按月背來學校,再由學校按政策補足少量 餘額。當然,口糧標準仍是極低的(大約是每月24斤 )。所以我們又必須學會新的生存方法。例如用大米 或小麥炒熟後磨成細粉,俗稱“焦面”。每天早晚做 功課前或到饑餓的時候,放上些鹽,有條件的則挑少 許熟豬油,用開水一衝泡,成為稀糊狀的面食,即可 充饑。也有人自己留上一些大米,在熱水瓶裡放上一 二兩,用開水灌上,泡過一夜,第二天倒出即成稀飯 狀食用。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粒米也不會被食堂揩油而 去。學校當局也相應采取自助措施,利用**、假日 等組織學生進深山鑽老林去采摘橡實等野生果實充饑 。橡實是一種澱粉含量較高但帶有點怪味兒的野生果 實。將其曬干去殼後研磨成粉再加入一些面粉即可制 成餅類食用,隻是喫了這橡實粉後極易造成胸腹飽脹 ,十分難受。總之,辦法是想盡了,結果還是半饑半 飽地度過了三個高中學年。這相比於初中,已經算是 不錯的境況了。
      P24-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